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49|回复: 25

[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FONT size=4>文殊师利宗喀巴大师悲天悯人,提炼一生所学佛理精华,写成了显密两部总论,即《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此二论虽然在半个世纪以前译成了汉文,但由于译文半文半白,而现在大多数人理解不了文言文,译作显得艰涩难懂,等于是没有翻译,能看懂且真正理解其内容的人很少。现在,特别是我们大陆,大学生都看不懂古文,<FONT color=#ff0000>如果我们的佛经还停留在古文阶段是不行的</FONT>。</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FONT size=4>早几年台湾有一家出版单位到大陆来联系,说要将一些宁玛派的密藏翻译成汉文,找到我们学校让我组织个班子帮他们翻译。我因为教学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就帮他们找了我们学校的一个教授,他是研究生毕业,翻译水平也不错。但是他们说我必须要过目,校对并写序,我也答应了。最后,我按约看了译本且写了序,可他们拿到台湾去之后,把译文作了很多改变,将白话文改成半通不通的文言,又拿来让我看。我说:“我对你们的改正没有什么意见。但是,第一,我不担任校对,请去掉我的名字;第二,我写的序,你们不能用了,因为你们的这种翻译法,和我的本意不相符。”<FONT color=#ff0000>说话、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懂,弘法利生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明白,所以越通俗越好。</FONT></FONT></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bid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size=4>&nbsp;&nbsp; 我们藏文没有古语和现代语的区别,宗喀巴大师写的东西,懂藏文的人看起来就是通俗易懂的普通话。可是,现在的经论翻译工作确实是大问题,一是翻译的东西太少;二是翻译的质量不好。而且,<FONT color=#0000ff>有些译者喜欢舞文弄墨,仍然搞成半文半白的东西。如果翻译出来的东西没人看得懂,那有什么用啊?</FONT>能让大家看得懂而又翻译得很准确的经典实在是太少了。我发现国外有部分藏传佛教的资料,先是藏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转译成中文,非常好,很通俗。<FONT color=#ff0000>写书、翻译,首先应该考虑到对象能不能接受,而不是考虑炫耀自己的古文程度</FONT>。所以,我在藏译汉的时候,就尽量不用过去古文的名相词汇,怕写上以后,又给大家设了一个“路障”。怎样不失原意而又表达恰当呢?这往往需要反复的琢磨。</FONT></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bid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size=4>——摘自“苏州西园寺讲记”</FONT></SPAN></P><P>&nbsp;</P><p>[此帖子已被 TSKM 在 2006-6-11 21:28:05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多识仁波切谈解释经文

<P class=MsoNormal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FONT size=4>圣教广如大海,掌握原本意非常困难,菩提道次第是依《般若经》、《华严经》等经典,由进入菩萨地的圣菩萨的解释为准的。<FONT color=#ff0000>佛法不是世俗的学问,没开悟的普通学者是没有办法解释佛教经典的</FONT>,很多人都是在表面上来寻找,抓住一点,不顾其余。<FONT color=#0000ff>佛法是真理,不可以被创造,只有达到佛的境界,才有权来解释佛经。犹如国家的政策法规,只有政府部门具有解释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解释的。一些世俗的学者,以自己的想像来解释佛经,是非常可笑的。</FONT><FONT color=#ff0000>佛教承继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而不是光凭文字,因为对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解释</FONT>,文学中就有“诗无同解”的说法。比如,从前藏克家、郭沫若等人因对毛诗《到韶山》中“黑手高悬霸王鞭”一句解释无法统一,就去向毛主席老人家当面请教,毛主席想了半天回答说:当初是怎么写的,我也想不起来了。解释一首诗尚且如此,佛经又怎么能拿着文本随便解释呢?所以,仅凭文字是没办法作准的。菩提道次准确完整地继承了传承,学习菩萨道次,就可以掌握佛教原本的意义。