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132|回复: 28

如聖法師----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理路幻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理路幻鑰》
           十三世達賴喇嘛經教師──普覺強巴 著。
           楊化群 居士  譯
輔助教材:洛色林僧院之《攝類學》
講師:如聖法師

※檔案右側所標示頁碼是《理路幻鑰》中文版的頁碼
http://blog.yam.com/nanying/article/25603170
2012年DL喇嘛南印三大寺口傳及教授「菩提道次第18部論典」
法會官網:http://www.jangchuplamrim.org/
如聖法師應同學所請,特開複習課六堂如下:

http://blog.yam.com/nanying/article/58839837

內地師兄可能要翻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3-1-21 16:52 编辑

生命之旅
自序
穹拉惹對
二○○八年,透過弟子郭夏蘭暨春天出版社的因緣,這本傳記將在台灣以全新中文面貌出版,我非常感謝此次協助翻譯(福智之聲、如聖法師)、潤稿、校對(翁仕傑、張維英、曹蓓誠、饒薏華)、打字(楊家榕)等,每一位曾付出心力的人。
修心八偈2006TP
穹拉仁波切
如聖法師
攝類學 上課錄音  

教材:《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理路幻鑰》
           十三世達賴喇嘛經教師──普覺強巴 著。
           楊化群 居士  譯
輔助教材:洛色林僧院之《攝類學》
講師:如聖法師。


聲音檔下載請點擊下面的 [ 觀看全文 ]

※檔案右側所標示頁碼是《理路幻鑰》中文版的頁碼
■《理路幻鑰》中文課本下載


■小理路

01a辯論紅白顏色(駁他宗)
01b辯論紅白顏色(立自宗)  p6  
02a辯論成事(駁他宗)  p7  
02b辯論成事(駁他宗)  p8  
03  辯論成事(立自宗)  p10
04  辯論認識反體(駁他宗)  p11
05  辯論認識反體(駁他宗)  p11   
06  辯論認識反體(駁他宗-立自宗)  p13
07  總別的關係
08  辯論否定是否定非  p15
09  辯論小因果(請參考091129因類學)
10a辯論小因果(駁他宗)  p18
10b辯論小因果(立自宗-斷諍)  p21
11  辯論總與別  p23
11  總與別練習題(word檔)
12  辯論質與體p26
13  辯論質與體p27


進入中理路後發現,它的理路比小理路來得深廣,很感謝如聖法師能不厭其煩的為這一群還不熟悉理路的我們一一解惑,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喔!


■中理路
14  辯論相違與相屬(駁他宗)p28
15  辯論相違與相屬(駁他宗)p30
16  辯論相違與相屬(立自宗)p32
17  小理路QA
18  小理路 補充教材-1
19  小理路 補充教材-2
20  中理路 補充教材-3
21  中理路 補充教材-4
22  辯論相違與相屬(駁他宗1-9)p28
23  辯論相違與相屬(駁他宗9-斷除爭論)p30
24  證有證無--大性相名相 補充教材-1
24  證有證無--大性相名相 補充教材-2
25  辯論瞭解有無及裏層p33
26  辯論性相與所表(駁他宗-立自宗)p36
27  辯論性相與所表(斷除爭論)p38
28  辯論性相與所表(斷除爭論)p40
29  辯論建立大因果(補充教材--六因)
30  辯論建立大因果(QA)   
31  辯論建立大因果(駁他宗--六因)p42
32  辯論建立大因果(補充教材--六因)
33  辯論建立大因果(補充教材--三緣)
34  辯論建立大因果(駁他宗--三緣)p43
35  辯論建立大因果(補充教材--果&駁他宗15 p45)
36  辯論建立大因果(駁他宗&立自宗之因)p46
37  辯論建立大因果(駁他宗&立自宗之緣)p47
38  辯論建立大因果(駁他宗&立自宗之果)p48
39  辯論建立大因果(斷諍1-6)p49
40  辯論建立大因果(斷諍7-16)p51
41  辯論隨因後遍、遣遍p52
42  辯論建立大因果QA
43  辯論建立大因果QA
44  補充教材--述說破立辨式~大理路1-3單元
45  辯論隨因後遍、遣遍及略述破與立p55


