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yziani

雪歌仁波切『道次世界』網站裡的『道次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仁波切。珍惜,学习。
发表于 2013-10-18 0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增:
攝類學 2008TP 雪歌仁波切教授
http://www.lamrimworld.org/treasure.php?page_num=2&suid=7&suidb=142

編者說明

本論是雪歌仁波切於2008 年12 月起至2010 年1 月,應台北同學之請而講授的,前後共講了34 堂課。在開這門課之前,仁波切便已在台中教授攝類學了,二地各教了一段時間後,二地便結合起來上課。因此,本論的文稿前14 講是獨特的,自第15 講起,就與台中的攝類學一致了。而台中的講記,除了前11 講是獨特的之外,自第12 講起,就與台北的一致了。雖然有些課,二地上課的日期並不相同,但其內容是一樣的。
由於是台北與台中中途合併,在初期,台北原先的進度比較超前,但合併後上課仍按著台中的進度進行,因此本講記有一段,仁波切好像是倒回去講似的。總之,本講記的內容轉折有這麼一個插曲。因為這個緣故,本講記的目次也受到影響,讀者可以看出來,在中理路的前後,有些內容是重複的。縱然如此,編者還是覺得它其實不是瑕疵,只要讀者明白個中原因就好,因此決定保留原貌。還好編者先整理的是台中那份講記,在整理的尾聲便發現到這二份講記的特別因緣,若編者的次第不是這樣,恐怕在這裡會有更多的躊躇。這二篇講記是按這個次第整理,算是個不可思議的巧合!
將本論整理出來,主要是為了自修,當然能將它供養給其他同好,以收相互切磋之效,編者感到十分歡喜。不過到底這只是學習上的一份整理,瑕疪的存在是難免的,因此最後附上仁波切對所有文字稿的囑咐,並藉它表達編者的心聲:「這是為了我自己深入學習之故,也是為了與我根器差不多的人們,寫下這部論著,但完全不代表這是很究竟、最準確的內容,裡面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懇請有智慧的大德們批評指教,感激不盡。」

发表于 2013-10-1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月底会在深圳有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上傳: 四聖諦 2005TP 雪歌仁波切講授 見諦法師整理

編者說明
本論為雪歌仁波切於2005 年於台北講的,前後將近三個月共有12 講。本講記的文稿是從道次世界的網站上下載整理而成。為了方便讀者更精確地學到此法,在整理中,編者除了編標題作科判及索引之外,也統一了前後一些名相的用詞,如六苦的名相則以《廣論》所用的為準。由於仁波切這篇開示就針對初基而說,有時候會依同學的反應,回頭補充之前所說。這種開示方式,對編輯來說,造成很大的挑戰,尤其在分科判上。譬如,明明已經講完集諦,突然間又跳回苦諦去。在幾經斟酌之後,編者作了一個嘗試,索性解開講次的約束,直接將同一主題歸在一處。這樣作,在科判的呈顯上,次第會完整一點。因為這個緣故,本講記的講次,完全不是宣講的次第。不過,必須聲明的是,雖然在編輯上有不同的呈現,所有的內容都還是仁波切講的。但願這種新的嘗試,不至於帶給讀者無謂的干擾。至少道次世界的網站上,還是保留著仁波切最原始一講一講的謄稿。
將本論整理出來,主要是為了自修,當然能將它供養給其他同好,以收相互切磋之效,編者感到十分歡喜。不過由於編者才疏學淺,瑕疵的存在是難免的,因此附上仁波切對所有文字稿的囑咐,並藉它表達編者的心聲:「這是為了我自己深入學習之故,也是為了與我根器差不多的人們,寫下這部論著,但完全不代表這是很究竟、最準確的內容,裡面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懇請有智慧的大德們批評指教,感激不盡。」
发表于 2013-12-8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myziani 发表于 2013-10-18 02:28
新增:
攝類學 2008TP 雪歌仁波切教授
http://www.lamrimworld.org/treasure.php?page_num=2&suid=7&suid ...

