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56|回复: 20

破除对空性正见的一些错误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4>藏传佛教史在否定自性问题上,有过“否定范围过宽”和“否定范围过窄”两种错误倾向,后来宗喀巴学派对这些错误倾向进行了纠正。<BR>否定过宽是把否定的领域扩大到了缘起的领域,认为缘起也虚无不实,其结果就是否定善恶因果报应,否定事谛的一切见行,最后把佛的四身都认为是虚幻意识的虚构--这是一种彻底的虚无主义,是最危险的断空、断边。<BR>否定范围过窄,是只否定具三性的自性。这有两点不当之过:<BR>〈一〉否定具三性自性,无损于具生我执和实执,因为人们思想上的我执自我意识中并没有具三性的分别见。因此,否定具三性自性,犯了该否定的未否定的过错。<BR>〈二〉自性的三性是因缘生成物的相反性质,懂得有为法的缘生性、依他性、无常变易性,就等于破除了有为法的相反的三自性。<BR>如果这也算“悟空”之理的话,那些二乘人,个个不都成了悟空之士了吗?他们没有一个了解有为法的无常、缘起、依他等特性的。<BR>其次,他们没有消除对于真俗二谛义的各种错误观念。“谛”是“真确”义,“真谛”是圣位定中智中呈现的真实,“俗谛”是世俗智中呈现的“真实”。<BR>同一样事物,对真智和俗智所呈现的性相是不同的,在真智中呈现的是“本质”,在俗智中呈现的是“现象”。应承中观并不否定俗智中的所有现象,而只是否定其中的实在性。<BR>对“人”和“法”的实有自性,真俗二谛都不允许,也就是说“实有自性”用真俗二智观察,均不存在,这完全证明这种实有自性只是无明妄心的虚构。<BR>世俗智所认可的一切事物、现象,顺应世俗见,原样保留;出世真智,从实有本质和自性的角度,一律否定,空若太虚空间。俗智见有不见空,真智见空不见有,两种智慧,两种境界。<BR>空有在俗智中相互对立,在真智中对立消失。在定中见空,出定后得智见,见虚幻的有相,并无实有执著。这种空有一体,即空即有,从俗智角度考虑,始终是对立的,理解缘起性空的最大的难度就在这里。<BR>宗喀巴大师说:“能分辨‘实有’和‘相有’,一心‘同见空有’是见性后的境界,世俗智无法达到。”<BR>在宗喀巴大师之前,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把“空”看成“实有”,就是把“有”看成“虚无”。<BR>前者堕入了真常边,后者堕入了断灭边。有的执缘起的实在性,反对性空见,如小乘有部和经部的学人;有的是半空半不空,如他空见的心性不空和唯识宗的境空识有见等等。<BR>中观派将一切法从缘起上建立,就可以避免实有和虚无二边。<BR>如俗谛上承认外境客体的存在,但又不同于有部、经部从自性上建立的客体;既承认名相性的“人我”,又可以安立以自我行为为基础的一切事法,不必怀疑造业受业、修行成佛等的存在,因而不会发出“念佛者是谁”、“我是谁”之类的可笑的自问。<BR>凡“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之类的概念,一律是从真谛的角度理解,俗谛中承认有生、有灭、有常、有断等现象。<BR>“有”和“无”是个矛盾概念,“非有”就是“无”,“非无”就是“有”,绝无中间状态,所以在佛经中出现的“非有非无”的说法都是从两种角度说的,应解作自性上“非有”,现象上“非无”,并非“非有非无”的中间状态或模棱两可。<BR>毕竟中观境界是非理性的存在,不是思维戏论所能表现的,但中观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和逻辑基础上的,应用语言和逻辑思维表现时,就无法避免戏论。<BR>一概否定戏论就等于一律否定语言和思想活动。否定语言和思想活动,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否定分别见的做法是“动物崇拜主义”的做法,与二谛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损俱损的中观见,毫无共同之处。<BR>“能说此因缘,善灭诸戏论”所说的是最终达到的目的,并未否定因缘本身的戏论性。<BR>所谓“名相性存在”(有人译作“假名”),并非“只有空名称”。<BR>“名相”主要指思维语言的“名相”,即思维观念。“名相性存在”就是指“观念性存在”。这观念性存在,并不像唯识家那样否定一切外境客观存在,只是说对事物的有无和现象的确定离不开观念。<BR>当然这种“观念”,并不是指某一个人的个体的观念,而是指人类的观念。如果是个体的观念的话,这个个体的消失,就意味着整个世界的毁灭。但这是违背客观事实的,中观家并不主张纯观念性存在。<BR>要了解空有,首先要分清“空”和“有”的概念。“空”是“有”的否定概念,“有”是“空”的否定概念。“空”与“虚无”含义相同。“空”,如太虚空间,是非因缘生成,不生不灭,常住不变,无任何作用的“无为法”;“有”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与“法”和“存在”的哲学范畴相同,包括无为法和空间的存在,一种是指因缘生成的有为法,有限的存在。