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12|回复: 4

《含摄成佛三主要道的六字真言》拉卜楞寺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20-10-7 17:54 编辑


《含摄成佛三主要道的六字真言》
    ——拉卜楞寺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师承更登加措上师、毛尔盖·三木旦大师、满索·班字尔大师、加样加措大师、华尔丹仓大师等。受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大师和第六世贡唐仓上师的委托,在青海省果洛州吉美坚赞福利学校任教

含摄成佛三主要道的六字真言(一)
         班字儿慈智加措    非常高兴能够与诸位佛门弟子共享佛法甘露,更殊胜的是能够在五台山观音洞,并且是“观音成道日”这一天,讲学观音圣号六字大明咒,我真诚地祈求上师三宝,这种非常圆满的因缘,能使大家的身心安详快乐,得到殊胜的加持。然后祈求上师本尊,祛除学修佛法的种种违缘障碍,得到学佛成就的殊胜顺缘!    为了断除我们讲修佛法的内外障碍和违缘,一起来念一遍大般若的浓缩经典《心经》吧!
    梵语云:跋噶瓦帝栴迦巴饶弥大希达雅
    藏语云:    汉语云:《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罗密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谛听,为汝宣说!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密多法门者,当观五蕴自性皆空。何名五蕴自性空耶?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无异于空,空无异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性、无相、无生、无灭、无垢、无离垢、无损减、无增长。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眼识界,乃至无意界,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所得,亦无无得。舍利子!由是无得故,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密多,而安住故,心无所著,亦无挂碍。以无著、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妄想,究竟圆寂。所有三世诸佛,依此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应知:般若波罗密多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能息除一切苦恼咒,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达雅踏 (嗡)噶迭噶迭 巴饶噶迭 巴饶松木噶迭 钵帝梭哈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於甚深般若波罗密多,当如是学。』尔时,世尊从三摩地,安详而起,赞观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如是如是。般若波罗密多,当如是学!是即真实最上究竟,一切如来亦皆随喜。』佛说此经已,具寿舍利子、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并诸一切眷属,天、人、阿修罗、乾达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接下来为了使我们的福慧资粮和讲学佛法的顺缘得到增长,以诵一句佛陀的礼赞来礼敬大悲教主世尊。
    斯以悲悯摄受已,为断一切邪见故,
    开示微妙正法义,於彼瞿昙我敬礼。
  (瞿昙大圣主,怜悯说是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下面,为了对我们整个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及能获得更高层次菩提心的证悟而成佛,并能圆满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念诵皈依和发愿文:
    诸佛正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讲法诸资粮(以我闻法诸资粮),
    为利有情愿成佛。
    我们念诵这句皈依发愿文的时候,如果能够从内心决定皈依三宝,立志为一切众生求取无上菩提心的话,我们就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和修学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了。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佛教徒,就在于他是否能做到真心皈依三宝,这是区分是不是佛教徒的基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含摄成佛三主要道的六字真言(二)
         班字尔慈智加措
    1、 为什么要学佛
    有些人以为,渴求快乐自古皆然。想要快乐,思想要单纯、生活要悠闲,所以,应该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生活,而不应该研究什么人生的大道理。这种想法的对错与否,答案不需要从佛经中寻找,因为孔夫子早已回答清楚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一定有近期的祸患。
    另有一些人则认为,学佛是那些隐居深山古刹里参禅入定的出家僧人的事,做为一个在家人不应该那样无所事事,要活出个性,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不能学佛。如果学了佛就会有很多规矩来约束我们的身心,令我们丧失斗志,消弱竞争意识,会对生活缺乏激情,因此不能任意发挥才能,使我们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繁重枷锁,进而不能活得更好。
    这种说法,如果被只看表面而不顾实相,只看眼前而不顾长远利益的人们听到,也许会赞不绝口,但是稍微明智一点儿的人都会清楚,这种思想根本经不起任何推敲。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是处处在大力提倡要构建美好的生活,高唱要创建繁荣、和平、幸福的人类社会吗?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之心,真的能使我们快乐吗?真的能创建繁荣、和平、幸福的人类社会吗?
