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660|回复: 8

佛教砥柱,密法心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3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2-5-31 12:12 编辑

我家佛像背后有一个相框,里面放着的是我很多年前从香港法会带回来的一张图,上面有精美的释迦牟尼像,两边立的估计是阿难与迦叶,中间空白处用中文写着四句话: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很多年前我忘了是听哪一位师兄说的,或是哪一本书上看到的,说这四句话是佛教的核心,是究竟的密法心要。
由于记忆模糊,不排除这完全是我臆想的,或者是梦里的错觉,亦或是那本书上的教诲,让我铭记于心却忘了出处。

近来经济下行,从世俗忙碌中抽身,又开始阅读佛教经论,以及其他一些哲学心理类书籍。

胡乱地读了一些后,所有这些文字内容仿佛自动指明了一个方向,让我豁然开朗,发现这四句话确实是究竟的佛法教义,而这么多年自己却只是将其视同为教条,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法喜充满,让我不禁有想将这四句话展开来解释一番的冲动。

但转念一想,这论坛上的人,要么是比我高明的,早已对其烂熟于胸,无需解释;
要么是初学,大概不会理解我的解释,说了也没用;
还有些人,可能与我相当,目前还流于这些文字的表意,不能有深彻的体悟,但他们被烦恼所遮蔽,在没有与我建立和谐信任的前提下,我的解释会让他们不屑或嫉妒,所以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因此,我啥也不解释了,但将这个结论放在这里。有心者自去悟,有意者,或可别处去谈。
----
增一阿含一曰:‘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22-5-3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自净的标准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此四句应是普世真理。如:

奉献祭祀为善,
亲证梵我同一为自净,是婆罗门教。

遵从《古兰经》为善,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为自净,是伊斯兰教。

遵从《圣经》为善,
信奉基督教义为自净,是基督教。

大公无私,为人民服为善,
坚持某某主义信仰为自净,是某某主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3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句經 述佛品有該偈
此偈又名七佛通誡偈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2-6-1 00:06 编辑
葉小釵 发表于 2022-5-31 16:37
法句經 述佛品有該偈
此偈又名七佛通誡偈

这四句偈,远不是文字的表意那样简单,也不是一类戒条戒律,这样去理解,都太肤浅了。

说这四句偈,是“心法”或所谓“口诀”,或譬喻是一段密码,需要解析才能理解与执行。

像这样去理解和思考,你才可能发现这四句背后,有非常深刻的概念内涵和严谨逻辑,既可以作为我们信念的基础,亦可以作为我们实践的指导。

困难的是,这四句偈不仅是概念上的一种认知,亦有禅修上的境界,换而言之,也许有人能表达出来,但几乎没有人能听懂。这个时候,我开始理解所谓密法,为什么要建立一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规则,这是因为语言的传递必须建立在良好关系的环境中,否则很难被正确接受。

为什么佛陀最初传法的五比丘,很快就能成就?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佛的威神力,另一方面其实这五比丘原来是佛陀的侍者,如果没有这层关系,佛法可能很难传承,或者至少不会传播的这么顺利与快速。当然也有例外,舍利弗就是听了马胜比丘(五比丘之一)念的因缘所生法偈,而证初果的。但这个案例又一次证明了,佛所说法,不在表意,否则人人都能听懂,人人都能开悟,所以闻法还是需要一些基础,或者与佛陀有密切的信任关系。

以上随便聊聊,但绝非装腔作势。
关于”七佛通戒“,我上面说了,这四句不是戒,若非要将其安立为“戒”,那即意味着整个佛教戒律的内涵都不是我们原以为的那样,当然这也许是另一种可能。

最后,这四句偈有白居易与道林禅师的典故,白居易说这四句偈三岁小儿都讲的出,道林禅师则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行不得是做不到的意思,然而做不到还是因为不理解,若能够理解,如何却做不到呢?可见,这四句偈,不是戒,而是法。当然也有说戒亦是法,三藏皆是佛法,我想表达的是佛所说法,和佛所说戒,是不一样的。

戒条,你不理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到;觉证,你不理解,就一定做不到。

但道林禅师的解释,在一般人看来还是将这四句偈往“戒条”上引了,他们认为这个戒条过于苛刻,所以人们通常做不到,其实道林禅师他自己未必是这样去想的,当然我们也无法查证。

发表于 2022-6-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竺佛念譯《出曜經卷第二十五·惡行品第二十九》
諸惡莫作者,諸佛世尊教誡後人三乘道者,不以脩惡而得至道,皆習於善,自致道跡。是故說曰,諸惡莫作也。
諸善奉行者,彼修行人普脩眾善,唯自瓔珞具足眾德,見惡則避,恒脩其善,所謂善者,止觀妙藥燒滅亂想。是故說曰,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者,心為行本,招致罪根,百八重根難解之結纏裹其心,欲癡盛,憍慢慳嫉種諸塵垢,有此病者,則心不淨,行人執志,自練心意,使不亂想,如是不息,便成道根。是故說曰,自淨其意也。
是諸佛教者,如來演教禁戒不同,戒以檢形,義以攝心,佛出世間甚不可遇,猶如優曇鉢花,億千萬劫時時乃有;是故如來遺誡教化,聖聖相承,以至今日,禁誡不可不脩,惠施不可不行,吾所成佛,王三千者,皆由禁誡惠施所致也。是故說曰,是諸佛教。



发表于 2022-6-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说不清善恶,乃至于有善恶不可知论,原因是信了上帝。上帝让不信他的永远受地狱之苦,他看中的,就永远享天堂之乐。但还有矛盾:因为他一生气,亚当夏娃也住不了天堂。
在佛教中,恶、善、净有着明确的含义,究根问底,是基于对心理、甚深业果的理解。
如果用此三句,解释一切佛理,那么:
善、恶、净,即是基;
断恶、行善、净意,即是道;
恶除、善备、得净,即是果。
总的说来,对恶、善、净的认识,由浅入深;修行上,除恶易于行善,净意又更难。
除恶,是下士道主修内容,基于深信业果;二地菩萨才能达到圆满。
一切善法,广说为三十七道品;依入中论,能精勤修学,需四地菩萨。
净除一切烦恼,声闻阿罗汉能圆满,净除一切烦恼习气,只有佛。
发表于 2022-6-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违法。

自净其意就是内心和谐、没有烦恼。
发表于 2022-6-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需要再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基督徒会陷入“无善恶”之论。
我们知道,恶意对人是恶;实施行动让别人受苦,更是恶。
仅仅是别人不信自己,就实施让别人受苦,太不应该。
实施行动让人受无益的苦,大苦,......,最苦的苦,应该就是大恶了。
实施行动让人永远受最苦的苦,一大群人,大多数人都这样,这是怎样的恶?
如果一个人,信大恶的人是最好的人,他如何解释善恶呢?
发表于 2022-6-4 1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恶莫作—-出离心去断除一切轮回恶业;诸善奉行—菩提心发起菩萨行救度一切慈母有情;自净其意,须要修空性见—最上净心法是为无自性。三主要道的简明表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3-29 18:59 , Processed in 0.03545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