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学道

南传发菩提心的四缘、四因、四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1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2-11 00:26 编辑

当然是我需要小学老师补习中文,说得不清楚么?这么简单的话,我都说不清,不该补么?
种种条件就是下面写的八个条件啊?
发愿之后,中文好重要不重要啊,明白的文字看不懂,发心就能学习菩萨道了?懂基本的逻辑知识不重要啊……
紧接着的“真正的菩萨”是指“授记菩萨”。
授记菩萨有八个条件。
发表于 2016-2-11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2-11 00:19
当然是我需要小学老师补习中文,说得不清楚么?这么简单的话,我都说不清,不该补么?

嗯,法师用了首先这个词语,然后用了同时必须这些词语,可见他认为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不然,他不必那么麻烦,直接说,有个成佛的良好心愿就可以了,用不着还把那么多条件都说一遍
我觉得法师说的很清楚,除了发愿,他还强调了同时、必须这些词语,看来我以前接触的南传法师和他说的差别不大,至于您,看来您得和南传法师多接触一下,问问他们的传统说法比较好
发表于 2016-2-11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2-11 00:19
当然是我需要小学老师补习中文,说得不清楚么?这么简单的话,我都说不清,不该补么?俺不会解释,抱歉。

好啦,不耽误您学习中文啦,至于是不是嘲讽,我也不会嘲讽您,因为我来讨论而已,并不是来嘲讽人的,您要认为南传法师没有您的理解正确的话,那您自己修一下南传菩萨道试试看好了,我也懒得讨论了,讨论到后面都以嘲讽为主了,除了激发嗔恨心之外,看来交流学习不到真正南传的上座部看法,没有意义
发表于 2016-2-11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2-11 00:35 编辑

种种条件就是下面写的八个条件啊?中间的文字白写的?
发愿之后,中文好重要不重要啊,明白的文字看不懂,发心就能学习菩萨道了?懂基本的逻辑知识不重要啊……
紧接着的“真正的菩萨”是指“授记菩萨”。
下一段明确说“授记菩萨”有八个条件
发表于 2016-2-11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2-11 00:34
种种条件就是下面写的八个条件啊?中间的文字白写的?
发愿之后,中文好重要不重要啊,明白的文字看不懂, ...

那就请您谈谈种种条件吧,既然您这么言之凿凿的,那肯定对南传了解不少,讲讲种种条件是什么条件,如何
发表于 2016-2-11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2-11 00:55 编辑

不懂。你去问那位南传法师吧。
发表于 2016-2-11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2-11 00:34
种种条件就是下面写的八个条件啊?中间的文字白写的?
发愿之后,中文好重要不重要啊,明白的文字看不懂, ...

既然您认为种种条件不算下面的八个条件,那请说说是哪些种种条件,不就行了吗?
发表于 2016-2-11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种种条件不是我说的,我凭啥替法师解释?
发表于 2016-2-11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2-11 00:56
种种条件不是我说的,我凭啥替法师解释?

那还不是没有意义?我还以为能找到不同于这些高标准的看法呢。。。结果这么久来还是一样
要是您有不同看法,那就列出自己对于南传除了良好成佛心愿之外的菩萨道要求和基础,看来您也一样嘛,那这么说来还是以这些南传法师的观点为依据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2-17 12:17 编辑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2-10 23:54
如果没有得到佛的授记,那菩萨只是一种良好心愿,,,,,那么如果良好心愿就算入南传菩萨道标准的话,我觉 ...

【四种授记】 [出菩提资粮论] 圣言说与曰授。果与心期曰记。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同诸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蒙佛授记。是名共发菩提心记。三隐覆授记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足。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是为隐覆授记。四现前授记谓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得不动地。即时蒙佛授记。是为现前授记。

《白莲花论》也指出授记有多种。当然这仅仅是按照北传的看法,辅助帮助理解南传的授记标准何以如此“严格”,仅供参考、探讨,用北传的五道的名相来套南传,可能会很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2-17 12:16 编辑

师兄提到关于菩萨道如何实修的问题,在末学看来,其实哪个宗派都一样,首先的根本都是要亲近善知识,依照传承而修:比如斯里兰卡的龙树林,以及本帖主题帖引用的兜率天修行林,去请教那里修行菩萨道的法师。

没有亲近的条件之前,为了避免依文解义,应当作认真的闻思,好好阅读《南传菩萨道》全书。其实书中一开始就讲了——在达到严格的授记条件之前,他已在难以估计的漫长时间内,在无数佛面前发愿成佛,并积累波罗蜜的功德。堪蒙授记之身并非无因而得,也并非不可得!

