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18|回复: 6

《我觉得智敏上师讲的一个故事对现代人有很大帮助》拉卜楞寺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4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觉得智敏上师讲的一个故事对现代人有很大帮助》
      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师承更登加措上师、毛尔盖·三木旦大师、满索·班字尔大师、加样加措大师、华尔丹仓大师等。受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大师和第六世贡唐仓上师的委托,在青海省果洛州吉美坚赞福利学校任教

1、《为什么中观正见如此难得?》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一个人能否获得中观正见,并非以聪明或者不聪明,有学问或者没有学问,悟性高或者悟性差等理由来定论的,因为它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首先我们来听一下宗喀巴大师当初是如何寻求中观正见的公案,就能明白获得中观正见的难度有多大了。
    文殊菩萨对宗喀巴大师说:“要获得中观正见,必须具备三种主要条件:积资净障、勤修上师与本尊不二的瑜伽、必须对权威的中观论典广求多闻。”
    一、积资净障。就是说,想要获得中观正见,单凭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福德。所以,首先积聚广大的福德资粮,净除一切罪障。
    二、勤修上师与本尊不二的瑜伽。这就是说,想获得中观正见,必须要如理依止善知识,而且不能把上师仅仅当做一个有学问的普通人,必须要观上师与本尊不二。没有上师与本尊不二法门的修持,仅凭阅读一些关于讲述中观的书籍,或在网上随便听听这方面的讲解是没有办法获得中观正见的。
    三、必须对权威的中观论典广求多闻。这就是说,想要获得中观正见,必须如理依止具德上师,对佛陀亲自预言过的大车轨师圣龙树、圣天论师、佛护论师、月称大师、清辨论师等诸中观论师们所著的论典,以及藏族公认古高僧所写中观论著都要系统认真地进行闻思。
    也就是说,如果不积聚福德资粮,光靠看书,不可能获得通达空性的智慧。在一般人看来,你好像满腹经纶,讲道理似乎滔滔不绝,但是如果没有福报,就得不到正果,弘不起正法。所以,首先必须积资净障。
    另外,文殊菩萨一再地对宗大师强调:“现分与空分二者,绝不可偏私。尤其是对于一个初业者而言,必须重视现分。”这里所说的“现分”是指世俗谛部分;“空”是指空性,即胜义谛部分。“绝不可偏私”,是说不可或亲或疏。也就是说,不仅重视胜义谛忽视世俗谛是不正确的,而且重视世俗谛忽略胜义谛也同样是不正确的。
    因为作为一个修行的人,见和行两种是不能分割的。见,是指知见,是对正法进行闻、思、修而获得的。这里所谓的“见”,并非指一般的知见,而是指通达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两种互不相违且相助相生的缘起性空的见解。一般而言,正见,可以分二种,一是世俗的正见,就是因果不昧。了知或坚信一切事物都是从其因缘所生的自然法则,这非常重要,如果你听到佛经中所说的万法皆空的道理,而否定一切的因果关系,就说明你不但没有读懂佛经的究竟意趣,而且堕入了断边,其后果就是来生堕恶趣。不管你持中观宗义的观点,还是持其他佛教宗派的观点,一样都要承许因果不虚的法则,因为因果就是不虚的。正因为如此,文殊菩萨才对宗喀巴大师再三强调说:“尤其是对于一个初业者而言,必须重视现分。”
    现在很多人,看到一些人虽在造恶,品德很差,但他们福报很大,能做大官,发大财,能享受荣华富贵,地位权势都很高;有的人品德很高尚,善待他人,讲道德,讲义气,讲良心,很善良,却总是得不到任何好处;有些人经常念经祈祷,学法修行,乐善好施,但是这类人里面有很多穷人,没有地位权势。佛经里不是说因果丝毫不差吗?那这种看起来很矛盾,而且还似乎与佛教中所说的那种因果论很冲突啊,这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其实,这并不矛盾,与佛教所说的因果论没有任何冲突之过,佛教并没有说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以现世现报的方式来体现的,因为因果并不局限于这一世,而是贯通三世的啊。虽然他们现在做坏事,但是他们在过去世中曾造了很多善因,所以,其果报今生成熟了,因而现在能享受福报了。有些人,现在虽然有道德,讲良心,或修行也不错,但他们在过去曾做过很多违背因果的事,培福的因造得很少,所以,今生总是不如意,也很贫穷,这是宿业所感啊。这就是因果规律。不懂因果的人看到这些现象后,就下结论说,因果不爽的说法是骗人的。实际上,并非因果无规律可循,而是自己对因果的道理理解的不到位。这种世俗的正见是一切白善功德的基础,绝不可忽视。