<BR>有为法是因果之物,有生、住、灭的特点,是有作为的无常法,与无为法相对立。<BR>在中观论中所讲的“空”是绝对“虚空”,“有”是指“有为法”,“有”和“空”是对立不相容概念。</FONT></P><P><FONT size=4>有人讲中观时,说“空的无常性显示了缘起生灭”,这是概念上的混乱造成的。“缘起”、“生灭”是有,不是空,“空”是常住不变的无为法,不是无常法。这两个概念判若泾渭,不容混淆。<BR>他们还说什么“有为即无为,世间即出世,生死即涅”。那么,我们就要问:如果“有为即无为”的话,牛角就该是兔角,活人就该是死人了。如果“世间即出世”的话,五毒缠身的凡人和佛菩萨就该是一样的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学佛修行,不是多此一举吗?如果生死就是涅的话,六道众生谁无生死?难道六道众生都成佛了吗?如果真是那样,讲经的那些法师,拿起屠刀,每天杀千万只牲畜,促进众生死而获得涅,其功德肯定无量了。<BR>但我要说明这不是佛教的观点,佛教从来二谛义分明,从不抹杀有为和无为、世间与出世、生死与涅的此岸与彼岸的界线,因此才说教说法,使众生醒悟出世,追求涅槃。</FONT></P><P><FONT size=4>——多识仁波切《爱心中爆发的智慧》<BR></FONT></P><br>[此帖子已被 喜饶嘉措 在 2004-9-29 13:23:55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29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5.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5.gif"><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35.gif"><br>[此帖子已被 月之辉 在 2004-9-30 10:55:19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29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P>世俗智所认可的一切事物、现象,顺应世俗见,原样保留;出世真智,从实有本质和自性的角度,一律否定,空若太虚空间。俗智见有不见空,真智见空不见有,两种智慧,两种境界。<BR>空有在俗智中相互对立,在真智中对立消失。在定中见空,出定后得智见,见虚幻的有相,并无实有执著。这种空有一体,即空即有,从俗智角度考虑,始终是对立的,理解缘起性空的最大的难度就在这里。<BR></P><P>“俗智见有不见空,真智见空不见有,两种智慧,两种境界。<BR>空有在俗智中相互对立,在真智中对立消失”</P><P>真的很难懂亚<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4.gif"></P>
发表于 2004-9-29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P>有些话,怕也只能作为活佛的一家之言吧。<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19.gif"></P><br>[此帖子已被 索南 在 2004-9-29 23:10:25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2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29.gif">质疑</P><P><BR>我有幸能学到南北二传的教法,同时能够有机会听闻当代汉传和藏传最高深的空性理论。在此虽然我没有广泛的涉及经论,却对佛法缘起性空的至理却有一点具体的体会。因此我才敢冒然质疑仁波切的观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BR>首先二乘正是理解了有为法的无常、苦、无我才证入寂灭涅磐的,这在阿含中有明显的解释,所谓:“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无常即常性不可得,并非是有一常法在无常变异(在这一点上多识仁波切好象有点误解),所以无常本身就含有依缘、待他的含义,而不能控制主宰就是苦,三法印是一体的横竖无碍,这并非是大乘人可以以为二乘的无知。<BR>其次二乘对于二谛的理解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片面,阿含中也有明显的解释:“世人颠倒依於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於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这里阿难说的“不计於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不正是宗喀巴大师说的:“能分辨‘实有’和‘相有’,一心‘同见空有’是见性后的境界”吗?