■大理路
46  辯論小應成論式p58
47  辯論小應成論式p59
48a辯論小應成論式p64
48b述說應成-1(補充教材)
49a述說應成-2(補充教材)
49b辯論大應成論式--駁他宗p65
50  辯論大應成論式--立自宗p67
51  辯論大應成論式--立自宗p68
52  辯論大應成論式--立自宗p71
53a辯論大應成論式--斷除諍論p75
53b辯論大應成論式--丁二附講p75

在8/23~9/13期間,法師因為有其他行程安排,不得已需暫時停課,但是同學們仍然利用這段時間溫書研討,每每意外地發現,法師竟然在百忙中抽空來讓大家提問。~ 甘溫ㄋ! ~

54  問答--事物是瓶總的別嗎?
55  問答--[與性相為一的性相]存在嗎?
56  問答--[是與事物的反體互等遍之一]和[事物]的關係
57  問答--遣他是與遮遣為一嗎?
58  辯論遮止、成立(駁他宗1-7)p78
59  辯論遮止、成立(駁他宗8-9)p80
60  辯論遮止、成立(駁他宗11-15)p81
61  辯論遮止、成立(駁他宗)p82~p85
62  辯論遮止、成立(駁他宗、立自宗)p85~p88
63  辯論遮止、成立(斷除諍論)p88~p91
64  辯論遮止、成立(斷除諍論)p90
65  辯論排入、立入(駁他宗1)p91
66  辯論排入、立入(駁他宗2~斷諍)p92
67  境、有境(補充教材)
68  境與有境的問答

歷經一年有餘的學習,《攝類學》至此圓滿,緊接著講《心類學》囉 。馬上前往心類學網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課程依據西藏佛教格魯派的觀點來正式探討【心】。
2010年12月13日《心類學》準時開講!敬請期待!


使用教材:《心類學建立之要點總集:開新慧眼》
               蔣悲桑佩格西 著 / 廖本聖老師 譯
授課講師:如聖法師


聲音檔下載請點擊下面的 [ 觀看全文 ]

--------------------------------------------------------------------------------
■《心類學建立之要點總集:開新慧眼》教材下載

心類學01_2010-12-20  
心類學02_2010-12-27  
心類學03_2011-01-03  
心類學04_2011-01-10  
心類學05_2011-01-17  
心類學06_2011-01-24  
心類學07_2011-02-07  
心類學08_2011-02-14  
心類學09_2011-03-01
心類學10_2011-03-04  
心類學11_2011-03-11  
心類學12_2011-03-21 分為二項之量知
心類學13_2011-03-28 自定量與他定量
心類學14_2011-04-04 自定量與他定量
心類學15_2011-04-11 分別心非分別心
心類學16_2011-04-18 根識與意識
心類學17_2011-04-25 根識與意識
心類學18_2011-05-02 根識與意識
心類學19_2011-05-09 五十一心所
心類學20_2011-05-16 五十一心所
心類學21_2011-05-23 問與答
心類學22_2011-05-30 十一善
心類學23_2011-06-06 十一善
心類學24_2011-06-13 六根本煩惱
心類學25_2011-06-20 六根本煩惱
心類學26_2011-06-27 二十隨煩惱
心類學27_2011-07-04 二十隨煩惱
心類學28_2011-07-08 四隨它心所

●歷經半年多的《心類學》敎授,終於在7/8第一階段圓滿。
●敬請期待十月份的宗義課程。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材:惹對僧院《心類學》
參考:《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講授:如聖法師
備註:截至目前為止這本書並沒有中譯本,蒙法師慈悲,承諾將盡可能在課前先將它用中文粗略翻譯出來,進一步協助同學學習使用。



--------------------------------------------------------------------------------


【教材下載】:下載之後,點擊兩下即自動解壓縮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藏漢對照)下載
■末那阿賴耶頌