    日本松下幸之助先生和赤田大座先生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想一想所谓现代的世态人心,一方面可以看到漠不关心、没有责任感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肯定暴力、激烈对立斗争的情景。”我想这种物质繁荣精神颓废的现状,说清楚一点儿,就是这种时常充满愤怒、憎恨、恶念和敌意的社会,应该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吧?
    如果真的不想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考虑,做为人应不应该只为展现自我而那样过度的自私?应不应该只是忙于追求自己的欲望而放弃正义和善良?应不应该这样无条件地听从利己之心的摆弄而令自他都痛苦不堪?
    为什么物质愈繁荣,学问愈发展,社会反而愈混乱,人的不幸反而愈增多呢?是不是今天的学问欠缺了什么东西?
    松下幸之助先生他们的谈话中还这样说:“我认为这是由于能正确引导生命精力的宗教和道义崩溃的结果。取而代之的是理性万能(主要指过于现实的理智)的信仰和物质信仰加速了这股利己之心的旋风。”
    如果真的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自身下手!以前,我们总是睁开双眼向外观望,利用聪明才智,探索月球的背面,游览海洋的底层,研究外星世界,但是从来不肯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千方百计地寻求快乐,但快乐总是躲着我们。我们总是向外寻找令我们不快乐的因素,把责任归咎于外界并试图改变外界从而得到快乐,所以,对内心的实况一无所知,从不了解痛苦的源头其实来自于内心的道理。
    无论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不管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如果你厌倦痛苦,希望快乐;如果你想认识自己,并想找到真正使我们痛苦的根源,那么,你应该学修佛法。因为佛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使我们看透世界的真相,更重要的是,佛法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解除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精神更充实、道德更圆满。
    有些人说,如果我生活在饥饿的痛苦中、或者活在暴力威胁的阴影下、或者精神受到刺激,也许我会学佛,有可能借用佛教作为精神寄托来治疗心灵的创伤。但是,我拥有亲密钟爱的家人,美好的家庭、稳定高薪的工作、足够的金钱、多姿多彩的生活等,我感到很满足很快乐,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
    我们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你真的能满足于你的现状吗?你不想追求更高程度的快乐吗?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所以,没有受过训练的心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更何况,我们以上所说的那些快乐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它转眼即逝,此刻存在的,下一刻不一定还存在,甚至会消失无踪或衍生成一种痛苦。当你的一切都很顺利时,是很快乐的,但是当不想要的烦恼出现时,当完全超乎掌控的事情发生时怎么办?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权势和地位如何,都会遭遇到超乎个人能力掌控的事情和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比如发现得了重病,或者周遭的亲人遭遇无常的突然袭击,或者婚姻破裂了,或者被心爱的人欺骗了,或者事业蒸蒸日上时,由于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而破产了,或者政治选举输了,或者别人升迁到你想要的位置等等有说不尽的烦恼痛苦,你能肯定自己永远万事顺心吗?只要你还没有脱离业及烦恼的控制,你就无法保证。不论你有多少财富、多高地位和多大权势,这些不想要的事情一样会发生,不想要的失败总会扰乱你的身心,这时因为你对此具有非常强烈的执着而会产生极大地痛苦。
    我们每个人不是都口口声声说要过快乐的生活吗?如果真的想寻找一个永久稳当的快乐,那么,你就应该学修佛法,体验真正的快乐。借由拥有钱财、权势和沉溺于感官享受的所谓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类快乐非常的脆弱、不稳当,而且十分短暂。为了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了能使快乐永久稳当,我们必须遵循一切遍智的佛陀所讲的“特殊的生活艺术”——佛法来修习。
    也许在场的有些人会以为,我是搞企业的,不能学佛,因为佛法说“欲望”是万恶之源,是一种肮脏的东西,欲望是人背负苦恼的最根本的源头等等,用很多理由来批评欲望,否定欲望能支撑物质与精神发展等特殊价值,所以,我很难赞同这种说法!如果我没有了欲望,失去了做企业的动力,我如何去维持或者发展我的公司呢?
