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0-5-20 17:36 发表 
回39、41:
看了一下,逻辑上来说,您的比喻似乎不成立,原因是:
已覺的眾生。。。相违
未覺的佛。。。相违
有男子氣慨的女子。。。一点都不相违(“有阳具的女子”才可能产生相违)
娘娘腔的男人。。。一点都不相违(“无阳具的男人”才可能产生相违)
聰明的人。。。一点都不相违(“聪明的笨蛋”才产生相违)
另外:
觉有情。。。不敢说是否相违,因为原文是梵文
如果說菩薩(Bodhisattva)是"覺有情"....不敢說是否相違 , 是因為菩薩(Bodhisattva)的原文是梵文.
那..當說佛(Buddha)是"已覺的眾生"......相違 , 是因為佛(Buddha)的原文不是梵文嗎?
為甚麼原文同樣是梵文的情況下,一者不敢說是否相違,而另一者即成相違?
若將佛(Buddha)和菩薩(Bodhisattva)都從中文來看 :
"已覺"和"眾生"放一起是奇怪的組合 , 那"覺"和"有情"放一起難道就不奇怪?
[ 本帖最后由 イーストは赤 于 2010-5-20 23: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