    出世间的正见,是胜义的正见,是指通达缘起性空的智慧。就是要了知一切法都是自性空的,要离开断常二边:既不住断边,又不住常边。假使堕入常边,即执着一切法都是实有,是自性有的,那么你最终就不能出离三界轮回,所以,《心经》告诉我们说:"照见五蕴皆空",只有这样明白了而后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五蕴皆空,并不是说五蕴不存在了,五蕴没有了。如果你否定五蕴的存在,那么你就堕入断边了,这种观点叫断见,而持断见的人,否定因果,要下恶道。所以,如果觉得了知万法皆空,一切都无自性的胜义谛才是最重要,竭尽全力研究空性的道理,却对缘生因果的道理不加思维,不重视,不去修的话,最后将导致其堕落,是非常可怕的。他们认为既然一切法都是空无所有的,那么,造善也是空,造恶也是空,做什么都无所谓了。还说什么一切都不能太执着,只要不执着,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对的。这哪里是正见啊,是真正的邪见,它能使人堕落。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根本智慧论》中说:“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这就是说,钝根者无法一下子就了解空性。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当初成佛之后,虽然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深知空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并没有马上大讲空性的道理,而是讲了四谛法,就是因为空性太难懂,如果误解了空性危害很大,所以初转法轮为四谛法论。
    智敏上师讲了一件关于这方面的真实故事,我觉得它对很多现代人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把智敏上师的原话分享于大家:“本人以前在上海认得一位居士,他是我以前在范老居士办的法相学社里的同学。他当时很用功,持五戒,茹素,精念诵。后来范老圆寂了,我到五台山去了,他自己在闭户研究,阅藏,自己研究就有一个毛病,师心自用。佛教里边,是要有传承的,靠自己看书,如心有偏执或等起心有过失,往往会走错路。他凭自己有点法相基础,也有点文化、声明知识,在藏经里面,东翻西翻的。最后,他说得到了一个结论,什么呢?说他找到了一条成佛的捷径,是成佛最为快速的一种修法-- 一切法空!做善的是空,造恶的也是空。出家受持二百五十条戒是执着。淫怒痴就是戒定慧,生死就是涅槃。"哎呀!"他说:"你不要执着了,一切放下就对了。"他认为知道一切法就是空,顺心所欲而行、但不执着,就可以了。他后来五戒也不持了,荤素也无所谓了,淫怒痴也就不拘了,不执着(去对治)了。他原籍绍兴,绍兴戏也去随便看看,无分别智,一切不着,何等潇洒!这个,在佛法里是最危险的,是拨无因果的断见。我们都是凡夫众生,你说什么都不执着,好的也不执着,坏的也不执着,一切无分别,听起来很好,很高,但是搞错了。胜义谛上固然一切法皆无自性,同一空性,世俗谛上,缘生因果是如如不昧、历历分明的。实际上,我们无始以来,坏的习气很多,你若没有把它对治掉,你一放下,把好的,对治法放下,坏的就会冒出来,什么坏事都会做,这个空,叫做恶趣空,拨无因果的断见恶趣空!你若执着这个断见空,就会下恶道受苦,这是很危险的。”
    所以,这个空性及中观正见,并不是每个学过一点佛学基本知识的人都能领悟的,更不是每一个有点佛学基本知识的人都可以给别人讲的,因为极其深奥难懂,而且讲错了,误导众生了,后果不堪设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凡是佛教学派是否都能安立缘起呢?要了解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缘起有粗及细的层次,以粗的层次来讲,唯识以下的实有部虽可安立一种缘起法,但是对不生不灭的缘起是无法安立的,所以,中观的缘起法与内部的实有派也有不共之处。佛教内部的实有派只能安立因果缘起,但这是属于粗分缘起的道理。
    中观派安立的缘起才是最细层次的,最究竟的。按中观派的安立法,比如一种植物,以世俗名言的角度看,它本身具足八种戏论法。因为植物当生的因缘促成时就会生,当灭的因缘促成时灭等特征具足,彼此都有所依和能依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有生灭等戏论,但戏论本身是否从他的究竟性质而存在呢?是否都由他那一方面自性而存在呢?这是要观察的。假如生和灭等戏论八法从他的究竟性质而存在,观察植物究竟性质的无漏根本智,应该寻找到生灭等八法,可是根本智找不到它啊。如果生灭等是从植物的究竟性质产生,那么我们观察植物的究竟性质时,应该愈来愈清楚才对,但确实找不到,所以说植物本身的生灭等戏论八法是存在的,可是存在的方式是唯名而取的,并非从它的究竟性质及境的那一方面产生的,所以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
