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5|回复: 13

中国僧人没有实行托钵,起了很多贪欲和争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僧人没有实行托钵,起了很多贪欲和争端

佛教传到中国来,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也就是中国佛教把原始佛教有所改变了。首先中国佛教始终没有实行过托钵制,或许有个别的比丘,他曾经发心托钵,可惜没有坚持,也没有普及起来。所以随之而来,形成出家人很多的麻烦,有些出家人也由此起了很多的贪欲,起了很多的争端。

即使不托钵,储藏的东西也不要太多了

后来呢,在供养上又有所改变,变成供养钱了。又发展成贪钱财,这些都是离开了托钵所起的后患。即使难以实行托钵制,至少不应该有所贪图,储藏的东西也不要太多了,更不应该像中国以前的情况,很多寺院都有自己的土地,出家人自己耕种。这虽是出家人的勤劳,但不合佛制。

佛规定比丘不得耕种贸易

而释迦佛规定的是出家人不得耕种贸易,所以中国佛教的演变,已经离开了原始佛教。在家人从劳动中去获得钱财,用钱财购买粮食维持生活。出家人自己种菜种粮食,有的是为了维护生活,但有的是追求耕种的利益,这样就离开了出家的目的。

寺院用土地收租成了地主阶级

还有一种,以前有的寺院往往土地很多,自己来不及种,就租给农民,所以在解放后土改时,很多寺院里的当家都被划到地主阶级去了,因为他们利用土地收农民的租,这也违反了佛的制度,这时候,业报就来了。当时土改时,地主是很苦的,因为是剥削阶级。
--------以上这段文字,被某寺院的某位客堂僧人说成是诽谤出家人的证据,真是岂有此理!
发表于 2008-11-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南传佛教及比丘戒律来说,上述的话是正确的。
汉地和西藏,由于条件所限,确实没有托钵的风气,而有农禅、租地等传统,这可说条件所限,也可以说无可厚非或者无可奈何,但无论如何不能说上述的话反而不正确。
发表于 2008-11-9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这跟地域也有关系,印度及东南亚地处湿热,取食容易,衣物亦无需多,托钵易行,汉藏地处温带和高原地区,生民尚且不易,乞食确有困难,僧人收租种地确实是一种保障(当然不否认这不合佛制)。佛法是出世间法,但佛教不可避免要跟当时历史纠缠在一起。
发表于 2008-11-9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汉传也坚持了托钵 大概佛教在汉地早就灭了  确实是两难
发表于 2008-11-9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民族农耕文化,主张自己动手,勤奋劳动,丰衣足食,反对行乞.所以佛教立足传播,历代高僧们才主张农禅并举,自己解决吃饭问题.
发表于 2008-11-9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因为百丈禅师的农禅改革,佛教禅宗在唐武帝灭佛时期才得以保存。同时期的其他传承在汉地几乎都断绝了。
发表于 2008-11-10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大家:
佛陀制订的戒律有很多,但其中有部分,在指定的特殊情况,是说明可以开许的,譬如持午、生火、砍树等。所以,大家没必要为农禅等情况解释。我们都是汉人,都知道汉地文化情况和历史,对此是很理解的。
楼主要说的,却是另外一个我也看过多次的很可悲的现象 --- 自己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全完美地按照制订的戒律来做,却在别人说及佛制时,把佛制正宗说为几乎反而像是一种错误(譬如楼主说的‘某位客堂僧人说成是诽谤出家人。。。’)。

案例1:
如楼主案例,别人说农禅、不托钵、存金钱不符合佛制,某位客堂僧人却把这视为诽谤。。。

案例2:
可能是因为现在专业赶经忏、到处化缘要钱的出家人太多,影响不好,所以常听到个别道场,标榜自己不化缘、不做经忏佛事,以此为荣,多作标榜,基本上(虽然没明说)就是以化缘、做经忏佛事为耻辱。以前论坛就有过一个寺院介绍贴说‘本寺院坚守格鲁宗风,不化缘不做经忏佛事。。。’云云,这是很可笑的自己发明的‘格鲁宗风’。



案例3:
以前台湾一个比丘,尝试恢复托钵制度、坚持不拿金钱,甚至还按照佛制做袈裟,却被主流佛教视为标奇立异、污辱佛教,其中一个理由竟然是‘比丘是很尊贵的,怎么能去讨饭?我们佛教尚且还能养得起一个两个和尚,大可不必。。。’

案例4:
在谈到吃肉问题上,常有人批评南传和尚别人给什么都吃,包括肉,认为这不正确,反而坚持自己开地、种菜、生火做饭才是佛教正宗。事实上,南传托钵,讨到什么就吃什么,正是佛陀提倡的乞丐制度(乞丐凭什么还挑吃啊?)没道理自己无法按照佛制做却竟然反过来说严格按照佛制做的人不对嘛!




