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众生即母

有个问题一直想问:禅宗的开悟和咱们说的见道究竟是什么关系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礼进 于 2011-6-10 00:56 发表  
这话倒是没错。学《心经》、《金刚经》的正确方法是依止善知识,把现观和中观两大科目学好了,再来读。这方法我给您推荐。 ...


我建议还是先学好《俱舍》再说,如果有部、经部、唯识的观点都没有真正搞清楚,上来就学般若和中观,怕是很难真正搞懂。龙树菩萨有云“先得法住智,后得涅盘智”,法住智可不是一句“一切法都是缘起的、自性空”就可以搞定的。

请看:


《俱舍论》的目的就是智慧,所以这《俱舍论》在西藏、印度有一个譬号,叫聪明论,学了这本书,人会聪明起来,为什么?讲的道理都是佛教的道理,把整个世界宇宙一切都讲完了,成佛的方法也给你讲了,修行的方法也在了,这个你学了,结果什么都知道了,怎么不聪明呢?所以叫聪明论。


……


下边我们看看,这里讲的什么。因为要讲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般若是很深的东西,我第一天就讲的,真正要理解般若,你现在要下功夫把《俱舍》学通,基本法相学了,然后呢,高一层次的空,就是经部的空要知道;经部空知道之后,要进一步学瑜伽的空;瑜伽的空知道之后,再进一步学中观的空,那纔是达到真正的般若的空。这个层次很多,跳一个层次就不能得到上面的效果,那么是很艰难的。


----敏公上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发表于 2011-6-1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礼进 2011-6-10 00:28 发表 file:///C:\Users\Shaw\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发表观点得有一些基本常识。慧能的肉身也好,我们师父的肉身也好,那都是化身;决定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指报身。而《坛经》说得很明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他说的是报身。这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哪有时决定、处决定、法决定、眷属决定?

  回头补习一下《现观庄严论》,比看《坛经》要紧。


决定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也是指化身。

“除了法身及报身外,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佛陀还示现无数应化身,这是有缘之众生能有望见到的,譬如说二千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便曾示现在人间的印度,此外还有无数我们不能辨知的化身,如同显宗经典所说恒河沙数之多。” ----【遥唤上师】祈竹活佛

报身具有七种特性,这些特性在技术名相上称为「七支」,即受用圆满支、和合支、大乐支、无自性支、大悲遍满支、遍生无间支及永无灭支七者。----【遥唤上师】祈竹活佛




关于《坛经》中:“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请看下文:

附一︰印顺《成佛之道》第五章(摘录)

颂文︰‘法性所流身,念念现一切。佛事菩萨事,二乘众生事;三世尽十方,依正悉无碍。于一现一切,一切入于一。’

解说︰佛的‘法性所流身’,或称法性所生身,就是平常所说的报身。在很多大乘经里,法身与法性所流身,并没有严格的分别(二身说)。只是约大菩萨所见的,显现无边功德的庄严相,所以又从法身中别出这报身,这是因契证法性而有的功德身。流是流类、等流,无边的功德庄严,都是法性的等流,如光与热为太阳的等流一样。

功德圆满的法性所流身,现在略为解说。法性所流身,是‘念念’显‘现一切’的。一切是什么呢?如‘佛事’︰如佛身的功德相好,佛土的清净庄严,佛的法会圆满,佛的音声遍布,佛的寿命无量,佛的智慧、神通、利益众生、八相成道等。‘菩萨事’︰如初发心,受菩萨戒,行六度四摄,遍游十方世界,亲近供养十方诸佛,闻持十方佛说法,度一切众生,种种难行苦行,种种本生等。‘二乘事’︰如声闻与缘觉的初心,修行,住阿兰若,行头陀行,游化人间,入涅盘等。‘众生事’︰六道众生,有种种住处,种种名字,种种形态,各式各样的生活,各式各样的苦难等。这四类,就是十法界凡圣的事。还有,‘三世’事,约时间说︰前生、今生、后生;一念、无量劫等。‘尽十方’事,约空间说︰十方的无量无数,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苦或乐;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等。这一切,不外乎‘依’报──器世界;‘正’报──众生与佛。这一切,有各式各样的事,从一念到无量无数不可说不可说劫,从一微尘到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无限时空中的无限依事正事,在念念中显现,都是‘无碍’的。因为,法性所流身,遍一切处,无处不在;也就无一法而不在法性所流身中。法性所流身是无差别的,尽虚空,遍法界,等真如的,所以不离法性所流身的一切,也展转无碍而无二无别。随举‘一’点,都是显‘现一切’,那‘一切’也就是‘入’于‘一’。古代天台与贤首宗师,都曾拟出了重重无尽的境界。这如《华严经》广说。


您看,“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念念自性自见。”不是您理解的那个意思吧,自己望文生义了,批评祖师批评的没道理,印顺法师是中观家,请问自宗是否认可?



