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kongyin

发个利美的陋文,给大家拍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將領 发表于 2012-1-2 23:13
宗義書開宗明義通常會說:宗義唯有四,並無第五部。四部宗義都緣於佛說,但不是四部宗義都究竟,所以才有了 ...

  赞同!!
  【從各宗義師的角度,沒有任何宗會認為以各部宗義之見都能成佛。】这真的是常识中的常识,何独是应成派如此!
  其实,不要说是成佛或者解脱,就连进入大乘加行道,下部宗见者也不可能。正如自续派也认为执持唯识宗见者无法进入真正的大乘加行道。
  可惜,好多人一看到应成派如此说,或格鲁派如此说,便神经紧张,生事叫嚣。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把牛头、马尾、猪蹄、羊身拼接在一起,弄成一个四不像,才是最完美的生物;牛是牛、马是马,就是不包容、不宽容,就是宗派主义,就是不能成佛……
  
  西藏各宗对他宗中观见解的包容,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直接承许依据他派观点也能成佛的,而是利用了义、不了义或显说、密意,正机、旁机等等范畴来解释。正如我们认为某些宗大师早年随顺某些派别的观点是不究竟,后来彻悟之后的观点是究竟;某些派别反而说宗大师早年的观点是究竟,后来为了教化我们这些劣质所化机,才开敷出格鲁派独特的“单空”见解来。不要说跟他们说宗大师后期的见解比早期的见解究竟,即便跟他们说两种见解同样都是究竟,他们也是不能接受的。
  宗喀巴大师依据经教和传承所抉择的中观应成见,乃是一切宗见中最究竟、最圆满的见解;唯依此见,方能成佛。假如一个格鲁派的行者连这一点都不能承认,东拉西扯,南辕北辙,利美来利美去,把自己的【理】都给整【没】了,这不仅是莫大的悲哀,更是天大的笑话!
发表于 2012-1-3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1-29 10:18
事实上,关于空性的禅修是密法修学的基础,在空性的禅修上如果不彻底,或者有偏差,当然也能获得成就,但是 ...

学习了。
发表于 2012-1-3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narraboth 发表于 2011-12-22 19:32
這句話本身有問題。
說"不能証得聖位,何況解脫..."。
証得聖位不肯定解脫嗎?


刚写了个很长的回复,一下不慎,点错按钮,全部丢失,惨兮兮,只好重写。

这问题比较复杂,我想分成几层意思来说明,本来早该回复,因为年底事忙,所以忽略,这次又被顶上来,正好借机会回复。

之前我在15#的说法,是有依据的。

1、按照《四宗要义讲记》,四宗之中,唯有中观应成见断除人我执及法我执最为彻底,故最为究竟了义,其余各宗,对人我执及法我执的断除都有所残余,故不够究竟。

2、按照《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一切悉地生源》的说法:

“唯识师说生死根本法我执所执境遮已之空性,印度阿阇黎辛底巴取以修圆次,得身语寂静及意寂静之[喻光明]已,即不能更有趣入。故取唯识见以修圆次,此生即中有亦不能证得双运位。于下生中,亦须舍唯识见,转取中观应成派见,方能证得。”

按,以唯识的究竟见地——“二取空”(也有译为“异体空”)来修持圆满次第,只能证得“喻光明”,而不能证得“义光明”(胜义光明),按照密宗地道建立,只有证得义光明,才能证得大乘菩萨道的“极喜地”,也就是初地,如果不能证得义光明,尚不能证得初地,遑论解脱,大乘菩萨道行人,必须依照中观应成见才能证得义光明,才能趣入初地。

上面所说,就是我在15#提到的见解之根据。

3、从解脱来看,必须彻底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所以必须依靠中观应成见,但是小乘声闻缘觉肯定已经证得解脱果,这是由圣言量可以得知的,这个矛盾实际上是中观八大难义之一的“声缘亦须证得法无我,不然不能解脱。”这是因为要认识人无我,必须先认清楚补特加罗的施设所依——“五蕴”必须也是无自性的,生起证悟的时候,必须先生起对五蕴的法无我之证悟,然后才能次第生起人无我的证悟。这点,月称菩萨的《入中论自释》有说:

“此教显说,声闻独觉亦有知一切法无自性者。倘不遍知诸法无自性,不过如世间离欲者。则初发心菩萨亦应以自慧力胜,彼等亦应不能永断三界一切随眠,如诸外道。

又缘色等自性成颠倒故,亦应不达补特伽罗无我,以于施设我因之诸蕴有可得故。”