</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SPAN><FONT size=4>&nbsp;</FONT></P><P class=MsoNormal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FONT size=4>——摘自<SPAN style="FONT-SIZE: 22pt; FONT-FAMILY: 华文行楷; mso-asci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hans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bidi-font-family: &#39;Times New Roman&#39;;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菩提道次修行原理集要》解说</SPAN></FONT></SPAN></P><p>[此帖子已被 TSKM 在 2006-6-11 21:49:19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P><FONT face=Verdana><FONT size=4>佛教经典虽古老,但都是用当时最通俗的语言写成的。汉文经典的艰深难懂,不是佛教教义的问题,而是语言文字的问题。<FONT color=#ff0000>古人翻译佛经也是用当时通行的语文翻译的</FONT>,经过一千多年到两千年,社会上使用的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佛经仍然保持古文的形式,逐步与社会脱节,变成了艰深难懂的历史古董。</FONT><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三藏经典变成了尘封在寺庙藏经阁内接受信徒朝拜的圣物,失去了思想行为教科书的作用。佛教的智慧也在文人们的一片空泛的赞扬声中消失在故纸堆里了。这是佛教的不幸和悲哀。<BR></FONT>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持教佛门善知识,<FONT color=#ff0000>用通俗的现代语文翻译佛经、讲解佛经</FONT>,用现代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解说佛教教义,使广大群众掌握佛教的思想武器,提高人类的思想道德和知识素质,<FONT color=#ff0000>是社会发展对佛教界提出的历史使命</FONT>。那些有头脑的佛教界人士都对这一与时俱进的文化战略欢欣鼓舞。<BR></FONT></FONT></P><P><FONT face=Verdana size=4>——多识仁波切《破魔金刚箭雨论》</FONT></P><P>[此帖子已被 TSKM 在 2006-6-12 5:00:31 编辑过]</P><p>[此帖子已被 TSKM 在 2006-6-12 6:28:30 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P>顶礼多识仁波切!</P><P>首先要赞叹多识仁波切翻译经典的善举,赞叹多识仁波切对邪魔外道的破斥。其次,末学在这里也有点不同的看法,佛经的讲解、解释、疏钞、讲义尽可以用白话文,但佛经本身的翻译,还是以传统的佛经规范用语及专属法相名词比较合适,多识仁波切说:“<FONT face=宋体 size=4>我在藏译汉的时候,就尽量不用过去古文的名相词汇,怕写上以后,又给大家设了一个“路障”。</FONT>”,个人觉得,随着思想义理的加深,各门学问皆有其专门定义的术语,这是不可避免的,出于对佛经的理解及对传统的随顺与尊重,还是应该采取传统已然形成的法相名词,以准确表达佛经的原意,这并非是对多识仁波切的不尊重,而是出自于如何将佛经翻译的更好的考虑。请楼主思之。</P>
发表于 2006-6-12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同意楼上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P><FONT size=4>素傑师兄这一句,正好表达我的意愿,借用一下:<BR></FONT></P><P><FONT size=4>"重点是领会精神,用以调心。"這個才是重點!</FONT></P><P><FONT size=4>如果我连看都看不懂,何谈领会精神?什么叫调心尚且不知,如何付诸实践呢?</FONT></P><p>[此帖子已被 TSKM 在 2006-6-12 13:52:41 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FONT size=5>呵呵,看来大家对翻译问题都很感兴趣,斑竹不如把相关的两题合二为一,放在一起讨论吧。免得看帖人到处找.</FONT><P>[此帖子已被 金刚箭 在 2006-6-12 14:20:14 编辑过]</P><p>[此帖子已被 金刚箭 在 2006-6-12 14:20:38 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2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P><FONT size=4>不知道是论坛功能不完善,还是我比较菜,好像无法合并帖子。</FONT></P><P><FONT size=4>顺便也请大家在发帖的时候,如果话题相关,就在一个帖子里面讨论,就别另开贴,省得大家麻烦,呵呵。</FONT></P>