    听到这句话,我觉得你更应该学佛,因为你做企业的动机不纯正!这种不纯正的动机会把你引入无法挽回的万丈深渊,因此,你的企业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你没有学过佛法,不但没有正确理解法义,而且对法义产生了极严重的误解。佛法中并没有批评善恶未分的欲望本身,因为欲望本身可以说既不是善也不是恶。但是根据人怎样来满足欲望的方式,既可以成为善,也可以成为恶。比如一个人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和发展而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人,不惜牺牲正义,那么这种欲望就成为恶了,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去杀人、放火、偷盗、邪淫等都是不对的,这才是佛法所批评的,法律也不允许这样做,人道也绝不会赞同这样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善用欲望。想要善用欲望,就需要智慧,那么佛法就是如何善用欲望的指南。
    佛法并不同于玄谈的一般哲学,佛法其实是一种教人们更好地生活的指南,所以,佛法理应成为现代人实现美满生活的工具。从佛法中我们不仅能得到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精神引导,还可以得到净化陋习的勇气和找到开发潜能的钥匙。
    我认为不能把企业当做不惜任何代价、不择任何手段的生产物品和获取暴利的一种机构,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也不能把赚钱当做追求的唯一目标,我觉得这样就贬低了企业本身应有的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绝不是其产品,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者的理念。
    能否得到公众的喜爱和社会的认同,主要在于企业经营者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如果你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信誉、人格魅力,那么就应该学佛。
    我听说在日本许多高层管理者都要定期到佛教寺院修行参悟。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因为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纷杂错乱的社会里,管理者在种种诱惑面前,若失去定力,往往会“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时如果你学了佛,可以透过佛法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人生的大义,反思自己身上的过失,从佛法中体会管理的大智慧,做人的大觉悟和经营的大学问。
    总之,如果一个企业家能够学修佛法,调伏自心,善用聪明才智,具有道德良心,以慈悲心为社会人群创造巨大的价值效益,给大众提供物质保障,那么,你虽不能天天烧香拜佛,诵经礼拜,而你却一直在修行,你的企业会成为最好的修行场所。你的慈悲心,利他心是企业发展最有效的动力,并且真正能构建共荣共存、美好和谐的家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含摄成佛三主要道的六字真言(三)
          班字尔慈智加措
    2、 六字真言总摄了显密佛法的要义
    当今的社会科技发达、物质繁荣,看似拥有一切,理应幸福快乐,但事实绝非如此。现代人不仅普遍缺乏幸福感,而且各种压力超出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财富、名气、地位、权势等这些身外之物不但没有给人们带来快乐,反而因为压力过大、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而导致许多人心理失衡,自杀、自残或为了宣泄心中的不平、不满情绪而杀人伤人的事情时有所见,时有所闻,看到这种情景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聪明的现代人也意识到,不论怎样积累财富和具有多大才能,就算极尽荣华光耀,不但不能带来永久的快乐,而且绝对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所带来的极大痛苦。于是想寻求一种可以让人自在、清净、安详的方法,也听说佛法就是最好的“治心”良药,但是现代人非常忙碌,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又是那么汪洋浩瀚、博大精深,即使想学却不知从何学起。