随喜赞叹。顶礼仁波切的功德。
发表于 2013-12-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雪歌仁波切
发表于 2013-12-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雪歌仁波切!
随喜赞叹
网站的正法宝藏脉络清晰,正适合我们一些初入门摸不清头绪的渐次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增: 地道建立 2011CA 雪歌仁波切講授
見諦法師整理並製作了三個版本:12、14、16號字版。

編者說明

本講記為雪歌仁波切自2011 年4 月至7 月應美國南加州的同學之請而開講的,前後共有37 講。編者依著道次世界的語音檔,謄寫成文稿整理而成。

在講解時,仁波切採用的教材主要是至尊法幢的《智者頸飾》,同時輔以《現觀莊嚴論》及《阿毗達磨集論》作補充說明。這幾個材料對比地讀,發揮了一個極好的作用。許多隱微處,在某個本子上只是略略地提到但沒有說明,但是別的本子就有相當清楚的說明,透過幾個本子的相互發明,學習者會特別感到這個主題的豐富與精彩。儼然更清楚地看到修行人在每個階段,心裡在修什麼,其修學的方法又是什麼。

關於本講記有幾處應說明一下,第一是使用的教材,首先,道次世界網站所提供的教材— 《地道建立》,好像並不是課堂所用的版本,剛開始同學唸的是至尊確吉嘉謙所造的《自宗三乘地道建立》。之後,仁波切要求統一教材,統一之後,同學所唸的竟然又跟之前《自宗三乘地道建立》有些不同。雖然在意義上,這些版本並沒有出入,可是在用詞上,各版仍有些差別,比如說之前的版本用「俱非彼二……」,之後的版本用「非前二者任一的……」。處理這些差異,便是編者的挑戰。為了前後統一,編者決定延用最早使用的詞,以免造成讀者無謂的困擾。

再者,在謄稿期間,由於發問的學員多半沒有用麥克風,所以編者只能把聽得清楚的部分記錄下來,為了更完整地呈顯資料,有些地方編者參考了仁波切的答案,將問題不全的部分補起來。所以,這部分可能會與實際的音檔稍微不同。

有的地方教材裡有些補充的資料,如獅子賢論師如何在其著作中列出遍計煩惱障的細目,這部分在課堂上,仁波切並沒有解釋,不過編者仍將它列入,以求資料的完整。

在整理時,為求相關資料的完整,有一講的結尾被移到下一講的開頭;有一講的開頭被移到前一講的最後。如此作,讀者可以一氣呵成地讀完一個主題,中間沒有切割。不過由於這樣的搬動,可能造成對著錄音稿學習者的困惑,所以必須先作聲明。


本講記的科判是參考至尊法幢造的《智者頸飾》而編,不過為了精簡,編者採用了二套排序方式,在前五講的導論中,因為層級少,排序時用的是阿拉伯數字。在正講地道建立時,因為內容豐富,而且其中的差別也多,因此排序時採用中國的天干地支,免得讀者因標題的數字過於冗長而不知所云。

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編者在本講記中插入許多圖表,同時在講記後作了人名索引、主題索引及名相定義一覽表以發揮綜合要點及檢索之功能。

將本論整理出來,主要是為了自修,當然能將它供養給其他同好,以收相互切磋之效,編者感到十分歡喜。不過由於編者才疏學淺,瑕疵的存在是難免的,因此附上仁波切對所有文字稿的囑咐,並藉它表達編者的心聲:「這是為了我自己深入學習之故,也是為了與我根器差不多的人們,寫下這部論著,但完全不代表這是很究竟、最準確的內容,裡面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懇請有智慧的大德們批評指教,感激不盡。」

http://www.lamrimworld.org/treasure.php?suid=7&suidb=13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檔案:百法明門論2010CA 雪歌仁波切教授
編者說明(摘錄)
本講記為雪歌仁波切自2010 年4 月至9 月應美國加州的同學之請而開講的,前後共有27 講。編者於2013 年4 月與一群同學,一起以密集的方式學習此論,本講記就是這堂課後,將隨堂筆記,重新依著道次第佛學會網站的語音檔,謄寫成文稿整理而成。在道次第佛學會的網站上,本課的語音檔是歸在《四宗空性主張》裡面。有同學問道,明明這門課是要學習空性,為什麼突然要學習《百法明門論》呢?仁波切的回答是,因為《廣論》只探討無我的內涵,沒有介紹法有那些,在認識空性之前,應該先認識空性的所依。先把所依的法認出來,之後才能討論它們上面的究竟實相是什麼。不清楚法有那些,只是討論空性,這樣的方式會使得所學無法深廣。再者,許多同學沒有學習過或沒學好攝類學,不清楚法的基本分類及差別,《百法明門論》正好可以當作攝類學另一個教材,不過,由於本論實際上只列出百法的分類及名相,完全沒有談到法的定義或其要點,因此在講解時,仁波切選用世親菩薩另一部著作《大乘五蘊論》,按它的定義而宣講。又由於各論所列的法數不等,如不相應行法於《大乘五蘊論》中,只列出十四個,因此在引用完它的定義之後,便參考《阿毗達摩集論》的定義,因為它們二者所列的數量幾乎一樣。

