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94|回复: 3

《湘潭海会寺渊博比丘尼》师承隆莲法师、菩生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8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21-11-18 15:16 编辑

1、《湘潭海会寺渊博比丘尼》师承隆莲法师、菩生法师
     1984年出家,师从隆莲比丘尼、菩生法师,毕业于四川尼众佛学院,现任湘潭海会寺住持,兼任湖南省湘潭市佛教协会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2、《湘潭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大湖街(旧名大墨巷),元僧璞忠建立,为十方丛林,清朝屡经重修,大殿旧有楹联:“鹿苑早传灯,信般若真如,涅槃妙谛,大千界恒沙浊世,相期普渡菩提,村化七家余,数桐叶为秋,几历罡风销浩劫;龙华今与会,溯南湘佛地,元朝禅宗,五百年沧海桑田,何幸重新莲社,堂开三个后,看绿荫无恙,好凭香火结良缘。”
  民国元年,兴办僧学堂。民国五年改为海会小学,复式班二间教室,面向社会招生,由海会、西禅、白云峰、大杰、龙岩等寺分摊经费,1949年后并入公立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因敌机滥肆轰炸,房屋遭破坏。1949年后,住持僧灵悟回原籍,后参加剧团工作。
  1952年,尼僧莲藏、绍宗为首,集资350元,湘潭市人民政府民政科拨款1000元予以支持,在紫云宫开办“僧尼生产自救工厂”。随即工厂迁回海会寺,改称“红旗棉织厂”,有工人52人(其中僧尼32人)。次年改组,非僧尼工人退出,由僧慧明、尼绍宗任正副主任。1956年,全厂僧尼加入“湘潭市织布供销生产合作社”为社员。1957年,中共湘潭地委批准,地委统战部拨款修复大殿,像匾装饰一新,改名为“海会织布生产合作社”。僧拂云任理事会主任,社员43人(其中僧尼34人),有手摇织机25台,月产棉布780尺。先后有宗禅、苍生、碧悟、悟戒、定圆、拂云、悟觉、碧定、运藏等在社内评为劳动模范,定圆、运藏评为先进生产者,1959年,与热爱制线合作社合并成立“大信线带厂”。1964年改为“湘潭市线带厂”。“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像遭到破坏,僧众受到冲击,后改为“湘潭市丝绸厂”,稍后丝绸厂分出,仍恢复为市线带厂。房屋由工厂和相邻剧院占用。工厂为僧尼职工建宿舍楼,凡17套间,僧尼工人全部退休。
    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线带厂于1987年迁出,所占用房地归还寺庙管理,相邻剧院所占用的房地(13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付给人民币二万元,作为海会寺的补偿。90年代发来,在政府支持下,迄1998年止,海会寺先后兴建和整修了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新塑了高四米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以及观音和弥协菩萨像;还有阿难尊者像、迦叶尊者像、韦驮护法像、四大天王像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3、《当代大德比丘尼隆莲法师的生平功德》渊博比丘尼
    隆莲比丘尼大德是一位具有大智慧、大慈悲、大愿行的当代高僧。她不但学贯古今,是才学蜚声中外的学者,还是躬行尼众教育的开创者。她一生精通英文、藏文等,于文、史、哲、医术、诗词、书画均有造诣,曾被誉为“巴蜀才女”;她显密圆通,智慧无碍,诲人不倦,弘法不休,精穷三藏,著述丰富,为中国佛教的复兴、发展与正法久住奉献终身,备受世人钦仰,被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誉为“当代第一比丘尼”。
   一、书香门第 佛法之家