    唯识以下的内部实有派对缘起的解释是依缘而生起之法,那么唯有在无常法上才能安立缘起,常法不是缘起。但中观派并不认为如此,依中观派,所谓缘起,就是互相依靠的因缘而有,因此缘起可以包括一切法,不管是常法或无常法都是缘起,因为所有的法都是互相观待、互相依靠因缘而有故。
    依中观学派缘起可以分为常法和无常,但礼敬文的“能说是因缘”,主要是以无常的缘起而说的。生灭等八法的事物是无常而成立了八法的戏论,那么这里所否定的并不是一般的八法,中观学派也承认生、灭,一、异,常、断,来、去,都是存在的。但所遮的是什么?能遮的是什么?能遮就是无漏根本智,所遮自性而有的八法。在证得无漏根本智前,没有任何世俗相,唯有空性而已。证空智慧不一定都是无漏根本智,这种证空智慧三乘见道以上的圣者相续中才有。证空智慧可以分为比量及现量两种,证空比量的境也是空性,但是证空比量在证空时有世俗的相存在,所以这种智慧是具有二相的。而证空现量则不同,所谓证空现量,指的是无漏根本智,以这种智慧证空时,在其智慧本身前没有任何世俗相,境是空性本体,好比水融于水一样,无法分开。古德们常以水融于水一般体会空性,就是讲这时的智慧——空性。所以在现量时没有任何生灭诸法,以证无漏根本智而言,生灭的诸法是所遮,能遮的就是无漏根本智。
    以上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无漏根本智,但是在座的各位当中,也许有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无漏根本智。什么叫无漏根本智呢?一般谈到无漏和有漏,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是此处所讲的无漏,主要是指没有无明烦恼及烦恼种子的薰习,或者是烦恼的污垢,远离这样的智慧就称为无漏根本智,这就是圣者入定时的智慧。
    我简单地讲了《中论》归敬颂的基本内容,这颂文是整个中观论的概括,因此,也等于我们学习了《中论》最根本性的内容。但是由于中观本身非常深奥,不易明白,加上我们自己缺乏必要的先决条件,因此,所讲的内容现在还不太明白,但是我们有幸能够听闻这样一个殊胜之道,也是非常不错的,最起码也能与中观正见结下良缘,应该值得欢喜。因为中观正见对一个真正修行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来了解一下宗喀巴大师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情况,能印证中观正见对修行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有一天,宗喀巴大师自忖道:“一切众生都因无明而执迷于名利、财富、声色等世俗之物,所以招致了无穷的痛苦和烦恼,同时更因此而长期处在生死苦海中不停地流转。若要脱轮回苦海,只有以无我空慧灭除生死无明,所以说修学佛法的人,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无我空慧,就如同未获得道命的根本一样,无论如何精勤地修持,是绝不会有成就的。而在各大论师中,能如实通达无我空慧的人,则莫过于佛世尊在许多经典中所授记的圣龙树菩萨了。圣龙树菩萨著述中观等论,能解深义圣教心藏,远离一切有无二边,故应依止彼论,求得无我空慧见解。然而想正确的了解它,却相当的困难。如果错解无我空义,谬执断见,其过患比执常见还要来得可怕。”
    于是大师为了追求正确的正见请喇嘛邬玛巴代为传达,向文殊菩萨请问修正见最关键的法要。文殊菩萨回答说:“修学佛法,不可以对‘幻有’和‘真空’两品法义,持有轻重不同的看法。如果是初学者,则应该特别重视幻有。因为如果误解空义而成断灭见的话,一定会毁灭因果,毁谤世俗谛。这种毁谤佛法的过失,比执常有还要大,如果世俗谛被破坏,胜义谛也就不存在了。幻有和真空,必须互相依立,破坏其中一种,定破坏另外一种。所以说,二谛都是缘起法(观待施设之缘起),这就是中观见所持有的胜义。”当时有些人认为“全无所见”就是中观正见,所以文殊菩萨针对这点加以破斥。其实现在的有些伪佛学家,确实需要多听、多学、多思维文殊菩萨的这些教诲了。
    后来大师又一再请问文殊菩萨有关中观见的甚深缘起。文殊菩萨为大师讲了中观应成派、中观自续派之间见解的主要差异。又讲了显教与密教之间共道和不共道的差别,金刚乘无上密部“集密金刚”的圆满次第中,五种次第的体性、次序、数目决定等,这些都是极为甚深的法义。
    宗大师听了,又请问菩萨说:“这些道理,现在我还不太明白,请菩萨慈悲,能否再详细为我指导?”