關於本講記,有幾個地方應特別說明。看來在本課開講期間,有幾堂課或是錄音故障或是忘了錄音。又,由於仁波切在開講此課的同時,也為不同地方的同學開講不同但內容類似的課,可能有很多同學同時跟著學好多門課。再者,或許由於課程中,仁波切有稍長的停課或同學因事而缺席。總之,當這些變素湊在一起的時候,產生的影響是當問到之前上到那裡時,同學往往說不出來。有的人說上到心法;有的人說心法講完了,已講到心所法。至於是上到心所法的那個地方,也沒有統一的答案。結果,仁波切便採納某個同學的答案,由那兒繼續講。或許是因為錄音本身出狀況,也或許是因為同學給的及仁波切採用的答案是不正確的,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本講記的完整性。

為了讓本講記完整,編者決定將文稿欠缺的部分,由《心類學》及《攝類學》處搬過來。也多虧仁波切在別的地方,講了同一主題,否則縱使想求完整,也莫所是從。凡是搬過來的文稿,在註腳處都會標明其出處。遺憾的是,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仍有幾個目前仍未找到仁波切在別處的講解。在這些地方,編者除了標註在何處可找到其他大德在這方面的說明以為參考外,也順便把該名相的定義,從《大乘五蘊論》及《集論》中引出來。期待讀者發心,將所找到的仁波切所作的解說及其出處,提供給編者,以補足本論的殘缺。

另一個要順帶說明的是本講記文稿與錄音檔順序有小小的出入,當編者在整理本講記時,好幾個法友也熱心幫忙尋找所缺的錄音檔。令人歡喜的是,有三個音檔被找到並上載到道次第佛學會的網站,排在已有的音檔後面。當謄稿時編者才發現,新找到的音檔之內容是色法,按《百法明門論》的結構,色法排在心所法之後,在不相應行法之前。它不應該如錄音檔的順序那般,列在無為法之後。因此,本講記文稿呈顯的次第是按《百法明門論》的次第為準,而不是按網路上音檔的排列次第。
。。。
http://www.lamrimworld.org/treasure.php?page_num=2&suid=7&suidb=1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檔案:心經 2013  雪歌仁波切教授

編者說明

本論為雪歌仁波切於2013 年9 月宣講於中國北京,前後二天共有5 講。編者最近遵師所囑,特將本講記謄寫成文並整理成書。
本講記以玄奘大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主,偶爾穿插與本經的敦煌石室本、及藏文版的比對。仁波切藉著本經介紹或區別了何謂大乘佛教,同時說明了欲成佛的菩薩行者如何正確圓滿有次第地修學般若波羅蜜。仁波切以為有幸生在大乘佛教國家的佛教徒,都應該認識並珍惜這份瑰寶。
由於第四講全是師生的問答,其內容雖然有些與本經直接相關,但大部分是學員學佛上的其他問題,為了令正文有一氣呵成的完整感,也為了不中斷讀者的思路,編者決定將它與第五講對調。又,為了讓問答不至於太零散,編者重排它們的順序,令同性質的問答,集中起來。同時,為了讓讀者更清楚所討論的主題,編者按其內容略作分類。因為這些編輯工作,使得道次世界音檔的編次與本文稿的講次略有不同,以及錄音檔第四講的內容順序,也跟文稿不相同。
有關《心經》的其他譯本,之前編者曾從大正藏裡找出並附在2011 年加州本的《心經》之後。雖然編者不想重覆此舉,可是由於有同學於乾隆藏裡找到另一本由施護三藏法師譯的《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為了令參考資料完整地集中一處,編者將目前為止所搜集到的八本《心經》譯本附在本文之後。