故,必须证得法无我才能真正解脱,这是应该是共许,然而,中观应成与小乘宗见之不同,在于中观应成见更为广大圆满,如《入中论自释》云:

“有作是念:[若声闻乘中说法无我,则说大乘经应成无用]。应知彼宗俱违教理。

说大乘经,非唯宣说法无我,亦说菩萨诸地波罗蜜多、大愿、大悲等,回向资粮不可思议法性。

如宝鬘论云:[彼小乘经中,未说菩萨愿,诸行及回向,岂能成菩萨。安住菩提行,彼经未曾说,惟大乘乃说,智者应受持]。

即为显示法无我故,宣说大乘亦应正理,欲广说故。声闻乘中说法无我,仅略说耳。

如阿遮利耶云:[若不达无相,佛说无解脱,故佛于大乘,圆满说彼义]]。”

故将大乘道所许的“必须证得中观应成见才能解脱”这个观点,不加分别的应用到小乘道,似乎并不妥当,以大乘中观应成见所说法无我更加圆满故。

倒不如说,承许必须证得人无我和法无我才能解脱,这点是大乘和小乘的共识

(因为怕丢失,先发一部分,待续)

发表于 2012-1-3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narraboth 发表于 2011-12-22 19:32
這句話本身有問題。
說"不能証得聖位,何況解脫..."。
証得聖位不肯定解脫嗎?


下面继续回复,希望电脑正常。

4、narraboth说,“必须兼学格鲁的空性见”,这点需要澄清,虽然我们平时这么说各派的见地大家可能也不会误会,可是在格鲁派内,从来不会认为有一种见地叫做“格鲁的空性见”。因为宗喀巴大师所诠释的是仰承月称菩萨一脉相传而得的纯正见解,这或许因为格鲁独擅而被称为是格鲁派独有的见解,但实际上我们自宗认为这是月称菩萨乃至更久远一些提婆菩萨、龙树菩萨乃至释迦牟尼佛的究竟真实了义之见。

而其余各派祖师,或未曾证得如此见解,或虽有证得,但未能如实开显(也就是说法善巧程度不够),或虽有如实开显,但弟子根器不行未能如实流传下来,或观待弟子根器,虽证得了义见而宣说不了义见。

在《土观宗派源流》里面说:“(宗喀巴大师)又在此处造辩了不了义的《善说藏论》,此中艰深之处,即博闻经教的俄译师、萨班(笨按:萨迦祖师)、布敦大师、于正理多历辛勤的卡巴却吉僧格等有名的八僧钦,现证功德并非下劣的衮钦·笃补巴(笨按:觉囊祖师)等等藏中所有先贤谁都未能如实了达,而大师仰仗文殊菩萨的恩德,则明解无余,遂造斯论。本论中颂云:“颇有多闻教法者,于正理路亦勤习,内证功德非下劣,然终未达此奥理。由文殊恩始得见,我以悲心而宣说。”颂言如是。”

在嘉瓦仁波切的《新旧译期的整合》一文开头部分也论证说,

“虽然宗喀巴与其萨迦派上师仁达巴(REDMDABA,1349-1412)解释中观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不同者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他们的根本思想。因此,大致上不难了解噶举、萨迦与格鲁三派的哲学观点相同,因其皆属中观应成派。”

我记得在《略论释》里也有提到,传统观点上认为,四大教派的创教祖师的内证境界同为究竟,但因诠释方式不同及弟子根基不同,故流传下来的教法看似有异。(很晚了,没空仔细找了)

所以,在“究竟了义”这个问题上,肯定各派都认为自己的宗派是最究竟了义的,这就像汉地的判教一样,总要把自己的宗派判为最高无上,别人的宗派就要判为低下,但这可能也是一种方便摄化的手段,引导能适应自己宗派见地的弟子趣入自宗,避免“好高骛远”的“越等”之弊。

没开悟的每个人心底都是有我执的,“宗派执”也是我执的一种,更是“我慢” 的变形。

“自己所学必须至高无上”每个人心底也许都是这样期许的,故为了适应凡夫的这种心态,佛菩萨大概只好采取这种方式“各许自宗最究竟了义”,来化解这种凡夫的偏执心理。

所以,似乎也没必要在这上面过多较真,毕竟,真能分辨出何谓究竟了义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可能在一生的修学过程中也无法接触到最核心的部分,更难以有能力发觉各宗在宗见上的细微差别。而每个宗派的祖师内证境界非凡夫所知,究竟真实解脱与否难以断言,更何况,即便真实解脱,也可能宣说不了义法,如无著菩萨证悟中观应成见,但也观待机缘,对众生宣说唯识教法。

以此类推,各宗祖师是否真正解脱,或者虽然真正解脱但是否会说中观应成见,这都是难以求证也不必求证的,“善学自宗,净观他宗”我们学好自己的宗派就足够了,其余的似乎不必去细究。

啰嗦这些,不知narraboth法师以为然否,静候赐教。
发表于 2012-1-3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3 01:23
下面继续回复,希望电脑正常。

4、narraboth说,“必须兼学格鲁的空性见”,这点需要澄清,虽然我们 ...