可见正法实在是一脉相传的,从源而来才是清流。<BR>最后关于二谛,大乘以二谛明法义,龙树也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这本是非常明智的说法,也符合佛陀的教义。关于真俗在阿含中的第一义空法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可见真俗并不是截然相碍的不同二边。否则世间就不可能出世间,有为法就不可能导致无为法,生死中就不可能趋向涅磐,那种把二谛打成两截的观念是错误的。<BR>因此多识仁波切对于二谛分明的教导是有待商量的。二谛并非是针对有为法和无为法而言,而是对同一缘起法而言的,实际上从上面第一义空法经中可以理解,所谓有为、无为是在同一缘起法上显示出有为和无为两个方面,而不是具体的有绝然相碍相反的世间有为法和出世间无为法,若有这种观念,那么其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自性见了,而二谛都是无自性。<BR>“空”,我不认为是“有”的否定,这样就成了非缘而生的不生不灭,而非缘生的不生不灭正是“自性有”的定义!“空”是依缘起法而观的,是於一切法中寻求自性不可得为空,哪里又另有一个常住不变的空法可得呢?因此“空、有”只是在俗谛上的名言安立,哪里能够是执取的两边?<BR>中观宗又称之为空宗,因为他是深刻发挥空性的,以一切法空为究竟了义的,以空有无碍为本宗的特色。那种空有对立不相容的观念绝对不是中观的教导,在这一点我已决定无疑。<BR>佛说有也说空,说事相也说理性,但对空有、事理、应该是相应的、协调的而不是对立的、脱节的。多识仁波切承认自性皆空而於世俗谛中许是实有的观念偏于清辨,不是宗大师的教导,必须说世俗一切假有,这才是宗大师的意图。<BR>另外,“空的无常性”这一句中,不能把空理解为无为法,而应理解为缘起法的空性,这样一来“空的无常性显示了缘起生灭”,就是指缘起法的生灭无常(显示出)其(缘起法)的空性。这里,“空”无论如何都不能被解释成常住不变的无为法,因为无为法是相对有为法而言,都是针对缘起法而说的。既然有为法都是无自性的,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有自性的常住不变的无为法呢?!这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P><P>我想我已经把要表达得表示清楚了,看不懂的人请不要轻易反驳,看得懂的人请慢慢思维,再商量。</P>
发表于 2004-10-2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P>1、『<FONT size=4>比如“真智见空不见有,。。。空有在真智中对立消失。”这句话是否意味着“见空不见有”(意味着空有对立)等于“空有对立消失”呢?逻辑上不通。』</FONT></P><P><FONT size=4>感觉是你逻辑不通吧?真智是指根本智,是见空的智慧,克主杰大师说“这个根本智所缘的对象只是空性,而不能缘缘起法本身”(听宗喀巴大师讲中观八难题备忘录),但这并不代表空有对立。你认为真智可以缘世俗法嘛?</FONT></P><P><FONT size=4>2、『比如,在理论上,三无性比起谛实空来说,空得不那么彻底。......』</FONT></P><P><FONT size=4>这里的三性你认为是唯识的三性嘛?拜托各位老大看懂意思在发言,这里的三性是指单一、独立、非缘起的三性,具体你可以参考《入中论善解密意疏》,自己误解了还乱说,有意思:)</FONT></P>
发表于 2004-10-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多识活佛之见确有可商榷之处,下面引几点略加评论: </P><P>1、“否定具三性自性,无损于具生我执和实执,因为人们思想上的我执自我意识中并没有具三性的分别见。因此,否定具三性自性,犯了该否定的未否定的过错。” </P><P>——难道所执“我”不是“具三性自性”? </P><P>2、““空”与“虚无”含义相同。“空”,如太虚空间,是非因缘生成,不生不灭,常住不变,无任何作用的“无为法”;……,“空”是常住不变的无为法。” </P><P>——空怎么又是虚无,又是常一不变之物? </P><P>3、“有的是半空半不空,如他空见的心性不空和唯识宗的境空识有见等等。中观派将一切法从缘起上建立,就可以避免实有和虚无二边。” </P><P>——唯识安立在依他起性上,难道依他起性不是缘起性? </P><P>4、“世俗智所认可的一切事物、现象,顺应世俗见,原样保留;出世真智,从实有本质和自性的角度,一律否定,空若太虚空间。俗智见有不见空,真智见空不见有,两种智慧,两种境界。 空有在俗智中相互对立,在真智中对立消失。