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683|回复: 305

供香缘起杂谈 (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3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供香缘起杂谈             


往昔释迦牟尼佛成就正等正知正觉四十九天后由梵天、帝释首次向世尊求法,之后佛陀才应各国君王长老邀请往复来往于天竺各国之间弘扬教法、利益有情,其间所到之处各国君主臣民倾其国力盛况庄严布置佛陀沿途经过道路及讲经道场,广行供养布施,人天皆大欢喜,佛陀更是慈悲依慧眼观视众生不同根基,善巧喧说对机妙法并示现种种广大教化神通以令无量具缘有情得度。

由于古代印度天气潮湿炎热并时常有各种瘟病流行,于是各国君王臣民 依照当时最尊贵崇高的接待礼仪盛待佛陀及其随行弟子,如依次向佛陀敬献洗面水、浞足水、漱口水、洒净水,之后又依次敬献鲜花蔓、妙药熏香、明灯、鲜花水涂香弹洒、妙膳食、击鼓伎乐等,以表达重法恭敬之心。其中妙药熏香,梵文称之为“都贝”,既是他们集聚当时各种珍贵天然药物香料,如旃檀、沉香、琥珀、龙涎香等,放置于众宝物嵌饰之熏香炉中点燃并由供养少女双手执持缓缓围绕世尊圣众,以表示供养迎请圣者同时兼备清净道场、驱除瘟秽的作用。以后佛教弟子们延续了当时的这些迎请礼仪,用以供养迎请三宝菩萨圣者。

一天世尊来到乔萨罗国的水滴城北面的沉香园应供,当时众人想“佛陀及弟子们真的不像那些贪婪的外道而无贪心吗?” 宴会上一个叫语狮子的婆罗门献出了五百罐子蔗糖,只见世尊只取了其中一个罐子的糖与众多比丘分享,虽然有许多的弟子共同受用,但罐子里的糖还是享用不尽。 世尊的举动教化了这位婆罗门,他当即就依止佛陀皈依出家了。后来他在修禅定时由于周围污臭而无法入定,于是按照佛陀的吩咐在精舍中熏燃妙香,如此他便顺利的修证了阿罗汉果。于是世尊便亲自授记他为“靠熏香成就解脱者第一”。 这就是语狮子婆罗门依熏香成就证阿罗汉果的真实传记

在佛陀亲自宣讲的佛教五明学之一的医方明学经典中,阐述记录了许多供养妙熏香功德及配方制作方法等内容,佛教历史记载中更有先辈古德长期紧衣缩食却不惜几十两黄金用以配置珍贵熏香药料以无吝供养三宝圣众的真实范例,如噶当派大德格西普琼瓦曾亲口说:“我最初只有甘松可供,气味辛辣。后来有了四合成长香供养,气味甘甜。现在我供的是乳香和沉香,气味香馥悠长。”据说此师每配一次香供养,就需要花费二十二两黄金。


附件--香料八卦:

龙涎香--是由抹香鲸所吐之口沫辗转漂流到海边,经长期凝聚成块而成,此为诸名贵香料之首,燃烧后气味清透神渺,目前已罕见无价难求

沉香--沉香木植物树心部位当受到外伤或真菌感染刺激后,会大量分泌带有浓郁香味的树脂。这些部分因为经常密度很大,又被称为“沉水香”。沉香木是珍贵的香料,原产于南印度群岛及东南亚各地,优质沉香的价格极为昂贵,可与黄金等价。

旃檀—就是梵文“赞丹”的译音,也就是檀香,分白、红、紫檀,她与沉香、龙涎香乳香等一样既是香料又是名贵的中药藏药原料。其优质檀香主要产于印度南部,这里是佛陀教化加持过的土壤,只有产自这里的檀香才具有特别神秘香馥的味道。南部紫檀林还是圣观自在及度母应化的圣地,如著名的“森丁林度母”,就是紫檀度母。

