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葉小釵

灌水---放輕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24-1-5 10:46 编辑
Zen 发表于 2023-12-17 21:48
佛教八苦在苏轼词作中的体现

這是一個癌症病人得到憂鬱症,醫生介紹她唱一首歌舒緩憂鬱的真實案例隱形的翅膀網址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 ... mp;vld=cid:860ec657,vid:be2wvNFTLMc,st: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24-1-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林院士:抑郁症就是这样的一只黑狗
陆林 中国科学报 2023-07-09 09:01 发表于北京
文 |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请想象有一只黑狗,紧随在你的身边。任何人看到都以为它是一只再寻常不过的动物,然而只有你知道这只黑狗的不寻常之处——它以摄取你的所有情绪为食。

它时刻跟在你的身边,你所有想要向他人宣泄的情绪都会进入它的身体,找不到发泄的出口,而它在吞食你的情绪之后长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你不知道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着你的,你只知道自从发现它在你身边之后,你周围的一切好像都变得暗淡无光、模糊不清。你感到身边的亲人、朋友不再像以前那样能走入你的内心,他们所有的关心对你来说无关痛痒;你感到无助、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兴趣。你发觉到了自己的不正常却又不知问题在哪儿,也不知如何改变。

你不敢也不愿跟身边的人说,怕被人说是矫情。你责怪自己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身边关心自己的人感到愧疚。你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那只黑狗的身影,它已经长得太高太大以至于你被压得喘不过气。你的睡眠不再规律,时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时而昏昏沉沉、久睡不醒。你悲痛欲绝,甚至于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抑郁症就是这样的一只黑狗,纠缠着很多人使他们无法轻易摆脱。它看似很常见,却是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全球有超过3亿抑郁症患者,而根据2019年我国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高达6.9%。全球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估计高达100万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调查结果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然而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却是犹如噩梦一样的存在。

抑郁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心情低落、快感缺失,严重的甚至想要伤害自己、自杀。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不仅源于疾病本身,更源于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偏见。许多人认为,患有抑郁症不过是一个人意志不坚定、能力不足的借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患有抑郁症的。更可怕的是,很多抑郁症患者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因此产生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以及强烈的病耻感,从而加重了病情。

比如,患者感到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就会被别人误认为是他/她最近受了什么刺激或者工作压力太大所导致的,休息一下就好了;有的患者总是睡不醒、不愿意出门活动,也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懒惰、内向;还有一些患者常常感到悲观、空虚,无缘无故地泪流不止,也会被人当作矫情或是“玻璃心”。更为可悲的是一些患者身处这样的环境下,不愿意将病情和感受告诉别人或就医,因此耽误了病情的控制,直到悲剧发生。

正因为有这种错误的认知和对抑郁症的片面理解,我国目前仅有20%~30%的抑郁症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抑郁症跟其他的疾病不一样,不会让人们发烧,或者打喷嚏,但它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痛苦,让人们忘记了怎么享受生活,忘记了快乐。

但是,抑郁症就像心灵上的一场感冒,和其他疾病一样,是可以治愈的。前提是抑郁症患者需要正视自己的疾病,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全程配合医生的诊疗,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只有自己和黑狗的孤岛上。抑郁症患者应该被社会所接纳和理解,前提是大众对抑郁症的理解和认知。它不仅仅来自口口相传的只言片语,还有全面科学的了解窗口。因此,《抑郁症》一书应运而生。

作者为我们系统介绍了抑郁症在人类社会中的演变历史,可能导致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原因,容易罹患抑郁症的人群特点,以及抑郁症诊疗手段的发展与未来等内容。

本书并不全然是一本患者指南,但作者在书中对抑郁症进行了极为客观的呈现,尽其所能用通俗易懂而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抑郁症研究和诊疗的前世今生。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通过此书对抑郁症及其患者群体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对抑郁症患者有更多的包容,形成一个理解、尊重、关爱、陪伴、支持的氛围,帮助身边的每一位患者有效康复。

最后,祝愿所有被黑狗纠缠的抑郁症患者能早日摆脱它,看到除却阴霾的明日阳光!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Zen 发表于 2024-1-5 21:26
陆林院士:抑郁症就是这样的一只黑狗
陆林 中国科学报 2023-07-09 09:01 发表于北京
文 | 陆林(中国科 ...

若能參與有較多正能量團體,應該對病情有幫助
癌症尤其末期病人多有憂鬱症,有人參加團體(癌症病友團)後症狀有紓解
癌症病人最討厭別人對他們說加油, 好像他們不努力才得癌症,我不知對師兄如何鼓勵, 只能祝您早日寬心康復
发表于 2024-1-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24-1-6 10:07
若能參與有較多正能量團體,應該對病情有幫助
癌症尤其末期病人多有憂鬱症,有人參加團體(癌症病友團)後症 ...

