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堪萨师公著作《遍益明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上师三宝堪萨仁波切!!!
     1、根本乘 八種别解脱戒分别是:1、比丘戒;2、比丘尼戒;3、沙弥戒;4、沙弥尼戒;5、正学女戒(式叉摩尼戒);6、优婆塞(男居士)戒;7、优婆夷(女居士)戒;8、八关斋戒。  前五种别解脱戒属出家戒;后三种属在家戒。
     2、需要注意的是 大乘长净戒与八关斋戒 的区别。
     3、对我们汉地格鲁巴信众来说, 求得 “如大海般”纯真清净传承 如来显密教证二法 的格鲁巴(戒定慧三学)证法的法脉传承加持特别关键、尤为重要啊。
以此因缘,新年祝愿自他一切有情学修进步,福慧增长,吉祥如意。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09-1-18 21:37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直接贴附件嘛

这样你也省事,我们也省事。

随喜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

附說哀湣王十夢[1]
    昔迦葉佛出世時哀湣王夜夢十相,而此國王同時供養著內道和外道,於是先求外道導師觀夢,外道說:“這是國王將死或亡國之兆,必須用珍重如自己的心臟一樣的來代替。”其時王有一女名叫金鬘,對佛極有信心,正是外道的心病,所以外道說出此言。國王聞言心中愁憂,王女見狀問明瞭因由,對王說:“若能益父王的壽命我死正宜,然而此諸外道無明愚癡暗翳覆心,豈有能力預示未來。正覺佛陀知一切法如眼親見,才是應當請求之處。”王同意後,向迦葉佛請問,迦葉佛說:“王的夢並非王與親屬的惡兆,而是當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諸聲聞弟子行種種惡行之兆。”迦葉佛的授記攝為偈頌:
      其夢兆之一、有一大象從窗牖出,身雖出而尾掛住,是諸出家者雖出家住僧舍中,不能調伏在家俗心之兆;
      夢兆之二、諸普通象驅走大香象,是諸破戒比丘驅擯諸持戒清淨比丘之兆;
      夢兆之三、身有糞穢的獼猴用不淨汙其他獼猴,是為諸破戒者譭謗諸持戒者之兆;
      夢兆之四、有一獼猴為諸獼猴灌頂,是無師德相而僭為人師之兆;
      夢兆之五、蛇心旃檀與常木等價,是後世佛經與諸外道典藉地位相等之兆;
      夢兆之六、一鬥珍珠貿易一鬥面,是後世為財而誦經之兆;
      夢兆之七、精舍邊的花果為賊所偷,是用僧物養在家人之兆;
      夢兆之八、有一渴人井隨其後,雖其水清淨可意,而不飲用,是當來雖為貧法的眾生說法,而彼不聽受之兆;
      夢兆之九、諸多人眾聚在一處,各執己見相互諍鬥,是當來諸出家者各執異見生諸貪瞋;
      夢兆之十、一張白布,有十八人各執奪少分,而布不破,是當來釋迦牟尼佛教法雖分為十八部派,然以各自見行修持皆可成就菩提,未破根本菩提修行之道。
       哀湣王十夢見《甘珠爾》中滿慈子等證悟中的詮摩揭陀賢女證悟的部分,德格版《甘珠爾》中在嗡部與詮證如意藤的第九十三支詮摩揭陀賢女證悟支中。摩揭陀賢女的前生即是哀湣王女金鬘,所以哀湣王十夢在摩揭陀賢女證悟支中,原文明瞭可以參看。


[1] 见《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者之帚 于 2009-1-18 21:39 发表
这样你也省事,我们也省事。

随喜


如果我懂如何附件,你以为我还会在埋头苦干愚公移山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藏傳)調伏律的分判