哎呀,我不是法師,千萬別這樣叫。
您引的這些例子很有意義,我沒什麼特別需要補充的。只是還有些疑惑需要澄清:

您提的聲聞聖果的"品質"是否可與大乘類比,這確實是個大問題,不過回到我本來的質疑點,大小乘聖人都是解脫於生死輪迴與煩惱,這點應該是共許的。阿羅漢多少都證得法無我,而且也都解脫了(雖然也有所謂慧解脫阿羅漢),這是不是就可以反推,就算聲聞乘的法無我見地不夠究竟,他們還是可以依之證悟某種程度的空性而解脫? 唯識跟中觀自續派應該在法無我見地上比聲聞乘更了義,理當更可以依之解脫?

如果您指的解脫並非通義上的解脫,而特別指大乘聖果為解脫,那我可以接受,不過好像不是個很規範的定義。(而且要是定義如此,用遑論也有點怪。)

一切悉地生源一書中的說法,是有根據。本來這點也沒什麼好爭,因為西藏大部分派別都同意中觀應成派最了義,所以這並不對利美運動議題造成什麼影響。只是我在想,如果今天還有很多人宗奉唯識派,他們會怎麼說這個典故? 誰有沒有証得義智慧這種事情,別人是難以知道的,除非那個人自己出來說"抱歉,我之前信唯識錯了,我現在登地之後改宗中觀應成",但是好像沒人出來這樣講。所以我在想這種典故也許比較容易淪為各說各話的典故,例如中觀派說唯識證不了義智慧,唯識派說他們可以。

應成見很高,所以理論上透過正確了解應成見的初學者,對空性的認識已經超越例如自續派的大修行人,但是我總認為,這種智識上的認識,對調伏煩惱卻未必起得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大家都可以自己檢視的。
另外,我不了解,如果透過特定修法,風心進入特定區域,八十種妄分別自然熄滅,妄分別既然已經熄滅,此人先前所持不了義見地上沾染的微細執著應該也會消滅? 我不知道,只是我的小小疑惑。

當初提格魯的空性見一語,倒不是說只有格魯宗中觀應成,但是各教派對這個中觀確實還是有很多歧見.... (還是說,只要是應成見,就可以證得義智慧而登初地,哪派的應成見並不重要?) 不過您也說了,這個問題既難以有答案,也不重要。其實這也就是利美的主張,大家若沒時間,就好好修自己的,不要毀謗他派,有傳法責任的上師們,可盡量多學,應機而傳,但是不要混淆宗見。

總之,空性見地也許有高有低,但是要緊的還是把見地轉為實證,在面對煩惱的時候跟面對生死的關頭派上用場。
发表于 2012-1-3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其实是有个别人认为学格鲁派的人 因为坚持自宗见 所以是利美的绊脚石
发表于 2012-1-3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12-1-3 08:21 编辑
narraboth 发表于 2012-1-3 05:34
應成見很高,所以理論上透過正確了解應成見的初學者,對空性的認識已經超越例如自續派的大修行人,但是我總認為,這種智識上的認識,對調伏煩惱卻未必起得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大家都可以自己檢視的。

噶玛恰美仁波切'大手印大圆满双融心髓'开题就说: '义理开演于寺诚亟需, 但于专一修行少效用,老婦直指于心更受益'

但是格鲁学人是不会把'义理开演'与'专一修行'分立对待,视为相冲突的, 宗大师广论內有述。

抄一小段雪歌仁波切的有关回答:
'一般在经典里面, 不单单只有我們修持慈悲心能夠助長对于空性的修证, 甚至我们修持空性, 反过头來, 也能夠增長我们內在慈悲心更加强的生起。...这句话在经典里面也是有的, 特別在月称菩薩'入中论'当中, 有一段讲到: '当我們以空性的修持去增長内在慈悲心的生起时,这种慈悲心是非常殊勝的,我向这样的慈悲心礼敬'。