    我们应该认真,仔细的想一想:宗喀巴大师是什么人?有何等智慧?是如何依止善知识,对佛法进行闻、思、修的?他都不易明白的这些深刻的法义,难道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轻而易举地明白吗?这样的奢望会符合实际吗?当然不会的!下面我们认真的听一下圣文殊师利菩萨是如何嘱咐大师的,就会明白应该如何修学中观正见的奥秘。菩萨说:“这些甚深的道理,的确不容易明白。你现在暂时把它记下来,然后再殷勤祈祷上师与本尊为一体的加持,修本尊法,积集资粮,净治罪障,详细阅读经论。最重要的是不要间断、不要懈怠,以我所说的要点做增上缘,这样不必经过很久,即能通达甚深奥义的。”
    获得中观正见很难,以八种离戏论去认知缘起,十分复杂,非常的深奥。但是若能不怕艰难,坚信上师与本尊的加持,以行善来积集资粮,以修慧去铲除业障愚暗,而且如法依止德相具足的善知识,依次第系统的学习佛法,尤其是详细的学习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观理聚六论,以及学习与之相关的中观理论,而进行思维,精进修持,那么证得中观正见,掌握缘起性空,亦并非难事。(注:中观理聚六论,龙树菩萨所造,即《中论》、《六十如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精磨论》、《宝鬘论》。)
    如果有人说,何必去研究如此复杂的理论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念阿弥陀佛不一样能成佛吗?恕我直言,我想发自肺腑的、真诚的说:请你不要把诸佛以初发愿、行菩提心,然后在漫长的三大阿僧袛劫积集福慧资粮,极力修持六度万行,依五道十地的渐次修行而所证的佛位,认为极其容易获得。 若是不研究八种离戏论的道理,就不能真正的体认缘起;若不证悟缘起性空之道,就无法破除成佛的障碍——即迷于法性的我执等无明。若不除这种无明就无法成佛,所以在佛陀的教法中任何一种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一切众生了悟缘起而说的。
    若想明白缘起是离戏论之法,首先应该弄清什么叫戏论?所谓“戏论”就是用思想的语言和词汇来认识的过程,语言表达的都是戏论,只能让人理解。为了这个目的,这样或那样的比喻来说明它,如果什么时候不需要这种手段了,那就是真正地证悟了性空,即进入法性境界了。但是在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我们必须借助于语言和文字,也就是概念性的理论思维,概念性思维来理解它。所以,我再次强调,千万不要否定文字般若的价值。

5、《自性空的道理》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什么叫“自性空”呢?譬如,一个人在睡梦中看到了山水风光,或象马等众生的活动,睡醒之后无法从其身内外寻找梦境,但于其梦识所现的种种梦境,必须依梦识而安立。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正处于如梦一般的无明睡梦之中,所以,于我们根识所现的相,是一切物质都是“独立自成”,从而它使我们误以为一切法都是自性而成,但是若能经由如理闻思修,总有一天必会从梦一般的无明中醒悟过来的,到那时才能真正明白一切法都是于自取分别识所现而存在或安立,并非依其自性本质而实有的真谛。也就是说,万法虽皆无自性,但自性空的补特伽罗能造善恶业果,能安立无自性的众生有沉没生死轮回或解脱成佛之说。既能通达四大皆空,又不否定因果缘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讲《心经》真的很不负责任,说什么:“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色受想心识都是存在的,但用观世音菩萨的慧眼来看,它们都是不存在的。”这是《心经》的意思吗?有些听者还说他讲得很精彩,真让人哭笑不得啊。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都没有搞明白,“无”与“毕竟无”,“有”与“自性有”都混为一谈了,根本没有弄明白“自性无”并代表“毕竟无”;“缘起有”并不意味着“自性有”的道理。宗喀大师在《大毗婆舍那》中说:“若能如是分辨有无与有无性,能遮无边颠倒分别,则于破除有性正理,不致发生破有错误。中观诸师答诸实事智者,其主要者即彼四门,故略宣说。”
    有些人误以为,获得中观正见没有你说的那么困难。于是说,只要你认识到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而且还明白因果丝毫不差的道理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真正以理了知这个道理也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中观正见并不止于此,宗大师在《大毗婆舍那》中说“故以正理思择观察,觉补特伽罗等,于自性境无少安住,依此因缘,此诸现境杳茫显现并非难事,如此显现,凡诸信解中观宗义,稍闻宣说无性法者,一切皆有。然最难处,谓尽破自性及无性补特伽罗,立为造业受过者等,至心定解,而能双立此二事者,至最少际,故中观见最极难得。”这就是说,以正确道理思维观察补特伽罗等世俗谛事,他们出现了补特伽罗等对象在自性境上没有丝毫安住的可能之想法,以这样的因缘关系之上,这些对象便显现各种迷离渺茫景象,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凡是信奉中观宗教义,并听闻过少许无自性教法的人,上述渺茫景象的显现都是存在的。然而最难之处,在于破尽所有的自性时,还要把无自性的补特伽罗设立为造业者及感受果报的承受者,对此道理以发自内心地产生决定,而能同时成立自性空与设立造业者等二事的人,是寥寥无几的,因此,获得中观正见是极为难得的。