《现观庄严论》、《坛经》都是讲般若的,只不过一个广讲,一个略讲,一个系统讲,一个随缘讲,一个为弥勒菩萨所讲,一个为六祖大师所讲。六祖虽未必已是等觉菩萨,但是在国内的整个佛教界还是比较受认可的吧。《坛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内容很精深,不容易领会,我们不是很明白也就算了,何必咬文嚼字、望文生义甚至横加曲解的去批驳呢。

以我们的智慧,纵然看了一些书,又能真正的消化多少呢,毕竟自己还非常的凡夫,太过轻率的批评公认的大德祖师还是不太好吧,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入加行道,再来考虑跟祖师们较量也不迟。

[ 本帖最后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0 22:42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礼进 2011-6-10 00:28 发表                               file:///C:\Users\Shaw\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再补习一些常识。

  佛身分为法身和色身;法身分为自性法身和智慧法身,色身分为报身和化身。色身整整占到佛身的一半,不皈依色身,谈什么皈依佛?尤其密法当中把观修佛身、转化佛身作为修行的无上方便,不皈依色身,谈什么皈依佛?

  不谈色身,就说皮肉好了。佛的皮也好,肉也好,都是无边福聚、无量功德所成;供养佛的一个毛孔,都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佛身可抛弃乎?

  谁会认为皮囊就应该完全唾弃呢?小乘人会。

  谁会认为佛的色身不是佛呢?小乘人会。



《坛经》云:“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仔细看看前后语境,《坛经》分明是说众生自己的皮肉非自性三宝,不言皈依处,是您误会六祖了。恐怕小乘人也不会认为佛的色身不是佛的,认可“恶心出佛身血”为五无间罪的佛教徒大概都不会认为佛的色身不是佛的,六祖慧能可能会吗?

怕是没必要把六祖贬到小乘里面去,更必要贬低小乘人。“谁会认为皮囊就应该完全唾弃呢?小乘人会。谁会认为佛的色身不是佛呢?小乘人会。”可有明确出处?小乘人包括小乘佛教徒,也包括无量证果证道的声缘圣者,如果这些话没有明确的出处,那么您对全部小乘人的诽谤也够大的。


原帖由礼进 2011-6-10 00:28 发表 file:///C:\Users\Shaw\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三身佛在自性中”,自性法身是无为法,报身和化身是有为法,无为法当中如何具有有为法?


请看:

佛陀之报身由法身所变化显现出来,但亦只有极高修持境界之菩萨可见,我们凡夫并不能见。----【遥唤上师】祈竹活佛
由佛法身,或由上述色身(注:受用身、报身)之力,离前受用身外。起余化身。
----入中论显密意疏

未经造作自然心,染净无二是大乐,原始自生具三身,我是文殊真理身。
----《大威德之光》热译师语录

并非仅仅《坛经》说“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不是,请问热译师自宗是否认可?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
能海上师
集述

乙二、释内体之自性三宝


佛谓自觉法者正 自性离染清净僧
有情皆自具三宝 譬如木中本火性
须藉钻等胜势力 所谓佛种从缘生


乙三、释外缘之一切三宝分三

丙一、同体三宝


佛即是法法即僧 名义有三性不异
三宝常住同真际 亦第一义亦法身


您看,这里说的自性三宝和《坛经》说的有冲突么?