若果你说:
-'這種智識上的認識,對調伏煩惱卻未必起得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大家都可以自己檢視的。',

我也可以说:
-'這種反智专修口诀上的認識,對調伏煩惱卻未必起得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大家都可以自己檢視的。' 或者说
- '這種智識上的認識,對調伏煩惱确是起得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大家都可以自己檢視的。'

不过是一种陈述而已。

而且, 你的陈述与结语'總之,空性見地也許有高有低,但是要緊的還是把見地轉為實證,在面對煩惱的時候跟面對生死的關頭派上用場。'  並无什么内在逻辑关系。 如果认为有关系, 非要配对你以上的陈述不可, 那又会是另一种'非利美'偏见了:)
发表于 2012-1-3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以比量了达应成见,定能损烦恼,烦恼与了达空见的执势境正相违故。若了达应成见,又知四宗所许,这样的人是最利美的,因知他宗的得与失,佛也以各种宗见利益众生,甚至还说过外道见故。有许藏地各宗见解都正确,只是了不了义而已,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个别宗派的见解中有与四宗都不合的。
发表于 2012-1-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narraboth 发表于 2012-1-3 05:34
哎呀,我不是法師,千萬別這樣叫。
您引的這些例子很有意義,我沒什麼特別需要補充的。只是還有些疑惑需 ...

若现证空性,必然要比量通达空性。
小乘宗义师和唯识师等,虽未通达中观之究竟空性,但于禅修中,可以依佛菩萨之加持通达空性,然后现证。

以上是据记忆中登真白秋格西开示所述,不一定准确。

发表于 2012-1-3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2-1-3 12:31 编辑
您提的聲聞聖果的"品質"是否可與大乘類比,這確實是個大問題,不過回到我本來的質疑點,大小乘聖人都是解脫於生死輪迴與煩惱,這點應該是共許的。阿羅漢多少都證得法無我,而且也都解脫了(雖然也有所謂慧解脫阿羅漢),這是不是就可以反推,就算聲聞乘的法無我見地不夠究竟,他們還是可以依之證悟某種程度的空性而解脫?

如前面有师兄指出的,您没有能分清楚“小乘宗義師與小乘行者”或者说小乘宗义与小乘道之差异。
所谓的小乘宗义是指有部(指小乘诸部)和经部,相对的大乘宗义是指唯识与中观;小乘道,则是指自利出离心所摄的解脱道,相对的大乘道是二利菩提心所摄的菩萨道。
所以小乘的宗义也不单有小乘解脱道,同样有大乘菩萨道,如《大毗婆娑》许四波罗蜜、《俱舍》许六波罗蜜、南传许十波罗蜜。反过来,小乘道的行者则不单只是持小乘宗义者,同样也有持上部宗义的中观见。故可许小乘道行者能依诸法无自性的中观应成见而解脱轮回,此不违正理。而仅持小乘宗义者许诸法有自性,若都没有获得对空性的间接比量认识,如何可能获得对空性的直接现量体认从而证果乃至解脱哪?
如果认为内道中许诸法有无自性、空性无遮与非遮等等,这些不同的见地与实修无碍,都可依之证悟,则外道与内道争论诸行常与无常、诸法我与无我,同样都只变成了与实修无关的“文字游戏”了。这样的“利美”下去,倒真的是佛理闻思都快要没了,还能去修什么。

我不了解,如果透過特定修法,風心進入特定區域,八十種妄分別自然熄滅,妄分別既然已經熄滅,此人先前所持不了義見地上沾染的微細執著應該也會消滅? 我不知道,只是我的小小疑惑。

本尊瑜伽乃至风息的修法都不是只有佛教才有的东西。如果只要依某种风息的瑜伽教授自然能熄灭分别证得空性,则外道也都可解脱了。菩提贤论师破斥说“这在外道和有些佛教徒中,未曾生起闻慧,便执有正智。”
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这三要道的摄持,无论怎么修也不会成为内道解脱或者圆满菩提的因。例如阿底峡尊者入藏后得闻印度一没有菩提心的瑜伽师修喜金刚而得小乘预流果之事,更有修怖惧金刚而成形如怖惧金刚的饿鬼者,这更是不解佛法三要道而只知修“无上瑜伽”的可悲了。
有这样的说法,如无三要道的摄持,生起次第观修本尊坛城不过是在旅游参观,而圆满次第修习风息不过是锻炼身体罢了。想想上面提到的那个修成饿鬼的瑜伽师,恐怕这样说实在是很客气了。
发表于 2012-1-3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尊narraboth 为该问题的中观应成见,楼主是应成开道师,其他多少层次有差,不是堕入邪见(什么是人都有宗派论-试问小屁孩谈什么宗派),就是堕入偏见(什么格鲁一定中观应成见---试问叫格鲁的多了,都以为自己是宗大师啊)。
发表于 2012-1-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narraboth 发表于 2012-1-3 05:34
哎呀,我不是法師,千萬別這樣叫。
您引的這些例子很有意義,我沒什麼特別需要補充的。只是還有些疑惑需 ...