但熏香供养延续到近代也已伴随着正法的衰败与往昔净信弟子供养三宝的形式及内含大相径庭,过去是把各种天然香料粉堆积燃烧演,而今已经演变成长条棍状香竖立点燃,我国藏区还保留着优质藏香的配制及熏燃药物香粉及熏烧天然甘松(中药材,一种植物根茎,价廉味辛)、甘丹康巴桑供养等习惯形式,他们供长条棍香时也是横卧于卧式香炉里。 各地其制作供香所用原料名贵精细程度及制作加持等也无法和过去相比,藏香情况相比较要好于内地好一些,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优质的好藏香也已越来越少,几年前还偶尔得见的聂拉木神猴藏香、雄巴拉曲神水香、敏珠林细福聚香、桑耶寺藏香、罗布林卡绿盒藏香等几个优质品种已难寻其踪影,有的也多是仿冒或变味的偷工减料货了。目前拉萨市面上常见的所谓“藏香”除几种简装的尼木香和丁吉林寺香外,许多都是四川等地生产的假藏香,特征就是包装精良,名称惊人(如布达拉神香、雪域第一香、藏密神香、药王藏香等等)。

笔者去印度旅游曾在德里旧城见到印度传统的香料店铺,各种香料放置在透明的容器里由客人挑选,一般当地人也只是花费十几个卢比选购几样廉价的根草类香料配合起来再到寺庙里熏烧用以供养湿婆,各种气味媚俗令人致晕的中式长条棍香产品也多如牛毛。那种整条街充满的媚香加咖喱的味着实令人难忘。

我们内地当下制作及供养熏香的状况更可以用一个“恶败”来概括。我们祖先及高僧大德留下的悠久制造优质天然供香的传统早已被商品大潮淹没,目前大江南北各大佛教名山、寺庙及流通处商店里,绝大部分供香都是名称媚俗、品种千奇百怪(观音点头香、真身显灵香、求子香、高考香、消灾香、长智香等等)外表包装精美,而内则掺以廉价废纸烂渣并添加有毒化学香精染料的假劣供香产品。所到之处几乎都是高举着伪劣高香的人头攒动、烈焰腾腾、浓烟滚滚,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刺鼻气味。据国家专业环保检测机构受邀对华南某著名寺院内空气质量抽样检测,其结果令人震惊,各项污染指标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多种有毒化学及重金属成分,属于重度污染级别。全国各地也已连续发生多起僧俗信众因长期触闻劣质熏香而造成致癌等严重疾患伤害的事例。此等令三宝天人共愤及令有情损福折寿的败劣供香现状实在令人堪忧!这样的供香早已经背离了佛教本来的供养内涵,这样的烧香不知在助邪减福寿还是在积福增慧命。
              
广告:淘宝网-吉祥宝贝店铺有出家师傅自制的天然香流通,品种不少,俺试用过,还行,各位不妨试试。

旃檀龙涎妙冰片,  堆聚犹如须弥山,
香馥遍满三千界,  十方诸佛尽欢颜。
愿以此等恭敬意,  徊向有情菩提善,
虚空无边本无实,  缘起性空游戏显,
如来本无需香供,  实为众生培福田 。
发表于 2008-9-14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来谈谈:


楼主说:
但熏香供养延续到近代也已伴随着正法的衰败与往昔净信弟子供养三宝的形式及内含大相径庭,过去是把各种天然香料粉堆积燃烧演,而今已经演变成长条棍状香竖立点燃。。。

回应:
我觉得,竖立点燃应该不算是什么衰败,古代也用甘蔗竖立点燃。佛陀年代一个嫁到外道家的女人,就在屋顶用甘蔗竖立点燃,佛陀罗汉等都来应供了,有这故事。

楼主说:
。。。各地其制作供香所用原料名贵精细程度及制作加持等也无法和过去相比,藏香情况相比较要好于内地好一些,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优质的好藏香也已越来越少,几年前还偶尔得见的聂拉木神猴藏香、雄巴拉曲神水香、敏珠林细福聚香、桑耶寺藏香、罗布林卡绿盒藏香等几个优质品种已难寻其踪影,有的也多是仿冒或变味的偷工减料货了。目前拉萨市面上常见的所谓“藏香”除几种简装的尼木香和丁吉林寺香外,许多都是四川等地生产的假藏香,特征就是包装精良,名称惊人(如布达拉神香、雪域第一香、藏密神香、药王藏香等等)。

