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qingquai

来讲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瑪敦珠寧波 于 2012-2-4 20:37 编辑
qingquai 发表于 2012-2-3 14:43
离我远点`我的楼不欢迎你~我永远站在法王一边~你回去信你那个带帽子的去吧


不好意思喔,我很樂意和曲美多吉一起離你遠一點,我倒好奇論壇上有誰想和你靠得很近?

少拿  宗座說嘴了,  宗座是放在心裡尊敬的,不是給你放在嘴巴上XX的
未灌頂就翻閱無上瑜伽密續,下一世會投生到哪我想大家都明白。我看  宗座到時候也愛莫能助

"我的楼不欢迎你""你回去信你那个带帽子的去吧"
拿別人的信仰說嘴,鄙視~

发表于 2012-2-4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带帽子的,可是在说这位护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2-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但带了帽子还骑着雪狮子。
发表于 2012-2-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曲美多吉 发表于 2012-2-4 22:34
他不但带了帽子还骑着雪狮子。

哈哈,剛才圖片還沒完全顯示出來時,我還以為師兄要犯規了
還捏了把冷汗呢,心想:曲美師兄,淡定阿要淡定啊~~
結果= ="
其實你可以補一句,他不但带了帽子还骑着雪狮子...還拿了顆心呢!
发表于 2012-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瑪敦珠寧波 发表于 2012-2-4 22:42
哈哈,剛才圖片還沒完全顯示出來時,我還以為師兄要犯規了
還捏了把冷汗呢,心想:曲美師兄,淡定阿要淡定啊~ ...

可問題是,另外一個手里拿的是道吉,而且也不是出家人的形象。
发表于 2012-2-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伐折羅伊喜伐羅 发表于 2012-2-4 22:52
可問題是,另外一個手里拿的是道吉,而且也不是出家人的形象。

哈哈,師兄~多些幽默感嘛~
我們本來就在開玩笑啊
发表于 2012-2-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警告qingquai 、曲美:
别又来开始互相挑衅。否则全部封ID。
很简单,你要来这里玩,就守这里规矩!别屡劝不改,老找机会挑衅。谁再在这个话题上再说一句,马上封!
发表于 2012-2-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2-2-4 23:01
警告qingquai 、曲美:
别又来开始互相挑衅。否则全部封ID。
很简单,你要来这里玩,就守这里规矩!别屡劝 ...

上善師兄,真的很抱歉...其實這火是我撩起的,別怪曲美師兄
況且他也沒有確實違規,我只是很看不慣那種拿別人信仰說嘴的人

曲美師兄,不好意思,連累您了
发表于 2012-2-4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致看了一下,没看的很仔细,但也发觉了不少问题,要一一写出来就太多了,简单挑3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写吧。

1、喜贪
这是观五蕴无常的一部经,讲的是观五蕴无常,由此证得【心解脱】(也就是慧解脱)。
这里,厌离的意思,是厌恶、远离,指的是心识厌离所取境,为何要厌离所取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喜贪尽。这里【喜贪尽】是一个很重要的名词,不是简单的内心愉悦和三界的贪,更不能割裂去看。
喜者,指的是心识对所观境,例如色蕴,生起喜悦、欣悦之念,即于此等所观境上生起贪染爱著之心,也就是在对境生起“喜”之后,进一步受用此境,生起“耽着“及”爱取“之念,这就是贪,这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是应该断除的。
2、心解脱
心解脱,指的是慧解脱,什么是慧解脱,在大毗婆沙论里面有具体的表述:【以慧尽诸漏,未以身证八解脱;故名慧解脱。】,也就是能以无常、苦、空、无我这四个道理配合,分别去一一细观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以智慧对治烦恼障,而能证得诸漏永尽,这是心解脱,绝非简单的【解脱就是解脱呗】一语所能涵盖。如配合八背舍,将成为完全解脱之阿罗汉。
我记得这在南传佛教,专门有配合的修法,就是以无常、苦、空、无我这四个道理配合,分别去一一细观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而不是各个心所。
3、我生已尽
我生已尽这个颂子,道理超级复杂,是证得无学道以后常说的偈语。
生,指的是尽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生,和无生法忍没关系。
我生已尽,指的是三世之生悉皆被遮止,因为轮回的根源,烦恼障已经被破除。
梵行已立,指的是无漏行已立,以上述观法生起正智断除有漏。
所作已办,指的是一切烦恼,皆已断故。一切所作,已究竟故。一切道路,已遮塞故。复次诸界趣生生老病死,皆毕竟尽故;名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后有,指的是于轮回中再度受生,后世再有身心相续。不受后有,就是不再于轮回中再度受生的意思。

阿含经的解释,在南传佛教里有更加详尽准确的说法,真要解经,宜认真参考,切忌望文生义,贻误后学。对待佛经要有敬重、慎重之心,不能凭自己想当然去解释,对于法相名词,要认真遵循各乘阿毗达摩的解说,否则,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造下不好的业果。
发表于 2012-2-5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笨果然是把犀利的扫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7-1 23:09 , Processed in 0.03652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