谢谢关心!前不久,我好像发现自己并不是抑郁症,只是压力大了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Zen 发表于 2024-1-6 22:02
谢谢关心!前不久,我好像发现自己并不是抑郁症,只是压力大了而已。

沒病就好
发表于 2024-1-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24-1-8 22:04 编辑

牧溪 六柿图
牧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俗姓李,佛名法常,生卒年不详,南宋末理宗、度宗时 ,在杭州西湖长庆寺当杂役僧。南宋灭亡后圆寂。
来看看这幅造就了“六个柿子砸晕日本”神话的《六柿图》:
柿子随机摆放,背景一片虚无,柿子着墨浓淡各不相同,这是墨分五色的最佳演绎。图中单写一柿,打破原有的单调构图,顿生机趣。

发表于 2024-1-12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常首座《渔父词》考辨
文/宗舜
宋·嘉兴报恩寺法常首座,河南开封人,俗姓薛,乃丞相薛居正之后裔。宣和七年(1125),依长沙之益阳华严元轼禅师剃发。遍参丛林,读《首楞严经》而深入义海。后至浙江天台山万年寺,参谒雪巢法一禅师,一见即机语契会。雪巢乃命其掌理翰笺。淳熙初(淳熙元年1174)至浙江嘉兴报恩寺,任首座。其室唯一低榻,别无他物。淳熙七年(1180)十月,法常首座预知时至,书《渔父词》一首于室门示众,就榻收足而逝。对于此词,明·杨慎《词品》卷二说:“唐宋衲子诗,尽有佳句,而填词可传者仅数首。其一,报恩和尚《渔家傲》……”〖注1〗足见词坛之推重。
一、历代禅宗文献所见之法常《渔父词》
《渔父词》即《渔家傲》。法常的《渔父词》是他临终自述所悟境界之作,词义高古,词句高雅,非世俗可拟者,故宗门历代灯录刊载不绝。尤其是近年来,此词由小愚谱曲、黄帅演唱(更名《楞严一笑》)后,海内传唱,成为经典。欣赏之余,对其中“珽珽谁跨丰干虎”一句之“珽珽”不解,因查考辞书典籍,赫然发现今天流行的版本,与历代灯录所载有两处差异,因恐日久成讹,不可不辨。
今之《楞严一笑》词云: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欧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珽珽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这是据黄帅提供的简谱本录文的歌词,其中“风欧”显然是“风瓯”的偶误。查最早收录《渔父词》的《嘉泰普灯录》,对此词来历是这样说明的:
淳熙初,抵报恩。室中唯一矮榻,余无长物。庚子九月中,语寺僧曰:“一月后不复留此。”十月二十一,往方丈谒饭。
〖注2〗将晓,书《渔父词》于室门,就榻收足而逝。词曰: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鸿飞去。”
其后,《五灯会元》也说:
后首众报恩。室中唯一矮榻,余无长物。庚子九月中,语寺僧曰:“一月后不复留此。”十月二十一,往方丈谒饭。将晓,书《渔父词》于室门,就榻收足而逝。词曰: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鸿飞去。”
从比较可以看出,《五灯会元》完全采用的是《嘉泰普灯录》的资料。而《嘉泰普灯录》编于法常去世后不到二十年间,资料最为可信。后世之《大明高僧传》、《补续高僧传》、《五灯严统》、《五灯全书》、《指月录》、《佛祖纲目》、《续灯正统》等无不因之,其述生平或有开合之处,但《渔父词》却无一字异文。今天之《楞严一笑》与历代灯录最大的差异,即《楞严一笑》之“珽珽”,历代灯录均作“斑斑”。“飞鸿去”,历代灯录均作“鸿飞去”。〖注3〗这个差别的源头在哪里呢?
据《楞严一笑》曲作者小愚见告,其词乃据《弘一法师传》而录。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只有弘一法师手书“法常首座辞世词”与今之传唱歌词相符合。林子青主编之《弘一大师遗墨撷萃》〖注4〗中刊载手迹如下:


关于这幅手迹,林子青在《弘一大师年谱》中如此记载:
民国十一年壬戌(一九二二年)四十三岁。
是年岁朝,书法常首座辞世词赠白民居士。仍居永嘉城下寮。以依律须奉寺主为依止师,遂尊寂山长老为依止阿阇梨。
寂公逊谢,师仍恳请,遂终身以师礼事寂公。〖注5〗
在《弘一大师年谱》之注释中,林子青首录此词,即云: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注6〗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珽珽谁跨〖注7〗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注8〗
由于弘一法师在佛教界的声望高,影响大,有必要对文献真相加以还原。
考虑到今日通行之《大正藏》、《续藏经》等皆为铅字排印本,有可能为检字错误,笔者查阅了几种刻本大藏经。最早刊载《渔父词》的《嘉泰普灯录》目前所见最早者为《中华大藏经》所收之明洪武南藏本〖注9〗,附图如下:


其中“斑斑谁跨丰干虎”和“鸿飞去”清晰可见。如果认为洪武南藏成书时间还不够早,我们还可以找到承袭《嘉泰普灯录》资料的《五灯会元》宋宝祐刻本来作为辅证。
《五灯会元》今存宝祐元年(1253)刻本〖注10〗,自东瀛归来,即受宝重。查十八卷可知,同样也作“斑斑谁跨丰干虎”和“鸿飞去”:

宝祐本晚于《嘉泰普灯录》51年,据法常去世73年。再查检《五灯会元》现存的明《嘉兴藏》、清《龙藏》、《四库全书》诸本,与宝祐本全同。
二、“斑斑”与“珽珽”略考
最初笔者对“珽珽谁跨丰干虎”的疑问,即在“珽珽”何解?此词《汉语大词典》未收,而且检索CBETA电子佛典《大正藏》和《卍新纂续藏经》以及现有之《全唐诗》、《全宋词》、《全宋诗》包括《四库全书》等电子文库,均未发现“珽珽”的用例。古人是否使用过“珽珽”这个词,值得怀疑。
笔者曾就此问题与南京师范大学黄征教授反复讨论,黄征教授最初认为“珽珽”可以理解为“亭亭”的假借。而小愚在复笔者之函中认为:“珽珽为正,为直,为浩然之意。”此则显然为发挥之谈,并无依据。盖“珽”是“珵”的被通假字,乃大圭,古代指天子所用之玉笏。《礼记·玉藻》:“天子搢珽。”(据《汉语大辞典》转引)后有引申为“直”义者,但并无叠用之例,更没有“浩然”的联想。在笔者找出众多资料证明“珽珽”无其他文献证据支持后,黄征教授指出,“斑斑谁跨丰干虎”即“谁跨斑斑丰干虎”的倒装句。循此启发,我们可以找到宗门下众多的用例。
宋·赜藏主编《古尊宿语录》第三十四卷“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云:
大雄山下斑斑虎,触着伤人谁敢顾。亲遭一口老婆心,何曾用着腰间斧。〖注11〗
元·了庵清欲之《了庵和尚语录》卷第五载“颂古”云:大雄山下插翼虎,文彩斑斑牙爪露。亲遭一口可怜生,说与傍人须照顾。咄咄咄,嘘嘘嘘。凌辱宗风个是渠。〖注12〗
可见,这里的“斑斑”乃是形容老虎毛色的鲜明。
“跨斑斑虎”也能找到例证。元·月江正印之《月江和尚语录》卷下“应真过海图”赞云:
一卓金锡象力克,一将到岸鳄如虹。一踞羊车行匆匆,一跨斑斑老大虫。〖注13〗
弘一法师手书究竟是“斑”字还是“珽”字?“斑”字因为常用,各种书法字典收录字例颇多。在这些字例里面,我们发现从汉隶开始已经将中间的“文”撇和捺左右出笔很长,托起两边的“王(玉)”。而清黎简所书“斑”非常近似“珽”。

清 黎简 斑 弘一法师 珽 清邓石如 斑 汉 衡方碑 斑
正因如此,我与方广锠师、黄征教授初期曾怀疑弘一法师所书原本就是“斑斑”,是为了书法美观作的一些笔法调整。今人不识,误认为是“珽珽”。但当找到北魏元珽墓志、北魏穆玉容墓志的字例后,否定了这一想法。

从上图比较可知,弘一法师是按照魏碑“珽”的写法来写的。我们将相关字例全部拼合到一起,就更加直观了。

从左往右,魏碑“珽”三种,出自日本·伏见冲敬编著的《书法大字典》。〖注14〗元·白珽《跋文向帖》“珽”,出自庐公主编的《中国书法大字典(行书卷)》。〖注15〗“珽珽”,即弘一法师手书。清·黎简《籋云联》“斑”,出自范韧庵、李志贤编著的《中国行书大字典》。〖注16〗中下之“斑”字,出自《汉衡方碑》〖注17〗。右下清·邓石如书“斑”,出自张又栋主编之《书法字海》(修订版)。〖注18〗
“珽”,《说文》释为“大圭,长三尺……从玉,廷声。”〖注19〗廷,《说文》释为“朝中也。从廴,壬声。”〖注20〗《说文古籀补》释《毛公鼎》之“廷”曰:
古廷字。从人,从土。乚,其地也。〖注21〗
释《毛公鼎》之“玉”曰:
玉,以一贯三,玉象形。〖注22〗
后来“壬”与“王(玉)”二字书写时虽形近,但非常重要的区别是,“壬”之“丨”可以写出头也可以不出头,但“王(玉)”却完全不能出头。我们将历代“斑”、“廷”、“珽”字用例组合在一起,即可发现这一规律。其中“斑”与“珽”字例据日本·伏见冲敬编著的《书法大字典》〖注23〗,“廷”字例据张又栋主编的《书法字海》(修订版)〖注24〗。
从这些例证我们可以看出,弘一法师手书确实为“珽珽”而非“斑斑”。至于弘一法师写作“珽珽”的版本依据,我们今天无从得知。有一种观点认为此为弘一法师有意更改,笔者感觉很难令人信服。原作者法常首座乃开悟之大德,生死自在,而《渔父词》更是临终自述一生修学证悟境界之遗墨,倘若连字词都有问题还需要有人在七百余年之后替他修改圆满,则其修证境界难免令人怀疑。更何况“斑斑”与“鸿飞去”根本无需修改。以弘一法师之严谨态度,很难想像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哪种可能,需要指出的是,作“珽珽”在目前看来属于孤证。
三、后记
2007年底,笔者初到北京养病,即开始关注此事。先后向 方广锠师、黄征教授、冯国栋博士等多方请益,得到他们的 热情支持和指导。方广锠师不仅反复来函指导,更以“随缘做去,直道行之”相勉励。云情高意,五内铭感。歌手黄帅知道情况后,表示要按照传世文献的《渔父词》重新演唱《楞严一笑》,以示对法常首座原创的尊重,避免以讹传讹。沪上经生季风老师特意重录《渔父词》,以为发端,希望以此广结善缘。而对于笔者来说,考辨《渔父词》是四年来生命中一段与病魔抗争的特殊纪念,是值得永远珍藏的。
2011年4月15日初稿,6月8日再改于京华朝阳无尽灯楼