    莲师于一九零九年五月二日(农历三月十三)诞生于四川乐山城内“经史名家”游氏书香门中,三代以教书为业。俗姓游,名德纯,又名永康;小名孃儿,自号铭燕;出家法名隆莲,又名仁法;别号文殊戒子、清时散人、一行。
    祖父游西庠系前清秀才。父游辅国,曾任四川省教育厅督学十余年,亦是古蔺、名山、靖化(今金川县)等地县长。莲师大学时,身心向佛,倾心三宝,常与法师谈禅说偈,学佛论道。母易氏惠春,又名游易宇和,识文断字,知书识礼,念佛预知时至,道业有成。莲师出生不久,因其父常忙于督学,无暇顾及家人,父母失和,于是随母寄住乐山城易家巷外祖父家。外祖父易曙辉是位举人,曾为乐山佛教会会长、嘉定(乐山)高等小学的堂长(校长),深通古诗文词,被人们誉为嘉州宿儒,家境殷实,是当地望族。外祖母常年持斋诵经。
    二、聪颖慧悟 出类拔萃
    莲师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佛法的熏陶,才艺双全,智慧超人。幼承家学,小学课程由小姨教导,学习不到一年,完成全部课程。三岁识字,习诵古诗,唐诗宋词,琅琅上口;五岁可阅读《古文观止》之类的书籍;十四岁开始吟诗作词;十七岁读《孙子》后,作六十八句读后感长诗。一九二一年,入乐山县立女子小学就读半年,后自学数、理、文、史、哲知识。此后又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办英语函授学校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函授部专习英语。一九二七年,从美籍牧师之妻燕德恩学英语三年。一九三一年,从四川儒学大家刘豫波学习诗词、水墨画。一九三七年,从蜀中名医陈云门钻研中医三年,还从留日海归承澹安学针灸。并于一九三九、一九四三年听经之余,随法尊法师学习藏文,同时也向西藏高僧悦西格西、东本格西学习藏文。
    对待学问,莲师勤奋好学,有着惊人的天分,显示出超越的才华。作文书画、吟诗填词等,无所不通,几乎全能。莲师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文史哲知识,所写文章不仅文辞精彩、广征博引,且逻辑性强,很有思想性。她自修了高等数学,任过中学的数学教师,并撰有数学论文;她作画,书法工夫尤深,至今许多名山寺宇都留有墨迹;她拜名老中医研习过歧黄之术,并挂牌行医;她特别喜欢古诗词,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词佳作及近百幅极见功力的楹联;她通晓英、藏文,参加过《藏汉大辞典》和《世界佛教百科全书》(中国部分)的编撰,并翻译了许多藏传佛教经论,也有英译汉、汉译英作品……莲师的绝世才华和佛学修为享誉海内外。莲师之所以博学多才实源于严厉开明的父亲,从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加之莲师的聪明慧悟,刻苦好学,造就了一名女才子。
    同时,由于莲师生长于佛法和教育世家,有着宿世的慧根和家庭浓厚的学佛氛围的熏习。五岁,每闻外祖母念《高王观音经》,便合掌低眉,认真聆听。七岁随外祖母茹素奉佛,诵《高王观音经》,并以外祖母为楷模——“世界上最好的人”。十一岁于乌尤寺见大勇法师身着黄色僧装背影,仰慕之心油然而生,顿萌出家之念:“长大了,我也要穿那黄袍子。”坚定的愿望使之结下了一生的佛缘。一九二二年,莲师之外祖父去世,在整理其书房时,发现《径中径又径》一书,一气读完,开始长斋奉佛。莲师平生所作第一首诗乃是对佛教的初感,可惜未能保存。莲师曾说:“其实我幼年时就与佛结缘。我的外祖父是家乡佛协会长,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们很爱我。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响,一十三岁即长斋奉佛,潜心佛学。”莲师生长于佛教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年幼矢志向道,慧根夙具,信向诚切。
    三、八风不动 潜心向佛