回应:
我基本同意但不是那么悲观。
目前市面上分为:
1。假藏香---彻底化学品
2。有加化学粘合剂、防腐剂的,成分按照古方但比例不按古方
3。有加化学粘合剂、防腐剂的,成分和比例都按照古方
4。没加化学粘合剂、防腐剂的,成分按照古方但比例不按古方
5。没加化学粘合剂、防腐剂的,成分和比例都按照古方
1990年前,拉萨、成都,根本没有太多商业藏香,甚至卖印度香。
后来,就开始有些商业藏香出现,有好有差的。
后来,有些好的出现。
最近,很多好的已经没那么好了,ms变质、偷工减料了。同时又出现很多差的、假的。可是,同时,有些地方开始出比较好的,纯手工的。。。等等。
我觉得,是在商业社会商品化的发展中的自然情况。最后,还是会有很好很传统的极品香出现的。起码在我的寺院,就生产绝对没有添加剂的传统配方。好不好卖另说,确实任何没有对不起传统的地方。
在印度,也有很好的西藏香在生产,完全按照古方比例。帕活佛的拉章,以前生产一种很完美的,便宜,气味低沉而香(不是抢注意力的那类味道),现在已经难找了,是他先辈的厨师负责生产的。白教一个寺院出的,有两种,也很好。贵的那种,必须买了放几年才用,好得很。用过它们,很难回头用差的香,觉得根本不是那回事。
古代,达lai喇嘛有御用香方,价格很高。祈竹活佛有。他说,烧一根,3天后别人进你房还会问什么这么香,是种很低调的香,很沉,拿一根的感觉类似拿同等长度粗度的金属棍的感觉。这个配方,以我知道,也有人在研究重新生产。
我觉得,目前拉萨香市场是有点乱,很多假东西或偷工减料的,但以后是乐观的。就是因为有市场才有假货。。。而如果有市场,迟早就会有好东西出现。


楼主说:
笔者去印度旅游曾在德里旧城见到印度传统的香料店铺,各种香料放置在透明的容器里由客人挑选,一般当地人也只是花费十几个卢比选购几样廉价的根草类香料配合起来再到寺庙里熏烧用以供养湿婆,各种气味媚俗令人致晕的中式长条棍香产品也多如牛毛。那种整条街充满的媚香加咖喱的味着实令人难忘。


回应:
印度香由于材料问题,西藏传统是绝对没人用的。这是说解放前,现在随便乱来了。

楼主说:
我们内地当下制作及供养熏香的状况更可以用一个“恶败”来概括。


回应:
完全同意。中华的香文化,只在日本保留了。只要你出得起钱,日本老香庄有现成的极品配方,按照唐代我们的古方做的,这么多年来没有改良过配方、成分、比例,完全和唐当年我国知名香庄一模一样,没有化学添加剂和防腐添加剂,必须快用。日本最出名那几个老香庄,都很少自己的配方,主打的都是来自唐代的汉古方。哪怕它们的自己改良配方,也是很有根据地改良的,这不是单和气味有关,多少和药理有关,都是有点学问的。
现在的台湾内地,或许有人尝试按照古方生产,可是,古代做香,除了配方秘密,还留几手,你看书学不懂的。所以,所谓的按照古方做,也就是良心制作,不加添加剂,全用好东西,坚持比例的概念而已,和日本的真正中国唐名方,距离很远,根本无法比,原因是有些环节有点窍门,看书是不会知道的。譬如说,前阵子我寺院学做香,活佛给的古方,他们做出来就是不好,然后活佛说,必须放一晚上,类似像让面团发酵的过程,味道就会变了,做出来的香就很香,果然如此,天渊之别。譬如说这类窍诀,没人教,自己是不会懂的,失传了就没有了。

松荣堂
300多年历史,而且店仍然在300年前同地点,没有搬过家,还是那个家族在经营,用的是祖先皇家配香师的古方。



楼主说:
淘宝网-吉祥宝贝店铺有出家师傅自制的天然香流通,品种不少,俺试用过,还行,各位不妨试试。


回应:
您说的这个比丘尼自制天然香产品,很明显就是来自西藏的影响。你看包装、形态、成份,基本都是藏香文化。据说香味很不错,而且没有化学品等等,值得注意。不过,比丘尼对香如法开光加持一说,似乎没有佛教根据,恐怕是自己发明的开光法(或称销售技巧也行),是如法的销售宣传而已,称为如法对香开光加持,恐怕不能认同。