发表于 2024-1-1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贴:

〖注1〗按:《词品》首句作“此事楞严尝布露”。“布露”为公布、揭示意。“露布”一般作名词,公告。作动词用即公布、揭示。据王幼安校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4月一版一次印刷,80页。
〖注2〗按:《嘉泰普灯录》中“往方丈谒饭”之“饭”字殊不可解,但历代相沿。或有点作“往方丈谒,饭将晓”者,亦未妥帖。仅有《续灯正统》改作“往方丈谒别”,见CBETA电子佛典《卍新纂續藏經》第84册430页。
〖注3〗按:“鸿飞去”与“飞鸿去”的差别,是方广锠师首先发现的,特识不忘。另,发现明·朱时恩编《佛祖纲目》卷三十七之上载此词为“飞鸿去”,为仅有之例。但仍作“斑斑”而非“珽珽”。据CBETA电子佛典《卍新纂续藏经》第85册749页。
〖注4〗下册,222页。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赵县柏林禅寺发行,2002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注5〗据《民国丛书》第三编影印1944年中日文化协会上海分会版,74页。后宗教文化出版社重印,改名《弘一法师年谱》,1995年8月第一版11月第一次印刷。
〖注6〗按:弘一法师手书本作“华”。
〖注7〗宗教文化出版社本《弘一法师年谱》讹为“夸”,124页。
〖注8〗见75页。
〖注9〗《中华大藏经》75册,119页。中华书局,1994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注10〗据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氏(世珩)玉海堂覆刻宝祐本。
〖注11〗据CBETA电子佛典《卍新纂续藏经》第68册220页。
〖注12〗据CBETA电子佛典《卍新纂续藏经》第71册352页。
〖注13〗据CBETA电子佛典《卍新纂续藏经》第71册154页。
〖注14〗下册,2412页。原书名《书道大字典》,华夏出版社2001年2月一版,2009年1月第二次印刷。
〖注15〗行书卷,477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
〖注16〗50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
〖注17〗12页,华夏出版社2003年9月一版一次印刷。
〖注18〗第二册,1310页,新时代出版社2010年5月第二版第6次印刷。
〖注19〗据《汉语大字典》第2卷转引,1111页。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7年10月一版一次印刷。
〖注20〗据《汉语大字典》第1卷转引,403页。壬,如林切,见《广韵》(据《汉语大字典》第1卷417页)
〖注21〗据林宏元主编《中国书法大字典》转引,512页。光华出版社1980年12月版。
〖注22〗据林宏元主编《中国书法大字典》转引,943页。
〖注23〗2412页。
〖注24〗497页。
发表于 2024-3-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4-3-28 16:57
如石法師譯的宗義寶鬘完整版
不要封此帖啊

是不是不能下载了?能不能重新发一遍。多谢
发表于 2024-3-13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Zen 发表于 2017-5-3 22:18
我发个充满喜感的灵异贴,拯救这个几乎入定的水贴。

十天前,我去一个建材家居的大卖场,参加商家的下订 ...

师兄真是太厉害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4/19 20
觀音尊者一些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24-4-23 10:28 编辑

赤松德贊(藏語:ཁྲི་སྲོང་ལྡེ་བཙན,威利轉寫:Khri-sRong lDe-bTsan,THL:Trisong Detsen,藏語拼音:Chisong Dêzän,742年—797年),又譯「墀松德贊」,吐蕃第37代贊普,755年至797年在位。在他任內,吐蕃國勢達到鼎盛。他也是藏傳佛教極為重要的弘揚者,被後世尊稱為「吐蕃三法王」之一。

赤松德贊的名字,在漢文文獻《通典》中作乞梨悉籠納贊,《舊唐書·吐蕃傳》中作乞黎蘇籠獵贊、娑悉籠獵贊,《新唐書·吐蕃傳》作娑悉籠獵贊、乞立贊,《資治通鑑》作乞黎蘇籠獵贊、娑悉籠獵贊、乞立贊。[1]在漢文文獻中,他的早期事跡往往與前任赤德祖贊混淆。[2]

