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 发表于 2012-12-19 10:59 哦 实际上一楼的对依止的理解跟我认为的依止定义似乎一样啊。
使用道具 举报
陌上飘尘 发表于 2012-12-18 21:45 …… 那师兄在二楼说的“皈依过的肯定是自己依止的上师”又该怎么解释?恕末学愚钝,我糊涂了
flythrough 发表于 2012-12-19 11:55 一开始我就说,对于依止,很多时候都是争论不修,各家有各家的观点。
flythrough 发表于 2012-12-19 11:55 在某比丘那受了三皈依戒,当然和该比丘有了这个项目上的师徒关系。
flythrough 发表于 2012-12-19 11:55 之所以有争论,就是对依止理解。
flythrough 发表于 2012-12-19 11:55 在汉地,多有这样的观点,依止是唯一的,是根本的。仿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亲生父)”。所以初修者当然要担心了。了解一个师父不是那么容易的。
flythrough 发表于 2012-12-19 11:55 很多人都会说拿十德来衡量,可是对于初修人来说,也是很难。
flythrough 发表于 2012-12-19 11:55 受三皈依戒的目的是什么?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2-12-19 12:13 是如此,然而这没关系啊。主要如法的给观点,哪怕最后没结论,一样能学到很多新东西。甚至,哪怕最后大 ...
是,但我不认同,老笨也还没回应。
按照上善的说法,不认同我说的【善知识应该具足基本戒定慧三学的德相】,认为只要弟子这边有皈依三宝的欲望,确信自己已经得到皈依,那么皈依就已经达成了,皈依戒也有了。我认为不是这样 我认为,这就像传戒或口授一样,要善知识自己有皈依的戒体,而且要有传承,就像上师传口授有自己的这个口授的历代传承一样,这样传下来的皈依戒才是成立的,这样传来的口授才是真正有加持力的。如果传授皈依的人本身都不具足一定的功德,至少连清净的皈依戒体都没有,那么如何能令被传授的弟子得到皈依戒体呢? 事实上,上善也假设例如沙弥这类的,作为传授皈依的善知识,也潜含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个传授者必须自己有皈依戒的戒体,也就是自己已经受过皈依。 所以,我觉得单纯从弟子这一边来说,仅仅弟子有意愿要皈依三宝,仅仅弟子对善知识起尊重、敬信之心,就可以得到皈依,这种说法我还是无法认同。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2-19 12:38 ——我回应了,不必十德,但至少应具足基本的戒定慧德相,当然,上善似乎连这个基本德相都不认可,甚至假设是不需任何德相,但我觉得在他的假设里面,仍然是潜含了一些条件的。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2-12-19 12:55 不承认需要至少应具足基本的戒定慧德相从来没说过“不需任何德相”,这从来不是我的主张承认 ...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2-19 13:28 不知师资最低要求这点,在经论上有没有什么教证,这样也许能让这个结论更加充实一点,也更加可靠一些。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2 05:30 , Processed in 0.03648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