发表于 2006-6-1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P>我自己翻译的体会:</P><P>1. 尽量沿用已有的专业佛教术语,而不要随便用现代词汇代替。有这样几个原因:</P><UL><LI>佛教中的专业词汇已经固定下来了,其含义不会再发生改变,几百年后再读也不会引起歧义。</LI><LI>现代词汇有不稳定性,比如很多过去白话小说里的流行语现在已经没人讲了,现代的很多词汇若干年后也没人懂了,用它来翻译佛典反而增加了后人阅读的难度。</LI><LI>现代翻译的佛典和过去翻的应该有延续性,如果词汇都变了,后人就没办法对照起来读,而且会怀疑佛典翻译的准确性,进而怀疑佛经的真实性。</LI><LI>现代词汇已经有了一定含义,用来翻译佛典会让人望文生义,更容易引起误解。</LI><LI>最忌讳用方言或其它专业的术语和习惯用语。台湾的白话和大陆的已经有些差别了,更糟糕的是有一些从藏文翻成英文,又从英文翻成中文的文章,用了很多“神圣”“荣耀”之类的词汇,看起来倒象是外道的文章。</LI><LI>使我们难以读懂佛经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古汉语,而是佛经深邃的含义。为了解释这些含义,佛经里使用了大量的术语,这些术语并不会因为使用了现代汉语而减少。我们学现代科技,碰到的术语岂不是更多?</LI></UL><P>2. 古文语法和现代文语法的确有些不同,但实际上古文语法并不比现代文复杂(甚至是更简单一些)。而且佛经语言已经相当程式化了,只要多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佛教,就很容易适应古文文法。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佛经正文和佛经前面的译序,就可以看出佛经语言实际上比古代文人所写的文言通俗得多!</P><P>古代的很多译师虽然不是汉人,但对于汉语的掌握非常娴熟,我们为何不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直接从他们的语言素材中吸收养料,反而要在一种新的语言基础上重新建立一套翻译的风格?一种翻译风格的建立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这期间的翻译作品往往不成熟,甚至出现很多错谬之处,我们为什么要去走这样的弯路呢?等我们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新的风格,恐怕白话文自身又发生很大改变了。其实在古代,文言和白话在汉代以后就已经逐渐脱节,古人宁可让文言和白话分家,也要维护风格的一贯性。因此,我们也应该坚定地选择继承前人的语言风格翻译佛典,这才是长远之计。</P><P>总之,如果要翻译经典的原文,应该坚持用传统佛经语言,它既不是纯粹的文言,也不是白话,而是一种已经固化的翻译风格。其次,可以用白话对翻译的原文做一些解释,以方便现代人理解。</P>
发表于 2006-6-1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索南西热</B> 发表于 <I>2006-6-12 17:37:30</I> :<BR><P>我自己翻译的体会:</P><P>1. 尽量沿用已有的专业佛教术语,而不要随便用现代词汇代替。有这样几个原因:</P><UL><LI>佛教中的专业词汇已经固定下来了,其含义不会再发生改变,几百年后再读也不会引起歧义。</LI><LI>现代词汇有不稳定性,比如很多过去白话小说里的流行语现在已经没人讲了,现代的很多词汇若干年后也没人懂了,用它来翻译佛典反而增加了后人阅读的难度。</LI><LI>现代翻译的佛典和过去翻的应该有延续性,如果词汇都变了,后人就没办法对照起来读,而且会怀疑佛典翻译的准确性,进而怀疑佛经的真实性。</LI><LI>现代词汇已经有了一定含义,用来翻译佛典会让人望文生义,更容易引起误解。</LI><LI>最忌讳用方言或其它专业的术语和习惯用语。台湾的白话和大陆的已经有些差别了,更糟糕的是有一些从藏文翻成英文,又从英文翻成中文的文章,用了很多“神圣”“荣耀”之类的词汇,看起来倒象是外道的文章。</LI><LI>使我们难以读懂佛经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古汉语,而是佛经深邃的含义。为了解释这些含义,佛经里使用了大量的术语,这些术语并不会因为使用了现代汉语而减少。我们学现代科技,碰到的术语岂不是更多?</LI></UL><P>2. 古文语法和现代文语法的确有些不同,但实际上古文语法并不比现代文复杂(甚至是更简单一些)。而且佛经语言已经相当程式化了,只要多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佛教,就很容易适应古文文法。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佛经正文和佛经前面的译序,就可以看出佛经语言实际上比古代文人所写的文言通俗得多!</P><P>古代的很多译师虽然不是汉人,但对于汉语的掌握非常娴熟,我们为何不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直接从他们的语言素材中吸收养料,反而要在一种新的语言基础上重新建立一套翻译的风格?一种翻译风格的建立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这期间的翻译作品往往不成熟,甚至出现很多错谬之处,我们为什么要去走这样的弯路呢?等我们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新的风格,恐怕白话文自身又发生很大改变了。其实在古代,文言和白话在汉代以后就已经逐渐脱节,古人宁可让文言和白话分家,也要维护风格的一贯性。因此,我们也应该坚定地选择继承前人的语言风格翻译佛典,这才是长远之计。</P><P>总之,如果要翻译经典的原文,应该坚持用传统佛经语言,它既不是纯粹的文言,也不是白话,而是一种已经固化的翻译风格。其次,可以用白话对翻译的原文做一些解释,以方便现代人理解。</P><HR></BLOCKQUOTE>完全支持!