书中广讲十个波罗蜜的具体修行方法,这些波罗蜜是声闻行者也应当修习的,只是其圆满程度比不上菩萨。这些修法才是本书的最大价值。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6-2-10 00:53
我听说,大乘说的的“菩萨”和目前南传所谓“菩萨”在实质上是两回事。就如“成佛”一样。

现在信息交流很发达,完全可以发起组织南北传的菩萨们坐下来做个面对面交流,呵呵。其实作为格鲁弟子,末学更希望的是如何“为我所用”,因为南传菩萨道一书与广论、瑜伽师地论还有更多可资互参之处,比如十度之次第、广讲十度具体修法等,总的来说,个人觉得南传菩萨道一书或可作为继入行论、白莲花论等现有教材之外的
又一部上士道修心指南:)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莲花论 净心品》对发心与授记的综述:

如是上述种种公案皆在叙述释迦牟尼佛初发心之情况,其他经典中有关释尊于不同佛前发心之记叙尚有多处。所谓最初发心据《经庄严论》所言可分两种:其一,以粗大名言而发之世俗菩提心;其二,以细微法性而发之胜义菩提心。《经庄严论》又将以名言而发心之因抉择为五种:“友因根本力,闻力善习力,生稳不稳固,称他说发心。”

也即是说,佛陀在胜他幢如来前发心是凭友力而发心,因文殊菩萨当时变为说法上师智王,他以善巧方便劝请童子,并将之带往如来前使其发心、积累善根;而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三位童子中之倡议者时,他看到胜伏如来后便供养双股珍珠项链,并发愿获如来果位;再看他转生为地狱中拉马车者加巴谢达时,因悲悯朋友而初发悲心。这后二者皆属因力发心,实乃其前世种姓苏醒、成熟后方才发心。三孩童中,当时发心广大者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各自发心欲成为神通、智慧第一者,即分别为后来之目犍连、舍利子尊者,他们当时即如是发心。地狱公案中加巴谢达之发心既可称为因力发心,亦可称为根本力发心,因《经庄严论》有云:“彼根为大悲,恒思利他众。”发菩提心之根本即为对众生生起慈心、悲心,故而可称之为根本力发心。同时,加巴谢达之发心亦为其大乘种性苏醒之缘故(,因之又可称其为因力发心)。

至于具光国王之发心则是以听闻力而生菩提心,因当时驯象者明确告诉国王,他只能驯服象身,无法调伏象心,唯有佛陀方可调心。如是宣说佛陀功德后,国王便开始广行布施,并于佛前发心,因他乃听闻别人话语后发心,故可称之为听闻力发心;再看大光陶师,当其供养释迦牟尼佛食物时,自己发愿欲与释尊一模一样,此乃依前世善根力而发心,以他前世造善业之因而能值遇如来出世,并能积集资粮、发成佛愿;而海尘婆罗门五百大愿之发心,因其此生与多生累劫之前世皆不断修习大乘所摄善法,故而最终获取超胜其他菩萨之广大悲心,并以此大悲心而守持浊世不清净刹土。

发心之因并非五项全需具足,其中之一力都能令人生起菩提心,且最终成为真正菩提心。最初凭五因中之一因而发起菩提心,随后在胜解行地时,于其他世代、不同界域,亦可有各种不同之再度发心。此等发心通过自力生起后,将日趋稳固。直至登地之后,生生世世都不会退失发心,且越来越增上、殊胜。

原本大乘种性之人都可含括于因力发心具足者,不过依不同因缘仍可说为种种不同之最初发心。如上所述之几种初发心情况,若按次第而言,发心顺序应为商主之子、三孩童中一童子、加巴谢达、具光国王、大光陶师、海尘婆罗门、此种次第可谓互不相违。但加巴谢达因对地狱众生生悲心而发愿;三孩童中一童子因目睹佛陀而后生信,并供养珍珠项链,然后发愿;与此二者相较,具光国王、大光陶师之发心分明超胜彼等,因这二人皆因真正知晓佛陀功德后才生起猛厉欲乐心,然后发愿欲获佛果,商主之子亦与国王、陶师情况相同。