    莲师在人生历程中有着种种光耀夺目的经历:早岁管教五弟一妹,家学成才,妹虽未进过正规学校学习,却成为一名教师,教授高中文、史、地,还参与《汉语大词典》编撰。青年时,莲师已是远近闻名的女才子:一九三一年,首次以“游永康”名,参加四川省普通文官检定考试和高等教育文官检定考试,两考均获第一,荣登榜首,才华横溢,不让须眉。所作《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说》一文更是以犀利言辞与深刻思想,使世人瞩目;一九三六年,任教四川省立女子高等实业学校(现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曾参加四川省政府县行政人员考试,力挫群雄,再中头魁,主考官卢廷栋以唐代女诗人相比:“直乃蜀中至今第二个薛校书也”,时人赞为“西蜀才女”;一九三七年,被委任为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译;一九四零年,中医结业,与友纪翰云挂牌兼职行医;一九四二年,被聘为四川莲宗女众院教务长;一九五二年,以深厚的汉藏语言功底、精深的佛学修养,应邀参与《藏汉大辞典》编译;一九五三年,被聘为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一九五六年,受聘担任《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的编撰;一九五七年,中国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一九六二年,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同年九月四川省佛教协会成立,亦被选为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一九七七年,当选为四川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一九八零年,被聘为《法音》杂志编委;一九八一年,四川省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当选为会长;一九八二年,被礼请为成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增选为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一九八三年,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一九八五年,被日本传道协会授予“本年度传道功劳奖”;一九八七年,中国佛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上,当选为副会长,并被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同年六月,在四川省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上,被礼请为名誉会长。
    莲师无论学问有多深,成就多辉煌,外缘有多殊胜,内心不为世风所动。然性耽释典,心厌繁华,潜心学佛,求法不懈。即使是战争年代,时局混乱,处于恐怖之中,然颠沛不移,顶着飞机炸弹,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留在成都,听闻经教,为法忘身。从二十二岁到成都,至三十二岁出家,曾亲近过的善知识有青海高僧喜饶加措大师、西藏高僧悦西和东本二位格西、汉地法尊法师、王恩洋居士等饱学饱修之士。听法笔记时有落成。于女中任教期间,常与同事廖清华前往成都佛学社(少城佛学社)聆听四川著名佛学者刘洙源讲授佛学;成都女师工作之暇,研读经典。即使是名声大振,西蜀才女、头名状元,仍未改倾心向佛之目标。一九三七年七月王恩洋应邀于少城佛学社讲授《摄大乘论疏》,莲师每讲必到。自始至终,四年间笔下一部十万余字《摄大乘论疏略述》闻法笔记成书,王为之作序:“以显了之笔,述精深之义。入能达圣言,出能喻初学……今乃得之游君,不禁为法门庆。”此为莲师第一部佛学著作。多年后,王于《五十自述》赞莲师:“天才高俊,而持志清贞,厌薄尘染。”