慈云贡熏香是慈云庵比丘尼发心依照佛教古德传统配方并精选:红檀香、红柏香、乳香、芸香、丁香等九味纯天然汉藏药材精心如法配置,全部熏香皆由本寺比丘尼如法念经开光加持。。。
发表于 2008-9-14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简言之,它起始于春秋,发展成形于汉,成熟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在元明清得到稳定延续。在宋代,香事仪式普及民间,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修身养性的“四般闲事”。宋代品香仪式中,香具甚多,如插瓶、香盒、香匙、香箸、香帚、灰铲、垫片等,但最主要的香具是闻香炉。闻香炉大多为瓷质,也许是握炉时不易传热的缘故。宋代流行“隔火熏香”,即在炉底铺足香灰,再在炉膛内埋入烧透的炭块,香灰开孔处放云母或银箔垫片,将香料上割下的木片置于垫片上传燃,因而,估计炉壁多少有些温热。

闻香,是香事仪式中一个鉴赏香的过程,闻香者闻辨香的品类,体会传燃变化中的不同香味,尔后在香笺上记下闻香心得。香事仪式上常有主客多人,各位正襟危坐,气氛静闲庄重。品香时,主人用右手握炉,左手拱五指成空心半球状,轻罩炉口聚集香气,然后引鼻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闻香三次后,主人将炉按顺时针方向由左手递给客人的右手,客人闻香三次,依此传炉给下一位。

清代嘉、道以降,国力日衰,品香仪式陪同民族文化艺术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衰落,最终几近泯灭,眼下只在台湾还偶尔举行品香仪式;作为香文化的传承人——闻香师,自然也随之濒临消亡,仅海峡对岸犹存十来位传统香文化的研究者,如若对他们保护重视不够,恐怕也会造成流散和消失。


注:红色那段我很存疑。日本是如此做的,可是不知有何根据说我们古代具体也是如此进行的。

发表于 2008-9-14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闻香炉(注意,不是香炉),现在的中国人大概都不知道这东西了吧?!