依《總明調伏法源》:由於蓮花戒論師與支那和尚的論諍,法王赤松得贊命令所行皆依根本說一切有部的靜命論師之規,上部律、下部律、中部律都是從根本四聲聞部承續的根本說一切有部的戒統。工珠仁波切在他的《所知藏》及《三律儀決定釋文殊上師口授》中說:屬於可舍的小事張羯絺那衣藏地不需,是佛所制。然而此說史傳中不明,也不見有其他依據。也有說藏地所宏的戒統是根本說一切有部中的紅衣部。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後傳了幾多顯密教法,然而從未度一出家比丘沙彌,尊者曾對菩薩法王說:“我不予授戒,以我之戒統為大眾部故。”此見諸史傳中。而裙褶有圓系或背系兩種方式,依地被稱為衛式、藏式。衛地寺院多是圓系,而藏地薩迦、紮西倫布及噶舉、寧瑪的寺院多是背系,這僅是就個別與多數而言。也有說圓系是大眾部之規,宗承阿底峽尊者與噶當諸善知識,而背系則是根本說一切有部之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12

如上已陳述調伏之大、受持大調伏律的功德利益、制戒的利益、持戒的功德、破戒的過失、未出家受戒而身披出家衣的罪過、出家的功德、濁世持戒的功德利益、印度釋迦牟尼佛教法中調伏律的出現及三次聖教的結集、哀湣王十夢、(藏傳)調伏律的分判等。現在應當說明藏地調伏正法的出現、戒統傳承、以及現今應當如何修學。
发表于 2009-1-1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救!我过去披过黄色的毛巾被,冒充袈裟,有什么果报?怎么忏悔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藏地調伏教法的出現,首先為下部律,在藏王拉妥妥日年贊時教法出現,法王松贊干布時成立,在法王梵天之花赤松得贊時盛行。第五世法王所著的《歷代王統記》中:美髯公赤德祖贊時曾從裏域[1]請來出家人恭敬供養,然藏人出家則未有。”“其時譯有從印度更喜地方傳入的說分別部律。”“在吉祥桑耶不變任成寺建成後,(藏王)考慮到印度四根本部中說一切有部對藏地較宜,於是延請十二比丘,由靜命論師作和尚,為藏地七人授別解脫戒,是為藏地最初出家的七人。七人中的巴巴揚最初請求出家,藏王非常高興,說:‘卿實為藏地之寶也。’於是他被人稱為‘巴大寶’”。此後法王赤熱巴堅時,若出家者皆撥給七戶供養,還在自己的辮子上拴二布條,右有鵝黃的出家部,左有白衣楊柳宮部。至朗達瑪時教法沉沒,雖彼執政四年後為拉龍巴吉多傑刺殺,然其時譯院被拆,譯事被奪,印度班智達被遣返,出家者皆令還俗,強令執弓箭狩獵,凡不從者皆被殺。有藏饒薩、鈅格炯、瑪釋迦牟尼三人在一河邊修行,見諸出家者狩獵,問明原由,驚知國王覆滅佛法,於是馱載律藏典籍,經上阿裏逃到葛邏祿與霍爾地方[2],考慮到語言種族都不同無法弘法,於是逃往多麥潛修。有穆蘇薩巴對他們生起信心,敬信調伏正法,跟從他們出家。藏饒薩為和尚,以鈅格炯為阿闍黎,受沙彌戒,法名貢巴饒薩,後又由瑪釋迦牟尼為屏教師,並延請兩位漢僧足成五比丘數,為他授了比丘具足戒。貢巴饒薩戒臘滿五年後,衛藏有十人得知多麥地方有佛法,於是跟從貢巴饒薩大師出家受具足戒,教法漸次弘揚到衛藏,此部被稱為下部律或喇欽[3]戒統。在喀什米爾班智達未到藏地之前,戒統以此部為主,至今依然著名。
      其次上部律,松艾天喇嘛益西沃最初求覓出家師長未得,於是自己在三寶前受持出家相,將名字松艾改為益西沃。此後在東印度迎請法護論師,由於藏地共同的福業所感,法護論師恰好在尼泊爾朝禮佛塔,因為酷熱生病來到雪山邊,祈請後,論師考慮到藏地王臣好樂佛法,此行必能有所利益,於是赴藏域阿裏地方。他有弟子善護、德護、智護,所傳的比丘戒次第傳至仁達瓦、甲曹法王等,被稱為上部律。
大班智達戒統,也稱中部律或迦濕彌羅[4]律軌。綽普譯師強必巴迎請迦濕彌羅大班智達入藏,在曲許索瑪寺一日內為十一人傳比丘具足戒,菩提祥和藏巴金剛祥為其上首,所傳戒統被稱為大班智達戒統。宗喀巴大師所受的比丘戒即屬此部。次第相傳直至當今第十四世法王丹增嘉措。清淨的比丘戒傳承從印度傳入後,自靜命論師起至今不衰,如此妙軌,當依之修學。
       雖然正統的比丘尼戒卻未曾從印度傳入雪域藏地,然而也出現有比丘尼。藏地諸智者有說二部中唯大比丘僧也可傳比丘尼戒,由於沒有正規的比丘尼戒傳承,對於此說其餘智者加以破斥,於是此戒統未能流傳。漢地是否有清淨的比丘尼戒統也不明[5],為什麼這麼說呢?昔室利那迦比丘尼曾問漢地比丘尼:“你們唯由大僧可傳尼戒依據何在?”諸漢比丘尼引用佛的姨母大世主出家之事作為理由,然而這並不合理,因為她們唯承許斷除八重罪即得到比丘尼戒。若此說可據儀軌無失,唯由大僧可授尼戒是出自佛制或佛授記,那麼我們藏地諸執律者也會非常高興地傳授比丘尼戒。以其不可作為依據所以無傳。沙彌尼的戒統也同樣,然卻可以由大僧授,這也是如今現行的方式。
[1] 即古龟兹国一带。
[2] 令属新疆地方。
[3] 义为大师。
[4] 即今克什米尔一带。
[5] 汉地有清净的比丘尼戒传承,宋元嘉十一年(公元434年)慧果、净音等三百余人,于建康南林寺戒坛从师子国尼铁索罗等十人受具足戒,为我国比丘尼得戒之始。详见南朝梁代僧宝唱所撰《比丘尼传》〈僧果传〉等、以及《出三藏记》卷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ixl 于 2009-1-18 21:53 发表
求救!我过去披过黄色的毛巾被,冒充袈裟,有什么果报?怎么忏悔呢?



