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44|回复: 2

多识活佛:对释明贤法师《法宝论》一书的质疑(转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vajia 于 2018-9-11 15:42 编辑

释明贤《法宝论》质疑
说话有根据,推论合乎逻辑是写论文、造文论的起码条件。否则,在书的首页介绍作者的学历、职称,介绍此前写了多少篇论文、哪些书,再加上学者或“专家”吹捧序言,这些只能起到市场的惯用的包装术的作用,并不能提高其书的含金量,遮盖书中的错误。
例如有信众拿给我看的释明贤的《法宝论》(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书前介绍作者时说:“兼习汉、藏、南传佛教诸典籍,进学佛教造像及中观”,“编印《入中论》”,“在北京大学开讲《入中论未名疏》”云云。根据介绍来看,作者学习过藏传佛教的典籍,还学习过藏传佛教“五部大论”中的《入中论》。
看起来像个懂得藏传佛教的学者,但从介绍上难以看出真才实学。特别是现在写书的未必是学者,有教授头衔的未必是真教授,要看实际作品。
关于书中介绍作者的第一个问题是“兼习汉、藏、南传佛教诸典籍,”“兼习汉、藏……典籍”未免有点笼统。
一、读一本书也是读,读十本书还是读,读一百本、一千本也是读。因为,关于藏传佛教藏文版典籍,略估计也有几百万函以上,仅格鲁经疏至少有几十万函之多。不知作者阅读过几本书?这是第一问。
二、格鲁派经书略分十类即十明。佛教属十明中的“内明”。内明又分般若乘(显宗)和金刚乘(密宗)。每个乘有经、论、律。经论又分见、修、行。《法宝论》提到的是“大乘”“小乘”和“几地”、“几地”的问题。这些问题属于《般若学》和《中观学》的问题。仅就格鲁派《般若》、《中观》除了宗喀巴、嘉曹杰、克珠杰疏论著作而外,还有格鲁派学者解释《般若》和《中观》论著有几百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辩经院的中观、般若四大教材。本书的作者阅读过的是哪些书?这是第二问。
尤其是作者在书中提到“宗喀巴观点”问题。宗师的著作共有18函,总计136论,其中属于般若中观的有20论。批判宗喀巴的般若中观思想应通读中观般若的20论。不知本书的作者读过宗师的几论?这是第三问。
宗喀巴的原著藏文,至今翻译成汉文的著作不到1%,那就是说作者是研究过原著藏文本的了。但宗喀巴的中观般若著作属于只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格西级的学者、非普通水品的懂藏文的人才能看懂的文字。那就是说,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专门受过藏文佛教专业的学人。不知本书作者是在何处、何时,拜何人为师学习藏文的?这是第四问。
这本书通篇观看,不像一本学术著作,好发议论而缺乏论证,逻辑混乱,漏洞百出,字里行间显出专业知识的不足,遣词造句缺乏斟酌等问题到处可见。这些问题作为现代同类书的通病,故可弃而不论。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法宝论》关于对格鲁派宗喀巴的评论问题。该书中说“这与格鲁派断障的方式有所区别。宗喀巴大师的方式是这样的:从初地一直到八地的修行过程中,能断的是与五蕴相关的具体烦恼。有大师认为,拿到月称论师的这个框架中来判断,实际上他解决的是人无我的问题,证悟人无我的空性。所知障的问题从八地才开始来断除”。“也就是说,从最初开始修行,他们有一轨的工作没有推动。从初地到八地,所知障这一轨的工作,在宗喀巴大师的理论框架中,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件事情没有做,暂时放在那里了。”“格鲁派的这种修行模式,最后的结果很像是证入八地的这个过程,其实际结果是小乘路线,到达八地后便停止了。为什么停止呢?觉得外境确实与我没有关系。”等云云。
实际上地道理论上格鲁派主张双轨制。一条是《般若现观庄严论》的主张,另一条是《入中论》的主张。先说《般若现观庄严论》的主张。

https://xw.qq.com/cmsid/20180123A0IK4800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ajia 于 2018-9-11 15:43 编辑

《般若现观庄严论》是佛经般若部总疏。主张“三智”、“三乘”并行不背。三乘都有五道。声闻、缘觉只有八地、四向、四果。大乘独有修道十地。虽然二乘有“八地”称号,和大乘十地中的“八地”概念完全不同,实无可比性。小乘“八地”和大乘修道“八地”名称概念不同。小乘八地是:见善地、种姓地、第八地、见地、薄地、离贪地、知行地、缘觉地。此八地阶位的分配从资粮道到无学道。大乘十地是: 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行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阶位是从见道到修道。

《现观庄严论》主张,所破的见惑烦恼障112种,见惑所知障108种。见惑在见道中破。修惑烦恼障16类,从粗细角度分为81类。修惑所知障108种。从一地十地烦恼、所知二障并列,同时破。十地末尾第一刹那二障断尽,第二刹那成佛。