日本香道用具
发表于 2008-9-14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上海的顾绣、竹刻、锣鼓书、沪剧、江南丝竹及黄道婆的手工棉纺技术等都参展了。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香道却无人识得。刘良佑教授最最担心的是,一旦被日本人抢了先手,那么这门极纯粹、极高雅的中国艺术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近两年来,由大师级人物带队的日本香道代表团频频访问中国的北京、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他们既是来寻根,又是在摸底。 但我堂堂大中国一时竟找不到华山论剑的对手,许多研究中国古文化的专家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作香道。刘良佑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羞愧和沮丧”。但同时他又表示,即使他与日本香道专家面对面,也不会与他们交手。“因为单刀赴会是很难取胜的,在大陆我没有助手”。
据他透露,在台湾也不过十来个人算得上香道研究者,其他人不过是烧钱。玩香道需要文化积累,需要静下心来,当然也需要很多钱。
刘良佑是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管理研究所的教授,前不久应邀在上海博物馆做研究工作,挖掘整理中国的香文化也是题中之事。上博举办周秦汉唐文明大展时,设专馆陈列何家村唐代窖藏金银器。陕西方面的专家将一些精美的器物解读为茶具和炼丹用的器物。刘教授则认为:“其实它们是用于闻香的。”为此他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唐代香文化与法门寺出土香事文物之探讨”的论文,送交“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的发现和观点使与会者大为惊讶。
最近,北京故宫珍宝展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你去看看按原样布置的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两扇门上就有几件香具,许多人都误以为是印盒或其他文具了。”刘教授提醒记者。他还说,“不少人听说香,就以为是宗教用的香,其实它只是香学中很小的范畴。中国人用香是很早的,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融合,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出现。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
目前在上海文物市场偶尔有见战国时期陶质博山炉、清代的瓷质闻香炉、插瓶等物,但大多数收藏家对此不知出处。甚至在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中,一位专家也将均窑插瓶鉴定为“笔筒”
到了盛唐,熏香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进入宋代,由于士大夫对物质生活的高标准严要求,又从精神层面着力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闻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
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化。在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中国来开展外交活动,并从浙江天目山带走了福建建窑烧制的茶盏和完整的茶道典仪。今天日本人将建窑盏称之为“天目茶碗”,以为就是天目山出产的。与茶道一起东渡的就有香事。
平安时代以后,香料在日本贵族中运用得比较多,他们经常举办“香会”或“赛香”的熏香鉴赏活动,这是“唐风”经由“和风”熏化而形成的一种风尚。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就多次提到熏香盛会。到了足利义政时代,熏香演变成按照一定方式的“闻香”风俗,逐渐形成日本的“香道”。特别是享保年间的《香道条目录》一书问世后,香道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日本本土并不产香,每年要进口大约500吨棋楠香。
今天,日本的香道有100多个流派,大体分为“御家流”与“志野流”。前者是贵族流派,图风雅,重气氛,香具豪华,程式繁中求柔;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养,香具简朴,程式简中有刚。在日本,习练香道是一门非常神秘深奥的艺术,从最初的闻香,到第二年练香灰造型,到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经过4年才给“初传”证书,进级到师范“皆传”级需要15年,升到“奥传”一级则需要25至30年。
然而在熏香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大陆,唐宋以后的一千年里,特别是清嘉道以降,由于战乱频仍,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香席的仪式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日渐式微,这炉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而日本影响较深的台湾地区,倒至今还有少数人在研究香道,他们更希望与大陆的文化人或香道爱好者一起交流并将其发扬光大。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生活艺术都源于中国,它们组成了汉民族世俗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部分,而传入东瀛后,被人家玩到了道的层面,不仅仪式感大大增强,而且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生活哲学。但今天,香道和茶道、花道等一些较为纯粹典雅的生活艺术,它们的面貌对于国人来说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陌生感,使我们从中看到一些在中国不可能看到的神圣而庄严的东西。
发表于 2008-9-14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我感兴趣,试着回复几句:
楼主前面所引用的典故史料翔实,自不赘言。在下想就个人体验说说香,包括供佛的香和所谓香道。
香本来神秘,不说点燃时的芬芳气味,就是看着氤氲渐起,也有凝神聚气的作用。
中国的好东西,自己糟蹋的差不多了,香和香道几乎无人在意。
供佛所用的香,是楼主所言的f粉装薰香,还是现在坊间习见的线香,窃以为倒不是特别值得探讨的。因为我们供养的是香,而不是香的形状,但就香本身而言,的确有很深的学问。
现在汉地市面上的香,常常标榜是“老山纯檀”,产地一般是在广东省江门一带。也许有用真正檀香粉来做的线香,但比例往往占的很少。就在下的经验而言,真正的纯檀檀香(且不论是印度檀还是澳洲檀),就制作比例来讲,其中檀香粉的比例,最高不会超过八成,因为檀香本身无法黏合,必须要有两成以上的黏合剂,这个天然的黏合剂常常用榆树来做。但是檀香原料价格连年飞涨,用纯檀香粉做的香,价格不问可知。即使说减少比例,降低成本,哪么除了檀香和黏合剂,剩下的部分又是什么呢?这个让我想到了某种品牌的奶粉。。。。。。。。
上面所说的还是老老实实加香粉的,但是就在下的实地体验来说,绝大部分的香厂是用化学香精和普通香粉来做线香的。一瓶香精几十块,百斤香粉十几块,搅拌调和后,放入类似面条机的制香机器里面,,一排排的线香就出来了。这样的香,怎么用,用后会如何,我是什么都没说。我想说的是,那个绝对绝对是暴利。
以上说的是“檀香”,沉香更是如此。
汉地有点纯檀香木供佛的做法(暂且认定用的是真檀香,而不是泡了檀香油的杂木),烧檀香也是有窍门的。简而言之一句话,檀香味是薰出来,而不是烧出来的。烧出来的檀香有焦味,而且往往不能完全燃烧,薰的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浮生六记》里面沈复就说了他太太自创的薰檀香法,特点是没有烟,没有焦味。虽然暂时没有这么好的兴致去学,但知道一下也好。
楼主所说的龙涎香,在下是没有见过,想来将来见的可能性也不大。
沉香,现在大大热门,其状态和普洱茶相仿。好东西还是有,但市面上少见。花大价钱买来的往往是假货。真的好东西,不是光有钱就能轻易得到的。这个东西,一个是要有圈子,二是要有悟性,三是有闲暇,最后才是有钱。全都凑齐了,我看还是学道次第有用。若实在是太有暇了,也可以玩,但开个玩笑,其实也就比吸毒高雅一点,都是烧钱的。
虽然是烧钱,但的确是可称文化。可惜的是,香道的传承在我国几乎已经断了。近几年有不少热心人士有心恢复,但收效甚微。说这个,不得不泄气的承认,个人认为,香道的菁华还是在日本。但是,话说回来,日本的香道也就是唐宋的,只是我们自己忘了而已,呵呵。
上面所说的,只是纯的檀香或者沉香。至于楼主和上善师兄提到的藏香的配方,更是学问颇深。至于中间有些乱象,想来也属正常,乱才有生机,大家关注了,也许就有好东西浮出水面了。
说了一堆打闲茬的话,言归正传。要是供佛的话,还是建议尽量用天然的香。在无法独立判断好坏的情况下,就用藏药厂的传统名香,或者用信的过寺院自产的香,套用佛光山的一句话----------“用对了是欢喜,用错了是功德”。
最后也学楼主做做广告,川北名刹大藏寺出产的香,香味纯正,配方天然,实为供佛自用之上品妙香,欢迎大家请购供养。
谢谢观赏
发表于 2008-9-14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完贴 看到上善师兄抄百度的回帖,里面提到刘良佑教授。刘先生对传统香道的恢复,费心费力,功不可没。可惜天不假年,已经在前几年过世了,悲乎。
发表于 2008-9-14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良佑教授好像还是论坛Juvey的师父呢。
发表于 2008-9-14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中国人,刘教授的尝试恢复中华香道的爱国精神,是值得尊敬的。我没参加过他的香席,可是,如果从记者形容的细节来判断,我很怀疑他的中华香道,就如同我们所谓的茶道一样,不外乎是我们本来有后来这玩意儿去了日本成为仪式化的所谓‘道’后来我们自己却失去了然后台湾人看不过眼觉得我们中国本来就有然后看看古书自己琢磨幻想再抄日本最后推出来说这就是中国茶道/香道的玩意儿而大家为了民族自尊就集体撒谎说这就是千百年来的中国茶道而已,中华香道明显也是日本仪式化的香道改头换面称为中华香道而已,根本不是我们中国代代相传下来的真东西。
类似日本的茶道,可能只有潮州地区还有(其实也不怎么类似),潮州人他们可以说,我们就是如此喝茶的,我爸爸也是,他爸爸也是,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喝茶的。除了这类还是活生生的文化外,哪位研究中国茶道的朋友敢站出来说,我家从100年前就是如此泡茶的?有吗?没有!现在的什么公道杯,这容器倒去那容器,这容器用来闻,那容器用来喝。。。也就是现在所推广的所谓的几千年的中国茶道,这在60年代内地有吗?没有!在60年代的台湾有吗?没有!这并非代代相传下来的喝茶方法,是台湾人看看古书、想当然,再看看日本人怎么做的,改头换面,重新发明的。你无法从中国古代茶形式一代一代追下来说,古代中国人就是这些道具这样用这样沏茶的。如果你让一个台湾人在陆羽面前做一番大杯倒中杯,中杯倒小杯,这个杯闻闻,那个杯喝喝,他大概会很疑惑地看,然后恍然大悟地说‘哦,您是日本人!’
有关这中国茶道,我觉得是国人的悲哀。。。在20年前,你根本没听过这个词。现在,你大杯倒小杯,就说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传承的茶道?!然后你觉得自己很传统、很‘中国’?!这不是民族自尊,这叫撒谎!
提到中华的什么什么,譬如今天的话题香道,有时未免泄气。要研究中国的某些好东西,还必须去日本取经。可是,换个角度看,这是世界的文化,我们既然失去了,而他们留存了,总比大家都失去了为好,还得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我们祖先的文化,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有时候我觉得,国人有几个通病。我们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必须学习教训,但我们往往只会:

1。酸酸地说‘其实日本的就是来自我们!根本就是中国的东西!’,而避免回答另外一问题:怎么我们现在没有了呢?
2。虚构一些半真半假的,就说这就是中国的香道/茶道/唐密。
3。把别人留存了的东西,去日本学回来,硬说是自己本来有的(其实日本从来没有否认过),刻意不提中间的那段,成为了类似‘唐密’这类的奇怪产物,连祖师都不认(日本密确实从中国去的,而日本人从来都承认中国祖师,他们不觉得有问题。。。你从日本学回来,把名字改为‘唐密’,声称东密本来就是唐的,不是日本的,淡化甚至不提中间经过了历代日本祖师传承。。。我不认为这行为很高尚)。既然你说是唐代以来中国自己的,你一代一代数给我看你的传承有没有日本人在里面?如果不认(其中一些历代)祖师,那么,我们不只几百年来丢了祖先的密法传承,还顺便在今天就主动丢了中国文化里的尊师重道精神。
4。别人有而我们没有了的,我们就只懂说其实他的抄自我们。我们失去了,我们自己却不负责任,全部推到四个人身上,我们自己仍然是伟大的、正义的。这四人还真厉害。我们上下五千年文化几年就被四个人全部毁灭了,我们自己都不必负点责任?如果真相确实如此,这四人绝对是国宝,他们的力量比我们上下五千年文化还厉害,那么,我们的上下五千年文化可能根本不值得留。