    宗大师在《三主要道》中也说:“能见涅轮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且能破诸所执境, 彼入佛陀所喜道。”这就是说,以涅槃与轮回所摄的一切法,都是依自己的支分而有,所以在名言中因果不虚;又能破所破自性有所执境,通达或自性有的事物一丝一毫都没有,这便是佛陀所喜之道——中观正见。
    但这样的正见还没有达到圆满的境界,《三主要道》中接着说:“现相缘起不虚妄,离执空性二了解,乃至分别显现时,尚未通达佛密意。”这就是说,只要因果不错乱而生的无欺缘起,与一切法无微尘许自性有的离执空性这二种了解,何时见为彼此犹如冷热般的矛盾或对立,那么,这个时候对释迦能仁究竟密意尚未确定通达。
    那怎样才能圆满了呢?《三主要道颂》中接着说:“不复轮替而同时,甫见不欺缘起已,定解普灭所执境,彼时见观察圆满。”意思就是说,一切法唯名字安立有的一切善恶作用是合理的;与寻求所安立事时,各各法无微尘许自性有的空性二者,不再轮流替换而能同时安立。若能这样,便能了知空与缘起二者可在同一事物上安立而不矛盾。而且,依靠安立所依的聚合,唯有分别安立的缘起毫无欺诳。甫见之下,便能通达实执之所执境从来没有。然后能空现为缘起,缘起现为空。如果这样的话,你便能通达缘起之义即是无实,而无实之义即能引发缘起无欺的有力定解,这才是中观应成派的正见观察圆满,也是龙树的不共密法。
    这些内容对读懂《心经》和《金刚经》的内涵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这些根本听不懂的话,自己还需要如理依止上师而认真学习佛法,并积极资粮,还不能给别人讲这样极为深广的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2、《什么叫缘起性空?》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什么叫“缘起性空”呢?所谓“缘起”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含义。按一般的含义来讲,“缘起”就是因缘而生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仗因托缘而得生起,所以说一切事物都为缘起有。但这种解释只适合于有为法,不适合于无为法,只限于事物的因果关系。那么“缘起”一词,除了一般性含义之外,还有特殊的含义,那就是“缘起”有相连、相依、相对的含义,而这种解释只有中观论使用。与大小乘同用的缘起概念有所不同,远远超出了因果相连之义,而包括了并非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依、相对关系。如事物的整体和部分、名称和事物、大和小、长和短、有和无、常和无常、东和西、美和丑等等,都是相依和相对的存在。
    何为性空?“性”指自性。没有一种事物是自然有或自性有,所以说自性空。缘起、性空二者没有相违相碍,而是互助互成。例如麦芽由于是缘起故才知它自性本空;也由于麦芽是性空故才能从麦种等缘而得生起。如果麦芽是自然有,它就本来现成,何必待麦种等缘而有呢?这就是缘起与性空二者互助互成的道理。不仅麦芽,其它一切事物亦可类推。关于这些方面还有很多要讲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我们暂不赘述。

3、《如何理解诸法如幻?》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并知诸法如幻象”是谈智慧,就是说,求解脱证佛位,必须具有通达一切法空的智慧。修慈悲利众菩提心,绝对不能离开破除实执妄心的见空智慧正见。再说得清楚一点,修行此法,你应有的观点是:悲心本身、修悲心者及受悲悯者,悉如魔术师所变出来的幻象,原因是此三者虽似自性有,其实不然。若想知道此三者如幻,就必须知其虽似自性有,实乃自性空的自然规律。提到“空”,有人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那是大错特错了。
    那么,什么是“空”呢?所谓“空”,按中观宗佛护论师和月称论师等应成派的观点来说,一切缘起法都无自性,无自性故都是空。唯是无自性故,空故的法,才能仗因缘而生,才叫缘起法。若是有了自性,那么它本身一定是完整的存在,那就不须仗因缘而生,那也就不是缘起法了。正因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而得生起。所以说缘起或缘起有。没有一种事物是自然有或自性有,故说性空或自性空。再说得具体一点,缘起和性空是每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不是一个,又不能离开而有。例如:麦芽从麦种、水土、人工、气候等缘而生,这是麦芽的缘起一面。麦芽不是不依靠任何因缘而自然有,这是麦芽的性空一面。二者虽不是一个,但不能离开而有。所以,像研究中观应成派的理论。必须要弄清楚“缘起有”与“自性有”及“自性无”与“毕竟无”这四个词的含义和差别。否则一说有就想它是自性有,一说无就想它是毕竟无,那就有落常断二边的危险。因为有中还有缘起有一面,无中也有自性无一面,绝对不能混淆。在这四个名词中“缘起有”和“自性无”是与事实相符合的,因此是正确的。了解“缘起有”则不落损减的断边。了解“自性无”则不落增益的常边。“自性有”与“毕竟无”是与事实不符合的,因此是错误的。妄执“自性有”是落增益的常边,妄执“毕竟无”是落损减的断边。也许思想较为周密的人认为:如果不许自性有而一切皆空,那么,如何安立业果呢?若不承认业果,那就违背了佛教最基本的思想,这又如何解释呢?是的,这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这种疑虑是智者的思维方式。不过这个问题难不倒中观应成派对如何安立业果的事。
