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寶僧 于 2015-11-22 19:16 编辑
愚夫 发表于 2015-11-16 20:16 
請問寶僧師,沈剑英老師的《因明學研究》怎麽样?
嚴格說, 我沒有完全看完沈老師的這本書. 不能給出客觀的評語.
沈老師是他那一代人中對漢傳因明貢獻良多的學者. 在漢傳因明的整理和研究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就其個人學術生涯而言).
但是, 整個漢傳因明所有可依的翻譯文獻基礎, 就只得唐代玄奘翻譯的門論和入論兩個小薄本 (漢傳學者實在別無可以依了, 竟叫這兩個小本子為 "大小二論"). 而玄奘在印度留學時期, 印度本土因明學又正好處在陳那已逝法稱未起的最困難時期 (參考: 多那羅他佛教史, 及法稱之後慧源護一系的複注本中散記). 當時在真因周遍建立上出現了重大的困難. 這個困難大致可以從玄奘對因第二相某些奇怪的譯法, 以及一些据說曾在玄裝座下受學的大師對漢傳因明二論的注釋中體現出來. 也就是說, 因明在唐代傳入漢地時, 本身就帶著基因不正, 營養不良的問題. 後來, 雖有一兩代大師(包括日韓的大師)努力維繫了一陣, 但在漢傳佛教整體衰落的大潮中, 作為理論性較強的因明學說可算是被塗滅殆盡. 乃至民國時, 全國已無二論. 据說是楊仁山居士向日本請回來的.
斷代千年, 近代重興. 可想其中之艱難. 加上, 沈老師一代人受到又是眾所周知的某種影響, 使他們的工作唯在整理漢傳因明文獻上. 而他們那一代(其實也包括如今的中國人) 對於法稱之後印度本土出現的輝煌的因明時期是幾無涉獵的, 也就更談不上了解因明傳入藏地後的發展了, 特別是因明在格魯派近六百多年中在僧團教育中的應用發展情況. 目前我們看到的藏傳因明, 大概也就是那些西藏僧人蹺起一條大腿在拍手掌的照片而已. (這句說得有點過了, 讀者宜作激勵想.)
所以, 個人以為, 除非你對漢傳因明有興趣, 或者對一切因明有興趣, 如果不是, 如果你是對相對成熟的因明理論, 特別是因明在修學實踐上的應用有興趣的話, 可以直接跟藏傳因明學. 這個有點像是: 沒本事上正規的英文課的, 新東方當然也好, 但如果有人出錢讓你去英國, 隨你挑去哪學英文, 且任你學多久都可以.......這......還去新東方的, 一定是新東方的股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