不是冒充和尚图什么的,不是这里说的情况啦。譬如演员等。。。师公年轻也来干这样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13



如今的傳戒,其能令未得戒者得戒的羯磨辭,前段是授沙彌戒,後段是授比丘具足戒。其初授沙彌戒時,和尚于屏處向一適合的比丘求助,得到同意後,在處所(如寺院)等條件具備時,足成舍事比丘之數,擇一吉時,和尚阿闍梨集會一處,陳設諸所需物品,行布薩三常念、四誦、施食、回向,出家者依法懺淨,或誦總懺文並問見罪否今後是否守戒等[1]。然後喚欲求戒者入內,和尚使一合宜的比丘觀其能否出家,訊問遮障。為令于教法次第修學,先授居士戒。此後託付求許比丘,此比丘向僧眾請求許可此求戒者出家,得僧眾許可後祈請和尚,由和尚或和尚委派的比丘為求戒者剃發、沐浴。由和尚授予標識著出家相的郁多羅僧[2]、安陀會[3]、缽、敷具、濾水囊等,應其所須給予五種資具。此後當轉其心念,和尚為求戒者說在家的過患與出家的功德,令其生起無論如何當在無比釋迦法王教下出家的強烈心願,為令不忘,和尚取自名中一分為他取出家法名。完成三種更換後,出家正體必須斷除三種違犯作出三種承諾方能得到,其次出家戒呢,也是斷除三種違犯之戒。所謂三種違犯,即違犯舍俗人相、違犯取出家相、違犯敬和尚阿闍梨,這三條在此生的壽命中不能違犯。授沙彌戒時,和尚使一合適作為沙彌教授阿闍梨的比丘,以羯磨辭委任為沙彌教授阿闍梨,教導受戒者斷除違緣,令彼順緣圓滿,並使了知輪回的一切自性皆苦,生起決定出離之心,所說務必令他心中瞭解,了知欲得戒、已得戒、得戒之時等極為重要。若沒有無偽的出離心沙彌戒是得不到的,而戒體同前授皈依居士戒時一樣,在隨師三遍念出沙彌戒辭時得到沙彌戒體。此前出家與居士二不論多少雖可同受皈依居士戒,若逾三遍沙彌戒辭則戒不成。結儀時為令明白應敬之處與非處,當說明時等,為令所得戒守護不失,當為教誡。前者應擇一合宜比丘以辭委任為教授阿闍梨,用日圭無誤地說明年、季、月、日、時、日分、夜分等七種日圭用法;教誡由和尚或阿闍梨均可,當為說明四根本及六支分等沙彌十戒,如昔阿羅漢如何護戒,盡受戒者之壽量當如是護戒,和尚阿闍梨當令受戒者生起此心並立誓承諾。這些作完後,當為說明罪墮之相令其了知。末當令受戒者生起歡喜,僧眾祝願,師徒會聚。若隨宜受戒者的好樂不作解說也無不可,同樣若僧眾不得唯和尚一人也可傳戒,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心中瞭解所說的內容,令儀軌中的語句不謬不誤於心中顯現。為何要如此呢?因為當初從佛輾轉傳戒時,都是依心中的證悟傳承而來,豈有看著書本授別解脫戒的傳承,但是請考慮,這種作法我等初業行人實行起來是否也能如此呢?