    同时,莲师还不顾路途遥远,前往能海上师创建的四川唯一的汉僧密宗道场市郊近慈寺听法。因近慈寺不住女众,故往返奔波。先坐黄包车至城边,再步行十几华里至近慈寺。有时雨天,道路泥泞,时路况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可见路难行。一九四〇年,前往少城佛学社听法尊法师讲《唯识三十颂》,随听随记。甚至为了专心致志听经闻法,立下《十大愿文》,决心皈投三宝,献身佛教事业,出家修行。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出家修学 弘法利生
    莲师青少年时期,曾多次萌生出家之念,因其累劫的善根,始终坚毅不懈地修学佛法。一九四一年因缘成熟,终于圆满了出家的大愿。正月,莲师外祖母西逝,便发誓:“一辈子不要看他人死。 ”由此,出家弘法利生,慈光接物,悲怀济人之心愈坚。二月,入住爱道堂。七月(农历六月十七日)莲师“请病假三日”,决然辞职,依十方丛林爱道堂昌圆法师座下,于莲宗院剃度,法名隆莲。并将自身唯一财产,父母所赠,刻有俗名“德纯”“永康”二枚戒指,依剃度恩师吩咐,分捐宝光寺用作塔顶所需和密悟法师带往西藏,以供佛前灯。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四日于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
    出家爱道堂后,秉承师教,苦研苦参,学而不厌。日中过午不食,早餐稀饭一碗,外加盐炒胡豆几粒,午餐米饭一碗、茄子半个,然无怨无悔。有时为节省,只得吃泡野菜,生活极其清苦,仍精进修学,终生不懈。曾吟诗:“老家原住獠人乡,又称蛮子女儿王。三生有幸当和尚,要与疯僧较短长。”受具足戒后,莲师常往返于城里城外爱道堂与近慈寺之间,有时与比丘尼定静住近慈寺女众茅棚,显密双修。依近慈寺方丈能海上师座前,亲聆教诲,上师赐名“仁法”,别号“文殊戒子”“清时散人”。并令莲师和定静负责在离近慈寺相距五华里的铁像寺成立比丘尼道场。作偈勉莲师慧行时念:“解般若道,行下士行。不空不著,内蕴悲心。”
    一九四二年春天,莲师被聘为四川莲宗女众院教务长,任教多年,教授佛学,培养僧才。一九四三年法尊法师于少城佛学社主讲《入中论》,莲师开讲必到,并根据笔记和理解认识,整理一部重要的佛学著作《入中论讲记》。一九四四年昌圆法师圆寂后,一个欺世盗名、参与政治、入三青团的佛门败类,趁机争权夺利,企图霸占爱道堂。莲师挺身而出,设法将其拒之门外,因而遭其持枪逆害,妄想置于死地。莲师只好避居乡野,以父仅有积蓄二百元大洋,于市郊近慈寺附近修建茅棚四间居住,直至新中国成立,才重返爱道堂。虽粗茶淡饭,但生活安定,每日可前往近慈寺亲近上师,听讲受教,修证佛法。且茅棚也为远道闻法者提供临时住处,莲师甚是知足。尤其是得到了上师的器重,传授了《大威德生圆次第》,成为接上师法、获藏传佛教格鲁巴教派真传的唯一女弟子。一九四七年和一九四九年夏安居,莲师随上师至彭县太平寺、峨眉山慈圣庵,听讲《生圆次第》等。两次依止上师,安居学法,是莲师一生最开心的时期,不仅掌握了不少藏传佛教的教理,较为系统地修学密法,而且将听讲内容整理成《太平寺安居讲录》等九种笔记。一九五一年遵上师旨意,将《入菩萨行论广解》十卷,前有偈颂七百一十五颂、后有广解一十二万余字藏译汉。经上师审定,以小楷手书成册。后朴老为之作序,并将书稿交由金陵刻经处刻印成书,收入续藏。一九五二年,应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张怡荪之邀,参加中国第一部《藏汉大辞典》编译,婉言谢绝脱僧服、换职称、领薪水之美意,不因工作而改装,编译工作分文未取。即使一九五三年被政府特聘为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不但每月收入可观(九十元薪水),生活安稳,而且能研究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发挥数十年积累的学识。然而对爱好佛学的莲师而言,仍然不为名闻利养所动,仍然坚持学法、弘法,行菩萨大愿,做度人师。一九五五年莲师被增补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时值全国“肃反”运动,北京政治形势尤为复杂,为了佛教事业,莲师不顾众人劝阻,勇往直前北上。