有人以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来为发心分类,实则除佛经中所言以外,我们欲对前后次第一言断定实在有很大困难。无论如何,初发心后,后来之发心将愈发增上、稳固(此点无可怀疑)。及至海尘婆罗门时,他已对整个大乘佛法生出坚定信心,并令无数众生趋入大乘道,自己亦以大悲心守持不清净刹土,此乃真正利他菩提心之开端。因此,文殊菩萨首先令其发无上菩提心,以此善根使其种性觉醒,接下来依次第发心,此种说法当然可以成立。或者以三童子中发愿成佛者之发心,及加巴谢达地狱中生悲心为开端,商主之子之发心等次第而来也无矛盾之处。但因佛经中未有明显表述,我们自己完全以理证作推断、判定确有相当困难,所以无论上述次第如何排定,我们均应明了:佛经中常常碰到之有关初发心之描述,种种不同之原因乃在于各个阶段不同,因此不会自相抵触。

一般而论,仅仅依靠佛陀为获佛果而发愿,其无上菩提之果报也必将成熟,绝不耗尽。如魔王波旬仅仅伪装发菩提心,但他也已得未来成佛之授记。不过在未得圣道之前,特别对初学者而言,虽菩提种子未毁灭,但遭遇恶劣外缘时,他所拥有之菩提心相续在随后之来世中未必会连续现前,有可能出现忘失、中断等情况,因此发心有稳固、不稳固之别。五种因中,只具有友力、未具备其余四力,则此发心之因即为不稳固;若依其他四种力而发心,则此菩提心方堪称稳固。

此外,《经庄严论》又云:“各地所发心,胜解清净心,异熟之发心,如是断惑心。”所谓胜解行发心是指处于胜解地时所发之心;至不清净七地时,已修成自他平等心,故可称其发心为清净意乐发心;至三清净地时,功德自然而成,因之可将其地之发心名为异熟发心;及至最终获得佛果时,实已断除一切障碍,所以称其发心为断惑发心。另外,随五道十地之境界愈加广大,其相应功德亦可谓越发增上。因其差别所致,不同生世中都会再度发心,故而不同佛经中才宣说了种种不同之发心。

同样,对无生法忍亦有各种不尽相同之界定:小品无生法忍于加行道忍位即可获得;第一地菩萨已现见诸法真谛,他们所得之无生法忍可谓中品;登八地菩萨位时,其出入定已无分别,无念智慧亦已成熟,他们所得之真正无生法忍即可称之为大品无生法忍。因此可知,无生法忍不可一概而论,不同阶段各有各自所属之无生法忍。概而言之,随其所证空性境界之愈发增上,其所获无生法忍之境界、意义也日渐究竟,深广,故而上引佛经中才有种种对无生法忍之不同描述。

与之类似,如来对众生所作之授记亦需具体分析。有些众生造作无上菩提心之细微因,需经长时护持方能成熟无上菩提,但如来见其初发心时就为之授记;有些众生得一地菩萨果位时就得如来授记;而登八地菩萨位者,自然就得如来授记。如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婆罗门子智贤时,在他见到燃灯佛之当下即登八地,随即就理所当然得燃灯佛授记。在佛陀所获各种授记中,此授记最为人熟知并受重视,也最为重要,燃灯佛之所以成为过去佛之依据也由此而来。此外,虽身为不退转之菩萨,但暂时未得如来授记之情况也时有发生,故《广智经》中如是说道:“目犍连,众生根基各有差异,故应了知如来所说法亦相应有所不同。”《首楞严经》(《健行三摩地经》)也对授记略分四种:对未发菩提心者之授记;对刚发心者之授记;秘密授记;对得法忍者之真实授记。

发表于 2017-10-27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的pdf里,作者比较客观的把南北菩萨道的相关观点罗列出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2 发表于 2017-10-27 09:11
转载的pdf里,作者比较客观的把南北菩萨道的相关观点罗列出来

学术论文,值得商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8 13:42 , Processed in 0.03607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