第二,後面的授比丘戒或具足戒辭部分也分為加行,正行和結行三分。此前的戒辭授沙彌戒儀軌正是這一部分的加行儀軌。而正行授具足戒,則先由戒和尚請一合宜的比丘作為屏教師,,並足成合宜舉行羯磨的比丘中土十人,邊地五人,如法集會後行布薩三常念、四誦、施食、回向,若不能行懺儀還淨,可誦懺悔文總懺及問見罪否今後是否守戒等。以上方便善加完成後當喚受戒者入內,和尚禮僧眾後,於欲受戒者前白請僧眾,請一合宜比丘為羯磨阿闍梨,另一合宜比丘為屏教阿闍梨,其餘僧眾足成舉行羯磨的僧數。此後和尚與欲受戒者頂禮僧眾、散花供養。和尚發話令欲受戒者依羯磨僧的戒臘依次頂禮三拜,此時諸比丘依次為受戒者祝願,願其速得比丘具足戒,並散花供養。此後和尚當令諸受戒者頂禮和尚,為令受戒者發心希求比丘戒體,和尚當為說受戒之善妙與比丘之大。此後為令儀軌圓滿無缺而傳具足戒當具十種現前。為使和尚現前故當祈請和尚,三遍隨念,善盡方便。和尚應具十五種合宜之法,十五種法即德尊、戒固、善巧及十二種利益支分。為使資具現前故和尚當為求戒者加持三衣,將缽、敷具、濾水囊等的用處說明,缽的大小、顏色、是否如法等須展示給僧眾觀看,和尚以辭委一巡示者,由他持缽展示給僧眾,若皆同意許可則加持缽。資具加持完畢後,受戒者從背後披著折成八折的上衣,僧眾祝願勉勵,誦:“此是解脫幢”等並散花供養。此後羯磨阿闍梨當作羯磨事,囑諸受戒者:“你們受具足戒僧眾須作若干羯磨,你們現仍未得具足戒不可聽,然為令生信故當遮耳而令眼見。”作犯戒還淨加持羯磨與住處同意羯磨後,和尚當問:“誰先受請作屏教?”受請為屏教阿闍梨者當答:“我比丘某甲。”再以羯磨委以屏教阿闍梨責,由屏教師將受戒者引至屏處,訊問有無障難,問畢後請求僧眾聽許,然後喚受戒者入內,令頂禮僧眾三拜回歸自列。此後是啟白現前,令受戒者頂禮羯磨阿闍梨與屏教師阿闍梨,複頂禮僧眾三拜,僧眾默許則啟白與僧眾現前二者皆具。此後為令僧眾相信,當於內作羯磨由羯磨阿闍梨問諸障難。正行中離五違緣、具三順緣都必須有出離心的攝持,一定要令聽懂所說語義,此至關重要。若沒有無偽的出離心攝持,則比丘戒不可得。羯磨現前,百一羯磨中授具足戒是白四羯磨,羯磨僧能成羯磨事,欲作羯磨,慈湣受戒者,且須欲得寂滅涅槃,白請僧眾三種憶念後,言:“作白羯磨至心而請,若有冗缺請刪補之。”如是作羯磨。具足戒羯磨須熟記於心,辭不謬不誤。沒有看著書本而行的作法。三說之末羯磨成時亦得戒時,務必令受戒者解達辭義。羯磨正行之後,結儀時當令了知應敬之處與非處,為其解說時等如前沙彌戒時所行。為令守戒不失為彼說十一種教誡:第一、依法清淨活命,第二、戒律清淨守護,第三、沙門四種所應作法[4],第四、勤諸取捨之因可成所求勝義,第五、與諸上座及同戒者平等修學,第六、當敬師長看侍瞻病,第七、敬諸同修安住調柔,第八、為令見清淨須讀誦、斷除、如法隨行,第九、受持正說解義而修,第十、當恭敬行持能對治破戒之法,十一、若恭敬學當思何學。說完教誡後當生歡喜,頂禮和尚謝恩,僧眾誦願:“願堅解脫幢,願梵行盡形壽,願戒蘊圓滿,願一切生中皆得比丘清淨具足戒。”並誦:“戒之戒”等頌,以及“自出家起直至命終”等合宜之願以為銜接。其第二誡,即得戒已如何守護不失,生起罪墮之門有四:謂無知、不敬、放逸、煩惱熾盛。無知是罪墮之因,其對治當了知二百五十三戒之戒相,如理守護。概言之,有四他勝,十三僧殘,三十舍墮,九十單墮,四對說悔,一百零二惡作,七滅諍。這些戒條可依《別解脫戒經》了知。若欲深廣瞭解,則須對調伏律典聞思修三結合而行。慚愧之心能令身語意三門住不放逸,須對佛、聖教及住持聖教的僧眾修習淨相,恭敬承事。