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74|回复: 14

四谛二谛与中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2 1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说苦、集、道都属于世俗谛,唯有灭是胜义谛。

又有说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四谛法的行持。

逻辑上来看,知、断、修也都是为了证。
而不是知、断、证是为了修。

这也就是说修行其实是从世俗而入胜义,终归趋于胜义的证灭,是我们的目标。

换而言之,中道并非架于二谛之上,而是从世俗入胜义。

是这样的吗?
发表于 2020-10-15 2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印度的文明裡,這些主流的宗教,許多都是主張有造 物主的。為了能夠成辦造物主對我們的祈望,所以,我們不能 夠傷害他人,要堅持非暴力的傳統、要堅持慈悲心的傳統。無 神數論派否定造物主,不僅無神數論派,佛教也否定造物主, 認為:一切世間萬物,都是在因果法當中而形成。世尊獲得正 覺果位之後,說到「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有如甘露此法我已 得,若示於他無有誰能知,不如住於無語森林中。」。我對於 這一句的解讀是:「深寂」說到了四諦法輪的內容。「離戲」 說到了《般若經》的內容,也就是空性的內容。「光明無為 法」的時候,說到了「識光明」。因為就以「境光明」來講, 二轉法輪已經說了,所以,像三轉法輪的如來藏說到了佛性、 如來藏的內容。所以,說到了「識光明」,也就是以什麼樣的 量、以什麼法的心識了知境光明的空性?
发表于 2020-10-15 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這一種光明心,並不是透過修練而去成辦的。我們無 始以來到現在就已經有俱生原始光明,並不是以當下或暫時的 因緣聚合而成,所以,說「光明無為法」。「深寂離戲光明無 為法,有如甘露此法我已得,若示於他無有誰能知,不如住於 無語森林中。」所以,導師世尊以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覺受, 和自己的不共思惟,如果:我對他人講解的話,他人應該無法  理解,所以,不如住於無語森林中。於是導師世尊獲得了正覺 果位之後,四十九天在森林裡,並沒有轉任何的法輪。之後, 五比丘眾——其實五比丘是在佛還沒有獲得正覺果位之前,已 經認識了。五比丘看到了佛陀的相好莊嚴,相信、深信佛陀應 該獲得了不共證量,於是請佛為他們開示講解真諦。在這個因 緣基礎之上,導師世尊為五比丘在瓦拉那西轉初轉法輪,而說 了四諦的內容——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一個就是佛法 哲學的基礎。因為學佛的目的是為了離苦得樂。首先我們必須 要了解何謂痛苦?要去除的痛苦是什麼?痛苦並非是無因而 有,或者是從天降下的暫時、突然間驟然產生的果實,因此, 而說到了苦因——集諦;了知了苦因集諦之後,對我們有什麼 好處呢?這種認知有什麼幫助呢?會讓我們想要進一步深入了 解滅諦是否存在?也就是苦和苦因是否能夠被滅除?這也是為 什麼佛說到了十二緣起當中的第一支,叫作「無明支」。也就 是一切的痛苦都是來自於對於真相的不了解,或顛倒了解的無 明所產生的。
发表于 2020-10-16 0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在印度世尊為弟子眾轉四諦法輪之後,許多印度的 大學者們,根據佛世尊所說的話,反覆地分析、觀察、思惟。 當時最主要的思惟、思想的、具體的研究所、大學,就是那爛 陀寺。因為他們針對佛所說的教法反覆的觀察、思惟的緣故。 當然,最主要的大師就是龍樹菩薩。龍樹菩薩說到「業煩惱滅