生平
生母的疑問
藏學界原先認為赤松德贊的生母是金城公主,今日多認為是那囊·芒波傑西丁。[3]

《巴協》和《賢者喜宴》都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金城公主生下赤松德贊後,皇后那囊氏(藏語:བཙུན་མོ་སྣ་ནམ་བཟའ།)詭稱懷孕,用藥敷在乳房上使乳汁流出,令國王和群臣無法辨識。在赤松德贊滿歲時,赤德祖贊令赤松德贊在二人中找出親生母親。最終赤松德贊認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是金城公主。[4][3]

此故事被後世藏傳佛教典籍廣泛記載,學者才讓認為其對赤松德贊的智慧有誇張的嫌疑,而同時期的歷史文獻則證明這僅僅是一則不實的傳說。漢文史料中沒有赤松德贊是金城公主兒子的任何記載。且根據敦煌發現的藏文文獻《大事記年》記載,金城公主於739年去世(《新唐書》則記載吐蕃於740年遣使向唐朝報喪);在此之後的片段又記載:「馬年(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贊普赤松德贊誕生於札瑪(藏語:བཙན་པོ་སྲོང་ལྲོང་ལྡེ་བརྕན་བྲག་མར་དུའ་བལྟམ།)」。以此來看,赤松德贊不可能是金城公主的兒子。而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獻《贊普世系表》亦明確記載,赤松德贊是赤德祖贊與那囊·芒波傑西丁(藏語:སྣ་ནམ་ཟའ་མང་པོ་རྡེ་བཞི་སྟེང)所生之子。[3]

沖齡即位,大臣攝政
755年,赤德祖贊在亞著貝擦城(藏語:ཡ་འབྲོག་ས་ཚལ)賽馬時,被大臣朗·梅色(藏語:ལང་མྱེས་ཟིགས།)和末·結桑東則布害死。隨即吐蕃的屬國蘇毗發動叛亂。但吐蕃將軍恩蘭·達扎路恭(《新唐書》作馬重英)發現了這個陰謀,逮捕了朗氏和末氏並將其滅族,[5]同時發兵攻打蘇毗,殺其王沒廬贊。沒廬贊之子悉諾邏投降唐朝,被唐朝封為懷義王。[6]

十三歲的赤松德贊在赤德祖贊死後繼承了贊普之位。由於年幼,政權悉歸大臣瑪祥仲巴傑和恩蘭·達扎路恭代理。瑪祥聲稱尺帶珠丹的早逝是由於信奉佛教所致,而且朗氏和末氏也是崇佛者,因此制定了禁止佛教的小法律(藏語:ཁྲིམས་བུ་ཆུང),把邏些城供奉的佛像送至芒域(藏語:མང་ཡུལ,今不丹以及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一帶),並驅逐了一些外國高僧,拆毀了部分佛寺。[7]

奪取隴右,攻陷長安
主條目:唐與吐蕃戰爭
更多資訊:清水之盟、平涼劫盟和唐朝與吐蕃關係史
赤松德贊即位的時候,正值唐朝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將朔方、河西、隴右等地的邊軍大量調去討伐安祿山。756年,吐蕃遣使向唐朝報喪。當得知唐朝發生內亂時,使者提出回國時奏請國主發兵支援唐朝。但唐玄宗心中存在著戒備,拒絕了吐蕃的請求並將使者禮送出境。吐蕃看見了唐朝的衰弱和其西部邊境的空虛,發兵攻陷隴右所轄(今青海湖邊)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勝、金天、天成等6軍及石堡、百谷、雕窠3城,同時又陷鄯、武、疊、宕4州。此後,吐蕃派遣論綺力卜藏(藏語:བློན་ཁྲི་བཟང་།)、尚東贊(藏語:ཞང་སྟོན་རྕན།)、尚贊哇(藏語:ཞང་བཙན་བ།)奪取廓、霸、岷等州以及河源軍、莫門軍。吐蕃一面入侵唐朝,一面遣使請求與唐朝會盟,以麻痹唐朝。郭子儀認為其中有詐,唐肅宗接受郭子儀的建議,一面派郭子儀、蕭華、裴遵慶與吐蕃會盟,一面整軍防備。

763年,唐朝派遣御史大夫李之芳出使吐蕃,但被吐蕃扣留。隨後,吐蕃派遣恩蘭·達扎路恭、琛·尚·傑斯秀亭(漢文史料作尚結息、尚悉結)發兵二十萬,完全奪取了隴右地區。隨後迅速攻破大震關(今陝西隴縣西),兵鋒直指長安。涇州刺史高暉投降吐蕃,充當吐蕃軍的嚮導。隨後,吐蕃先後攻破了邠州(今陝西彬州市)及奉天縣(今乾縣)、武功縣,吐谷渾和党項叛離唐朝,並協助吐蕃攻擊唐朝。吐蕃在渭水擊敗唐將呂月將,迅速攻至長安城下,唐代宗逃往陝州避難。吐蕃擁立金城公主的侄兒廣武王李承宏為唐朝皇帝,于可封為宰相,改元大赦。但由於吐蕃軍不適應長安的酷熱,而且郭子儀等唐朝的勤王軍隊迫近長安,在滯留了15天之後,恩蘭·達扎路恭不得不率吐蕃軍撤離長安,將長安洗劫一空並勒石記功而還。[8]吐蕃軍圍攻鳳翔軍,但未能奪取,於是屯兵於原州(今寧夏原州區)、會州(今甘肅靖遠縣)、成州(今甘肅禮縣西南)、渭州各地,包抄長安,直接威脅京畿一帶,不斷蠶食唐朝的河西地區,並切斷了唐朝本土與西域之間的聯繫。[9]