    故今天我想给大家传授一种文辞简短,内容深广的法门。这个法虽然简短易学,但它所涉及的内容却遍满整个显密佛法,这个法只有六个字,即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 ,这就是一切佛法的精髓——观音菩萨的心咒。经常持诵六字真言虽能得到一些加持,但算不上修持,想要修持,就要明了六字真言所示的修行奥妙和实践所诠的修行心要。
    六字真言究竟含摄了什么样的修行妙诀呢?这次我主要从显宗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非常殊胜的咒语,暂且不想也不便以密宗的角度解释。
    六字真言是由六个梵文音节组成,即嗡嘛呢叭咪吽。第一个字,嗡(正确音为om)是由梵文的阿、欧、嘛三个字母构成。这个嗡字有两层象征意义:第一层意义,它象征修行者自己不净的身、语、意,用佛教的专用术语叫“所净基因”,意思是所要净化的基因;第二层意义,它象征佛陀清净崇高的身、语、意,这就是修行者的最终目标,是已得到净化的果位。将不净的身语意转化为清净的身语意,真的有可能吗?一个内心充满烦恼的凡夫俗子通过一种殊胜的方法,真有可能成为功德圆满的佛陀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佛陀也并非本来现成的,而是初发菩提心,中间集积福慧资粮、实修六度万行,最后才证悟究竟实相而成佛的。也就是说,是由一个凡夫不间断的修学而证得佛果的。过去在西藏有一位大成就者,名叫周巴更列和,有一次他去拉萨朝拜世尊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时,边敬礼边说:“初起你和我一样,中间因你勇猛精进,最终你已圆满成佛,现今我向您顶礼。”这句话道出了一个人修行成佛的过程和努力精进所体现的殊胜价值。
    为什么凡夫也能成佛呢?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潜伏着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才能、智慧和力量,这就是潜能。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他就能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潜能全部开发,将能学会四十种语言,拿十四个博士学位,其信息储存量可以是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的五十倍。那么,我们一般人的大脑使用量是多少呢?伟大的科学巨匠、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的大脑使用量还不到10%,普通人用了不到5%,甚至有的连1%都不到。我觉得生命中最大的悲剧是一生庸庸碌碌地生活,守着无尽的宝藏却受尽贫穷之苦,但从来意识不到存在于自身的巨大潜力。
    是否只有科学才能证明可以开发每个人自身本具的潜能呢?佛法中有没有这种理论学说呢?不但有,而且是十分完整、周密的理论学说。只是因为这种理论太高深、太周密,对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佛法的人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如果你曾学过《因明量学》(即佛教逻辑学)的话,可以用《因明量学》中的推理比量来证明:心的常性是清净光明的,烦恼并非是心的本性所具,烦恼是外来的、暂时的,完全可以去除的真实道理。因此,依佛教逻辑学,完全可以证明佛陀清净的身语意,是从逐渐脱离、净化自身不净的身语意转化而来的实相。
    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隐藏着一切未来发展的种子,我的任务便是帮助这颗种子发展成熟,直到发挥它的最佳潜能。”
    佛经中也说:“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意思是说,诸佛确实能把众生安置于解脱圣境,但令解脱的方法并不是以水洗净他们的罪障,也不是用手拔除众生的痛苦,更不是把自己所证得的功德像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那样移换给他人,只有通过开示实际情况令众生解脱。除了为他人说正确无误的道来摄受以外,没有以水洗罪等能成办的事。
    那么,六字真言开示了什么样的法义来摄受利益我们呢?到底是怎样的开发潜能之妙计呢?换句话说,如何完成把我们不净的三门转化成清净的佛陀三密呢?若想得到这样的结果,就必须按照以下四个字所显示的修行方法来完成。哪四个字呢?“嘛呢叭咪”这四个字。它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想要解脱、成佛就必须要修成佛的三个主要之道,即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或者说悲智双运。