--------------------------------------------------------------------------------



【惹對僧院心類學MP3】

心類學01_2011-09-28
心類學02_2011-09-30
心類學03_2011-10-03
心類學04_2011-10-05a
心類學04_2011-10-05b
心類學05_2011-10-07
心類學06_2011-10-12
心類學07_2011-10-14
心類學08_2011-10-17
心類學09_2011-10-19
心類學10_2011-10-21
心類學11_2011-10-24
心類學12_2011-11-02
心類學13_2011-11-03
心類學14_2011-11-04
心類學15_2011-11-05
心類學16_2011-11-08
心類學17_2011-11-09
心類學18_2011-11-10
心類學19_2011-11-11
心類學20_2011-11-12
心類學21_2011-11-13
心類學22_2011-11-14
心類學23_2011-11-15
心類學24_2011-11-16
心類學25_2011-11-17
心類學26_2011-11-22
心類學27_2011-11-23
心類學28_2011-11-24
心類學29_2011-12-12
心類學30_2012-02-13 QA
心類學31_2012-02-20
心類學32_2012-02-27
心類學33_2012-03-05
心類學34_2012-03-12
心類學35_2012-03-19
心類學36_2012-03-26
心類學37_2012-04-09
心類學38_2012-04-16
心類學39_2012-04-23
心類學40_2012-04-30
心類學41_2012-05-07
心類學42_2012-05-21《末那阿賴耶頌》
心類學43_2012-05-28《末那阿賴耶頌》
心類學44_2012-06-11《末那阿賴耶頌》
心類學45_2012-06-18《末那阿賴耶頌》
心類學46_2012-06-25《末那阿賴耶頌》


--------------------------------------------------------------------------------


发表于 2013-1-2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嗖~~~~~  就翻过去了~~哈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3-1-21 18:43 编辑
有心的人hao 发表于 2013-1-21 18:28
顶   嗖~~~~~  就翻过去了~~哈哈哈哈


下載了嗎?
資料算不錯喔
发表于 2013-1-21 1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介绍下讲师的情况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3-1-21 21:55 编辑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3-1-21 19:35
能介绍下讲师的情况吗

我只知道穹拉仁波切的修心八偈 & 掌中解脫開示的譯師是如聖法師
是格魯派的法師,很有可能是日常法師的弟子到indu修學(跟如性法師一樣)

福智之聲
今年的圓根燈會於十一月二十三日那天,假曾瑞明師兄的家中舉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圓根燈會有來自鳳山寺的淨通法師和如聖法師來主持。並且在法會當中由老、中、青、少四代各以學員代表獻上「卡達」,意味著教法的傳承相續,並有學員和大家分享這過去一年以來的心得。供燈之後由青少年讀經班所演出的讀經朗誦和「業果的故事:王二麻子的二十六刀」話劇,配合著大寮同修們準備的奶茶,將整個會場帶向了高峰!
那年是穹拉仁波切到鳳山寺講經
穹拉仁波切台中行
  穹拉仁波切在梵因法師、如偉法師、如悟法師和盧克宙居士的陪同下於十一月廿九日到中部一遊。
鹿港是第一站。在賴錫源、廖立民和楊墩煌居士的引導解說下參觀了鹿港媽祖廟、商店街、民俗文物館和龍山寺,認識了鹿港的古蹟及其維護。

  下午,仁波切一行瀏覽彰化八卦山旁南天宮十八地獄景觀、道教廟宇及參觀八卦山大佛。並殷切問起建造大佛的緣起,隨後引領所有隨行者繞佛十二匝來象徵佛的十二莊嚴相。
當天晚上仁波切到台中學苑為同修開示,以平實的話語勉勵同修們把握時間在菩提道次第上修持,也讚歎北、中、南學苑為法人事業付出的努力。

  翌日仁波切參觀石岡慈心農場甲園,並了解農場負責人劉金榮師兄和劉愛珠師姊從事慈心事業之心路歷程,讚歎他們的發心護持,是最殊勝的承事師長。之後仁波切到慈心乙園放生,並開示放生功德。
同修們雖忙碌且用心地揣摩最適合仁波切的一切所需,但內心卻是相當地歡喜,如同在辦喜事一般。仁波切也很歡喜又幽默地說,他如同尼克森總統般被款待,餐餐吃無添加物又是有機無農藥之食物,吃得健康,但也吃胖了。



旅遊剪影

  仁波切在八卦山引領大眾繞佛,遊客都在旁側目,仁波切凝視著大佛,不禁說出:「佛在笑」,我們在一旁的不了解仁波切內心體驗,賴錫源居士有感而發地說:「一般人視八卦山是風景區,但在仁波切的心中是佛淨土。」

  遊覽八卦山時,一年輕人與仁波切擦身而過且脫口叫出:「仁波切!」。那位年輕人與其姊妹耐心地等候仁波切參觀完大佛,恭敬供養仁波切而且與仁波切合照。事後詢問年輕人為何認得仁波切,他答說:「仁波切在『小活佛』影片中擔任一角色。『小活佛』我看了十次,所以認得出仁波切。」
发表于 2013-1-22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3-1-21 18:42
下載了嗎?
資料算不錯喔