三世煩惱的過患,都是能令生起煩惱的心續不寧、不安、不樂、不調柔,能夠損惱自他,如是等有無邊過患而無一功德,細細思之並不難了知。即知其過患則不可隨它而轉。即已得戒修沙門行住寺院中則有三種基本應修,總修學處的三種基本謂:長淨、夏安居、解夏自恣。其須修之因,以其能增長學處淨諸罪垢,令法清淨。長淨半月半月的十五日[5]作,以其界限明瞭不易忘記,且時日吉善福德較大。若長逾半月則易忘罪墮,太短又妨讀誦禪思。長淨又可分為寂止長淨與相順長淨兩種,相順長淨依其功能又分調和、除害、吉祥、十四、十五等五種。所謂相順長淨就是時、友、儀軌等須相順,按時的長淨如前所說,吉祥長淨則隨宜而作。相順長淨之體,是因《別解脫戒經》有五種讀誦方式,然而不論哪一種,都需心中憶持後不謬不誤誦出,沒有看著書本讀出的作法,安居等儀軌也如是。長淨羯磨並不就是長淨,長淨羯磨是白一羯磨,解夏也同樣。一年中按時的長淨有二十四次,其中十五長淨有十八次,十四長淨有六次。解夏自恣日的長淨是另外算的,攝在解夏中。夏季安居是因為夏季多雨濕熱,多生諸蟲,若勤外出多損他命,為免譏嫌故於夏季誓守六誓。此六誓就是不逾所誓之界、不起諍、于夏季勤聞思、修治破敗的房舍、於此處長住、不破安居。安居的時間依佛所制為藏曆的六月十六日起為安居,七月十六日起為後安居,如同今日無比的吉祥噶丹教法[6]所行。而吉祥薩迦派則有藏曆五月十六為前安居的作法,究其原因則是說如今的時間比佛制戒時的月曆提前了一個月的緣故,而戒律須隨順地域與時間,因而認為這樣可以。然而世界上有些地方唯有夏季,而有些地方唯有冬季,那麼也應有些一直安居,而有些不用安居了,結合佛制安居的初衷似乎此說可以成立,然而合不合理已無細辨的必要,如今有的就是這兩種作法了。解夏自恣的時間是自前後安居結夏起安居三個月後,在藏曆九月十五或十月十五按時解除禁制,在此之前若有特殊的因緣也可以解夏,但不是按時的解夏,其所承許等後與前同。所謂解夏自恣,是指在夏安居中所犯罪墮憶念髮露懺悔、分配所得物品並解除禁制之義。有罪墮解夏與物品解夏兩種。解夏後必須巡域一周,張列羯絺那衣[7]則有未實行。比丘具足戒等羯磨若要無過圓滿而成,須羯磨僧眾具足三相:足數、合格、離二種不和合。足數則是須十一比丘,十一中有足五足十兩種如前所說。這些比丘還須合符十五種條件:不是在正作羯磨時臨時拉來,不能是女人等非境,不能有與同欲者[8],不能有犯他勝罪者,不能在未得具足戒者,不能有曾犯無間罪[9]者,無惡見者,非別部者,非不同羯磨者,非學處錯謬者等《根本說一切毗奈耶事》中所說的十種,以及《律上分》中所攝的界、相、三寶等三無異,此外還有住普通身,具三名言,共十五種。二不和合指的是僧眾不共集而不合,以及集而複退而不合。和尚也須具足十五種條件:堅固之支謂戒臘清淨具足十五歲,善巧之支謂精通戒律,尊重之支謂戒慎防性罪遮罪無有染犯,以及十二種利益支具悲,具忍,內眷清淨,勤以法及財利益,同戒同見,善於說法、能解其義、住智自性,為常人身,住地自性等。羯磨阿闍梨須具十一條件:除比丘六法外再加不入非法,具慈悲心,能令受戒者生信,和尚以辭委任,羯磨辭無謬誤。比丘六法謂同具足戒同見,善說法能解義住智自性,是常人身,住地自性。