    “嘛呢”的原意是珠宝或者珍宝之意,佛教用来象征行方便的各种因素。例如:为利他而求取无上菩提的菩提心、悲心及爱心。为什么慈悲心及菩提心用非常珍贵的如意宝来象征呢?正如这种珠宝可以解除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贫困一样,利他的慈悲心及菩提心也能解除令心灵枯寂的贫穷困难及轮回的一切痛苦。另外,正如珠宝能满足众生之愿,菩提心也能满足一切众生之愿。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欲灭轮回百种苦,欲除众生诸不乐,欲享百种多乐者,恒时不舍菩提心。”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想祛除三界轮回中的生老病死、寒热、饥渴、愚痴、被役使等百千种苦,或者想祛除如母众生身心中所有的烦恼和痛苦,想令自己和他人享受百千种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大乐,应该心中恒常不舍弃愿、行二种菩提心。也就是说,这种使我们永久安乐的菩提心,若未生起,要令它生起;若已生起,不舍弃它,不令其退失。
    又说:“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至宝佛陀身,稳固执持菩提心。”这是寂天菩萨教诲我们后学徒众:正如一两最上等的冶金料可将一千两的铁变成金子那样,菩提心也能将我们不净的凡夫之身,变成相好庄严如无价之宝的佛身。
   “叭咪”二字,原意为莲花,在这里象征智慧。智慧可分觉知无常的智慧和通达空性的智慧等很多,但这里主要是指通达空性的智慧。想要解脱、成佛,必须依靠通达空性的智慧。为什么呢?因为想要解脱就要斩断生死轮回的祸根,而生死轮回的真正祸根是“无明”。这里所说的无明并非指一般的无知,而是“智慧”的对立面,是一种特殊的愚昧无知,是令我们看不清事物真相、如同笼罩在心灵上看不见光明的一种黑暗覆盖物,是使一切生命失去自由、变得不幸、遭受种种苦厄的根源。所以宗大师说:“世所有衰患,其根是无明。”这就是说无明是万恶之源,能对治这种无明病根的唯一良药是“缘起正见”。宗大师说:“见何能断彼?佛说见缘起。”
    这里所说的缘起性空的“空”,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如果一切皆空理解成什么都没有,这就堕入了断边,偏执于一边,并非中道。“空”是指自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是因缘或者自己的支分而生,并非独立、实在的自性而成。既能通达空性,又能安立因果,才是真正了解缘起性空的标准。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那样,悟空智慧也没有丝毫的我执染污,而且能置你于无矛盾之境,这就是用莲花来比喻智慧的真正含义。有人因有四大皆空之说而轻视戒律,蔑视业因果报,缺乏慈悲爱心,这是不懂佛法的无欺因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含摄成佛三主要道的六字真言(四)
          班字尔慈智加措
    若有人说能理解“嘛呢叭咪”四个字确实直接显示了以方便与智慧来修成佛之道,也就不难理解以菩提心和清净见获得解脱与成佛的修行启示,因为菩提心为方便,悟空真智就是清净见。那“出离心”是哪一个字显示的呢?出离心虽没有直接表述出来,但由“嘛呢叭咪”四个字间接显示了修行成佛需必修出离心的道理。因为这四个字讲述了想成佛必修方便智慧二因的道理,而要生起菩提心与获得智慧,必须把自己耽着轮回圆满的心纠正过来。所谓“出离心”,就是因看清生命轮回的本质是苦而升起的脱离之心。如果生不起希求自己解脱苦海的出离心,就不可能生起希求一切有情解脱轮回的大悲心,因此宗大师在《圣道启门颂》中说:“如自沉没三有海,慈母众生悉如是,见已荷度众生担,修菩提心祈加持。”所以要证得最究竟的果位没法不要“出离心”。另外,最初若没有出离心就无法趣向解脱,没有菩提心,你所修之法不会成为大乘之道,没有正见智慧,就无法断尽二障,最终无法成就殊胜的佛位。
    如果这个出离心如此重要的话,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相续中生起出离心呢?当然有!这就要思维苦谛轮回的过患、集谛轮回流转次第之理,要了知灭谛解脱的功德、实修道谛度脱的方法。
    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用病人的比喻来解释依四圣谛而得证悟的方式。一个病人要想复原,第一步是必须知道自己病了,否则治病的欲求不会生起,一旦你认识到自己生病了,自然会去问是什么原因令你生病,以及什么因素会使你的病情恶化。当你把这些都了解清楚后,就会知道这些病能不能治,以及希望不要再罹患这些病。这种希望因为你了解了使你生病的因素后,你想治好的心念会变得更加强烈,因为那些知识对你会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并增强你的信心,你不但可以克服治疗这些疾病的困难,而且靠着这个坚定的信念,你会愿意接受一切必要的治疗方案。
    相同的,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认识我们现存的状态是苦、挫折和不满足,只有这样才会愿意去观察苦产生的因与条件。当你对苦有了正确的认识,对苦的体悟越深,你想离苦的愿望就会变得越强烈,同时也愿意为了离苦而去实践那些正确的离苦方法。但若是仅认识到有完全离苦的可能性,却没有解脱的概念,费那么多时间去思维苦也没有什么意义。以上这些都是大小乘共同的法。