发表于 2006-6-1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BLOCKQUOTE><FONT size=4><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TSKM</B> 发表于 <I>2006-6-12 13:48:31</I> :<BR></FONT><P><FONT size=4>素傑师兄这一句,正好表达我的意愿,借用一下:<BR></FONT></P><P><FONT size=4>"重点是领会精神,用以调心。"這個才是重點!</FONT></P><P><FONT size=4>如果我连看都看不懂,何谈领会精神?什么叫调心尚且不知,如何付诸实践呢?</FONT></P><P><FONT size=4>[此帖子已被 TSKM 在 2006-6-12 13:52:41 编辑过] </FONT><P><FONT size=4><HR></FONT></P><P><FONT size=4>支持TSKM师兄的看法!</FONT></P><P><FONT size=4>本人是最反对看文言文,最反对看那些艰涩难懂的名相的!</FONT></P><P><FONT size=4>佛教不能脱离众生,大乘佛教更应时时处处都从众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众生着想。为了能更好的渡化众生,佛教里一直有很多随顺众生的方便手段和做法。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的群众和佛教徒的古文水平并不高,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相信就是那些高深的文言文、<FONT face=宋体>艰</FONT>涩的古文名相。拿我自己来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肯拿起一本佛教著作来看已算是难得,谁知一翻开书本,却是满页的“之乎者也”,看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原来打算好好闻思一番的热情马上被当头的一盆冷水泼灭;还有修仪轨的时候,如果整篇文章满是<FONT face=宋体>艰</FONT>涩的古文名相,连看都看不懂,请问还怎么修啊?!这些情况正正就是多识活佛所说的“路障”的缩影!!现在的国情告诉我们,小学、初中都还没毕业的人是大有人在。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怎么说也算是个读了十几年书的大学生吧?!我的心态尚且如此,那些小学、初中都还没毕业的群众就不用说了!</FONT></P><P><FONT size=4>笨者师兄说的,“出于对佛经的理解及对传统的随顺与尊重……应该采取传统已然形成的法相名词,以准确表达佛经的原意”,这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利于佛教的普传和弘扬,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信佛群众来说尤其不利。我们既然自许为大乘佛教弟子,是否应该时时处处都为如母众生着想?是否应该站在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众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笨者师兄所说的那些“佛经规范用语及专属法相名词”是否可以留给那些在佛学院里专门搞研修的专业人士或者专职译者呢?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们并不一定就需要这些“佛经规范用语及专属法相名词”啊!笨者师兄说“各门学问皆有其专门定义的术语”,但师兄又有没有留意到,现在很多的科普读物都是尽量避免使用过多过繁的专业定义和术语,力求把科学原理写得通俗易懂,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FONT></P><P><FONT size=4>最后一点,笨者师兄说“还是应该采取传统已然形成的法相名词,以准确表达佛经的原意”。但多识活佛的话里从来都没有说用了白话文就可以不顾佛经的原意啊!活佛在最后不是说“<FONT face=宋体>往往需要反复的琢磨</FONT>”的地方就是“<FONT face=宋体>怎样不失原意而又表达恰当</FONT>”吗?</FONT></P></BLOCKQUOTE>