[1] 诵完总忏文后,先由上座问“诸师于罪及堕见否?”诸师答:“见。”上座:“以后依戒修行。”答:“依戒修行。”上座:“此是方便。”答:“尔。”其后诸师中维那反问上座如上。见能海上师编译《比丘日诵》。
[2] 出家比丘三衣中的上衣。又称入众衣,七衣。
[3] 三衣中的下裙,又称中衣,五衣。
[4] 骂不报骂,嗔不报嗔,调不报调,打不报打。
[5] 即阴历的十五和三十,称为白月十五与黑月十五,若无三十,则廿九作称为黑月十四。
[6] 即格鲁教法。
[7] 又作迦郤那衣、羯耻那衣。意译坚衣、功德衣。此乃夏安居终了之后,凡四、五个月之间所允许着用之便衣;以其间缓和种种戒律之要求、故可着用。依四分律卷四十三所载,受此衣有五种利益:(一)得蓄长衣。(二)得离衣宿。(三)得别众食。(四)得展转食。(五)食前食后,不嘱比丘,得入聚落。此外,在锡兰等地,安居中亦可着用此衣,然其材料须为人所布施,且须于一日间造好。[十诵律卷二十九、翻译名义集卷十八]
[8] 比丘因事不能亲至参加羯磨,可授意与他比丘表示同意等,谓之与欲。
[9]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将感长劫无间地狱受苦,是谓五无间罪。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十三種生活資具謂僧伽梨、郁多羅僧、安陀會等三衣不得離身,僧祇支 及副僧祇支二,裙及副裙二,尼師壇 ,夏衣 ,覆瘡衣,剃發衣,拭面巾等。
這些的度量,長寬中三法衣大的長五肘、寬三肘,小的則長寬均為前之半。此二之間則為中。安陀會則長四肘寬兩肘,或能繞身三匝之量亦可。僧伽梨為二十五條至九條,橫截五幅半到七幅,郁多羅僧為七條至五條,橫截三幅半,安陀會五條,橫截兩幅半。物品加持成就後長寬二者都須足肘。裙及副裙形制如安陀會,僧祇支及副僧祇支如郁多羅僧,拭面巾周圍一肘,夏衣不逾長六肘寬三肘,覆瘡衣同此量。剃發衣長三肘寬二肘半。敷具不可長三肘而為兩肘半,寬二肘六指。大布長九肘寬三肘十八指。肘有身肘、手肘、微肘三種,身肘為身量的七分之二,微肘呢,有頌曰:極微及鐵水,兔羊象謂塵,蟣虱至稞麥,七倍為一指,廿四為一肘。自身與如來身量相等也不可同如來法衣之量而作,作者得墮罪。如來法衣之量長如如來十搩手,寬六搩手。如來的一搩手等同我們平常人的兩肘。十三資具若任一有餘,則須作餘資具加持後方可持有,而且必須是為了自己的和尚阿闍梨等的緣故方可持有。若有兩件以上剩餘則須作需用資具加持才可持有。其持有之理,是為了他人之需而持方可,而持之須能利他。資具中有細物呢,還有坐墊、腰帶、帽子、鞋、缽套、網兜等。較諸在家與外道出家劣眾特勝的用器就是須托缽,它的材質、形狀、顏色、大小之量必須了知。材質為泥、鐵或石制,形如半卵,顏色為應如烏鴉的眼睛一樣純黑,其大小應能盛六把熟米、兩把菜。滿把九把是其容量的下限,十八把為其容量上限。前說的大小是其下限。