音频都没问题 就是《理路幻鑰》pdf 版的下载下来老是提示文件损坏无法浏览
发表于 2013-1-22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似水流年 于 2013-1-22 08:03 编辑

随喜赞叹
楼上还用下载此书,哎,不知译者大名,可要好好去淘宝网请一本藏传佛教因明学——杨化群著,有传益西旺秋格西、色拉昧堪苏仁波切、和杨老当年是拉然巴格西班 头三把交椅。
理路幻鑰国内大把大把。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的人hao 发表于 2013-1-22 00:31
音频都没问题 就是《理路幻鑰》pdf 版的下载下来老是提示文件损坏无法浏览

用此版本試試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1-2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隨喜讚嘆
感恩小釵師兄 :)
发表于 2013-1-2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隨喜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聖法師的心類學的使用教材:《心類學建立之要點總集:開新慧眼》蔣悲桑佩格西 著 / 廖本聖老師 譯
是簡易版,
以前論壇介紹過此書(笨師兄的帖),不錯看,建議可以去請一本來看
心類學簡介
「心類學」就是「識」或「心」的研究。了解心對於了解佛教的理論及實踐這二方面來說是必要的,因為到達覺悟的過程就是一種有系統地淨化及提昇心靈的過程。「心類學」主要是教導我們辨認心續當中出現的各種心識;其次,希望藉由相關術語來介紹、區分不同類型的心識。藉此,學習者可以發展出辨別心識的多樣化、功能及其彼此關聯的能力。徹底熟悉「心類學」可為進階佛學研究領域──例如西藏佛教的「五部大論」──提供必要的基礎。

學習心類學的重要性
就像我們的身體在不同場合、不同的關係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身分、角色一樣,包含心和心所的各種認知在面對不同環境時,也會採取不同的反應,而產生貪、瞋、慢、悲憫、慈愛等不同的認知;但是,要辨認身體的身分、角色比較容易,要辨認認知的身分、角色則非常困難,因為前者比較具體,而後者非常抽象。話雖如此,但對於一位想要證得究竟離苦得樂的人來說,無論如何都得把這些認知,特別是那些屬於煩惱的認知辨認出來,因為煩惱是一切惡業、受苦的根源,如果無法辨認出這些煩惱及煩惱的根本―我執,進而加以斷除的話,那和射箭不知箭靶在哪裡,終究無法實現究竟離苦得樂這個夢想。

心境只能透過內心去觀察瞭解,無法透過外在的科學儀器,而能觀察者就是包含心和心所的認知,但是研究認知比起研究外在具有形狀、顏色的物質會碰到更多的困難,主要的原因是外在的物質,可以用我們的前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和身根―的認知覺察或甚至透過現代儀器觀察得到,但是我們的認知截至目前為止,完全沒有任何儀器可以偵測或度量得到,因此對於它的觀察也就加倍困難。但我們又不得不去瞭解,因為認知是我們身體和語言的發動者;而要瞭解認知,則必須有賴於瞭解認知理論。 我們除了要學會辨認出我們內在的各種認知之外,還需瞭解認知和認知之間彼此的關係。哪些認知對我們有利?哪些會傷害我們?該如何對治這些會傷害我們的認知?什麼樣的認知才是一切煩惱的主要根源?什麼認知才能究竟對治一切煩惱等等。這些正是認知理論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認知理論」的主要資料來源
「認知理論」的主要資料來源,可以在偉大的印度注釋家陳那及法稱的著作當中看到,特別是陳那的《集量論》及法稱的「七部量論」當中注解陳那《集量論》的《釋量論》;唯一例外的是討論「心與心所」這部分的資料,其來源是無著的《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這些探討「認知理論」的印度典籍及相關的許多印度注釋書,最遲在十一世紀以前均已被譯為西藏文;然後,西藏人延續了注釋這些典籍的傳統。此外,他們也開啟了從那些典籍當中提出重要主題,並把它們和「經部宗」的論理模式結合的新傳統。十二世紀的噶當派學者恰巴.確吉僧格寫了第一部這類型的典籍,其著作及隨後這類型的作品,大體而言均被冠上「攝類學」這個名稱。他這部典籍(今已不存)總共有十八章,其中一章名為「對境與有境的理論」,而我們所要研究的「認知理論」正是其中的一個主題。

在恰巴.確吉僧格之後不久,薩迦派的學者薩迦班智達根據印度的因明典籍寫了一部注釋書,題名為《量理寶藏論》,其中第二章就是關於「認知理論」的完整說明;薩迦班智達本身又對這章撰寫注釋,而這部注釋又被隨後的薩迦派學者作更廣泛、詳細的闡釋。