我们为了条件限制,或者历史原因,而开许了一些支戒,自己生火、种田、砍树、做饭、蓄财,这都不是大问题。可是,如果我们竟然反过来以为化缘、做经忏佛事,是丢佛教脸的事情,或者不是佛教该做的,这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说讨饭化缘。讨饭本来就是佛教传统,不只不犯戒,反而是佛陀亲自制订的戒律。砍树、翻土、生火,却正违反戒律。汉地由于习俗原因,后来产生了农禅制度,自给自足。这可以说是历史需要,没有啥可说的。可是,如果以为佛教必须这样,以此为正宗,而认为讨饭丢脸,这就变得很讽刺了。化缘是很耻辱的事吗?我们老板释迦牟尼贵为太子,他的施主中就包括了不少愿意‘包养’他的国王,可是他也化缘,而且他不只化缘,还鼓励弟子化缘,而且他不只鼓励弟子化缘,比丘化缘的做法,根本就是他发明的(当然,古印度教也有化缘传统,可是起码在佛教里,化缘是佛首创、同意、鼓励的)!‘比丘’的意思,就是‘乞丐’。如果说佛教持律家风不化缘,这说法恐怕并不精确。佛教持律家风,不但没有说不化缘,而反而说应该化缘、必须化缘、如何化缘,戒律很多部分都说明如何化缘。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三藏去印度这么远,他都随身带着锡杖,难道他不怕沉?或者他是希望训练肌肉吗?还是他要用锡杖防身三打白骨精?锡杖是佛订的规格,其用处除吓跑蛇虫以免误踩致死外,主要功能正是化缘时的官方指定工具。如何震动锡杖、等多久、居士给的东西能不能挑、能不能自己开口讨、连续可以去多少家碰运气,这些都有明确戒律规定,而这些戒律,包括锡杖的设计和正确用法,正是佛陀制定、格鲁遵守的。如果说不化缘是持律的一部分,这不太正确,而且恰恰相反,因为化缘正是持律的一部分!别说大乘了,哪怕南传比丘,也都明白化缘不只是为自己有饭吃,而是对施主的一个义务。现在我们反过来说,化缘不好,这不很正确吧?我们只能说为贪化缘、讨钱不对,但千万不能说化缘就违反什么宗风戒律了,这样是颠倒的说法,不只不是维持戒律,反而等于刮了释迦牟尼一巴掌!这绝对没有上纲上线。说乞丐讨饭违反乞丐祖师爷所订的乞丐戒律,这是很讽刺的!(这里说‘乞丐’不是我不尊重,这称呼可不是我发明的,是佛首用的)。


另外一种化缘,指的是钱财方面的。比丘确实有不拿金钱的戒律,可是,这和为寺院化缘是两码事。作为一个僧人,如果为自己讨钱,这可能不对,但为寺院化缘,这并无问题。南传最严格的宗派,严格持不拿金钱的戒律,可是也为寺院化缘,并不犯戒。

至于为有需要的人念经,本来就是出家人的责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以为为有需要的人念经,就是妨碍学修,这样说也不够精确。以正确发心尽自己本分责任为有需要的人念经,不只不妨碍学修,而且就是学修(的一部分),也是出家人(不限于大乘宗派,也包括南传)的责任。“寺内注重修持所以不作佛事以免妨碍修持”这句话,如果不加以附加说明定义,翻译出来,等于是说“寺内注重修持所以不修持(部分修持内容)以免妨碍修持”那么没逻辑!不是吗?在主要修行之余,为有需要的施主念经,不只不犯戒,甚至还是一种责任。哪怕说没有怎么作其他修行而只专业为施主念经的和尚,只要认真念经,对得住袈裟、对得住施主,佛大概从来没有说过这就犯什么戒了。

所以,我们按照自己实在情况,必须无奈开许的就开许,但千万不要反过来说托钵、化缘等事情不对,以开许版本为正宗,视佛制为错误,因为那样会是很可悲的。

发表于 2008-11-1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上善老大好文

的确说出汉地很多很流行的观念之弊,对于缕清源流,破除似是而非的观念大有裨益。
发表于 2008-11-1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阵家里有人去世,我是特别希望师父们给家人做超度的,我想佛教徒在遇到这样事时都有这个愿望和需求吧.如果这是错的,我们肯定不敢让师父们做了,让别人犯错,自己不是也有错吗?所以上善师兄关于超度的说法是对的.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1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1-1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上善老大好文

随喜上善老大好文!
发表于 2008-11-1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人研究出家人的戒律,本身就是过患。
现在的出家人虽然有很多看上去不很恰当的行为。
但毕竟还有僧团和法律来监督他们,
作为信徒,
可以不依止他们,
但还是尽量避免背后议论才是。
发表于 2008-11-1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原话”是傅味琴老师说的

楼主的“原话”是傅味琴老师说的,是傅老师在某佛学院讲课时说的,绝对不是“背后议论”。
上善如水师兄引经据典,分析透彻,切切实实是佛门栋梁。
发表于 2008-11-13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化缘,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佛不能度化无缘之人,所以佛门讲究度化有缘众生,今生你供养了修行人,一是种下福田,二是成为可度化的有缘众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5-10 05:39 , Processed in 0.03869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