僧伽梨:有二十五條,橫截五幅半,表憶念不忘八正道、七覺支、十力,四邊押幅表示憶念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總成三十七菩提分法。


郁多羅僧:有橫截三幅半,表憶念不忘七覺支及以其為體的定等。

安陀會:有橫截兩幅半,表憶念不忘五力。比丘資具衣等總有十三種。

敷具:四邊押幅表憶念四念住,橫截成兩幅半又表憶念四正斷、四神足。

缽:資具粗惡,平等乞食,少欲知足,表憶念斷除二邊行沙門法。釋迦世尊手中托缽除表此義外,缽中甘露盈滿表心中功德圓滿,即外現寂靜調伏的比丘相,內則功德支分全部圓滿。

濾水囊:是為了飲水時不傷害眼睛看不到的微細眾生。佛的教法離不開慈悲,不害水中的微細眾生正是慈悲精神的體現。

錫杖:錫杖有三段表三學,中以松木製成是心續正直而調柔之相,底尖有結表斷惡趣門,下有七邊表七菩提分,上有八邊表八正道,頂有四角表四諦,每角有三環成十二數表十二分教,有二塔表智慧方便及二身,代表全圓的因果道分。鐵鉤表能作引導眾生至解脫的事業,錫杖的形狀就是為了憶念不忘這些教法。

長淨、安居、解夏三事在實踐時,請務必須詳觀三事儀軌後,依之而行。
十三種生活資具謂僧伽梨、郁多羅僧、安陀會等三衣不得離身,僧祇支 及副僧祇支二,裙及副裙二,尼師壇 ,夏衣 ,覆瘡衣,剃發衣,拭面巾等。
這些的度量,長寬中三法衣大的長五肘、寬三肘,小的則長寬均為前之半。此二之間則為中。安陀會則長四肘寬兩肘,或能繞身三匝之量亦可。僧伽梨為二十五條至九條,橫截五幅半到七幅,郁多羅僧為七條至五條,橫截三幅半,安陀會五條,橫截兩幅半。物品加持成就後長寬二者都須足肘。裙及副裙形制如安陀會,僧祇支及副僧祇支如郁多羅僧,拭面巾周圍一肘,夏衣不逾長六肘寬三肘,覆瘡衣同此量。剃發衣長三肘寬二肘半。敷具不可長三肘而為兩肘半,寬二肘六指。大布長九肘寬三肘十八指。肘有身肘、手肘、微肘三種,身肘為身量的七分之二,微肘呢,有頌曰:極微及鐵水,兔羊象謂塵,蟣虱至稞麥,七倍為一指,廿四為一肘。自身與如來身量相等也不可同如來法衣之量而作,作者得墮罪。如來法衣之量長如如來十搩手,寬六搩手。如來的一搩手等同我們平常人的兩肘。十三資具若任一有餘,則須作餘資具加持後方可持有,而且必須是為了自己的和尚阿闍梨等的緣故方可持有。若有兩件以上剩餘則須作需用資具加持才可持有。其持有之理,是為了他人之需而持方可,而持之須能利他。資具中有細物呢,還有坐墊、腰帶、帽子、鞋、缽套、網兜等。較諸在家與外道出家劣眾特勝的用器就是須托缽,它的材質、形狀、顏色、大小之量必須了知。材質為泥、鐵或石制,形如半卵,顏色為應如烏鴉的眼睛一樣純黑,其大小應能盛六把熟米、兩把菜。滿把九把是其容量的下限,十八把為其容量上限。前說的大小是其下限。