自從吐蕃從長安撤退之後,吐蕃軍每年秋季都騷擾唐朝邊境。764年,吐蕃聯合唐朝的叛將僕固懷恩以及回紇入侵唐朝。吐蕃先包圍邠州,但由於邠寧節度使白孝德據城固守,未能成功。吐蕃便聯合回紇和僕固懷恩,直逼奉天,關中震動。郭子儀嚴陣以待,吐蕃軍未能如願,只得渡過涇河撤退。途中,吐蕃軍突襲並占領了涼州。[9]

翌年,吐蕃派人到長安請求和解。唐朝派宰相元載、杜鴻漸等人,在興唐寺與吐蕃舉行了會盟。此次會盟的實際情況在史書上並無太多記載。郭子儀向唐代宗稱此次會盟是吐蕃的詐術,建議多加防備。[10]同年,吐蕃果然聯合僕固懷恩,以及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等國,大舉入侵唐朝。吐蕃軍由名將琛·尚·傑斯秀亭、恩蘭·達扎路恭等人率領,自北道攻奉天,回紇軍隊繼之;党項自東道出擊至同州(今陝西大荔縣);吐谷渾、奴剌的軍隊則自西道趨至盩厔,三路大軍同時出動,包抄長安。朔方兵馬使渾瑊據守奉天,與吐蕃交戰二百餘次,殺傷吐蕃兵一萬五千人。雙方在長安展開拉鋸戰,引起唐朝朝廷的恐慌,官員們紛紛舉家逃離長安,唐代宗也無法禁止。魚朝恩甚至建議前往河中避難,但不被允許。幸得天降大雨,阻止了吐蕃軍的進攻路線。吐蕃軍繞道至醴泉(今陝西禮泉縣北),燒殺劫掠,擄百姓數萬而退。同年冬,吐蕃與回紇會師,圍攻涇陽,郭子儀堅守不出戰。[9]

後來僕固懷恩突然病逝,吐蕃與回紇爭奪地主之位,分營而居。先前,郭子儀有恩於回紇;得知此事後,郭子儀單騎進入回紇營中,與其統帥結盟。唐與回紇聯軍突襲吐蕃軍,大敗之,迫使其撤退,最後成功解除了其對長安的威脅。[9]

親政與獨尊佛教
主條目:佛苯之諍
雖然執政大臣頒布了佛教禁令,但仍有人信奉佛教。吐蕃的官員巴賽囊前往天竺,向中觀瑜伽行派的創立人寂護大師學習佛法,並改名益喜旺波。益喜旺波返回吐蕃後,勸赤松德贊信佛。而出使唐朝歸來的吐蕃使者巴桑希(藏語:སྦ་སང་ཤི།)亦向赤松德讚頌揚佛法。當時已經成年的赤松德贊對佛教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對瑪祥仲巴傑的橫行跋扈表示不滿。赤松德贊一面培養自己的親信崇佛派大臣,一面命令益喜旺波、巴桑希秘密翻譯佛經。[11][12]最終於769年,[13]在崇佛派大臣墀桑雅甫拉、洛德古囊恭(藏語:ལོ་ཏེ་གུ་སྣང་གོང)的幫助下,赤松德贊設計把瑪祥騙進了建於那囊昌浦(藏語:སྣ་ནམ་བྲང་བུ)的一座墳墓中,將其活活困死,剷除了反佛派首領。[14][15]

在剷除了瑪祥之後,赤松德贊派益喜旺波、隨正使章藏謝(藏語:སྦྲང་གཙང་བཞེར།)、副使巴桑希一起前往唐朝學習佛法;益喜旺波回國後,又前往天竺那爛陀寺,請寂護前來吐蕃弘楊佛法。寂護受到了赤松德贊的尊敬,支持其傳教。但當時苯教的勢力非常大,由於當時發生了一系列天災反佛派大臣認為是觸怒天神,迫使赤松德贊將寂護送到了尼婆羅。寂護則在吐蕃反佛浪潮逐漸平息之後,邀請天竺著名的密宗大師蓮花生一同赴吐蕃弘法。[16]在赤松德贊的主持下,蓮花生同支持苯教的恩蘭·達扎路恭等人進行了辯論,結果蓮花生獲得了勝利。赤松德贊下令全國廢除苯教信仰,改信佛教;廢止苯教的祭祀並將苯教的經書丟入河中。恩蘭·達扎路恭由於拒絕改宗佛教而被流放北方,但後來由於其轉為崇佛且戰功赫赫而被召回,並被委以重任,擔任大論一職。[17]而在地方也有反對佛教的浪潮,象雄王盡發其屬下十三個千戶兵攻打赤松德贊,但被鎮壓。[18]