发表于 2020-10-16 0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名之為解脫。」也就是我們不要的痛苦,它是來自集諦 ——苦因而有的。這個苦因是否能夠被斷除?這個苦因集諦是 否符合真相的執著?於是透過分析、觀察,深知一切的痛苦都 是來自於無明。就像佛世尊說到十二緣起的時候,首支(第一 支)就是無明。所以,「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也就是 讓我們痛苦的主要因素就是集諦。集諦又可以分為業集諦和煩 惱集諦兩者,煩惱集諦最主要來自真實執著。真實執著是否有 解藥?是否有對治力可以令其去除?令其消滅?這是我們需要 去分析、觀察的。 《四百論》也就是《四百論》也就是龍樹菩薩的弟子提婆菩薩說了這麼一句 話,也是非常地強而有力。煩惱的根本是真實執著,「如身中 身根,癡遍一切住。」也就是五根當中身根會遍布其他的眼 根、耳根、鼻根、舌根。像眼根只侷限在眼睛這部分而已,它 沒有辦法遍布耳根、鼻根等,所以,「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 住。」在煩惱集諦當中,最主要的根本——無明,就是在此所 說的愚癡。 「癡遍一切
发表于 2020-10-16 1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癡遍一切住」,所以,這個真實執著的無明愚癡遍布一 切的煩惱——「癡遍一切住」。煩惱要怎麼樣去斷除呢?「故 一切煩惱,由癡斷隨斷。若見緣起理,愚癡則不生。」如果能 夠澈底地了解緣起的內容,就會深信我們雖然看到一切的萬法 都是以自己的力量而形成了自己的屬性,或自己的作用,但是,這種的看法是錯誤的、這種表相的呈現是錯誤的。因為真 相並非如此。「故一切煩惱,由癡斷隨斷。」煩惱怎麼斷呢? 「若見緣起理,愚癡則不生。故此一切力,唯應說彼語。」所 以,煩惱的根本,是由真實執著、愚癡無明所產生的。這一個 真實執著要去去除的話,光是靠祈禱、作法會是沒有用的,而 是要了知真相、分析觀察真相為何?透過觀察、透過分析,當 我們深知原來真實執著,它所執著的,並不符合真相,與真相 完全顛倒的時候,才能夠去除。所以,透過這一種認知,生起 無我見,如實的了知真相,透過真相的智慧的串習,逐漸削弱 真實執著的力量。因此,《四百論》最後說:「故此一切力, 唯應說彼語」。
发表于 2020-10-16 1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導師世尊說了四諦的內容,四諦當中的滅諦是否可獲得? 煩惱是否可被去除?以這種的分析觀察讓我們知道滅諦是存在 的、是可獲得的。當我們深知滅諦是可獲得的時候,我們才會 打從心裡面,歡喜地去學習戒、定、慧三學。戒學最主要是針 對身、語的惡行,作了防護的戒律、律儀。透過定學讓我們的 心專注善境,但最主要能夠斷除煩惱的是慧學。雖然慧學能夠 對治煩惱的根本,就像空正見會對治自性執著,可是因為缺乏 了專注力,所以,我們只能專注在無我的真相上很短的時間、 沒有辦法長久的專注,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定學的原因。所以, 戒學之後,需要定學。
发表于 2020-10-16 1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學和戒學都是屬於外道共同的內容,佛教和外道(非佛 教)之間的差異,是從慧學作區分的。通常慧學可以分為:了 知世俗五明的智慧,以及通達勝義空性的智慧等,有不同的智 慧種類。就像我們一般受教育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學科意思是 一樣的。現在我們講的修學者、學佛者,必須擁有的三學當中 的慧學是為了獲得解脫,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智慧?也就是解脫 是否能夠獲得?解脫的障礙——煩惱障,是否能夠去除?這一 種的智慧,是在此所說的慧學。透過慧學,減緩內在的負面情 緒,讓內心獲得調伏。所以,這是佛與眾不同的說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6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20-10-16 16:50
定學和戒學都是屬於外道共同的內容,佛教和外道(非佛 教)之間的差異,是從慧學作區分的。通常慧學可以分為: ...

贴这些想说明啥?

我没看出这些内容对回答我的问题有什么帮助。

发表于 2020-10-1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20-10-16 18:15
贴这些想说明啥?