    在佛学的基本教理上,都是承认三世因果的,尤其是都承认经上说的“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的业果道理。在说明业果时,也是说在造完某业之后,并不是一定即刻受果报,有的业要在来生受果报,有的业经过许多生之后,甚至要在无量劫后才受果报的。那么这个业果是怎样保存着呢?是怎样和后来的果报联系着的呢?这就成了佛教思想理论的一个大问题了。若说这个业从造成后,一直保存到受果一成不变,那么这个业就成了恒常不变的东西,它也就没有感果的作用了。这是佛教内部任何宗派不承认的。在佛教里都说业是“有为法”,是刹那生灭的,造成后之业,也随着时间的消逝而会灭掉的。那么已谢灭的业又用什么力量来感果呢?已灭,已不能感果,业不是亡失了吗?为了解释以上这些问题,佛教各宗派就作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只有系统地学习心境实有的部派思想和唯识宗义,然后再学中观派的说法才能较易理解或接受。在观业品里说明了业虽是无自性而是不失坏的道理。总之,在中观教理中,是不许有像“得”、“不失法”、“实有种子”、“阿赖耶识”等实事师所许的实有自性的东西来保持业、或保持业种子的。
    那么,业是怎样维持到感果的呢?是可以许“业灭”能感果。所谓“业灭”,并不等于“业没有了”,即许“业灭”也是有为法,可以延续不断,所以它就能感果。但是因为这种理论太高深,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入中论》第六品对这个问题有详细的说明。暂且不欲赘述。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4、《以略释中观根本论归敬颂而了解缘起》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这偈颂是《中观论》开首的归敬颂,也是整个根本论所诠内容的缩影,含摄了甚深缘起性空的完整内容。如何含摄缘起性空的扼要呢?世尊您说,甚深缘起是不生亦不灭,即远离生灭二边;不断亦不常,即远离断常二边;不来亦不去,即远离来去二边;不异亦不一,即远离异一二边的。总之,您不仅亲自现证远离八边戏论的缘起,而且能无倒地宣说给他人,因此,世尊您才是一切言说教法者之中,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导师,所以,我向您至诚顶礼。是以能自在宣说缘起的特殊功德为理由,而顶礼人天导师释迦世尊。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等圆满具足的身之功德等很多,但为什么在这里以佛具足语事业功德来礼赞佛陀呢?因为不依赖任何人而能自由地开示最究竟的真理——缘起法,只有佛陀,也只有佛语才有如此殊胜的功德,所以在这里主要依佛的语功德来礼赞。
     为什么在藏地,把这段《中观论》的归敬颂拿到皈依文里面来念诵呢?其实这是藏族古大德们的一种慈悲而善巧方便的修法。为了每一位念诵皈依文的人心中能够播撒中观正见的种子,由此能与甚深中观结下良好的因缘。
    根据宗喀巴大师的《中论广注正理海》,这颂文应该以如下解释:礼敬。谁要礼敬呢?是大乘中观派的开创祖师圣龙树。他敬礼谁呢?敬礼不依任何人而能自由地说缘起法的正等正觉的佛陀。佛陀是如何说缘起法呢?佛说:因为宇宙万法是自性本空故,以无漏的根本智而言,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的,因为缘起之真实如圣者所证之义是远离所诠与能诠,以及性相与名相等一切戏论,所以说缘起之真理是戏论寂灭;因为缘起真实是无有心与心所的流转,也无所谓分别心的流动,因而也离开了能知与所知概念而远离生老病死等一切灾害,所以,称之为寂灭。只有诸佛证悟了最究竟的真理,即缘起性空,所以,圣龙树深知唯有佛陀能给众生开示不颠倒之法,而那些外道师所说的就像幼儿的胡诌一样,失去了使一个真正求解脱者可信的价值。因此,圣龙树对佛陀的殊胜功德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喜悦,为了再次表明佛陀的与众不同和自己对佛的敬仰之心而说:“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也就是说诸佛不仅已如理证悟了空性,并且为了使众生永离痛苦,而宣说甚深缘起真如。在这世界上除了佛,其他任何人和神都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佛是一切导师之中说教第一的,无人能比,因此我要用身体上最主要的头顶来礼敬佛。
    听到以上的解释,我们就知道了龙树菩萨以具足证悟缘起,不用依任何人而能自由地宣说缘起的语事业来说明佛陀的殊胜,也由此可知,缘起法对一个真正修行者的重要性。但是,我想每一个修行者不一定会明白缘起为什么如此重要的道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说明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明白学佛修行的目的。那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呢?我想其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种:即了脱生死的小乘果位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陀果位。不管修哪一种都一样,先要断除轮回之根本。什么是轮回之根本呢?其根本就是执人及法为实有的无明,而能根除无明的最殊胜的对治法就是通达缘起之慧。所以,宗喀巴大师在《小善说心要》中说:“世所有衰患,其根是无明,见何能断彼?佛说见缘起。”这就是说,我们人世间的所有忧患、苦难,或者困惑,归根结底都是自己内心的无明造成的,而能根除无明的只有现证缘起之理,所以佛讲缘起。由此可知,不管求个人的解脱,还是求正等正觉而想渡脱无量众生,没有比缘起法更为重要的法门了。