菩萨戒略颂
能海上师集
智敏上师讲授
丁三、勤修异道(未精佛教,勤修异道)      
《讲录》:「(3)不依八正道及自性三宝是名异道。得四禅后,始得可修异道法,与彼辩论,以破其执。」
第三,「勤修异道」。「勤修异道」,有的就是说对外道的那些东西。「异道」、「外论」在《瑜伽师地论》两个连在一起的,第三条也是异道外论,第四条也是异道外论,这里是把它分开说,实际上就表示这两条都有异道外论。
「异道」、「外论」到底指什么?这个海公上师有批注,宗喀巴大师也有批注。
我们先看海公上师的:「不依八正道及自性三宝是名异道」,不依八正道来修的,或者是依自性三宝,这是指我们本身的那个心地的功德,不是从这一方面出来的,就是「异道,也是心外求法了。

《讲录》:「(5)佛法引人得自性三宝,不立一法,于大乘中,不应分判何宗为劣。药无高下,治病为良。」
第五,「于大乘中分胜劣」。大乘里边不要分这个好、那个不好。
这里边它原来的意思,《瑜伽师地论》里菩萨戒是这么说的,菩萨对于甚深的法或者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法,他不生信解,甚深的法是指空性的,不可思议的法是指神通之类的,那么这两种法,任何一种他不相信,诽谤它,不能引生好的事情,不是佛说的,那么这样子就犯一条菩萨戒的恶作罪。
那么,海公上师把它引申一个意义,他说「佛法引人得自性三宝,不立一法」,本来佛法是无法可说的,正是因为众生有病,根据你的病就给你说对治的法,所以说佛法里边都是治病的,不要执着那个法高那个法低。……

“不依八正道及自性三宝是名异道。”、“佛法引人得自性三宝”和《坛经中》“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有冲突?

格鲁大德海公上师、敏公上师的开示中也谈皈依自性三宝,请问自宗是否认可?

[ 本帖最后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0 22:45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0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礼进 2011-6-10 00:28 发表                               file:///C:\Users\Shaw\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凡夫相续上具有空性,具有成佛之堪能,绝不等于凡夫已是佛。依自宗理路,“本具自性”就是指空性。法身界限则唯在佛地。请问我们凡夫相续中的空性中,有法身吗?凡夫等于佛乎?


  这种“自性本具法身”的本觉观点,于教于理都存在一大堆问题。若作为其它派别的人,提提也就罢了;作为格鲁派弟子,还对这种说法情有独钟,实在不应该。贾曹杰大师《宝性论大疏》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江波译师已经结稿。待到正式出版,大家应着力学习。


法身分为自性法身与智慧法身,而自性法身又分本来清净与二障断尽的两种法身。

有情的心性自性涅槃——心是本来清净、远离谛实的戏论,是这种空性的状态。正因为心性本来是空性、没有谛实性,有情才可以通过修行而成佛,最终转化为佛陀的自性法身。如果心性本来谛实有,即是它本来就没有这个成佛的种子,又如何成佛?正因为心性是远离谛实的自性涅槃,方可以证得佛陀的无住大涅槃。

涅槃一般分为四种,此处只讨论两个,即自性涅槃和远离客尘的涅槃。后者一定是通过修道来断除烦恼、证得灭谛;前者则是空性,本来清净、自性涅槃。我们都是自性涅槃的,但并未证得涅槃。

----阿扎仁波切《入行论讲记》

唯识宗称涅槃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与无住处涅槃四种。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略称本来清净涅槃、性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槃,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于涅槃之境地。
----【佛光大辞典】


没错,这里自性就是指空性、法性、(自性清净)法身、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如、般若实相,你说“凡夫相续上具有空性,”已经等于说“凡夫相续上具有(自性清净)法身”,不过这也不能说凡夫已是佛,因为自性涅槃并非远离客尘的无住大涅槃,石头也是自空性、自性涅槃的,但不可以说石头已成佛,也不可以说石头具有成佛之堪能。

凡夫具有成佛之堪能不是因为凡夫相续上具有空性,而是因为凡夫具有心识,而此心识不仅本来是空性、自性涅槃,而且有俱生慧和俱生执,可以通过以俱生慧修习空性,断除俱生执,最终能断尽二障、契入真如理体,证得与实相般若无二无别之观照般若智慧,也即无住大涅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本具本来清净自性法身的前提下,圆满成就二障断尽的自性法身以及智慧法身、报化身等。


《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有无本来就是戏论,在这里也是一样,若言无,如何可求,若言有,为何须修,众生与佛差别不在有无,而在迷悟,所以叫做道、得无上大菩提,成圣成佛是从心、智慧方面安立的。