发表于 2006-6-1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释观清</B> 发表于 <I>2006-6-12 19:56:12</I> :<BR><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索南西热</B> 发表于 <I>2006-6-12 17:37:30</I> :<BR><P>我自己翻译的体会:</P><P>1. 尽量沿用已有的专业佛教术语,而不要随便用现代词汇代替。有这样几个原因:</P><UL><LI>佛教中的专业词汇已经固定下来了,其含义不会再发生改变,几百年后再读也不会引起歧义。</LI><LI>现代词汇有不稳定性,比如很多过去白话小说里的流行语现在已经没人讲了,现代的很多词汇若干年后也没人懂了,用它来翻译佛典反而增加了后人阅读的难度。</LI><LI>现代翻译的佛典和过去翻的应该有延续性,如果词汇都变了,后人就没办法对照起来读,而且会怀疑佛典翻译的准确性,进而怀疑佛经的真实性。</LI><LI>现代词汇已经有了一定含义,用来翻译佛典会让人望文生义,更容易引起误解。</LI><LI>最忌讳用方言或其它专业的术语和习惯用语。台湾的白话和大陆的已经有些差别了,更糟糕的是有一些从藏文翻成英文,又从英文翻成中文的文章,用了很多“神圣”“荣耀”之类的词汇,看起来倒象是外道的文章。</LI><LI>使我们难以读懂佛经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古汉语,而是佛经深邃的含义。为了解释这些含义,佛经里使用了大量的术语,这些术语并不会因为使用了现代汉语而减少。我们学现代科技,碰到的术语岂不是更多?</LI></UL><P>2. 古文语法和现代文语法的确有些不同,但实际上古文语法并不比现代文复杂(甚至是更简单一些)。而且佛经语言已经相当程式化了,只要多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佛教,就很容易适应古文文法。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佛经正文和佛经前面的译序,就可以看出佛经语言实际上比古代文人所写的文言通俗得多!</P><P>古代的很多译师虽然不是汉人,但对于汉语的掌握非常娴熟,我们为何不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直接从他们的语言素材中吸收养料,反而要在一种新的语言基础上重新建立一套翻译的风格?一种翻译风格的建立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这期间的翻译作品往往不成熟,甚至出现很多错谬之处,我们为什么要去走这样的弯路呢?等我们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新的风格,恐怕白话文自身又发生很大改变了。其实在古代,文言和白话在汉代以后就已经逐渐脱节,古人宁可让文言和白话分家,也要维护风格的一贯性。因此,我们也应该坚定地选择继承前人的语言风格翻译佛典,这才是长远之计。</P><P>总之,如果要翻译经典的原文,应该坚持用传统佛经语言,它既不是纯粹的文言,也不是白话,而是一种已经固化的翻译风格。其次,可以用白话对翻译的原文做一些解释,以方便现代人理解。</P><HR></BLOCKQUOTE>完全支持! <HR></BLOCKQUOTE>真心的支持!
发表于 2006-6-1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索南西热</B> 发表于 <I>2006-6-12 17:37:30</I> :<BR><P>我自己翻译的体会:</P><P>1. 尽量沿用已有的专业佛教术语,而不要随便用现代词汇代替。有这样几个原因:</P><UL><LI>佛教中的专业词汇已经固定下来了,其含义不会再发生改变,几百年后再读也不会引起歧义。</LI><LI>现代词汇有不稳定性,比如很多过去白话小说里的流行语现在已经没人讲了,现代的很多词汇若干年后也没人懂了,用它来翻译佛典反而增加了后人阅读的难度。</LI><LI>现代翻译的佛典和过去翻的应该有延续性,如果词汇都变了,后人就没办法对照起来读,而且会怀疑佛典翻译的准确性,进而怀疑佛经的真实性。</LI><LI>现代词汇已经有了一定含义,用来翻译佛典会让人望文生义,更容易引起误解。</LI><LI>最忌讳用方言或其它专业的术语和习惯用语。台湾的白话和大陆的已经有些差别了,更糟糕的是有一些从藏文翻成英文,又从英文翻成中文的文章,用了很多“神圣”“荣耀”之类的词汇,看起来倒象是外道的文章。</LI><LI>使我们难以读懂佛经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古汉语,而是佛经深邃的含义。为了解释这些含义,佛经里使用了大量的术语,这些术语并不会因为使用了现代汉语而减少。我们学现代科技,碰到的术语岂不是更多?</LI></UL><P>2. 古文语法和现代文语法的确有些不同,但实际上古文语法并不比现代文复杂(甚至是更简单一些)。而且佛经语言已经相当程式化了,只要多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佛教,就很容易适应古文文法。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佛经正文和佛经前面的译序,就可以看出佛经语言实际上比古代文人所写的文言通俗得多!</P><P>古代的很多译师虽然不是汉人,但对于汉语的掌握非常娴熟,我们为何不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直接从他们的语言素材中吸收养料,反而要在一种新的语言基础上重新建立一套翻译的风格?