    我们确实要了解缘起对三乘修学的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认知缘起的真正内涵。
    中观派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有,而且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提出了八不缘起,即不生不灭等八法。这是不是许一切法是缘起有的观点就意味着一切事物的生灭,来去等所有现相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否定一切,什么也没有,所以说一切皆空?持这种观点者是不是属中观派,即空宗?不!这种观点已落于断边,根本不是中观派的说法。为了正确认识中观,我们先要分析清楚几个词的含义,那就是要弄清“缘起有”与“自性有”及“自性无”与“毕竟无”的差别。缘起有并不等于自性有,所谓“缘起”就是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依相缘的关系下存在的,所以凡是缘起的,没有一个不是受著种种关系的局限与决定,受种种关系与条件而决定其形态与作用的。
    因此,缘起有是与事实相符合的,是正确的。了解缘起有就不落损减的断边,若妄执“自性有”,那你就落增益的常边了。因为自性有是与事实不符合的,是错误的。所谓“自性”,即自有或自成,有自体存在或自己规定自己的意思。若一切事物是自然有,他就本来现成的话,那何必待种种条件而有呢?所以凡是缘起的,即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就叫做“空”。因此,自性无并不等于“毕竟无”,你若妄执“毕竟无”,就是否定一切,以为什么都不存在的话,那么就偏离中观正道而落入损减的断边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回到八不缘起上去思索中观之道,我想较易理解。
    八不缘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是中观学派安立中观正见的不共之法。与外道不共,因为他们不承认所有事物仗因托缘而生起的缘起法,如果承认有创世主,那么就无法安立缘起。因为按他们的说法,这个创世主能随心所欲地造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鸟兽等一切事物故。若真是那样,别的助因有什么意义呢?这种不平等因论是否能成立,驳破其论的除了缘起论者以外,还有很多科学家也极力指责,我想就不必在此详解了。印度数论派虽然不承认有创世主,但他们认为有共主相,这虽不完全与创世主一样,但也相似。因此他们也不能安立缘起。还有离系派,虽不许有创世主,而且承认有因果报应,但是他们认为束缚与解脱之根本的我,是常,是一,是独立的,因此他们也无法真正体会到缘起的涵义,所以也不能安立缘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斩断苦根之慧剑》班字尔慈智加措上师
◎问:请问空与自性空有什么区别?能否简单的讲一下?
    答:空与自性空有区别,承许“空”这一概念的有唯识与中观两派,但是承许“诸法自性皆空”的只有中观应成派。中观自续派以下的都一致主张诸法自性有,因诸法非唯名假立。如果有兴趣详细了解,那么就应该学习宗义,在此不宜详述。
    什么叫“自性空”呢?要明白自性空,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这里所指的“自性”。那么什么是这里所指的“自性”呢?依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讲的话,不观待或不依赖任何因缘或条件而独立自成的相叫“自性”,如果某一种人或法上能找到这样的相,就可以说这个人或法有自性了。但实际上一切法都是依缘而生、依他而生,没有一样是自性生的,所以是无自性生。因为一切法都是依缘生,所以说诸法无自性,或诸法自性皆空。所谓“空”,并不是否定法的存在,而是否定法之自性存在。因此,诸法存在的方式与我们所见不相符合,我们所见的好像是境上自性存在。但是依缘起道理,或以清净正理来观察分析或抉择,就能发现诸法是由支与支分和合取名而有,是相依观待而有,并不是独立自性而有,所以说:“五蕴自性皆空”,“诸法自性皆空”,这就是中观应成论师的见解。
    那么,中观应成派对于安立诸法自性空的见解,除了正理依据以外,有没有佛经依据呢?有,《三摩地王经》中说:“缘生即无生,以无生性故,依缘而说空,知空不放逸。”这就是其依据。
    但是我等凡夫因为不了解心的究竟性质故,所以无始以来对一切法认为有自性、自相存在,好像是独立的、本有的、也是我们根识现量为由,建立了诸法有自性,而且还以为这才是最究竟的,从未仔细观察过无自性的道理,因为所见、所领受的,一切都是有自性,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根识现量欺骗了我们。所以,为了解脱或成佛,必须要遮挡有自性的相。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自性一直紧随着我们,这就是实执的力量,使我们轮回不息,唯一的对治力就是寻求无我的智慧。要了知真实执着乃是轮回的根本,而实执的正对治力,就是与实执完全相违的通达无我的智慧了。只有通达无我的智慧才能直接了当的斩除内心的实执——自性有的邪执。《释量论》中说:慈心或悲心虽是有力的对治力,但无法直接对治实执,因为两者的所执不相违。所以唯有与实执完全相违的证无我的智慧,才是我执的正对治,除通达无我的智慧之外别无其它方法。