(自性清净)法身不生不灭,非可成非可坏,所以叫“亲证”而非“亲成”,于此无为法,佛与众生的区别只在证(悟)、不证(迷),那就不可以说没有、有,也就不可以说得、非得。

请参考:

非造作本性自生智,非言语表达有与无。
它并非实有自性空,也并非虚无有明性。
它并非自空超我执,也并非他空无识执。
它并非常有遍万物,也并非断灭向个别。
它非生因非自他生,他非灭自生光常明。
无暗障因而无明执,非有为自性常圆满。
因不自知而现外相,因执着生出爱憎我。
人难破无执自解脱,错识净自然生正觉。
觉醒佛与迷茫众生,差别在心捆缚解脱。
所谓病垢心中执着,去执着即佛别无佛陀。
佛陀有无垢真智慧,瑜伽师有明空无心见。
众生有自然烦恼心,这都是法性所现相。
消失时进入法性中,是心相非执非断物。

----《大威德之光》热译师语录
发表于 2011-6-1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礼进 2011-6-10 00:56 发表                               file:///C:\Users\Shaw\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你这里说的包含万物的东西,到底是“心”,还是“自性”?请复习楼上提到的内容: ...


关于心和性的关系,请参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主讲 敏公上师

“般若”可以分成三个。
一是“实相般若”,那就是真正的所谓“般若”就是这个东西。
二是“观照般若”,就是要证到实相的那个智慧。
……所以说般若,我们一般说的般若智慧,就是说在观照般若从开始研究一直到证道,这个层次都可以叫般若,但是严格地分,初习“空慧”,证到时候就是般若。那么圆满的证到了一直到成佛的阶段的时候,又改了名字了,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者叫“萨婆若”。这个在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就是“萨婆若”,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谓无上正等菩提。这个就是说观照般若有这么三个层次,它就是能够证到实相般若的那个智慧。
三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是怎么一个情况呢?它就是说的佛的教理,三藏十二部经,当时佛四十九年说法,没有文字,所以这个文字般若不一定指我们写在书上的这个文字,只要是佛的教理,通过佛的音声或者其它的方式,像迦叶尊者,佛在灵鹫山拈花微笑,这个动作也是文字般若,迦叶尊者当下领会,就微笑,把佛的意思悟到了,这就是禅宗的初祖了,那么这也叫文字般若。……

无分别智与真实义,如水注水无可分别。----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在精进的禅修‘空性’下,最后心识与‘空性’会成为不二无别之一昧, 在这时候,行者当下就是在直接体验‘空性’在这一刹那,行者就由加行道步入 了大乘五道中之第三道——见道,同时在这一刹那行者就成就为初地菩萨。
----祈竹仁宝哲《般若心经》释义开示

【心性】
 (术语)谓不变之心体,即如来藏心自性清净心也。台宗所立四教中别教以下,以心性立为真空,圆教立为心性具十界三千之法。圆觉经曰:‘以净觉心知觉心性。’起信论义记中本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法华玄义四之三曰:‘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唯识论二曰:‘众生心性二分合成。’止观大意曰:‘不变随缘故为心,随缘不变故为性。’[@]心性二字,空宗与性宗等解说不同。惟禅宗则毫无区别。黄檗传心法要曰:‘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佛学大字典

原帖由礼进 2011-6-10 00:56 发表 file:///C:\Users\Shaw\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倘若“自性”不是指空性,而是至小至大、包容万物、一切诸法的本体——那这种“自性”与外道的梵我没有任何区别。请花一两天时间读一读《宗义宝鬘》和《土观宗派源流》的相关部分,那比自己依文解义、混同外道,要好的多。 ...



《坛经》云:“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缘起性空二无相违,这个没得说。《心经》中“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性本来就是诸法的究竟本质,跟梵我扯不到一块,诸法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涅槃,这跟大梵创造和主宰一切的说法完全不同。

五个何期,似乎分别描述了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此五种智慧在凡为识,在圣为智,名虽异,体性相同。五智在密法称为五方佛,在六祖这里就是五个何期自性,非常一致,没有任何区别。
发表于 2011-6-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9# 的帖子

礼进善人:

在坛经中“ 心,自性, 无念,无相”等等是同一个意思,您喜欢看原文,给你引述一下:“只汝自心,别无他佛”, “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坛经中来来会会就是讲述这些根本智。

对于您说的“倘若只是起善念、断恶念而已,凡夫修一个具善的四静虑,都能做到。照此说来,那些修善修定的外道都成佛了?大梵天是佛了?”这句您对善恶不理解: “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 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 这里的恶只的是我们的六识对着六尘,起贪嗔痴慢(如起一念嗔恨,烧尽功德林)而灭万劫善因,这里的善指的是我们的六识对着六尘无所染着,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看这句:“ 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您看您理解的善能做到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吗?