另外,編者為本講記定標題、作索引,以令讀者從清楚的結構中,看出本文的理路,以利讀者方便檢索,以發揮本講記反復參考的作用。當然,由於本講記是由口語轉成文字,編者也在不更動作者意思的前題下,作了些文字的變動或潤飾。
本講記美中不足之處是有二講的錄音檔— 網路上的第二講及第四講或本講的第二講及第五講— 似乎不全,很明顯它們漏了前面一小段,而是從中間開始錄的。倘使任何讀者有完整的錄音檔,務請不吝分享,以使資料更完整。
將本論整理出來,主要是為了自修,當然能將它供養給其他同好,以收相互切磋之效,編者感到十分歡喜。不過由於編者才疏學淺,瑕疵的存在是難免的,因此附上仁波切對所有文字稿的囑咐,並藉它表達編者的心聲:「這是為了我自己深入學習之故,也是為了與我根器差不多的人們,寫下這部論著,但完全不代表這是很究竟、最準確的內容,裡面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懇請有智慧的大德們批評指教,感激不盡。」
发表于 2014-1-3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類學 2010TP 雪歌仁波切教授

編者說明

本論為雪歌仁波切自2010 年8 月至2011 年4 月應台北的同學而開講的,前後共有16 講。編者依著道次世界網站下載的文稿整理而成。

有幾地方要提醒讀者,首先,本論乃依仁波切所講的《理路幻鑰》大理路中乙三整理而成,仁波切在大理路乙三之外所作的教授,已分別集成《攝類學》及《心類學》。若三本書合併則是《理路幻鑰》完整的解說。雖然本論及《攝類學》及《心類學》都是單行本,但若查看其科判,就能明白它們其實各是《理路幻鑰》的一部分。

再者,本論的科判是依《理路幻鑰》而編,但本論目次的排序則按仁波切講解主題的次第而訂,先出現者在前,後出現者在後,因此在目次中有些地方似乎是跳動的,不是依序而出,乃至有一部分是重複的。其理由就出在仁波切怕學員見樹不見林,在廣說之前,先作了鳥瞰式的介紹。同時在講解時,是按學員容易理解的部分下手,因此次第有些跳。

將本論整理出來,主要是為了自修,當然能將它供養給其他同好,以收相互切磋之效,編者感到十分歡喜。不過由於編者才疏學淺,瑕疵的存在是難免的,因此附上仁波切對所有文字稿的囑咐,並藉它表達編者的心聲:「這是為了我自己深入學習之故,也是為了與我根器差不多的人們,寫下這部論著,但完全不代表這是很究竟、最準確的內容,裡面可能有錯誤的地方,懇請有智慧的大德們批評指教,感激不盡。」

http://www.lamrimworld.org/treasure.php?page_num=2&suid=7&suidb=142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學佛地圖》雪歌仁波切教授

編者說明

本講記為雪歌仁波切自2011 年應台灣同學之請而開講的,編者及一群同學依著道次世界現前總集的9 個語音檔,謄寫成文稿整理而成。

本講記是仁波切為佛弟子,尤其是在家眾,所規劃的學佛藍圖。雖然佛法浩瀚無邊,常令人望而生畏,可是有了仁波切愛心耐心的指導,讓人心裡有種安全感與踏實感,覺得縱然自己程度很差,但是仍是有希望的。

對有心學佛的人來說,本書應是一個必要的參考,因為仁波切不只是畫出一張神秘的地圖,更重要的是他公開了這張地圖中各個路線的走法。儼然每個拿到這張圖的人,每個拿到這份說明手冊的人,都可以按圖索驥,開發出自己內心無上的珍寶。仁波切清楚地說明了修學佛法的次第,介紹了應學習的教材,乃至指出修習時應注意的方法。只要是有心學佛法的人,不論是新參或老參,相信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自己相對應的指導。

關於本講記有幾處應說明一下,第一是本課仍在進行中,所以仍有一部分還未講解,所以本書只結集了到目前為止的教授。因為這樣,編者決定不會急著編索引,以免漏失其完整性。第二,這九講是分散在很長一段時間講的,可能每次聽課的學員不同,或是其他因素,仁波切有些地方會重複。其中比較明顯的是第三講與第四講,及第八講與第九講。為了讓文稿完整地呈一體系,編者決定將重複的地方整合起來。因此,有些文稿從某一講搬到另一講。雖然編者在文字上作了些潤飾,但是意思永遠是被保留的。總的講,它全部都是仁波切的意思。
...
http://www.lamrimworld.org/treasure.php?suid=26&suidb=140
发表于 2014-2-1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随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18:54 , Processed in 0.03402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