    也许有人会认为,所说的这些都是为了得到来世的安乐而必修的功课,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帮助,谁知道一定有来世呢?所以,也没有必要一定修什么因果法、发菩提心、树立正见智慧等,我还是比较赞同孔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的观点。好,我们暂时可以不谈死后的事,首先探讨一下佛法对现实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帮助吗?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法律、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犯罪率却居高不下?在对公安警力年复一年加大投入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呢?为什么在国民教育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念却日益低落呢?为什么近年来一直倡导的精神文明教育未能有根本性的进展?究其根源,这些现象反映了人心道德观念的没落,人们否定因果报应的思想,缺乏慈悲心,没有正见智慧,故而敢于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扰乱社会。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更危险的时代了,这种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是人类自己招致的,它远比地震、火山爆发、暴风、洪水、干旱、病毒更危险。”
    这就是我们过度自私和贪欲的结果,是盲目而狂热崇拜科技和金钱的结果,是缺乏正确信仰的结果,是扎根于中华大地数千年的优秀文化被不加甄别取舍而一并摧残的结果。如果真的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人心的教化入手,因为人心不改,这种局面永远不会得到改善,而“治心”的良药就是佛法。因此,汤恩比也说:“二十一世纪,能拯救人类社会的只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教。”
    最后一个“吽”的意思是不可分,是说方便与智慧必须合一不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清净的佛果。周总理也说:“科学只有智慧,而没有慈悲,佛学不仅有智慧,而且有慈悲。”这一句道出了佛法胜于科学的特点。由是观之,“嗡嘛呢叭咪吽”这六个字教导我们:藉着修三主要道,或者方便与智慧合一不分之道,可将自己不清净的身语意转化为佛陀清净崇高的身语意,并且明示我们不应于自心之外寻求佛果,让我们认识成佛的主要因素皆在自己心中的实相。诚如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所说:一切众生自心本具佛性。即成佛的可能性。每一个众生都具备如来藏(成佛的种子),这种本具的无限宝藏是可以开发的,所以,我们应该使它充分发展,让所净基因转成佛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含摄成佛三主要道的六字真言(五)
           班字尔慈智加措
    3、 结语
    学佛的目的因人而异,有的人是为了得到现世的一些小利而学佛;有的人是为了来世的人天享受而学佛;有的人是为了得到个人的解脱而学佛;有的人则是为救度一切众生而求取无上菩提为目的而学佛。六字真言指示我们选择其中最后一个作为学佛的目的。
    如果学了佛,你变得消极悲观,什么都不想做,或变得麻木不仁,对任何人和事都漠不关心没有感觉,或失去了勇敢和正义而任人宰割,那说明你学的不对。若是你本来很懒惰,自从学了佛以后变得积极努力、充满活力,那么你就学好了。假如以往你很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以损人利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做事的动力是贪嗔痴,但学了佛以后,能够以人为本,以共赢互利的方式获取成就,你做事的动力是利他之心,变得聪明睿智,能分清利弊,那么,你就学会了六字真言。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意思是说,生来就知晓道理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明白道理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苦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不管你以前如何,但知道学佛,而且学了佛以后,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挑战、挫折,胜不骄傲,败不气馁,那么你就把六字真言融会贯通、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了。