您对于我说的自性不理解 要我找出理论依据,看这里“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恶人善人(包括礼进善人)…..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也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自性包括您提到的智慧身,色身分为报身和化身等等……..(上次已经引述经典)
自性还包括您听的经,看的论,看这句:“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慧能祖师所传法应该是很高的,您看他对梁武帝的“应用有染”的造寺度僧布施等等称其为“心邪,不知正法.” 何为正法,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当然我们完全可以“造寺度僧布施”但是不要有所求,有求就是有生灭了。不要让六根对着六尘,念念无滞那就对了。看“不离自性是功, 应用无染是德”就是金刚经所云: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发表于 2011-6-11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0 22:43 发表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
能海上师
集述

乙二、释内体之自性三宝

自性
佛谓自觉法者正 自性离染清净僧
有情皆自具三宝 譬如木中本火性
须藉钻等胜势力 所谓佛种从缘生


乙三、释外缘之一切三宝分三

丙一、同体三宝

同体
佛即是法法即僧 名义有三性不异
三宝常住同真际 亦第一义亦法身

您看,这里说的自性三宝和《坛经》说的有冲突么?


能海法师有禅宗传承,这是公认的事实。他讲格鲁教法的时候也难免将禅宗的东西带进来,比如阁下所举的例子。以“觉、正、净”来解释三宝,或作为三宝的同义词,不是格鲁乃至西藏佛教的说法,而恰恰是禅宗的说法。
发表于 2011-6-1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是孤独的猎手 于 2011-6-11 17:41 发表


能海法师有禅宗传承,这是公认的事实。他讲格鲁教法的时候也难免将禅宗的东西带进来,比如阁下所举的例子。以“觉、正、净”来解释三宝,或作为三宝的同义词,不是格鲁乃至西藏佛教的说法,而恰恰是禅宗的说法。


是的,不是格鲁的说法,但是我的意思是说,海公,是公认大德,也是格鲁大德,他有禅宗的传承,但是最后还是以依止康撒仁波切为主而取得伟大成就。如果他在学了格鲁教法之后,发现禅宗自性三宝的说法站不住脚或者与格鲁说法格格不入,那么他肯定不会把“邪知邪见”放在他的著述中,毕竟海公肩负着康撒仁波切的全部法脉。

更正,海公和六祖以“觉、正、净”来解释自性三宝,而非外缘三宝,并没有作为三宝的同义词,这里是有一点区别的。

[ 本帖最后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1 18:14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鲁的传统学修次第里,《俱舍》一般是放在最后而非最前。三大寺各扎仓的教程互不相同,但无一例外把现观和中观视为其中最重要的两部。格桑法友说:“如果有部、经部、唯识的观点都没有真正搞清楚,上来就学般若和中观,怕是很难真正搞懂。”其实如果按照格鲁的传统学制,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的,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宗义和地道建立里面会涉及到,虽然不会谈得很深,但对学习现观和中观来说已经足够了;况且在正式学现、中两部时也会涉及对有、经、瑜伽部的观点的深入探讨和比较。

能海法师在康萨大师座下重点学的也是“现观”(不知道是不是学完全了),其他四部有没有学不清楚,但那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学完并“肩负全部法脉”不大现实巴。现存的文献里没有发现法师讲格鲁传统的“俱舍”的记录,但他去西藏以前在汉地学过俱舍是肯定有的。敏公讲的俱舍很好,如果想学习汉传俱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发表于 2011-6-1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是孤独的猎手 于 2011-6-11 18:53 发表
格鲁的传统学修次第里,《俱舍》一般是放在最后而非最前。三大寺各扎仓的教程互不相同,但无一例外把现观和中观视为其中最重要的两部。格桑法友说:“如果有部、经部、唯识的观点都没有真正搞清楚,上来就学般若和中 ...