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並沒有撰寫有關認知理論的個別著作,但他寫了一部有關法稱「七部量論」的簡要注釋,題名為《七部量論入門》;此論包含三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的「有境」就是「認知理論」。宗喀巴的弟子克主寫了一部更詳細探討法稱「七部量論」的注釋,題名為《七部量論:清除意闇》,其中的「對境與有境的建立」詳細說明了「認知理論」。宗喀巴的另一位主要弟子根敦竹則在其著作《量理莊嚴論》當中,詳細介紹「認知理論」。

格魯派第一位透過著作個別介紹「認知理論」的學者,大概是奔千.綏南察巴,他是哲蚌寺洛色凌佛學院的教科書作者。其次是蔣央協巴的作品,他是哲蚌寺果芒佛學院教科書的作者,此書與其說是一部正式的作品,到不如說是一部演講記錄,因為它是就這個主題為初學者開示,而隨後由這些學生記錄下來的作品。接著是洛桑大央所撰的、極為詳細說明認知理論的作品,書名為《認知理論辨析》。這是一部網羅前此所有認知理1論著作的集大成作品。

另一部重要且年代相當近的這類型典籍是普卜究的《闡明量論意義的攝類理論:理路幻鑰》一書中的〈對境、有境及認知理論的解釋〉。本書〈第二部、翻譯〉當中譯自蔣悲桑佩格西所撰的《認知理論要點總集:開新慧眼》,是距今年代最近的一部有關認知理論的著作,1959年以前成書於西藏。此論經常被洛色凌佛學院作為學習「認知理論」的教科書,而其特色是對於主題的說明非常簡明扼要,它省略此類型著作經常會使用到的「宗、因、喻三支」的論式,而僅直接鋪陳認知理論的要點。

西藏的認知理論無疑是導源並依據印度文獻資料,但西藏人在有系統地整理這個理論及改進所用術語這兩方面,對這個主題也作了相當多的貢獻。雖然西藏人認為認知理論當中所有各式各樣的主題及分類在印度典籍中均已提及,但為了支持那些所引用的資料,因此這些主題及分類並非總是以西藏眾所周知的術語來說明。例如在「認知的七項分類」當中,只有四個名稱—前二個(現量、比量)及後二個(猶豫知、顛倒知)—是陳那或法稱提過的術語,至於其他三個—再決知、伺意知、顯而未定知—則無明確提及;而之所以會說明它們,主要是從蔣央協巴引用的資料中所得到的必然結論。這些術語似乎在薩迦班智達或大概甚至在恰巴.確吉僧格的時代以前,就已流傳於西藏;而這些術語是否為早期的西藏人所創,或者是否在後期的梵文注釋當中也可以發現,目前並不清楚。這是未來一個很好的研究課題,但本書的目標則是放在清楚呈現口傳脈絡當中的基礎格魯派認知理論。

研究認知理論所採用的特定觀點,主要是依據西藏研究的「佛教四部宗義體系」—由下至上依序為毘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及中觀宗—當中的「經部宗」,而且是「隨教行經部宗」及「隨理行經部宗」二者當中的後者。然而,總的認知理論對於經部宗、唯識宗及中觀宗而言,至少是共通的;因此,認知理論的研究可以作為所有研究領域的基礎,而只須在個別領域中稍做修正即可。

訂閱及聯絡方式:
每本助印價420元,直接跟我們訂購每本書都以9折378元計

運費:訂書實際總額999元及以下皆以60元計算,1000元及以上免運。海外運費另計。
第一銀行
帳戶名稱---台北市藏傳佛典協會
代號007
帳號:201-10-081225
欲購買請在轉帳後來信E-mail: ttslecture@gmail.com告知
姓名:
地址(含郵遞區號):
書名:
數量:
匯款金額:(單價x數量)+(運費):
轉出帳號後五碼:(方便確認):

由於人力的關係,本協會會盡量在收到資料後三天內寄出,
若有延遲的狀況尚請見諒!

來信訂購我們一定會回信,如果您來信三天後都沒有收到回函,代表gmail漏信了,麻煩請再寄一次,或者直接電話跟們確認。
聯絡電話:0289520952
聯絡手機:0926735303

发表于 2013-1-22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定 感恩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18:53 , Processed in 0.03605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