一次,有人借机为难能海上师,莲师刚正不阿,有理有节,以真理为上师说话,受到众法师称誉。北上之行,莲师再次聆听了上师、喜饶加措大师、法尊法师的教诲。一九五六年经能海、法尊、巨赞三师推荐,莲师调赴中国佛教协会,应邀参加《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中国分册的编撰。为严持戒律,不犯独行,莲师和同参定静一同调往北京。入住通教寺后,莲师专心致志投入编撰,虽身体不佳,抱病编写了中国佛教人物中“玄奘、圆测、怀素、窥基、普光、慧昭、智周、智旭”等人传记,还有《普贤行愿品》《贤愚经》《菩萨戒本》《四分律》《僧祇律》《四十二章经》《百喻经》《造像度量经》《四分律行事钞》《比丘尼传》《别解脱戒》等共十七篇;此外,还参加《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编写,一十二条,近万言。同时,莲师在编撰之余,充分利用时间,忙里偷闲,潜心阅藏。为了更好依止上师学法修持,经编委会同意,莲师于一九五八年初上五台山朝拜,编撰之中,重闻能海上师讲授《上师供》《现观庄严论》,均有听法笔记流行,供人修学。一九五九年返京上交书稿后,再上五台山,随上师学习塑造佛像,并根据上师所授塑造经验著成《造像度量经所说佛像尺度汇释》,供后人参照。经上师指点,一九六零年初莲师将户口迁入成都,和定静重返爱道堂,过着简朴的生活,修学之余,也整理听法笔记。一九六一年作为四川文史馆馆员,投入了《四川省省志·宗教卷·佛教篇》的编辑,收集了大量素材史料。
    文革期间,莲师心境黯然。虽身处逆境,仍以极高的智慧和威望,善巧方便,得以闭门养病,少受冲击。虽不能大力弘法,但心中有佛,仍坚持信仰,毫不动摇。有时借串门访邻之际,不忘讲说佛陀的教法。尤其是落实宗教政策后,莲师为弘扬正法、加强佛教界的联系、增进中外佛教界的了解而尽心尽力。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九年的十八年中,莲师接待了世界各国佛教界来访人士。以其高深的佛学造诣,积极宣传中国的佛教。并分别于一九九零、一九九三、一九九五年应邀相继出席了峨眉山金顶华藏寺落成暨佛像开光、香港宝莲寺天坛大佛开光、中韩日三国佛教文化交流等活动。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毕生事业。
    五、建寺办学 不遗余力
    八十年代初,莲师十分关注佛教的复兴,为落实宗教政策,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恢复重建寺院而不畏艰辛,竭尽所能。白天四处奔走呼吁,晚间撰写提案、报告、书信,有时忙到深夜。在莲师努力下,四川各名山大寺很快恢复重建,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特别是恢复了川中文殊院、石经寺,收回了昭觉寺及重整了爱道堂、铁像寺等,使古刹重光。特别是为圆悟禅师墓地修复、近慈寺僧人安置、昭觉寺、石经寺、文殊院等寺归还,清定上师平反等问题,或亲往、或上书中国佛协,得到了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居士的回复和大力支持,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问题得以逐步解决。
    一九八零年,在进京开会前夕,莲师带头恢复僧相。会议期间,带动与会女众代表恢复比丘尼形象。于中国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上,提出“僧是僧,庙是庙”的观点;以四川代表名义为昭觉寺划界问题联名递交报告;郑重提出创办尼众佛学院的建议。办一所培养尼众的佛学院,是莲师数十年的心愿。加之时下,斯里兰卡佛教界企盼莲师能将二部僧戒传回该国。莲师以为:培养一批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比丘尼是当务之急。因此,莲师为积极创办四川尼众佛学院,年逾古稀,不遗余力。