我没看出这些内容对回答我的问题有什么帮助。

幾個老觀念分享:
關於二諦:
1.一切修行是由俗諦著手入勝義諦,因為:勝義諦自性是離言思斷一切戲論,高明如禪宗者,也需參話頭等借世俗方便入勝義諦
2.六祖更是清楚表示: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求菩提 恰如覓兔角
3.中道/中論:闡明在修行過程中不著有 不著空 不著空有 不著非空非有 等觀念即是中道
  六祖用極簡單的方式跟慧明和尚說:不思善不思惡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4.一切佛法是由四諦架構所開攝出來,四諦是佛法的中心思想
由知苦斷集證滅修道:開展出二乘(自利) 大乘(利他) 密乘(當生成佛,俾早利益一切有情)
印順法師更是認為龍樹的中論是闡明四諦
5.忘記哪位祖師說:修行就是生熟 由生(佛法)轉熟 由熟(煩惱)轉生
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0-10-18 00:37 编辑
葉小釵 发表于 2020-10-17 09:00
幾個老觀念分享:
關於二諦:
1.一切修行是由俗諦著手入勝義諦,因為:勝義諦自性是離言思斷一切戲論,高明 ...

1、4、同意
其他的,不同意

1、说“一切修行是由俗谛着手入胜义谛”,这句话的“俗谛”指的是“世俗言说”而不是“世俗谛实”,这样的解释我是认同的。
学习佛法必须要由“闻思”而入,而闻思的方式就只能是世俗言说,所以这个毫无疑问。

2、六祖说的“世间”和“世间觉”,都不是指“世俗言说”的意思,至少禅宗内不是这样理解的,所以不能确认其是在说由“俗谛”而入胜义。

3、说“不著有,不著空,不著空有,不著非空非有,等观念即是中道”,这句话我不同意。
因为离有无二边名为“中道”,“离”和“不著”不是一个意思,可谓大相径庭。
至于六祖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说这个就是中道,恐怕需要一堆自圆其说的解释,而且一定会说不清楚,所以没必要讨论。

4、四圣谛是佛法的中心思想,这个没啥说的,为三乘之基也是共识。

5、说修行就是生熟的,是净空和黄念祖,这说法显然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我都懒得说。

你原来是学禅宗或者净土的?
很难想象你学格鲁以后,还能把这些东西参进来。。。

从“一切修行是由俗谛着手入胜义谛”来看,中道确实并非架于二谛之上,离有无二边必须是站在胜义的角度,而世俗或者说俗谛,指的就是世俗名言,不是世俗谛实。
我是这样理解的。

发表于 2020-10-18 0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无法在主论坛发帖,借助你的帖子把师父讲课内容发一下。但是也不是跟你问题完全无关,因为离开戒定慧三学也无法现证四谛。
发表于 2020-10-1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跟子了,因为病根不是逻辑思辩和教理错解,这些都是病相之表征,真正的原因是藐视古今一切善知识,那么古今祖师大德无量无边的教言海就只能与他隔海相望。    病根不除,病愈无望。

发表于 2020-10-1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就是生熟的,是净空和黄念祖,这说法显然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我都懒得说。
這句話是禪宗人常用,淨空法師與黃念祖是引用,儒家尚不以人廢言,況佛子

普賢行願品: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六祖: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求菩提 恰如覓兔角
文雖白話,意義深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20-10-19 11:49
修行就是生熟的,是净空和黄念祖,这说法显然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我都懒得说。
這句話是禪宗人常用,淨 ...

六祖语录,解释为大悲与菩提心,这个没问题

但与二谛,没啥关系,而二谛中的俗谛,也不可以解释为大悲与菩提心

关于生熟,并没有因人废言,只是佛法眼目般若为先,生熟的说法,把佛法看简单了,这哪里是一个“熟”就能生慧的呢?

还是围绕主题来讨论吧,其他的,可以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19 17:15 , Processed in 0.04382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