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92|回复: 10

普贤行愿品偈颂中的“三世”与“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5-9-25 17:58 编辑

对于普贤行愿品偈颂中的“三世”与“未来”,末学作了一些梳理,其中有些只言未来之处,颇有不解,罗列如下,请有识之士指点如何会通?谢谢!

一、成就愿因,积集净治修习次第(七支供)
(根据般若三藏所译长行,除忏悔支未明言外,七支均是普缘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而行。但是唯有口礼一颂言“未来”,似乎表示声音有其特殊性。不知藏传译本的长行是否如此?)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

二、正修菩萨愿之次第,有三:
(一)修习胜解行地愿之次第。
1、“修治意乐清净”:普缘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修治供养,及令如来意趣圆满意乐;普缘十方一切佛刹、众生修治意乐。
2、“不忘菩提心”:随学三世一切如来,不毁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3、“利益有情”:受生众多趣中,愿成办十方一切有情离苦得乐诸多义利。
4、“被服铠甲”:(以下,多言“未来”:一切如来皆现在前、摄持正法等)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厌
(异生菩萨观见胜化身土及庄严身相)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二)修习圣者菩萨地愿之次第。
1、趣入佛刹海,观见诸佛海:于一一尘中,见不思议刹;于一一刹中,见不思议佛。(圣者菩萨观见受用圆满身及庄严土相,通十方三世)
2、入佛语海。
3、趣入如来转正法轮。(三世一切诸佛)
4、趣入诸劫。(这一颂较为特殊,先由未来而后三世,这里是否含有修行的关要?)

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5、趣入观见如来。(三世)
6、趣入引发佛土。(十方三世)
7、趣入亲诣如来面前(只言未来,而不言三世?)

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8、随学如来(三世)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三)感得愿果之量。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此下应为未来事。寂天菩萨云:“此贤行愿,与菩萨十无数洛叉大愿经(十地经)中所说相合。”其十大愿,“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无有休息”,亦如行愿品长行所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三、作意思惟此愿胜利。
四、诵持文等一切胜利。

(注解是依据《圣者贤行愿王释义》,序号不是原文科判序号
http://gelup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780
同时参考以这一注解对般若三藏译文作的科判。
http://zss.blog.ifeng.com/article/35017702.html)
发表于 2015-9-2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誓愿所趋,是尽未来际(从今往后,我要如何如何忏悔业障、随顺众生、亲近诸佛等);智慧所缘,则遍于三世。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5-9-27 14:46
简单说:誓愿所趋,是尽未来际(从今往后,我要如何如何忏悔业障、随顺众生、亲近诸佛等);智慧所缘,则遍 ...

随喜赞叹!您对“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怎么看呢?

中秋吉祥!
发表于 2015-9-28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5-9-27 20:58
随喜赞叹!您对“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怎么看呢?

中秋 ...


能遍见三世(当然已经包含了彻见未来),而后才能以智慧力一念入于三世。遍见三世,并不是建立三世实有上,而是建立在一切法空、三世无分别上。其原理是什么,《大智度论》里已经做了开示,建议学习(《华严》颂是“先未来而后三世”,跟《智论》的次第一致。为什么重点说“未来”,因未来的事未曾发生,更不要说能“见到”,所以最难理解。未来解决了,过去、现在自然也迎刃而解)。我的《智论札记》有个简明扼要的摘录,再录出来供参考。如有时间,建议学习《智论札记》,里面闪烁着龙树菩萨智慧的光芒。

【遍见三世】
《智论》:问曰:未来世未有,念知尚难,何况眼见?
答曰:①如过去法,虽灭无所有,而心心数法中念力故,能忆过去事,尽其宿命;圣人亦如是,有圣智力,虽未起而能知能见。
②是般若中,三世无分别,未来、过去、现在不异。若见现在,过去、未来亦应见;若不见过去、未来,亦应不见现在。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5-9-28 08:36
能遍见三世(当然已经包含了彻见未来),而后才能以智慧力一念入于三世。遍见三世,并不是建立三世实有 ...

感谢!智论的解释太好了,希望有时间能好好学习。只是对于偈颂来说,未来与三世的关系更为复杂,很多时候是交替而缘,如修习圣者菩萨地愿之次第中,先是观见三世如来,又说亲诣未来佛,接着又随学三世如来。

还有,前行七支中,无论是长行还是偈颂,都是只有口礼一颂言及“未来”: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发表于 2015-9-2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5-9-28 18:36
感谢!智论的解释太好了,希望有时间能好好学习。只是对于偈颂来说,未来与三世的关系更为复杂,很多时候 ...

亲,你对文字的解读(消文)有问题。

尽于未来一切劫=尽未来劫=穷未来际,相续不断——是指时间的遍;
虚空界尽,众生界尽...=尽于法界,无不周遍——是指空间的遍。
这两个都是形容誓愿的深、广(誓愿所趋,尽未来际,遍诸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5-9-28 23:01
亲,你对文字的解读(消文)有问题。

尽于未来一切劫=尽未来劫=穷未来际,相续不断——是指时间的遍; ...

谢谢,那就是说是缘十方三世一切佛而口出赞叹,我此赞叹是“穷未来际,相续不断”,但是只有这一支这么说,不是很特别吗?

如果有藏传的普贤行愿品长行对照一下就好了!
发表于 2015-10-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5-10-1 10:52
谢谢,那就是说是缘十方三世一切佛而口出赞叹,我此赞叹是“穷未来际,相续不断”,但是只有这一支这么说 ...

“就是说是缘十方三世一切佛而口出赞叹,我此赞叹是“穷未来际,相续不断”,”

——七支中各支,尽管文字略有详略,但修行愿品任何一支时都应该这样配。宗大师谓:“此中后二句,凡上二(三门礼敬、供养)所陈,有欠缺者,一切加之,此是显示礼敬供养等之心(广大胜解心、以普贤行愿力)与境(一切三世佛)故。”清凉大师的《别行疏抄》也如是说。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5-10-2 17:06
“就是说是缘十方三世一切佛而口出赞叹,我此赞叹是“穷未来际,相续不断”,”

——七支中各支,尽管 ...

谢谢,确实在道理上每一支都“应该如此”,但是事实是文字表述上毕竟存在差异,末学以为这可能是一个实修中的技术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5-9-28 08:36
能遍见三世(当然已经包含了彻见未来),而后才能以智慧力一念入于三世。遍见三世,并不是建立三世实有 ...

对了师兄,智论固然好,但是若不具备相关知识背景,在不明觉厉之余未免求入无门,更不知如何因之起修。末学有个小小的提议,可否以智论的内容,为大家所熟知的道次第系列论典(如广论、略论)做一部注释?这样可以大大方便大家将智论中的要义纳入日常所熟悉的道次第行持之中,或许相对于零散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更能利益众生?

而且藏地原本就不见智论的传习,师兄如能以此布施善举饶益后人,相信也是空前之举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2-4 17:34 编辑
鸿泥 发表于 2015-9-27 14:46
简单说:誓愿所趋,是尽未来际(从今往后,我要如何如何忏悔业障、随顺众生、亲近诸佛等);智慧所缘,则遍 ...


师兄好,还有一个问题,这个礼拜支的三门顺序是身-意-语,按照通常次第,应该是先语后意吧?又像兜率天众颂又是一个顺序,这有讲究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15:05 , Processed in 0.03643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