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龙吟

业因果的质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3 1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您是把名言量理解錯了。名言有三种条件「1謂若有一,於名言識是所共許; 2如所許義,餘名言量無能違害; 3及能如理觀察真實或有無自性,以此正理亦無違害。」您把名言量意思搞錯了,把三条并为二条了。 宗义宝鬘中说"以觀擇名言之量所量得的任何事物;而此「觀擇名言之量」(是因為)對應於其所量得之事物而成為「觀擇名言之量」;這就是世俗諦的定義。例如:瓶。" 即凡為名言量所找到、所安立的法,並且該量觀待所安立的法,得成為名言量,則彼法即稱為世俗諦。如桌子乃名言量所找到的法,且此安立桌子的名言量心(心)觀待桌子(境)而為名言量,這樣的桌子,即稱為世俗諦。應成派,說世俗為虛假。所以入中论疏用的虛妄这个词。正义就是尊法師说: 名言量,是指正确的名言识。我注解一下就是普通人的正确观察世俗的心。如法尊法師下面说的。「如错乱识见绳为蛇,他人不错乱识见是绳非蛇,就不能安立错乱识所见的蛇为世俗有。」(这里的名言量就是见为绳的心识)名言量跟中观应成派说后得观空如幻事沒有关联。
 楼主| 发表于 2023-4-23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23-4-23 18:42
这里您是把名言量理解錯了。名言有三种条件「1謂若有一,於名言識是所共許; 2如所許義,餘名言量無能違害 ...

好吧,现在你属于第二种,即看了但没看懂,这属于不智。

但貌似不只是你一个人不智,为了利益更多人,而且我也说了本贴到此为止,所以我准备开一个新帖专门说明为什么应成自宗以名言量安立世俗因果。

详细你去看新帖吧,本贴就到这里了,不过我再重申一点:论法就论法,不要拐弯抹角,不要莫名其妙地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虽然这也是我的业力所致,但我还是可以向你提出不接受这种交流方式的主张。

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因为你的死缠烂打,促进了我有动力去梳理我虽然心里清楚但不一定能说清楚的这些佛法义理,我想我在整理思路和文献的同时,至少我自己肯定会有提高,因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发表于 2023-4-25 1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3、包含在对象中的,构成对象的,具有对象性的。  这就意味着自性有吗?为什么,请解释吧!这个問題还沒有解釋就跑路了?只好引大德说法给我的说法作證明了,仁达瓦大師说「顯現時而證空性,證空性不遮顯現,任決定得雙運理,彼時證佛王意趣。」宁玛学者认为显現也要破坏,而宗大師继承師长仁达瓦观点,不破显現。这就是客观3(对象处)不是所破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23-4-25 19:50
客观3、包含在对象中的,构成对象的,具有对象性的。  这就意味着自性有吗?为什么,请解释吧!这个問題还 ...

我为什么要解释?你持有错误的观念,与我有什么干系?

我写帖子的目的,是要主张自己的正确,而不是驳斥对方的错误。

所以我会在主张自己的过程中进步,因为你的错误我都知道了,我不必再多费口舌去向你解释,但我的正确还不够圆满,我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圆满我的正确,以接近实相与真理。
发表于 2023-4-26 1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23-4-25 21:10
我为什么要解释?你持有错误的观念,与我有什么干系?

我写帖子的目的,是要主张自己的正确,而不是驳 ...

电影里有「反派死于话多」情节。确实你如果不是多话語一下「名言量」就只引经据典,誰能知道你錯了?指出你的错误,是促使你进步,要感恩!
A:问:既然佛是全知,那他就应该知道全部的因果,这也就是说全部的因果都可以被知道,那能够被知道的所有这些因果,不就是离于世人共识的客观因果作用吗?
答:你说的“全部”是什么的全部?全部是指世界的边际之内?还是世界的边际之外?是即在世界的边际之内又在世界的边际之外?还是即不在世界的边际之内又不在世界的边际之外?很明显,你所理解的全部,是佛都不会回答的“无记”!
B: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
这第三句是描述佛的智慧。
事相如尊者罗睺罗云:「如一孔雀翎,种种因差別,非遍智不知,知即遍智力」
理由如入中论颂文「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是故正知与空性同一味,妙智刹那达所知。」为了明白这一颂,下面引雪歌仁波切的解釋。
底下就是要说明佛能够在一个「时边际刹那」里面了解一切「所知」的情况。这个就是第十一偈。『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是故正知与空性同一味,妙智刹那达所知。』这四句里面呢,「宗」(所立)是第四句。第三句呢,是「因」,成立这个「所立」的因。前两句呢,又作为「因」来成立第三句。
底下要说明第三句的【因中之宗】怎么去成立第四句这个「宗」呢?那先看「宗」。「宗」是『妙智刹那达所知。』这个『妙智』指的就是佛的『一切种智』。祂在「一刹那」的时间里面呢,就可以了解一切的「所知」理由是什么呢?理由主要是第三句里面的『正知与空性同一味』。『正知』就是指佛的『一切种智』。也就是说,每一法说明都有「空性」。只要是存在的一切的法上面都有「空性」。那这一切的法即使彼此的体性不同,不管它数量多少,上面都有「空性」。也就是说,「空性」他可以涵盖一切存在的法,一切的「所知」。那现在这个佛的「遍智」呢,佛的『一切种智』呢,跟「空性」同一味。所以呢,它也可以涵盖一切法。(雪歌仁波切教授 《入中论》《入中论善显密义疏》 763 )
回向:若有见闻者,皆信解佛智,发菩提心,修无上道!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3-4-26 19:09 编辑
bmdj 发表于 2023-4-26 16:28
电影里有「反派死于话多」情节。确实你如果不是多话語一下「名言量」就只引经据典,誰能知道你錯了?指出 ...

我前面已经说了感谢,若你需要,那再感谢一遍!
但你引用说明的遍知,和我说的遍知是两码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7 07:17 , Processed in 0.03191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