一种翻译风格的建立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这期间的翻译作品往往不成熟,甚至出现很多错谬之处,我们为什么要去走这样的弯路呢?等我们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新的风格,恐怕白话文自身又发生很大改变了。其实在古代,文言和白话在汉代以后就已经逐渐脱节,古人宁可让文言和白话分家,也要维护风格的一贯性。因此,我们也应该坚定地选择继承前人的语言风格翻译佛典,这才是长远之计。</P><P>总之,如果要翻译经典的原文,应该坚持用传统佛经语言,它既不是纯粹的文言,也不是白话,而是一种已经固化的翻译风格。其次,可以用白话对翻译的原文做一些解释,以方便现代人理解。</P><HR></BLOCKQUOTE><P>随喜赞叹!</P>
发表于 2006-6-1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念师</B> 发表于 <I>2006-6-12 19:56:20</I> :<BR><BLOCKQUOTE><FONT size=4><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TSKM</B> 发表于 <I>2006-6-12 13:48:31</I> :<BR></FONT><P><FONT size=4>素傑师兄这一句,正好表达我的意愿,借用一下:<BR></FONT></P><P><FONT size=4>"重点是领会精神,用以调心。"這個才是重點!</FONT></P><P><FONT size=4>如果我连看都看不懂,何谈领会精神?什么叫调心尚且不知,如何付诸实践呢?</FONT></P><P><FONT size=4>[此帖子已被 TSKM 在 2006-6-12 13:52:41 编辑过] </FONT><P><FONT size=4><HR></FONT><P></P><P><FONT size=4>支持TSKM师兄的看法!</FONT></P><P><FONT size=4>本人是最反对看文言文,最反对看那些艰涩难懂的名相的!</FONT></P><P><FONT size=4>佛教不能脱离众生,大乘佛教更应时时处处都从众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众生着想。为了能更好的渡化众生,佛教里一直有很多随顺众生的方便手段和做法。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的群众和佛教徒的古文水平并不高,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相信就是那些高深的文言文、<FONT face=宋体>艰</FONT>涩的古文名相。拿我自己来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肯拿起一本佛教著作来看已算是难得,谁知一翻开书本,却是满页的“之乎者也”,看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原来打算好好闻思一番的热情马上被当头的一盆冷水泼灭;还有修仪轨的时候,如果整篇文章满是<FONT face=宋体>艰</FONT>涩的古文名相,连看都看不懂,请问还怎么修啊?!这些情况正正就是多识活佛所说的“路障”的缩影!!现在的国情告诉我们,小学、初中都还没毕业的人是大有人在。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怎么说也算是个读了十几年书的大学生吧?!我的心态尚且如此,那些小学、初中都还没毕业的群众就不用说了!</FONT></P><P><FONT size=4>笨者师兄说的,“出于对佛经的理解及对传统的随顺与尊重……应该采取传统已然形成的法相名词,以准确表达佛经的原意”,这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利于佛教的普传和弘扬,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信佛群众来说尤其不利。我们既然自许为大乘佛教弟子,是否应该时时处处都为如母众生着想?是否应该站在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众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笨者师兄所说的那些“佛经规范用语及专属法相名词”是否可以留给那些在佛学院里专门搞研修的专业人士或者专职译者呢?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们并不一定就需要这些“佛经规范用语及专属法相名词”啊!笨者师兄说“各门学问皆有其专门定义的术语”,但师兄又有没有留意到,现在很多的科普读物都是尽量避免使用过多过繁的专业定义和术语,力求把科学原理写得通俗易懂,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FONT></P><P><FONT size=4>最后一点,笨者师兄说“还是应该采取传统已然形成的法相名词,以准确表达佛经的原意”。