能海法师在康萨大师座下重点学的也是“现观”(不知道是不是学完全了),其他四部有没有学不清楚,但那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学完并“肩负全部法脉”不大现实巴。现存的文献里没有发现法师讲格鲁传统的“俱舍”的记录,但他去西藏以前在汉地学过俱舍是肯定有的。敏公讲的俱舍很好,如果想学习汉传俱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刚才在网上查了一下,确实如您所说,三大寺的次第中,《俱舍》很靠后,这和敏公上师开示有所不同,不过,也可能是我对敏公上师的意趣理解有些偏误。我看到多宝讲寺函授课程设置主要是道次第讲授、基本三学和法相基础, 没有看到般若和中观的内容,以为这些应该很后面才学。不过想起以前在多宝讲寺,见到过僧众在听藏地格西讲授《摄类学》、《因明》、《现观庄严论》等,也许还是比较贴近格鲁传统次第的,或者也可能是汉藏风格都有。  

格鲁巴三大寺课程介绍
  赛康仁波切 讲授

  《俱舍论》为什么放后面呢?《俱舍论》对心类学有帮助,它讲心王、心所以及较细微的烦恼,同时也谈到外道和佛教都可以修的禅坐、神通等世间法,这也是可以减少烦恼的一种修行;《俱舍论》里面也有很多课程是和中观派共通的,所以要读。为什么放后面呢?如果我们心里没有正确的观念,就先去读《俱舍论》的话,可能我们就会变成说一切有部派的观念,这样就很难转变了。所以,先读《俱舍论》是一个不对的方法。要先在心里建立正确的观念,再读有部的经典,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错误,因此,《俱舍论》要放后面。


《心经讲记》
智敏法师
下边我们看看,这里讲的什么。因为要讲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般若是很深的东西,我第一天就讲的,真正要理解般若,你现在要下功夫把《俱舍》学通,基本法相学了,然后呢,高一层次的空,就是经部的空要知道;经部空知道之后,要进一步学瑜伽的空;瑜伽的空知道之后,再进一步学中观的空,那纔是达到真正的般若的空。这个层次很多,跳一个层次就不能得到上面的效果,那么是很艰难的。

能海法师在康萨大师座下确实重点学的是“现观”,据说当时康萨仁波切一上来就把海公法师的书全没收了,只留一本《现观庄严论》让他啃,花了一翻苦工之后,搞通了,其他的也自然通了,这很符合格鲁重视般若和现观的意旨。海公进西藏以前,似乎是教理已经很丰富了,大概是没有按部就班的学习全部五部大论的。“肩负全部法脉”这个词语不妥,貌似应该叫"得到了全部的传承",不过这个也是听法友说的,本人不敢保证是全部,但是海公是康萨仁波切的得意弟子应该是没错的。

[ 本帖最后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1 22:08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2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lursky1058 于 2011-6-11 14:29 发表
礼进善人:

在坛经中“心,自性, 无念,无相”等等是同一个意思,您喜欢看原文,给你引述一下:“只汝自心,别无他佛”,“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坛经中来来会会就是讲述这些根本智。


“坛经中来来回回就是讲述这些根本智。”,此处用根本智来指代心性并不合适,根本智是观照般若,空性是实相般若,心性二者“惟禅宗则毫无区别”,其他宗则各有各说法,而且心性无二是从果上讲的,“无分别智与真实义,如水注水无可分别。”是圣者境界。

以下是禅宗理路:

《坛经》云: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原帖由 blursky1058 于 2011-6-11 14:29 发表
对于您说的“倘若只是起善念、断恶念而已,凡夫修一个具善的四静虑,都能做到。照此说来,那些修善修定的外道都成佛了?大梵天是佛了?”这句您对善恶不理解: “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 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 这里的恶只的是我们的六识对着六尘,起贪嗔痴慢(如起一念嗔恨,烧尽功德林)而灭万劫善因,这里的善指的是我们的六识对着六尘无所染着,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看这句:“ 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您看您理解的善能做到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吗?