僧伽梨:有二十五條,橫截五幅半,表憶念不忘八正道、七覺支、十力,四邊押幅表示憶念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總成三十七菩提分法。


郁多羅僧:有橫截三幅半,表憶念不忘七覺支及以其為體的定等。

安陀會:有橫截兩幅半,表憶念不忘五力。比丘資具衣等總有十三種。

敷具:四邊押幅表憶念四念住,橫截成兩幅半又表憶念四正斷、四神足。

缽:資具粗惡,平等乞食,少欲知足,表憶念斷除二邊行沙門法。釋迦世尊手中托缽除表此義外,缽中甘露盈滿表心中功德圓滿,即外現寂靜調伏的比丘相,內則功德支分全部圓滿。

濾水囊:是為了飲水時不傷害眼睛看不到的微細眾生。佛的教法離不開慈悲,不害水中的微細眾生正是慈悲精神的體現。

錫杖:錫杖有三段表三學,中以松木製成是心續正直而調柔之相,底尖有結表斷惡趣門,下有七邊表七菩提分,上有八邊表八正道,頂有四角表四諦,每角有三環成十二數表十二分教,有二塔表智慧方便及二身,代表全圓的因果道分。鐵鉤表能作引導眾生至解脫的事業,錫杖的形狀就是為了憶念不忘這些教法。

長淨、安居、解夏三事在實踐時,請務必須詳觀三事儀軌後,依之而行。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15




此小册主要講述了調伏律之大,出家的功德,護戒的功德,不護戒的過患等,為便利故將諸大經論中此諸內容類編一處,還述及印藏出家戒統傳承,介紹了當今吉祥格魯派出家及受具足戒的法規三根本行持的方法,從頭至尾都是出於美好的發心,希望能利益諸讀者的心。
此書由嘉絨祈竹仁波切勸請,嘉絨堪素阿旺提秋 著於2003年。善妙增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
一、根本說一切有部。。。僧伽梨 為二十五條至九條,繪有蓮花、青蓮、法輪或寶等僧人的標識。。。
二、大眾部。。。僧伽梨為二十三條至七條,以吉祥結或海螺為標識。。。
三、上座部。。。僧伽梨為二十一條至五條。以索及迦花為標識。。。
四、正量部。。。僧伽梨為二十一至五條。以吉祥結為標識。。。





这就是我们看到西藏和尚袈裟(不是平时红袍)背后有个正方形东西那部分的图案的代表。

发表于 2009-1-19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上师三宝堪萨仁波切!!!
    赞叹、随喜上善师兄“埋头苦干愚公移山” 利益众师兄们。
    1、“勿寻他短 反观己过 弃之如坏血”“一切安乐 由师加被 励力报其恩   自心未调 焉能调人 先从自调起”(敬摘自《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
    2、“功德生源尸罗(梵文“戒”之音译即尸罗)广大海”(敬摘自《上师供》)
    3、据佛在《律本事》开许 如果居士能在“阅出家戒后 对三宝、戒律增上信心学修,便可阅出家戒”。即一般而言,居士决不能(为寻过失)阅读出家戒律。
以此,随喜上善等师兄们利益大家的功德,祝愿新年 众师兄们增长福慧资粮,吉祥如意。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09-1-19 08:0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9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和尚袈裟(不是平时红袍)背后有个正方形东西那部分的图案的代表

终于知道为啥那块表示什么了,我还以为是制作的问题呢。

顶礼堪萨仁波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2 17:06 , Processed in 0.03701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