    一九八二年,陪同赵朴初居士视察选址,决定将尼众佛学院设址铁像寺。一九八三年经政府批准四川尼众佛学院正式创办,政府下拨专项资金维修铁像寺。然而,当下的铁像寺破损不堪,被村民和学校占用,仅有明代所建大雄宝殿一间,三位尼众靠种地度日,坚守寺中。为了佛教的未来,莲师风里雨里,历经曲折,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政府支持,区政府拨款十五万元将学校迁安。为顺利迁移八家农宅,莲师挨家挨户,耐心细致,一一劝说。并将其母所蓄存单、文革补偿被扣工资和同参定静所有家资,全部用以补偿农户,才得以全部迁移。同时,莲师亲自规划修建方案,绘制平面图,全身心投入佛学院的筹建。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玉佛殿、藏经楼、办学用房等。一九八四年莲师亲自创办的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专门培养尼众的高等学府——四川尼众佛学院正式成立。夙愿得偿,莲师任院长。
    现学院规模备具,学制完善,道风整肃,学员结业数届,成才甚众,蔚为西南佛教女众著名学府,实为莲师领导培育之功。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苦心育僧 诲人不倦
    莲师盛年出家,放弃曾从事的社会教育、编译等事业,一生致力于佛教教育,从事大众觉醒的事业,弘法利生。对后学垂手提携、慈悲护念。为培养僧才,更是倾注了毕生精力。莲师常说:“粉笔生涯,我是命中注定。”
    早在一九四二年,莲师以极深的修养、渊博的学识和智慧,被聘为莲宗女众院教务长兼佛学讲师,教授尼众学子。一九八四年四川尼众佛学院创办后,莲师更是将自已毕生精力投入僧伽教育。尽管年事已高,事务繁忙,却满怀激情执鞭任教。尤其是首届招生,莲师不但亲自授课,而且重感悟和启迪,重示范与利导,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倾注全部心血。上殿课诵、过堂用斋、坐禅修定、行住坐卧,亲临示范。学僧就是未来、就是希望,莲师亲切地称之为“这些娃娃”。即使是批评,也是轻言细语,说得轻,落得重。一旦莲师讲过,学僧不敢违之,对莲师非常拥护和崇敬。在学僧心中,莲师不仅是一位有修有证、戒行精严、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爱国爱教的高僧,更是一位严慈相济、恩威并施的善知识,一位堪能依止的尼和尚。学院每周安排莲师授课二十余课时,但只要莲师进课堂一般都是半天,甚至讲到天黑,中间无有休息,常需经提醒才下课,超时是常事。其精力和定力,令人敬佩。虽年岁已高,依然非常繁忙。即使是学院每周两天假期,莲师也利用假日于爱道堂开示教化大众,给予信徒心灵上的指导。有时还需参加一些会议等,余下时间全部用于教学,长年寒暑无阻,不顾路途颠簸,刮风下雨。有时因交通不便,所请城中授课教师,时有缺课,皆由莲师顶课。为此,莲师不仅无怨无悔,还用“三祗坐断吾何悔,定托高梧结凤巢”(《卜居》)来抒发自己执着的教育情结与奉献决心。有着苦心育僧、弘法利生的精神的莲师实为学子之楷模。
    莲师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寺庙管理人才、佛教教学人才和佛教研究人才。精心安排的课程中,一般文化课占百分之三十,主要是文科方面的课程;佛学课占百分之七十,统摄戒、定、慧三学,理论与实修并重。在讲学方面,莲师不拘于一宗一派之见,能总摄圆融,发挥各派的特点,抒发独自的见解。融会各宗,归一佛乘。常说:“我是释迦佛的大般若宗。”告诫学子不分宗、不立派、不存门户之见,学习佛教的根本精神。提倡广学多闻,在各宗各派上不可存有偏见。鼓励学子“返约由博,般若极致无智无得”,最好能遍览三藏,对各派思想都有所了解,以免因自己的一知半解或孤陋寡闻歪曲了佛经原意。要求学员结夏安居,暑假放假不放人;朝暮课诵无缺,穿袍搭衣,礼拜参禅。每逢朔望诵戒上供等,与丛林规矩无异。坚持寺院再穷也不开山门,不赶经忏。唯于戒、定、慧精进修学,特于戒律,严持无犯。学院道风纯、学风浓。学僧生活丛林化,丛林学院化。学院成为全国培养尼众僧才的基地。为此,莲师颇感欣慰,曾作诗句 “竹实桐花引凤雏,两间清气萃吾庐。连城似奉秦庭璧,复室如藏赵氏孤”(《赠别四川尼众佛学院毕业同学》),表达自己对毕业学僧的自豪之情。的确在莲师心中,学僧比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还要珍贵,还需以程婴救赵氏孤儿般的责任与爱心来悉心呵护、培养。莲师讲经说法数十年,堪称中国当代比丘尼史上首位实行人格感化的佛学教育家。