您这里所说的善恶,恐怕仍未达祖师本意,由无明我执出生一切恶,由菩提心(胜义和世俗二)出生一切善。

“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这里的“恶”应该是指著“我、人、众生、寿者”,“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这里的“善”应该是指不著“我、人、众生、寿者”,后者利益在《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和能净业障分第十六”中广说。


原帖由 blursky1058 于 2011-6-11 14:29 发表
您对于我说的自性不理解 要我找出理论依据,看这里“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恶人善人(包括礼进善人)…..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也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自性包括您提到的智慧身,色身分为报身和化身等等……..(上次已经引述经典)
自性还包括您听的经,看的论,看这句:“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六祖所说,并不是凡夫外道所理解的有无常断,而是理事无碍、现空双运的法界。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说色之时空在色,色即是空,‘色’皆非自性有。

“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说空之时色在空,空即是色,‘色’实为‘空’的显现。


原帖由 blursky1058 于 2011-6-11 14:29 发表
慧能祖师所传法应该是很高的,您看他对梁武帝的“应用有染”的造寺度僧布施等等称其为“心邪,不知正法.” 何为正法,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当然我们完全可以“造寺度僧布施”但是不要有所求,有求就是有生灭了。不要让六根对着六尘,念念无滞那就对了。看“不离自性是功, 应用无染是德”就是金刚经所云: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大概最主要还是不要著我、人、众生、寿者,但这个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已经是无住大涅槃的境界了,不是“不要让六根对着六尘”那么简单的,六根不对六尘的情况大概睡觉等时才会有,而且还不能做梦。



礼进说的对,还是先好好的学般若和中观等等,然后再来看《心经》、《金刚经》以及《坛经》等比较靠谱,否则这么精炼的文字(还是古文......)理解起来是会很困难的,也很容易望文生义,即使自以为看懂了一点点,也未必正确,离题千里都说不定。

[ 本帖最后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2 05:53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善无畏 于 2011-6-10 13:38 发表
你理解的不是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开悟所“见”的,根本没有出入,自然也不存在“可以出入自如”。应用心经的话来说就是“无智亦无得”,智也无,定也无。既然没有什么定不定的,又谈什么“坐上坐下、出入一如”等等呢。
  这话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你说的是开悟所见的东西,我说的是开悟所依的禅定,一个是所观的境,一个是所依的止,这根本就是两码子事。不管开悟见的是什么境界,只要是见道,必依九种定之随一,此属常识。哪能用所观的境来论证所依的止?这岂不等于说善无畏在吃青菜,因此吃青菜的善无畏也是青色的?:lol
发表于 2011-6-1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0 15:50 发表
入定并非一定要打个座什么的,阿难是想睡觉、头快要接触枕头的时候证的阿罗汉,宗大师也曾经在大殿上念诵的时候入空性定,类似的例子很多。《广论》中也说,可以由止入观,也可以由观入止,如果基础好,听法的时候证悟空性是可能的,比如乔陈如等人,而且当年佛陀讲法的时候,每每大会中都有立刻得法眼净(见道)的人天众生,这个经里很多。
这话不错。前面也讨论到了这种可能性。问题是善无畏同学认为这种定是无出无入的。无出无入和出入自如,是两码子事吧?出定入定自如,说明他定功高深,但完全不等于他不需要入定。而根本后得一如、尽所有同时即是如所有的定,惟独佛有。这有啥可说的?
发表于 2011-6-12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0 16:19 发表
大手印、大圆满分显教版和密教版,即使显教版,也已经不基础了,那可是甚深般若哦。另外,真正修完显教版大手印,不止进入加行道吧。
如前所引:
近代雪山中、多数修行者、说此是将佛、手授之教授。
法幢则说是、初业所修习、住心胜方便、见心世俗体。
夏坝仁波切讲记:
  关于这种修法,雪域藏地很多的修行者说:这就是直接到达如来佛陀果位的掌中的解脱。他们多数都这么认为。可是第四世班禅洛桑确极坚赞(善慧法幢)说:这个只不过是初学者修习住心的一种非常完美的禅定方式,和见到到心的世俗体性的一种方式而已。这是我,确极坚赞说的是。它不是佛陀的掌中的解脱,根本算不上。它只不过是初学禅定者的一种把心定下来的方法,和发现心的俗谛的方式而已。虽然它是修智慧波罗密的基础,但只是基础而已,它还算不上是掌中解脱。
  《甘丹大手印》主要说的是显教大手印部分。内容是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特殊方便。以其中所述的方式修习奢摩他、毗钵舍那,会迅速地达到止观双运。成就止观双运时正式趣入密乘,乃是自宗的宗规。正如修菩提道次第到最后止观双运,再进入密宗道次第。此界限也就是初入加行道。
在密教中,见道安立为第四次第义光明;而对于密教中现证空性的方便,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甘丹大手印》并没有明确提及。
  因此,虽然总体而言,修完显教版大手印的确是不止加行道,但以《道次第》和《甘丹大手印》所遵循的自宗宗规而言,共同到也就是修道加行道为止;从加行道开始应当趣入不共密乘。
发表于 2011-6-12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0 22:40 发表
决定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也是指化身。
“除了法身及报身外,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佛陀还示现无数应化身,这是有缘之众生能有望见到的,譬如说二千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便曾示现在人间的印度,此外还有无数我们不能辨知的化身,如同显宗经典所说恒河沙数之多。” ----【遥唤上师】祈竹活佛
报身具有七种特性,这些特性在技术名相上称为「七支」,即受用圆满支、和合支、大乐支、无自性支、大悲遍满支、遍生无间支及永无灭支七者。----【遥唤上师】祈竹活佛
  这问题你没搞明白。决定具有三十二相乃是报身(受用身)。《现观庄严论》根本颂:
  许三十二相 八十随好性 受用大乘故 名佛受用身
化身虽然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并不是决定具有。例如“工巧化身”,因为化身既可以是佛陀,也可以使渔夫、琴师、老人、妇女等。
  你所引的祈竹活佛所说的报身其中特性,乃是密宗显现报身的七种特性。从显宗角度讲,一般说报身佛具有“五种决定”。色拉杰尊巴《八十七十义》云:
  在《现观庄严论》的“圆满报”中,“具有‘五种决定’的究竟色身”就是“受用身”的定义。“五种决定”就是——  处决定:只住于密严净土;
  身决定:唯是〔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圆明庄严之身;
  众决定:所围绕者全是菩萨圣者;
  法决定:唯说大乘法;
  时决定:乃至轮回未空而住。
  界限:唯存在于佛地。二万五千颂《般若经》以及《现观庄严论》论述报身佛一节,还详尽开示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内容及成因。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0 22:40 发表
您看,“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念念自性自见。”不是您理解的那个意思吧,自己望文生义了,批评祖师批评的没道理,印顺法师是中观家,请问自宗是否认可?

