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学道

广论六度的问题:若没有禅定度、智慧度,前四能否成为增上生之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的问题本身就很深刻可能我说的不对,但是还是愿意与师兄探讨学习。我的认识是大小乘的差别是在发心上,只要有大乘发心并将发心付诸行为,即是大乘行人。向着佛地进发所行就是资粮积集。十七种资粮,分别是十七类善行,若十七种资粮都圆满了,就成佛了。这是我的理解。你说的真正的六度,我不是很理解,故不敢说长道短。我猜可能指登地后的六度。我觉得五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道道互摄,任一道成就,诸道都成就。一道 不圆满,诸道都不圆满。我谈的只是我的一点粗浅感受和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gar 发表于 2016-6-25 23:36
修学分二:助道、正修。
发心、前三度,助道也。
得慧断障,正修道也;其又须定,先伏其障——故说後二 ...

还有一处有趣的地方:

中士道中的解脱道三学,说戒定成办增上生,而上士道的六度则把定归为决定胜之因。您怎么看待这种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涛问路 发表于 2016-6-28 09:43
师兄的问题本身就很深刻可能我说的不对,但是还是愿意与师兄探讨学习。我的认识是大小乘的差别是在发心上, ...

末学也不是很懂,从这个帖子看,平时我们常说要行六度,可能随意了一点。

比如具体怎么才算完成了一次布施波罗蜜多的行持,恐怕不是一般人容易做到的吧?
发表于 2016-6-29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6-28 22:03
末学也不是很懂,从这个帖子看,平时我们常说要行六度,可能随意了一点。

比如具体怎么才算完成了一次 ...

如果不是为了证空性、断除烦恼,修定就是增上生。
直往上士道的大乘行者,修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净除烦恼,如《广论》:
净障方便,谓后二度,静虑伏惑,般若能净所知障故。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gar 发表于 2016-6-29 08:04
如果不是为了证空性、断除烦恼,修定就是增上生。
直往上士道的大乘行者,修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净除烦 ...

谢谢,从六度数量决定这一部分看,上士与中士的定,内涵有很大差别,不过说中士修定就是增上生,似不周遍,以中士发慧亦需定为前提故。
发表于 2016-6-30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6-29 22:04
谢谢,从六度数量决定这一部分看,上士与中士的定,内涵有很大差别,不过说中士修定就是增上生,似不周遍 ...

请仔细一些,没说中士道的止观是增上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gar 发表于 2016-6-30 02:15
请仔细一些,没说中士道的止观是增上生。

其中三学,数定有三……观待得果,数决定者,谓不毁戒果,是为欲界二种善趣;毁犯之果,是诸恶趣;心学之果,谓得上界二种善趣;慧学之果,即是解脱。总其所生,谓增上生及决定胜,初有上下二界善趣,故能生法亦有二种,[ 依藏文為「故能生法亦有三種」。]……


谢谢指正,广论原文如此,末学尝试梳理一下:定有世间定、出世间定二种,殊胜下士夫亦可有世间定学,然无出离心,仅为增上生而修定。中士夫亦求增上生而修定学,但以此作为决定胜慧学之基础,并非单求增上生。
由此反观上士六度,也可进一步梳理:修定慧虽为决定胜,此或是通说、或从胜说,但菩萨并非不求上二界之增上生,如地上菩萨可于诸地自在受生,上至色顶(菩萨五种生)。但此殊胜受生是施戒忍进四度为主之果报,还是静虑为主之果报?
发表于 2016-6-30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6-30 10:19
其中三学,数定有三……观待得果,数决定者,谓不毁戒果,是为欲界二种善趣;毁犯之果,是诸恶趣;心学之 ...

是的,任何一种果报,都是需要很多因缘才能成功,而不是一因对一果。
六度修学,对应二种利益,也就“主要”这么来说。
能得到善趣,主要就“戒”的力量,如果需要殊胜,如大资财需施,如此等等各方面的善行配合。

你所引的《广论》,是中士道抉择解脱道的内容。
增上生,有欲界、上界两种善趣,能生的法,就说是戒、定两种吧。

《地道建立》里面略举了十地菩萨的各个不同的殊胜受生,与其不同的修学能力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gar 发表于 2016-6-30 14:09
是的,任何一种果报,都是需要很多因缘才能成功,而不是一因对一果。
六度修学,对应二种利益,也就“主 ...

感谢师兄!

仁王经也有此说。

那么定学可以说是联系增上生与决定胜的纽带了!
发表于 2016-7-1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7-1 21:34
感谢师兄!

仁王经也有此说。

就我自己来说,听过一些说法,有说定学是闻思修中的关键,也有说戒定慧三学要均衡发展等等。
我也没有修学多少,当然对于如何到达成就之路,没经历过。
就看具体施教来说,各家所用方法差异很大。
目前阶段,我的师父的教学,重在闻思,并且强调,初学者不要多修禅定。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gar 发表于 2016-7-10 22:10
就我自己来说,听过一些说法,有说定学是闻思修中的关键,也有说戒定慧三学要均衡发展等等。
我也没有修 ...

对照近期的几个涉及道次第的帖子,末学觉得可以对于道次第的源流问题再深挖一番:在莲花戒、阿底峡尊者以前的更早期典籍中,是如何表述道次第的?

比如,有没有人系统地梳理过龙树、弥勒二菩萨的著作中的增上生、决定胜以及“三士”安立的思想?

瑜伽师地论中的“三士”多有人提及,但是龙树菩萨著作中的道次第思想,有没有人作过论述?
发表于 2016-7-12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7-11 10:59
对照近期的几个涉及道次第的帖子,末学觉得可以对于道次第的源流问题再深挖一番:在莲花戒、阿底峡尊者以 ...

专门做这个没必要。比如,你有个东西,不知道放在哪里了,那只要每天打扫、整理房间就可以了。
我们只要坚持修学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6-7-1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尊者常說:
智慧緣菩提
悲心緣眾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7-12 17:09 编辑
liangar 发表于 2016-7-12 00:34
专门做这个没必要。比如,你有个东西,不知道放在哪里了,那只要每天打扫、整理房间就可以了。
我们只要 ...

您说的是,不过在教理源流方面,末学有意开一个新帖,供深入探讨……
发表于 2016-7-12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nter 于 2016-7-12 23:39 编辑

剛剛找到我的筆記(我就只寫了這麼多)

尊者於大阪
20160510

智慧緣菩提
悲心緣有情
上根: 空性正見 一> 菩提心

下根: 菩提心 一> 空性正見

上根:  自他相換
下根:  七因果


臺灣日常法師團體要學習大教典


沒有菩提心,空性正見,本尊瑜伽無法產生

20160511
菩提心根本大悲心
六度根本菩提心
空性正見菩提心對治所知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9 19:59 , Processed in 0.03553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