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47|回复: 2

现观心要疏 - 修行自性(二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卯一 教授修行自性

教授修行,首先要明确的是:修什么呢?
答:(可分意乐、加行两个方面来说。)
一、意乐方面,即如前所说的菩提心,其性相及愿、行二种或以助伴譬喻门分类的二十二种等;
二、加行方面,即是菩提心所引的六度等行动。

其次,如何修呢?
总的说来,不出于能修、所修。
能修的,即所依补特伽罗。(能修大乘法的补特伽罗的条件)所修即是所修的法、果等。
如其所说:
一、“以量证成而修”之依世俗谛所有道次第;(道次第中除了止观章之前的部分)
二、“一切通达谛实空而修”之依胜义谛所有道次第。
(为什么说要以二谛为修行的基础呢?)
如说:“不共诸声闻等,为令一切有情般于涅槃,及现成就法身之故,当以不可得理而于佛母修四法行。”这样解说教授之理。
(四法行,如滇津版注解为:修持者、所修境、修持、修持之果)
如释云:“不出通达世俗虚妄如幻之理”的意义,如前了解了胜义谛,此处应了解(应了解此处的如幻之理)
(先了解胜义谛,而后能了知世俗虚妄如幻之理)

经云:“舍利子,此中菩萨摩诃萨行于般若波罗蜜多时,虽有菩萨,而不真实见有菩萨”等而说修行自性,这是对发心及其加行所说,教授说,全部的修行全都是依二谛不相分离的角度而修。
又经云:“舍利子,若此南赡部洲,比丘舍利子”等,是说大乘修行自性是与小乘不共的,故教授:切莫但求自利,作意劣乘。

这里所说的二谛,分四方面阐明:


辰一 性相
辰二 释名
辰三 分类
辰四 观其一异


辰一 性相
胜义谛的性相:由自身直接了解的现量,其方式为:无二现及非成立(无遮)
世俗谛的性相:由自身直接了解的现量,其方式为:依二现。

辰二 释名
于无错乱、最胜有境――圣根本智观照中有故,名胜义谛。
颠倒有境、名言识中为谛实,而其本来为虚妄故,名世俗谛。
复次,彼世俗心能障亲见真如。此于根识等中有,故名世俗心,依彼而言,名之为谛实。
(根识的颠倒非常难破,所以作特别说明吧?)

辰三 分类
于胜义谛,唯除称呼不同,而体性上并无差别。
而于胜义(此处特别就有境而说),则有异名胜义――理智比量,及非异名胜义――观照胜义之圣根本智。
若世俗谛,当知分有正、倒二种。

辰四 观其一异
二谛若是一的话,即有《解深密经》所说四种过失;
(一、凡夫见空性;二、空性正见生烦恼;三、空性如色法一样,多种多样;四、修行无用)
二谛若体性异的话,亦有彼经所说四种过失,
(一、空性正见非究竟;二、空性正见非法执的对治;三、瓶非空性正见所依;四、佛有烦恼)
故是体性一而相各异。

圣者论师释中对此所说的,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今稍略解说“于八地中遮其密意涅槃”之义。
(密意涅槃,即前所说真实边,是断灭烦恼的灭谛,由其区别于其他,故名之为密意涅槃)

对于发心说“于一切智性,以见观超”,及说“许是超越童真地故”。
故于见超、住超二中:
初者、即是菩萨在见道时,超过声缘的智慧;
第二、即是不退转之八地。(此不退是修道时的不退,应该是不退失菩萨行吧?)

超彼之义者,谓由假设来说:
于八地时,诸佛若不劝请,无间即舍利益众生,于无漏界而入等持;由以诸佛作劝请故,虽于八地相续而住等持,然能超越而不作证。
(利益众生最好的方式为:讲法,使其修学,而获真实利益。
若主要修密意涅槃,则入定而浪费时间。
故菩萨发愿:若大愿未圆满、众生未成熟、国土尚未严净,誓不取正觉!