  《坛经》中说的是“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念念自性自见。”人家印顺法师说的是“法性所流身,念念现一切。”能是一回事吗?“念念现一切”广显佛陀的各种功德事业,而“念念自见”只说观照自心自性就可以了——岂有此理?  至于说“印顺法师是中观家,请问自宗是否认可?”这就更没道理了。当然,在这个特定的问题上,我们是认可的;印顺法师是中观家,他的很多观点自宗都赞同;但印顺法师同时还大批密宗呢,自宗也认可吗?

原帖由 格桑强巴 于 2011-6-10 22:40 发表
《现观庄严论》、《坛经》都是讲般若的,只不过一个广讲,一个略讲,一个系统讲,一个随缘讲,一个为弥勒菩萨所讲,一个为六祖大师所讲。六祖虽未必已是等觉菩萨,但是在国内的整个佛教界还是比较受认可的吧。《坛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内容很精深,不容易领会,我们不是很明白也就算了,何必咬文嚼字、望文生义甚至横加曲解的去批驳呢。

  这说得太好了。其实我也是这个意思。《坛经》是“随缘讲”的,不是什么正式的论文;慧能自己也从来都是以文盲自居的,并不以为有何不妥,甚至这还作为禅宗的一面旗帜。因此,《坛经》里的一些话,切不可当成实实在在的话来看。我正是这个意思。因此比如所谓“见性成佛”,也就是强调见性的重要性罢了。说“见性成佛”,容易激发起信心,但这绝不等于“见性=成佛”。同样,关于三身,《坛经》里只是讲到了一些修行的要点而已,指示弟子按照这个方法逐步去获得三身,而不可能是其中文字就直接是指三身本身。否则会出一大堆问题。难道禅宗的三身佛和佛教的三身佛不是一个吗?不可能。现在的问题,不是我要望文生义,而是某些人偏要望文生义,看到坛经里说什么,就认为实际情况就是什么,不加引申,不加简别,贻害无穷。
  这些人,应当好好学习一下《摄大乘论》中讲解“别时意”的一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5-14 04:43 , Processed in 0.04489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