    学佛并不是让人变得麻木不仁,胆小如鼠,而是让人变得充满活力、勇往直前。比如一个小孩走近火坑,或者走向毒蛇,他不知道将会遭遇无法想象的痛苦,他只是觉得好玩,这时,如果一个智力健全的大人看到这种情况,他一定会阻止。如果孩子不听,他会采取强制措施把小孩赶走,但这个大人对小孩不会心存一丝恶意,恰恰是对其充满了爱心。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了佛,有时为了维护大众的利益而对某些人可能要采取强制的手段,但不能生起瞋恚之心。比如一个强横无理的人正在伤害一个弱者,我们看见了而且有能力阻止,但因我们是学修佛法的人,不想多管闲事,并且认为他们是因各自的业力在受苦而漠视,这种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思想,并不是佛法的意趣。你应该去阻止他,甚至可以采取适当的武力来化解它。在上述事例化解的过程中,如果你没有学佛,只会对弱者同情,而对强者充满愤怒;但学了佛以后,虽然你采取强力阻止强横无理者的霸道行为,可是没有一点儿瞋恚之心,对双方都心存慈悲,你知道他是无知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不去阻止他,让他继续做恶,这样纵容下去,那么不仅伤害了弱者,他也会伤害了自己,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应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菩萨精神主持公道。
    佛陀说,在世上有四种人:由黑暗走向黑暗、由光明走向黑暗、由黑暗走向光明、由光明走向光明。
    第一种人从黑暗走向黑暗:他各方面都苦,没有健康、金钱、家庭、社会地位,诸多不顺,生活没有快乐,完全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但因无明使他认为,我今天之所以这样完全是他人制造的或老天不公平,于是每一刻都活在愤怒、怨恨、不平之中,并因此时有不智之举。这样,他本来就已经很痛苦了,却仍在不断种下黑暗、痛苦的种子,是故,这种人现在苦,将来也苦;现在黑暗,将来也黑暗。
    第二种人从光明走向黑暗:光明表示着他在财富、社会地位、家庭、健康等各方面都很优越,但是他却活在疯狂中,过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依仗金钱、权势、地位来欺负他人,骄狂无理专横跋扈、胡作非为任意妄行,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别人都是没用的,甚至视人命如草芥。他现在过的很好是因为过去的善业,周遭是美好的,拥有很多外在的优越条件,但他每一刻的所作所为都在播下苦的种子,所以,他的将来会很苦,从光明走向黑暗,从快乐走向痛苦。
    第三种人从黑暗走向光明:他现在的处境很黑暗,周遭充满了痛苦,跟第一种人一样。但不同的是他内心有智慧,从不怨天尤人,知道自己眼前的苦是以往的不善业所造成的,通过学佛了知无常、因果不爽,亦能够明白这样的道理:自己的苦似乎来自某一个人,但他并不是痛苦的根源。因此他会以爱和慈悲对待别人,种下爱和慈悲的种子。现在虽然一片黑暗,但将来一定光明。
    第四种人从光明走向光明:他拥有所想要的一切,健康、家庭幸福、金钱、社会地位等等。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且很有智慧,他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由过去的善业而生,这并非是永久的,而是转眼即逝的无常之法。现在我能做的是善用金钱、地位、权势、身份来利益他人,为社会多做点贡献。虽要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计,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他播下光明的种子,所以,他的将来也一定会光明。
    那么,我给大家讲这四种人,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呢?我们要知道不应该做第一类和第二类人,而应该做第三类或是第四类人。有时候由于过去的业,我们无法选择当哪一类人,我们的生活充满黑暗,或者遍布光明。但是我们可以主宰现前的业,从现在起,一定要当自己的主人。以前我们不知道自己能驾驭业惑和自心,一直跟随着由无明所驱使的烦恼之心,现在通过学习佛法,正确认识了自己能驾驭内心,祛除业惑,净化人生的真理,故一定要依教奉行!
    最后,愿一切生,若於信解业果之信、若决出离心、若菩提心、若清净见,既解悟已,不假功用,任运领受,相续趣入!
    愿一切生,由身语意所作一切善根,唯一成为利他及清净菩提之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3-29 05:09 , Processed in 0.03557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