[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0-12-2 23:2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常碰到讨论二谛的,就想,要是有空将听过的现观这部分内容整理下,还是会有帮助的吧?这两天,空多了点。

修行自性,有翻译为自体的。尊法师、任老写的是自性,从之。
玄奘法师译《解深密经》中所说一异过失,是第二品善清净慧菩萨所问,可参阅。
发表于 2010-12-4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顶一下。贴一段解深密经。
  爾時善清淨慧菩[*]薩白佛言。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說。[1]如世尊言。勝義諦相微細甚深。超過諸法一異性相。難可通達。世尊。我即於此曾見一處。有眾菩薩等正修行勝解行地同一會坐。皆共思議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異性相。於此會中一類菩薩作如是言。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一類菩薩復作是言。非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然勝義諦相異諸行相。有餘菩薩疑惑猶豫復作是言。是諸菩薩誰言諦實誰言虛妄誰如理行誰不如理。或唱是言。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或唱是言。勝義諦相異諸行相。世尊。我見彼已竊作是念。此諸善男子。愚癡頑鈍不明不善不如理行。於勝義諦微細甚深。超過諸行一異性相。不能解了。
  說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善清淨慧菩[*]薩曰。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2]彼諸善男子。愚癡頑鈍不明不善不如理行。於勝義諦微細甚深。超過諸行一異性相。不能解了。何以故善清淨慧。非於諸行如是行時。名能通達勝義諦相。或於勝義諦而得作證。何以故。善清淨慧。若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者。應於今時一切異生皆已見諦。[3]又諸異生皆應已得無上方便安隱涅槃。或應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已見諦者於諸行相應不除遣。若不除遣諸行相者。應於相縛不得解脫。此見諦者於諸相縛不解脫故。於麁重縛亦應不脫。由於二縛不解脫故。已見諦者應不能得無上方便安隱涅槃。或不應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清淨慧。由於今時非諸異生。皆已見諦非諸異生。已能獲得無上方便安隱涅槃。亦非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相不應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善清淨慧。由於今時非見諦者。於諸行相不能除遣。然能除遣非見諦者。於諸相縛不能解脫。然能解脫非見諦者。於麁重縛不能解脫。然能解脫以於二障能解脫故。亦能獲得無上方便安隱涅槃。或有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相不應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復次善清淨慧。若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者。如諸行相墮雜染相。此勝義諦相。亦應如是墮雜染相。善清淨慧。若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應非一切行相共相。名勝義諦相。善清淨慧。由於今時勝義諦相。非墮雜染相諸行共相。名勝義諦相。是故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相不應道理。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相不應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或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復次善清淨慧。若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者。如勝義諦相於諸行相無有差別。一切行相亦應如是無有差別。修觀行者於諸行中。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如其所覺如其所知。不應後時更求勝義。若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應非諸行唯無我性。唯無自性之所顯現。是勝義相又應俱時別相成立。謂雜染相及清淨相。善清淨慧。由於今時一切行相。皆有差別非無差別。修觀行者於諸行中。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如其所覺。如其所知。復於後時更求勝義。又即諸行唯無我性。唯無自性之所顯現。名勝義相。又非俱時染淨二相別相成立。是故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或一向異不應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或一向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善清淨慧。如螺貝上鮮白色性。不易施設與彼螺貝一相異相。如螺貝上鮮白色性。金上黃色亦復如是。如箜篌聲上美妙曲性。不易施設與箜篌聲一相異相。如黑沈上有妙香性。不易施設與彼黑沈一相異相。如胡椒上辛猛利性。不易施設與彼胡椒一相異相。如胡椒上辛猛利性。訶梨[1]淡性亦復如是。如蠧羅綿上有柔軟性。不易施設與蠧羅綿一相異相。如熟酥上所有醍醐。不易施設與彼熟酥一相異相。又如一切行上無常性。一切有漏法上苦性。一切法上補特伽羅無我性。不易施設與彼行等一相異相。又如貪上不寂靜相及雜染相。不易施設[2]此與彼貪一相異相。如於貪上於瞋癡上當知亦爾。如是善清淨慧。勝義諦相。不可施設與諸行相一相異相。善清淨慧。我於如是微細極微細甚深極甚深。難通達極難通達。超過諸法一異性相。勝義諦相現正等覺。現等覺已為他宣說顯示開解施設照了。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行界勝義相 離一異性相 若分別一異 彼非如理行
 眾生為相縛 及[3]彼麁重縛 要勤修止觀 爾乃得解脫
《解深密經》卷1〈2 勝義諦相品〉 (CBETA, T16, no. 676, p. 690, a28-p. 691, b9)
[1]如=謂【宋】【元】【明】【宮】。
[2]彼=此【宋】【元】【明】【宮】。
[3]又=人【宮】。
[*17-4]〔復次〕-【宋】【元】【明】【宮】【聖】*。
[*17-5]〔復次〕-【宋】【元】【明】【宮】【聖】*。
[1]淡=澁【宋】【明】。[2]此=比【元】【明】。
[3]彼=為【宋】【元】【明】【宮】【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3 17:32 , Processed in 0.03103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