《入中论》主张,见惑见道破。修惑分两类:烦恼障、所知障。其中所知障,与《现观庄严论》所知障名同实异。般若家所指的所知障是一种“实执”,这种实执归属烦恼障,它和烦恼同时可破,中观家所指所知障是“实执的微细分熏习”。

一,此种所知障是遍知智的障碍,并非解脱轮回的障碍;二,此种所知障,先断尽烦恼障的基础上才能断。所以八地以前断尽烦恼障,先前完成两个阿僧祇劫修来的无量功德,八地“不动地”禅定力的条件下才能破这种所知障。这就是月乘宣称的“所知障不共”。

因这个“不共所知障”是烦恼障的微细熏习,只能断尽烦恼障,利用第八地的功德禅力,才能破除潜在的微细熏习。故先破烦恼障,这在八地以前完成;后破所知障,从八地到十地完成。这种破断是合乎逻辑的。

你认为这是“小乘路线”吗?你认为这是“停止”吗?《入中论》所说的“小乘阿罗汉果等同与七地菩萨”,那只是破断一项指标说的。小乘阿罗汉是破除了三界烦恼障,解脱了轮回。他破除烦恼障,七地菩萨也破除了。仅仅在破除烦恼障,这一点小乘阿罗汉等同于七地菩萨。但一地到七地还有七个指标:

1.六度般若行增高的指标;2.功德增长的指标; 3.转世指标;4.戒定慧趋向圆满指标;5.正见趋于明确指标;6.修习功力全面增长指标;7.登地征兆指标。

还有,菩萨有万般功德之源——行愿菩提心,小乘有吗?菩萨有六度万行,小乘有吗?菩萨有七大:大缘、大修行、大智慧、大精进、大方便、大果位、大事业,小乘人有吗?大乘资粮、加行二道要完成第一个阿僧祇劫,一地到七地要完成第二个阿僧祇劫。这两个阿僧祇劫修来的福慧双资功德功力,小乘阿罗汉有吗?

就凭“小乘阿罗汉破除烦恼障,等同于七地菩萨。”就能判定,七地破完烦恼障就是小乘路线吗?

还说:“宗喀巴大师的方式是这样的: 从初地一直到八地的修行过程中,能断的是与五蕴相关的具体烦恼。有大师认为,拿到月称论师的这个框架中来判断,实际上他解决的是人无我的问题,证悟人无我的空性”。

这段话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质疑。第一个问题。从初地到八地的修行过程中,还有与五蕴不相关的抽象烦恼吗?那是什么东西?五蕴包括所有的存在,佛家破的悟的都在五蕴的范畴之内。这不是格鲁派的主张,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主张。格鲁派有这种主张是格鲁派的光荣。有些人看做是不正见,如胆溢症看雪山是黄色一样,那是主观的问题。

说什么:“有大师认为,拿到月称论师的这个框架中来,实际解决的是人无我的问题,证悟人无我的空性”。

中观应承主张之一是“小乘人也证悟法无我,证悟空性。”

理由是,不证法无我,就是不证悟空性;不悟空性,就无法断尽烦恼障;不断尽烦恼障,就得不到轮回的解脱。小乘阿罗汉是获得轮回解脱的。阿罗汉名称意思是“胜敌”,敌人就是三界烦恼。宗师在中观五论中说,持小乘证悟空性是应承中观不共正见。这就证明所谓“拿月称论师的这个框架中来,实际解决的是人无我的问题,证悟人无我的空性”。是无根据的胡说。汉传佛教三论宗《肇论》也持“小乘必然证空”这个观点。

说什么“这与格鲁派断障的方式有所区别”。因为作者无视菩萨七地的众多条件,仅仅从“小乘罗汉破断烦恼障等同七地菩萨”这句话,判定宗喀巴格鲁派犯下了走小乘路线的错误。这难道不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吗?如盲人摸象,摸到大象耳朵,说大象像把扇子,一样可笑。

宗喀巴大师在佛教史上与龙树、无著并列顶级学者,素以思想缜密著称,不会犯门外汉也能发现的这样的低级错误。

多 识写于2018,1,22日

点赞分享到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https://xw.qq.com/cmsid/20180123A0IK4800
发表于 2018-9-1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法师 我最早和他就未名疏 里面的错误讨论过。他应该是从 其他某些教派的某些对格鲁的解释中 间接学习的 打引号的“格鲁派教法”,所以以讹传讹,最后强词夺理。

是需要格鲁派的人出来讲几句。不过说实在的对于这些水平很低,甚至装睡的人,批评的目的也只能是让有缘人了解正确的是什么,要他自己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是不可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3-29 04:31 , Processed in 0.0320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