但多识活佛的话里从来都没有说用了白话文就可以不顾佛经的原意啊!活佛在最后不是说“<FONT face=宋体>往往需要反复的琢磨</FONT>”的地方就是“<FONT face=宋体>怎样不失原意而又表达恰当</FONT>”吗?</FONT></P></BLOCKQUOTE><P><HR><P></P><P><FONT face=黑体 size=5>完全真心的支持!</FONT></P><P><FONT face=Verdana color=#ff0000 size=4><FONT color=#000000>“古人翻译佛经也</FONT>是用当时通行的语文翻译的”<FONT color=#000000>老大们,现在看到的经文也是当时通行的语文啊。</FONT></FONT></P><P><FONT face=Verdana size=4>古文,现在的我不喜欢<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54.gif"></FONT></P></BLOCKQUOTE><P>[此帖子已被 所有人 在 2006-6-12 22:29:27 编辑过]</P><p>[此帖子已被 所有人 在 2006-6-12 22:30:14 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2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推荐]多识仁波切谈翻译藏文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索南西热</B> 发表于 <I>2006-6-12 17:37:30</I> :<BR><P>我自己翻译的体会:</P><P>1. 尽量沿用已有的专业佛教术语,而不要随便用现代词汇代替。有这样几个原因:</P><UL><LI>佛教中的专业词汇已经固定下来了,其含义不会再发生改变,几百年后再读也不会引起歧义。</LI><LI>现代词汇有不稳定性,比如很多过去白话小说里的流行语现在已经没人讲了,现代的很多词汇若干年后也没人懂了,用它来翻译佛典反而增加了后人阅读的难度。</LI><LI>现代翻译的佛典和过去翻的应该有延续性,如果词汇都变了,后人就没办法对照起来读,而且会怀疑佛典翻译的准确性,进而怀疑佛经的真实性。</LI><LI>现代词汇已经有了一定含义,用来翻译佛典会让人望文生义,更容易引起误解。</LI><LI>最忌讳用方言或其它专业的术语和习惯用语。台湾的白话和大陆的已经有些差别了,更糟糕的是有一些从藏文翻成英文,又从英文翻成中文的文章,用了很多“神圣”“荣耀”之类的词汇,看起来倒象是外道的文章。</LI><LI>使我们难以读懂佛经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古汉语,而是佛经深邃的含义。为了解释这些含义,佛经里使用了大量的术语,这些术语并不会因为使用了现代汉语而减少。我们学现代科技,碰到的术语岂不是更多?</LI></UL><P>2. 古文语法和现代文语法的确有些不同,但实际上古文语法并不比现代文复杂(甚至是更简单一些)。而且佛经语言已经相当程式化了,只要多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佛教,就很容易适应古文文法。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佛经正文和佛经前面的译序,就可以看出佛经语言实际上比古代文人所写的文言通俗得多!</P><P>古代的很多译师虽然不是汉人,但对于汉语的掌握非常娴熟,我们为何不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直接从他们的语言素材中吸收养料,反而要在一种新的语言基础上重新建立一套翻译的风格?一种翻译风格的建立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这期间的翻译作品往往不成熟,甚至出现很多错谬之处,我们为什么要去走这样的弯路呢?等我们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新的风格,恐怕白话文自身又发生很大改变了。其实在古代,文言和白话在汉代以后就已经逐渐脱节,古人宁可让文言和白话分家,也要维护风格的一贯性。因此,我们也应该坚定地选择继承前人的语言风格翻译佛典,这才是长远之计。</P><P>总之,如果要翻译经典的原文,应该坚持用传统佛经语言,它既不是纯粹的文言,也不是白话,而是一种已经固化的翻译风格。其次,可以用白话对翻译的原文做一些解释,以方便现代人理解。</P><HR></BLOCKQUOTE>完全支持!随喜赞叹!<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5.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5-6 11:39 , Processed in 0.03798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