    宗大师在《缘起理赞》中说:“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意思就是说,佛陀知道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无明,即自性有的执着,因此讲缘起性空的道理。为什么诸法不是自性有呢?因为它是缘起而显现,这是空性最好的理由。为什么是自性空呢?因为依缘起而有,无有自性。但是印度外道顺世派认为一切法都不需依因产生。自在论师则认为一切法都是自在天作意而产生,认为自在天是世间的主宰,他创造了世间万物。数论师认为一切法都是恒常性的,由它们的性质(异共相)而产生的,异共相本身是常法,所以不需依因果产生。这些主张一切法都不需要依因产生,而且妄执其本性都是恒常的,以及认为一切法都是自在天创造的论师们,无法正确了解缘起及因果的道理,他们根本不能接受这种说法,所以他们也很难了解空性的道理。因此,假如对他们说:“以诸法作为有法,是无自性,以缘起故。”他们会说:“此因不成立”。“相违”是指佛教下部论师,认为依从它那方面产生的因,所生的果必定有自性,所以一切法依缘起是自性有。此见解与中观应成论师正好相反,中观应成论师认为因一切法依缘起故,所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那么,什么叫“空即是色”呢?色法本体无自性,不是以自己力量存在,完全依他因缘而有,依意识安立取名而有是因果相互观待的作用。因为依他力而有,所以无自性,是性空,因此色法才会存在,故说“空即是色”。    也可以这样理解:“色”并不是与空无任何关系的另一种东西,“空”也并非与色无任何关系的另外一种情况。“色”与“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色”是指事物本身,“空”指事物的究竟性质。大智者阿拉善达德尔拉仁巴说:“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种空的方式,在处于牛奶的状态时不存有酸奶,是为‘从先无之空’;在处于酸奶的状态时已无牛奶,是为‘已灭而无之空’;在无鼓腹之形的地方无瓶,是为‘毕竟无之空’;在牛中无马,是为‘互无之空’;如把人形石堆误以为是人的时候,其石堆中无人者,是为‘体性之空’。此处所讲的空法,与最后的空相同。”有些《心经》的讲记中有人这样做解释:“空有五种:即先无空、灭无空、毕竟无空、观待无空和无性空五种。如乳中无酪名先无空,酪中无乳名灭无空,兔子头上无角名毕竟无空,马中无牛名观待无空,一切法皆无自性名无性空。” 因为“色”不是不观待任何因缘或条件而单一独立的存在,所以说:“色即是空”;正因为不是自力、自性存在的这种性质在色法本身而有,所以说“空即是色”,色法的空性与色法本身无法分开。
    也可以这样理解:从色本身来说,它是一个存在,但从它的根本性质来说,它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由多种因素组合的一种现象,并不存在不依仗任何条件的绝对单一独立的“自性”,因此色本身就是无自性的空。具有空这种性质的物质就是色。必须要注意,这里的“空”指的就是自性空,而不是否定色的存在空。色这个概念包括整个物质客观世界,但在这里与受想行识相对,专指人身的物质部分。“空即是色”这句话还说明空的概念是以存在为前提的,在龟毛兔角之类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上是无法安立空性的。
    《心经》接着说:“色无异于空,空无异于色”,这一句说明二谛的关系,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中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二谛之分别,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无论是外道各宗义,还是内道诸宗义,都有讲二谛的内容,但是各门各派对二谛的理解和给二谛下的定义不相同。尤其作为一个学修佛法的人来说,认识二谛显得十分重要,正如中论所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因为佛为众生说法都不离二谛的内容故。
     什么叫二谛呢?说:“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一是世俗谛,二是胜义谛。什么叫世俗谛呢?所谓世俗谛,就是指由世间名言意思所安立的法,一切世俗的现象,在无寻无找的当下,以见闻觉知所缘境,来安立取名为“有”。总之,凡是与我们有利害关系,产生领受到的,在世间共许当下所安立的世俗万法都属世俗谛,所以,非常广泛。那么什么叫胜义谛呢?所谓胜义谛,就是对于所领受存在如所现的,尚且不满足,再去寻求世俗法的究竟性质,透过胜义的智慧作观察,获得法的究竟性质空性。这种无自性空性,称为胜义谛。简单的说,凡是由名言意识所安立的法都是世俗谛,由寻求胜义的意识所安立的都是胜义谛。但是要知道,世俗谛与胜义谛,是同性异体的性质。

发表于 2021-2-13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7 01:10 , Processed in 0.03767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