在寂護和蓮花生的主持下,桑耶寺於775年建成並開光。赤松德贊讓七位吐蕃貴族出家為僧,稱預試七人,是為藏傳佛教僧團之始。[19]並且開始將梵文佛經譯為藏文。[20]同時命令群臣在全國各地廣建佛寺、佛塔,要求群臣發誓永遠信仰佛教,[21]使得佛教逐漸成為吐蕃主要的信仰。

攻打天竺
在桑耶寺的白塔建成之後,赤松德贊從蓮花生那裡聽說摩揭陀國有如來佛祖的真身舍利,遂派大軍遠征天竺,欲奉舍利回吐蕃供奉。恆河北岸的各個小國得知蕃軍強盛,紛紛投降,成為屬國。蕃軍兵不血刃便占領了恆河北岸地區,隨後渡過恆河攻入中天竺的摩揭陀國。摩揭陀人紛紛逃竄,吐蕃軍從佛塔中取出舍利,送往吐蕃供奉;同時又掠奪了大量佛像、佛經,俘虜了不少高僧。凱旋迴朝之前在恆河邊豎立大鐵柱以標明地界,並遣士兵看守。[22][23]

南詔的背叛
在吐蕃與唐朝的戰爭中,姜域(ལྗང་ཡུལ,即今日雲南一帶)也是唐蕃雙方爭奪的重要地區。當時姜域處在吐蕃屬國南詔的統治之下,南詔王閣羅鳳曾在安史之亂期間配合吐蕃,大舉進攻唐朝,奪取巂州、會同軍等地。763年,吐蕃軍相繼攻破唐朝的松州、維州(今四川理縣雜谷腦鎮)和保州(在理縣北)。維州為川西重鎮,地勢險峻,被吐蕃奪取後,更名為「無憂城」。自此吐蕃軍隊橫行無忌,劍南西山諸州都被吐蕃占領。翌年,劍南節度使嚴武攻下鹽川城後,實行嚴苛的政治和軍法,戰局才得到了轉機。自此,吐蕃在姜域的戰事常處於不利位置。[24]

779年,閣羅鳳病逝,其孫異牟尋繼位。異牟尋繼承了其祖父親近吐蕃的外交政策,配合吐蕃入侵唐朝,連陷數州縣。唐朝派李晟率兵入川阻擊,恢復了許多州縣。這使得異牟尋非常震驚。而在另一方面,由於吐蕃對南詔的橫徵暴斂,使得異牟尋對吐蕃很不滿,私下派人與唐媾和。韋皋設下離間計,成功使南詔與吐蕃的關係發生裂痕並互相猜忌。吐蕃知南詔有異心,試圖通過冊封其他部落酋長的方式來取代南詔的地位。這最終迫使異牟尋最終與唐結盟,突襲並驅逐了吐蕃在南詔的勢力。[24]

吐蕃與唐對南詔的爭奪,最終使兩國在當地的勢力都大為削弱,給予南詔獨立稱霸的機會。[24]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奪取西域
赤松德贊在位期間,正值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750年怛羅斯戰役之後,唐朝在西域的威信喪失。與此同時,吐蕃趁機進入西域,同西域諸國交好互致聘禮。吐蕃奪取隴右、河西一帶後,唐朝本土與西域的聯絡徹底被切斷。吐蕃既能自西北的勃律進入中亞,又能沿著河西走廊進入西域。吐蕃不斷向唐朝統治西域的據點發起攻擊,西域的唐朝官員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為避免吐蕃的坐大,唐朝在外交上奉行「南聯南詔、北通回鶻、西結大食」的策略,形成對吐蕃的包圍網。788年,遣咸安公主和親回鶻(即之前的回紇)的合骨咄祿可汗,合骨咄祿可汗承諾要幫助唐朝對抗吐蕃。同時,唐朝又通好於大食(阿拉伯帝國),慫恿阿拉伯帝國入侵西域。但吐蕃利用小勃律及帕米爾高原一帶的各個屬國為屏障抗擊阿拉伯帝國,阻止了阿拉伯人的東進。[25]

唐朝在逐漸失去西域的同時,回鶻勢力也進入了西域,沙陀、葛邏祿、白服突厥等部族都歸附了回鶻,北庭大都護府一帶事實上已被回鶻控制。但回鶻在當地橫征暴掠,引起當地部族的不滿,吐蕃趁機派人去鼓動他們反叛。790年,吐蕃策反了回鶻屬下的葛邏祿各部,向北庭發起進攻。沙陀部族酋長朱邪盡忠趁機反唐,投奔吐蕃。蕃軍攻陷北庭,北庭節度使李襲古逃往西州(在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南),自此吐蕃的勢力擴張到了天山以北。同年秋,回鶻派出大將頡干迦斯率傾國之兵而來,協助李襲古對抗吐蕃。赤松德贊派遣恩蘭·達扎路恭出擊,大破回鶻,並殲滅了回鶻主力。回鶻陷入了內亂之中,葛邏祿趁機攻取了回鶻的浮圖川,回鶻自此走向衰落。792年,唐朝的最後一個據點西州被吐蕃攻陷,吐蕃自此完全占領了西域地區,將唐朝與回鶻的勢力徹底驅逐。[26][25]