    七、弘扬戒法 呕心沥血
    为绍隆佛种,续僧伽命脉,莲师非常重视戒律的弘传。常教育学子解行并重,勤修三学,严净毗尼。佛学院学僧从入学开始,莲师便依次讲授沙弥尼戒、正学女戒、比丘尼戒、梵网菩萨戒、瑜伽菩萨戒等,让学僧明了开遮持犯,以及相应的各种传戒仪规。并让学员亲临坛场,受戒学戒,为将来领众熏修、弘扬戒法打下基础,为自身修持提供准则。特别是为恢复早已中断的二部僧戒的传授而呕心沥血。
    一九四九年,莲师奉命于成都铁像寺恢复二部僧戒的传授,后因缘不具,只为爱道堂、铁像寺两寺沙弥尼传授了正学女戒。因此,如法如律按《比丘尼二部僧授戒仪式》传授戒法,完成能海上师未尽的事业,完善比丘尼戒律是莲师数十年的心愿。为了实现夙愿,莲师不畏艰辛办学,提高尼众水平;着眼未来,教授戒法,培养比丘尼戒师等等,为重新恢复二部僧戒的传授,精进不懈,无私奉献。
    一九八零年,斯里兰卡佛教界礼请莲师拟为该国剃度尼众传授二部僧戒。我国二部僧授戒由斯里兰卡传入,后该国反而失传。莲师操劳奔波,于北京与通愿法师商定,携手合作,齐心协力,共同为两国剃度尼众传授二部僧戒。一九八一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藉教授、斯里兰卡著名学者李拉拉尼特专程来访,与莲师探讨比丘尼二部僧授戒问题。一九八二年莲师邀律宗比丘尼大德通愿法师,在成都举办了“文革”后我国首次传授二部僧戒法会,莲师任尼部羯磨阿阇黎。一九八五年莲师会见了斯里兰卡文化部胡鲁巴部长一行,议定请莲师为该国十戒女传授二部僧戒。一九八六年中国佛教协会决定:以莲师为尼和尚在成都为斯里兰卡出家女众传授二部僧戒。为此,莲师在繁忙中将比丘尼二部僧授戒仪式《比丘尼二部僧戒羯磨》译成英文,修建了寮房,积极筹备,后因斯里兰卡发生动乱,未能授成。一九八七年莲师不仅为四川尼众佛学院第一届学僧传授二部僧戒,而且百忙之中抽时,亲自以英文教授学僧二部僧授戒仪式,期待着能将此戒传往斯里兰卡。
    此后,莲师先后多次为四川尼众佛学院学僧,传授二部僧戒。一九九三年不顾八十五岁高龄,莲师远赴河南洛阳白马寺为四百名尼众戒子传授二部僧戒。同年又于爱道堂大规模传授二部僧戒,新戒尼众二百七十人。 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九年在爱道堂、宝光寺传授二部僧戒。今天中国比丘尼能如法如律传戒、受戒、持戒,实与莲师一丝不苟努力弘传戒法分不开。
    八、爱国爱教 忧国忧民
    生逢战乱,深受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莲师敏于时事,十分关注国家的命运、发展,爱国爱教,忧国忧民。莲师悲心广大的菩萨心肠,爱国情怀,无我利他的思想,自净其意修学佛法的体悟,时常流露于诗文的字里行间。赵朴初居士曾于《隆莲诗词选·序》中赞莲师“篇章翰墨,迥出凡流”“上规杜陵,诗律谨严,炉锤功深,不仅清词警句,层见叠出,而修持之严,爱国之殷,利生之忱,亦充溢楮墨间” 。
    新中国成立,莲师常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创作的近千首诗词中,相当篇幅的诗作有着对新时代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祖国河山丽,贤能缔造劳”“圣世无忧上,禅栖法喜深。山窗新制颂,身是太平僧”(《一九五九年国庆献词》),可以看出莲师对和平年代、安宁的生活十分赞叹,对祖国有着深厚感情。