呵呵,之前看过您一些帖子,得来法师印象,看来有误,见谅见谅。

宗大师的广论有说,般若是佛母,而出离心或菩提心是佛父,按照印度古代传统,种姓是以父定,在出离心摄持下,修持般若慧,最终所证就是声缘,如果是菩提心所摄持,修持般若慧,所证就是佛果。也就是说,佛母出生三乘圣者,而究竟属于是大乘还是小乘,取决于为出离心还是菩提心所摄持,而非取决于般若慧。

故此,如果小乘圣者真正证得解脱果,应该也是通过应成见而获得,而且有种说法认为,阿含经里面也隐含应成见的义理,通过对阿含的闻思修,也有可能证得应成见(跟大乘宗义里面的相比,大概不是很圆满。),从而得到解脱。

这个观点我本身也不是很有把握,姑且提出来供大家探讨,至于说39#的说法,仰推佛菩萨之加持,这种说法也许有道理,但我本身并不太接受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宁愿相信般若慧是三乘所共的,都可以证得。

至于说熄灭八十种妄想分别,这和宗义似乎没直接关系,如果先前没有对四宗宗义的修学,纵然在红黑近得这个阶段,也无法断除人我执及法我执,更无法显现子光明,这点上notwind说的是有道理的,见地上的微细执著,不是凭借密法的修习来破除的,否则的话,大家不必精进闻思了,直接去修密法岂不省事?

发表于 2012-1-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依应成见,初转法轮中是有应成空性见的,班禅所著《现观总义》:“应成派阐释为:于初转法轮宣说微细空,二转无相法轮定是了义经,末转法轮是不了义经。”
发表于 2012-1-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宗见问题是很难合拢的啦,佛教自从佛涅槃、部派出现之后,几千年了,还不是没完没了的辩,反正佛不与佛辩,大德之间经常辩,有时是切磋,有时怕也是给凡夫看,凡夫当然吵的最凶,不是厉害、辩才好、著述丰而是凶,说宗大师着魔的也有,这就没意思了。再怎么着,西藏各大派都有圣者都能修行成就,这个还是共许的吧,如果因为一些见解上的争论而把其他教派诋毁为邪门歪道而不能证道或者认为其他教派大德都是凡夫,那恐怕就比较严重了,针对这些现象,利利美还有点必要的。但是各教派掺学确实并不一定是好事,大概会比较辛苦一点,而且也可能出些差错,奔驰宝马奥迪都是好车,零件配在一起却开不了,但无论如何,各派都是极殊胜的佛陀教法。
发表于 2012-1-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廉江说

本帖最后由 愚者 于 2012-1-3 22:30 编辑

从利美讲到了宗见,从宗见讲到了了不了义,个人以为就了不了义来说虽然印藏诸大德皆有论述,然宗大师于《善说藏论》云:“又如经说,此是此者,唯依彼语不能安立决定应尔。总既不定,别于了不了义,唯经说云,此是此者,亦不能成立故。故佛授记,能辨佛语了不了义诸大论师。解释了不了义。又了义经义,若作余解,所有违难,不作余解义定唯尔所有能立,皆善抉择。当随彼论而求密义。故究竟者,须以无垢正理而辨。若宗违理,其师不堪为定量故。诸法真实,须有证成正理而立故”

宗大师对他前面的大德的了不了义的决择,是“以无垢正理而辨”。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对用“我们”有异议,我道谦。其实我只能代表我自)但是应心向住之。不然在宗大师之后,我们来面对大师的决择和他派的宗见时,若直云:“我就是相信宗大师”倒还罢了。若云:“我们是依理而决择”,然事实上只随行于宗大师之著作,无依自智力依正理成立宗大师主张之理路能力,那么显然也会为人所笑的。(也许这话很多人不爱听,但思维一下宗大师示寂后,诸大力弟子的努力于甘丹山派的功绩就可了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7-15 01:26 , Processed in 0.03599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