經過了這一系列戰爭,吐蕃成為了東至今陝西、甘肅交界處[27]以及大渡河流域,[28]南至印度中部恆河一帶,西至帕米爾高原,北至天山[29]的強大帝國。

頓漸之諍
主條目:頓漸之諍
當時進入吐蕃傳教的僧人不僅有天竺僧人(主張漸悟的一派,稱為「漸門」),還有唐朝信仰禪宗的僧人(主張頓悟的一派,稱為「頓門」),兩派所主張的修行方法不同。隨著佛教被定為吐蕃的國教,兩派勢力的發展越來越壯大,最終互相攻擊詆毀,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局面。堪布摩訶衍[30]本是沙州(今敦煌)一帶的禪宗名僧,在781年被赤松德贊請到邏些城傳教。禪宗的簡潔明了使堪布摩訶衍的信眾越來越多,而隨寂護學佛法的人越來越少,於是天竺僧人奏請禁止禪宗的傳播。禪宗僧人則奏請與天竺僧人辯論,落敗者禁止傳教。於是在792年,天竺僧人蓮花戒與禪宗僧人堪布摩訶衍在邏些城進行激烈辯論。這就是藏傳佛教歷史上的「頓漸之諍」,又稱「拉薩僧諍」。[31][32]

這場諍論持續了三年,進行地非常激烈,最後在赤松德贊介入下得以平息。不過,這次諍論的結局在現代藏學界中卻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一個謎。後世藏傳佛教史書多採用與同時期天竺僧人巴·賽囊在《巴協》中的記載,聲稱最終天竺的中觀派獲得勝利,被定為正統;堪布摩訶衍向蓮華戒獻上花環,並主動離開邏些。不過,在敦煌出土的漢文禪宗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794年)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一種記述,聲稱禪宗獲得了勝利,被赤松德贊定為正統派系並得以弘揚。[31]

內政的建設
赤松德贊在位期間,將天竺一系的佛教定為國教,制定每一名僧人由三戶屬民供養的「三戶養僧制」。為了推行佛教,他甚至制定所謂的「三喜法」( 藏語:ཞག་ཅེ་དགའ་གསུམ),規定贊普殺死屬民就像母親打孩子一樣,屬民應服從贊普;但如果贊普違背佛法,屬民可以抗拒贊普的法律。[33]

同時,赤松德贊對松贊干布時代制定的身份制度「告身制」進一步細化,對訴訟制度進行改進,規定殺人或傷人者依對方身份的高低來定刑。[34]他還對藏曆進行改進。[35]

外戚的爭權、赤松德贊的禪位
蔡邦氏是赤松德贊王妃的親族,那囊氏是赤松德贊母親的親族,雙方為了爭權引起了激烈地衝突。早在789年,[36]赤松德贊為了出征外國,召集群臣商議。由於那囊氏一族的尚傑擦拉囊(漢文文獻作尚結贊)擔任大論一職,遂派兒子伍仁(藏語:དབུ་རིང)把守宮門,禁止蔡邦氏一族入內。蔡邦氏所生的王子牟如大怒,提刀殺死了伍仁,闖入殿中。赤松德贊大怒,依據「三喜法」的規定,將牟如流放到了北方的羌塘。[37]

797年尚傑擦拉囊逝世後,蔡邦氏一族勢力抬頭,赤松德贊遂傳位於由蔡邦氏所生的次子木奈贊普,自己則退隱到宋喀(藏語:ཟུང་མཁར་)之女馬喀宮堡(藏語:སྲྱུག་མ་མཁར་)修行佛法。同年逝世。[38]葬於穆日山(藏語:མུ་ར་རི)赤德祖贊陵墓的後方,稱為「朱日祖囊」陵(藏語:འཕྲུལ་རི་གཙུག་སྣང),並在陵墓旁建了一塊石碑,以保護信仰苯教的大臣。[39]

後世的尊崇
由於赤松德贊對藏傳佛教的弘揚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因此同松贊干布、赤祖德贊三人,被藏傳佛教信徒尊奉為「吐蕃三大法王」(藏語:ཆོས་ཀྱི་རྒྱལ་པོ)之一。赤松德贊與他的兩位師父寂護和蓮花生,三人並稱為「師君三尊」,備受藏傳佛教信眾的尊崇。藏族的佛教史學家們對赤松德贊弘揚佛教讚賞有加,但是赤松德贊在位期間的文治武功卻被淡化了。[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7 21:45 , Processed in 0.03726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