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91|回复: 2

偷学《大毗婆沙论》的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偷学《大毗婆沙》的法师


世亲论师潜往迦湿弥罗[1]偷学《大毗婆沙论》[2],归国后造《俱舍》[3]以摄《婆沙》文意,这是一向之通说了,由普光而法宝以至圆晖所述,如出一辙:

唐·普光《俱舍论记》卷一[4]

……世亲论主,健驮罗国人也。本於说一切有部出家,因即受持彼部三藏。後学经部[5],情谓为真。於本所学,时怀取舍。然更欲往迦湿弥罗国,研核有部,考定是非。恐彼诸师,情怀忌惮,遂改本名,潜往寻究,时经四载,数以经部异义,难破说一切有部宗。时有阿罗汉,名塞建地罗,唐言悟入,即众贤[6]师主。怪其神异,遂入定观,知是世亲。乃私告曰:“可急归本国。长老此来,数以自义难破他宗,众中必有未离欲者,知是世亲,恐当相害。”因此遂归本国。至而未久,造《俱舍论》六百行颂,遣门人寄往迦湿弥罗……

又,唐·圆晖《俱舍论颂疏》卷一所出,大致承袭普光[7],云:

五百罗汉既结集已,刻石立誓,唯听自国,不许外方。敕药叉神,守护城门,不令散出。然世亲尊者,旧习有宗,後学经部,将为当理。於有宗义,怀取舍心。欲定是非,恐畏彼师情怀忌惮,潜名重往,时经四载,屡以自宗,频破他部[8]。时有罗汉,被诘莫通,即众贤师悟入是也。悟入怪异,遂入定观,知是世亲,私告之曰:“此部众中,未离欲者,知长老破,必相致害。长老可速归还本国。”于时世亲至本国已,讲《毗婆沙》……

而捡陈·真谛法师之《世亲传》[9],此偷习并传出《婆沙论》者,实非世亲,乃“阿緰阇国[10]有一法师,名婆娑须拔陀罗”者所为。若依《世亲传》之上下文意看来,此“婆娑须拔陀罗”法师要早于世亲所处之时代。

捡《婆薮盘豆法师传》(陈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

宾国[11]四周,有山如城,唯有一门出入。诸圣人以愿力摄诸夜叉神令守门:若欲学此法者,能来宾,则不遮碍。诸圣人又以愿力,令五百夜叉神为檀越:若学此法者,资身之具,无所短乏。緰阇国有一法师,名婆娑须拔陀罗,聪明大智,闻即能持。欲学八结婆沙义,于余国弘通之。法师托迹为狂痴人,往宾国,恒在大集中听法。而威仪乖失,言笑舛异。有时于集中论婆沙义,乃问罗摩延传,众人轻之,闻不齿录。于十二年中,听婆沙得数遍,文义已熟,悉诵持在心,欲还本土。去至门侧,诸夜叉神高声唱令:“大阿达摩师今欲出国!”即执将还,于大集中,众共检问,言语纰缪,不相领解。众咸谓为狂人,即便放遣。法师后又出门,诸神复唱令执还。遂闻彻国王。王又令于大集中,更检问之。众重检问,亦如先,不相领解。如此三反,去而复还。至第四反。诸神虽送将还,众不复检问,令诸夜叉放遣出国。法师既达本土,即宣示近远,咸使知闻,云:“我已学得宾国《婆沙》,文义具足,有能学者,可急来取!”于是四方云集。法师年衰老,恐出此法不竟,令诸学徒急疾取之,随出随书,遂得究竟。宾诸师后闻此法已传流余土,人各嗟叹……

《世亲传》之由真谛传出,当无所疑。而此处所说,与通说不一:偷学者,为阿緰阇国之婆娑须拔陀罗法师[12];传出者,为《婆沙》全文[13]……真谛先于大唐诸师传述唯识、《俱舍》而有立意之不同,此则诸所共知;今传出之史传亦见有异。诸有识者,其独尊慈恩乎,其两译合参焉?

----------------------------------------------------------------------------------

[1] 今译克什米尔。

[2] 《大毗婆沙论》,为根本说一切有部之名著,奘译200卷,为有部《发智论》之释论。汉译存异译本。法尊法师曾译之为藏文。

[3] 《阿毗达摩俱舍论》,今译《对法藏论》。有提名作《根本说一切有部俱舍论》,非是!

[4] 唐·法宝《俱舍论疏》卷一之记载大致相同:
世亲菩萨,健驮罗国人也。先於一切有部出家,因即受持彼部三藏。後学经部,将为当理,於有部义,时怀取舍。菩萨更欲往迦湿弥罗国,研檄有部,考定是非。恐彼诸师情怀忌惮,遂改本名,潜往寻究。时经四载,有部三藏,文义无遗。数以经部异义,难破有宗。时有罗汉,名塞建陀,唐言悟入,即是众贤之本师也。此阿罗汉,频被诘问,怪其神异,遂入定观,知是世亲,密告之曰:“此部众中,有未离欲者,恐当致害。长老或速还本国耳。”因即归还,制此论颂……

[5] 经部,又称经量部、譬喻师。初为有部之一系,后从有部分出,为经量部,为“部派佛教”时期18部派之一,为有部之“劲敌”。

[6] 众贤,悟入之弟子,迦湿弥罗之有部著名论师,著有《显宗论》、《顺正理论》。

[7] 且述及《世亲传》,如云“至本国已,讲毗婆沙,若一日讲,便造一偈,摄一日中所讲之义。”此段普光、法宝都只说造论六百颂。而《世亲传》谓:“法师尔后更成立正法。先学《毘婆沙》义已通,后为众人,讲《毘婆沙》义。一日讲即造一偈,摄一日所说义。”

[8] 这里的“他部”指有部。

[9] 后代经录、藏经皆有收录。见《大正藏》第502048

[10] 据《世亲传》,世亲后来著作《俱舍论》之地即此“阿瑜奢国”。

[11] 大致建国于今克什米尔地区。

[12] 非健陀罗国之世亲论师。

[13] 非《婆沙》之略论——《俱舍》。
发表于 2007-10-1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眼镜!板凳!眼镜!
发表于 2007-10-1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是我狂下置疑,还是应该阅读全文再说

惭愧啊

===========
只是还有一个疑问,真谛所传的传记中说“阿僧伽法师既见此弟聪明过人识解深广该通内外。恐其造论破坏大乘”,然后才“兄云汝不信大乘恒生毁谤。以此恶业必永沦恶道。我今愁苦命将不全。”,后来虽然“法师聪明殊有深浅。即于此时悟知大乘理。应过小乘”,但因为有了前面的因,是否更可以将世亲菩萨的转变理解为因为“信”而发生的?

[ 本帖最后由 第三 于 2007-10-17 01:15 P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5-11 03:32 , Processed in 0.03829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