    莲师精究经教,慧解超群,常以诗示人。《乙丑寒假送尼学院诸生用前韵》告诫学子:“目无全犳劳何益,舌转随人敝可怜。”“侈谈性相终何济,力净身心庶免羞。” “不学毗尼休论学,非参知识莫朝山。”“语对真人心要直,法求善士膝须弯。”面对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种种现象的出现,莲师内心焦急,恐学子奔走权门、争逐名利、物欲熏心,迷惑忘返。故用简朴的道理开示学子,劝导世人:“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槎老干见精神。”“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羡庄生。”“未必肥甘便永年,饭蔬饮水乐吾天。” “未必清闲便是仙,金仙原是火中莲。”(《未必五首,诃五欲也》)莲师常教育学子要无我利他:“我字当头是敌,执迷不悟为奴。”“扫除二我破昏蒙,坦露真人大用。”以期达到庄严人间净土——“人间净土是金阶”(《西江月四首》)。莲师不仅倡导 “人间佛教” 积极进取的思想,而且正确解释佛教的教义教规,将国与教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四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一九八六年莲师于成都佛教协会举办的“爱国爱教学习班”开学仪式上指出:“我们的教义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爱国,就是极大的恶,爱国就是最大的善……爱教与爱国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爱国就是爱教。
    综上所述,莲师的一生,是为国为教奉献的一生。无论早期广学多闻,还是晚期行菩萨道,皆以内证无上解脱之道,外行弘法利生大业为己任。终身行持精严,虚位谦怀,道高德重,堪与古德媲美。淡泊名利,有着不为世风所动之言行,是不啻暗夜之明灯。末世众生,若能深体莲师之本怀,当今追名逐利、攀权附势等不良现象则不能侵腐,佛门净地必净而不染也!
    莲师曾从学于王恩洋居士、昂旺堪布、法尊法师、观空法师、喜饶加措格西、兴善喇嘛等诸大德高僧。性相台贤,净密诸宗,尽涉堂奥。并在章嘉活佛、能海上师座前受大灌顶,依止能海上师学法,得其传承。重要著述有《摄大乘论疏略述》《唯识三十颂讲记》《入中论讲记》《修菩提心七义论讲记》《定道资粮颂讲记》《三皈依观初修略法》《现观庄严论讲记》《太平寺安居讲录》《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讲记》《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愿文讲记》《造像量度经汇释》《无上大宝恩师赞颂祈求加持文》《能海法师宏法业绩述略》《佛教的优良传统和发展》《佛教道德观》《峨眉山》《唐密在四川流衍概述》;汉译英译著有《比丘尼二部僧戒羯磨》;藏译汉译著有《空行母仪轨》《入菩萨行论广释》《绿度母四曼荼仪轨》《毗卢仪轨手印》。还参加了《藏汉大辞典》《世界佛教百科全书》《四川省志·佛教篇》《大百科全书》有关条目的编撰;诗词书画方面有《隆莲诗词选》《翰墨佛心》行世。生前曾任乐山县立女子中学、四川女子职业学校、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四川省政府编译室编译。出家后,从事藏文、佛经研究。历任莲宗女众院教务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谘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协副秘书长、会长、名誉会长;成都市佛协名誉会长;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藏文编译助理;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九日(丙戌年九月十九)子时,莲师告知侍者心诚:“要走哦,十年了,我要走了。”卯时,于成都爱道堂示寂,享年九十八岁,僧腊六十六年,戒腊六十五夏。
    敬爱的莲师走了,虽色身离开了我们,但其长者风范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师德长存,指引我们精进努力,为圆成爱国爱教的中国佛教事业的无量功德,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5 08:55 , Processed in 0.03417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