在定中见空,出定后得智见,见虚幻的有相,并无实有执著。” </P><P>——既然空与有是相待假立,那么说在出世真智中见空、或者空有对立消失都是不当的,皆堕戏论。 </P><br>[此帖子已被 笨者之帚 在 2004-11-6 20:34:30 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下第一次在论坛上发言有错误请指出!</P><P>首先在下同意 龙吟的一些观点,二乘人所悟空性于大乘无分别!龙树大师以破立宗,应承派于第一义,世俗义借不许一法可得:“世人颠倒依於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中观之理将世人所执我&nbsp;&nbsp; 我所 他宗所执藏识,如来藏皆破除.不立一法。如此方能不受.不取.不住.不计於我。方能对无常 苦 无我 生起如理正观.</P><P>空 捏盘只是十六阶智最后刹那得所缘.非是有一可得!若中观所讲 空是绝对存在那 ,空 ,有 ,对立则成坏世间法!</P><P>诸法缘起性空!无常 无我&nbsp;&nbsp;&nbsp; 缘起 方现空性.若空是绝对存在 独一 不管是概念上的实修上的都将成为我&nbsp; 法执.记得能海上师&lt;现观清凉记&gt;中说:性空即真缘起即如!</P>
发表于 2004-11-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龙吟</B> 发表于 <I>2004-9-29 23:14:33</I> :<BR><P><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29.gif">质疑</P><P><BR>我有幸能学到南北二传的教法,同时能够有机会听闻当代汉传和藏传最高深的空性理论。在此虽然我没有广泛的涉及经论,却对佛法缘起性空的至理却有一点具体的体会。因此我才敢冒然质疑仁波切的观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BR>首先二乘正是理解了有为法的无常、苦、无我才证入寂灭涅磐的,这在阿含中有明显的解释,所谓:“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无常即常性不可得,并非是有一常法在无常变异(在这一点上多识仁波切好象有点误解),所以无常本身就含有依缘、待他的含义,而不能控制主宰就是苦,三法印是一体的横竖无碍,这并非是大乘人可以以为二乘的无知。<BR>其次二乘对于二谛的理解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片面,阿含中也有明显的解释:“世人颠倒依於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於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这里阿难说的“不计於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不正是宗喀巴大师说的:“能分辨‘实有’和‘相有’,一心‘同见空有’是见性后的境界”吗?可见正法实在是一脉相传的,从源而来才是清流。<BR>最后关于二谛,大乘以二谛明法义,龙树也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这本是非常明智的说法,也符合佛陀的教义。关于真俗在阿含中的第一义空法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可见真俗并不是截然相碍的不同二边。否则世间就不可能出世间,有为法就不可能导致无为法,生死中就不可能趋向涅磐,那种把二谛打成两截的观念是错误的。<BR>因此多识仁波切对于二谛分明的教导是有待商量的。二谛并非是针对有为法和无为法而言,而是对同一缘起法而言的,实际上从上面第一义空法经中可以理解,所谓有为、无为是在同一缘起法上显示出有为和无为两个方面,而不是具体的有绝然相碍相反的世间有为法和出世间无为法,若有这种观念,那么其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自性见了,而二谛都是无自性。<BR>“空”,我不认为是“有”的否定,这样就成了非缘而生的不生不灭,而非缘生的不生不灭正是“自性有”的定义!“空”是依缘起法而观的,是於一切法中寻求自性不可得为空,哪里又另有一个常住不变的空法可得呢?因此“空、有”只是在俗谛上的名言安立,哪里能够是执取的两边?<BR>中观宗又称之为空宗,因为他是深刻发挥空性的,以一切法空为究竟了义的,以空有无碍为本宗的特色。那种空有对立不相容的观念绝对不是中观的教导,在这一点我已决定无疑。<BR>佛说有也说空,说事相也说理性,但对空有、事理、应该是相应的、协调的而不是对立的、脱节的。多识仁波切承认自性皆空而於世俗谛中许是实有的观念偏于清辨,不是宗大师的教导,必须说世俗一切假有,这才是宗大师的意图。