我觉得有时候,老是酸葡萄心理民族主义,中国文化厉害的部分就演绎为是我个人厉害;中国文化失去了就推到四个人身上,不是我的错;别人有好东西我们就说其实不是他们的而是我们的然后缅怀一下我们民族的古代顶峰风光意淫一下(日本密法、茶道、香道来自中国这确实是事实,而且日本也很愿意承认。可是,更需要正视的残酷事实却是:不论以前如何如何,现在的现状就是日本有,我们没有!)。。。这样是不行的。是时候醒醒了。
失去一些文化不可怕,反正已经发生了,可不可怕说来也没意思。更可怕更悲哀的,会是我们失去了而不承认(‘这我们本来就有!’),和失去了不检讨(‘都是那四个人毁的!’),和不正视问题只懂意淫地缅怀我们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四大发明意大利面就是我们发明的月球还能看到长城呢而且我们还有华南虎照片都拍到了。。。


发表于 2008-9-14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檀香,南印度的是世界最好的(楼主也提到这点了),也就是现在色拉寺所在地。
祈竹活佛年轻时,还尝试自己挑树拿木做念珠,不过遇到野象,很狼狈地逃跑了,这在他们自传里有述。
内地能买到的檀香,根本不是那回事。以前习惯了觉得挺好的。后来闻过南印度的檀香,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来被骗了,原来檀香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08-9-14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香道要享受的就是纯香的味道。从这角度来说,内地的那种有骨香根本无法入流,因为香骨本身会产生味道,影响纯香的气味。
日本刁钻到什么程度呢?他们的香没有香骨,用的粘合剂榆树皮粉还分很多级别,最好的几乎没有任何本身的味道。前面水兄说了,赏香不是烧的,是薰的,定级榆树皮粉几乎没有烟和自己带的气味。他们的碳,首先放在一个炉里烧透了,才移到另外一个炉用作薰热用途,以免碳在初期燃烧的气味影响赏纯香的过程。



Tabu-no-ki
发表于 2008-9-14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是不是就没有完全传统做香呢?不是的。起码有一厂家,还在用最古来效率低的方法做香,譬如用水磨,原因是金属磨可能影响成分的气味。。。所以,也不能完全说最古老最传统的香厂不存在。。。起码有这么一家。
发表于 2008-9-1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可有什么好的藏香推荐啊???
发表于 2008-9-14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香道  很小资 俗人玩不起 ;P
发表于 2008-9-14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4楼:
日本的香道和古方香,我们恐怕都很难玩得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5-8 21:47 , Processed in 0.03933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