<BR>另外,“空的无常性”这一句中,不能把空理解为无为法,而应理解为缘起法的空性,这样一来“空的无常性显示了缘起生灭”,就是指缘起法的生灭无常(显示出)其(缘起法)的空性。这里,“空”无论如何都不能被解释成常住不变的无为法,因为无为法是相对有为法而言,都是针对缘起法而说的。既然有为法都是无自性的,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有自性的常住不变的无为法呢?!这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P><P>我想我已经把要表达得表示清楚了,看不懂的人请不要轻易反驳,看得懂的人请慢慢思维,再商量。</P><P><HR></P><P>1、依照格鲁的传承看来,二乘的见解是不彻底的、不圆满的,例如,二乘只说聚集缘起,但大乘还说了观待缘起,施设缘起,此见《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另外二乘的智慧不若大乘殊胜,这在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也有相应的阐发。这是北传佛教(汉传、藏传)的共识了。多识仁波切此说不过是依照传统的北传佛教看法来说,并非贬抑二乘。</P><P>2、二谛含义各宗不同,大小乘也不相同,宗大师所言【一心‘同见空有’】指的是现空双运,意为能同时照见法的缘起和性空两方面,由于应成讲的缘起是唯名有(名言有),讲的性空是毕竟空,世俗胜义二谛的内涵都和二乘不同,故此不能将阿含所说不落二边简单等同于现空双运。</P><P>3、二谛本为一体之两面,但在阐述的时候却要分别清楚,不可笼统承许,多识佛爷也说了【根本定如虚空,后得智如幻化】的道理,而根本定和后得智本来就是一体的观待立名,所以多识佛爷并没有把二谛打成两截,你说的空有两边和多识仁波切说的含义并不一致,多识仁波切说空的时候常常是在说空性,而不是简单的空无。多识佛爷更没有在世俗谛当中承许诸法实有,就算清辩菩萨在世俗谛也是不承许诸法实有的,见《四宗要义讲记》。</P><P>4、一些同样的名词,在二乘和大乘的教导当中含义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彼此之间很难硬套或强求其一致,因此你比较的基础就未必牢靠,自然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格鲁的见解主要在广论·毗钵舍那在、辨了不了义论、入中论善显密意疏等著作中,未曾见过原典仅凭二手的介绍,很难确切把握其中的含义,对其中差异了解不甚清晰,便不应轻下结论。</P><P>如上所言,聊供参考。<BR></P></BLOCKQUOTE>
发表于 2005-3-1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性空,说的是因果。因为有缘起,才悟到性空。缘起为烦恼,性空为菩提。要想深入者,多多顶上师。自智难谴达。纵有理解者,应归上师功。
发表于 2005-3-15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P><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水云寒</B> 发表于 <I>2005-3-15 13:03:40</I> :<BR>……缘起为烦恼,性空为菩提。……<HR></P><P>这是我进入2005年来听到的第二好笑的笑话了<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45.gif"></P></BLOCKQUOTE>
发表于 2005-3-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为烦恼。。。那宗大师写缘起赞做什么?赞叹烦恼?
发表于 2005-3-1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冷笑生说,你修得太低。你现在要修因果不虚,要断除我持,才能走到下一步。你好象没灌过顶,自己读书修的。笨者这位管理员,好像比你修的好点,还没转了名相。信我的话,我是佛的善子,受到传承的人,我说的话,不会哄你的。你这里有一个高人,我的心是他的心,他的心是我的心,神交久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3-15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66.gif">
发表于 2005-3-1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问一下的律师,看中国笑死人是否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9 12:21 , Processed in 0.03974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