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龙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5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净明德 发表于 2012-1-5 06:14
我转载的文章,一种说法来自格鲁的上师,一种说法来自释迦牟尼佛的教言。
你不会认为“他们都不是来自清 ...

让你说出出处,又不是怀疑你。紧张啥?
发表于 2012-1-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净明德 发表于 2012-1-4 22:10
善生经净三归品》云:
  (一)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于三归。
  (二)若有造作种种杂业,为受乐故,修于善事,如市场法(好比市场作买卖,以求利为先),其心不能怜悯众生,如是之人不得三归。
  (三)若人信其(神)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

查了各种大藏经的版本,关于善生经,只有《佛说善生子经》(1卷)〖宋 支法度译〗,这经名字含有善生二字,没有其余名为“善生经”的,而此经南传的版本和汉译的版本,都没有《净三归品》,请问您依据的是哪个版本的《善生经》?
发表于 2012-1-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5 08:26
查了各种大藏经的版本,关于善生经,只有《佛说善生子经》(1卷)〖宋 支法度译〗,这经名字含有善生二字, ...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
明智旭笺要。清仪润标目
--------------------------------------------------------------------------------
先启求听许。
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咨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使。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輭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萨优婆塞戒。唯愿大德怜愍故听。
按此经佛为善生长者而说。故亦名善生经。凡七卷二十八品。一集会品。二发菩提心品。三悲品。四解脱品。五三种菩提品。六修三十二相业品。七发愿品。八名义菩萨品。九义菩萨心坚固品。十自利利他品。十一自他庄严品。十二二庄严品。十三摄取品。十四受戒品。十五净戒品。十六息恶品。十七供养三宝品。十八六波罗蜜品。十九杂品。二十净三归品。二十一八戒斋品。二十二五戒品。二十三尸波罗蜜品。二十四业品。二十五羼提品。二十六毗梨耶品。二十七禅品。二十八般若品。今即第十四品文也。本因善生请问外道礼六方法。佛以六波罗蜜答之。于此品初复明东方即是父母。南方即是师长。西方即是妻子。北方即善知识。下方即是奴婢。上方即是沙门婆罗门等。若有供养是六方者。是人则得增长财命。能得受持优婆塞戒。

笨同修需加强百度的搜索能力啊。
发表于 2012-1-5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慈悲净明德 于 2012-1-5 08:39 编辑
fsgreen 发表于 2012-1-5 08:24
让你说出出处,又不是怀疑你。紧张啥?


因为很奇特:智敏上师是格鲁的大德吧?释迦牟尼佛是世间出世间的第一成就者吧?他们的话,那位同修好像也有些异议。

我的上师没有这样的教授,我很庆幸他们都是来自清晰的传承,且在教授中从来不添加任何自己想象的东西。——龙吟的帖子
发表于 2012-1-5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5 08:09
这句话我也很怀疑,能给出具体出处吗?出自帕祖哪篇文章?以理衡之,皈依体的本质是承许三宝为轮回中唯一 ...

这句话我也很怀疑,能给出具体出处吗?出自帕祖哪篇文章?以理衡之,皈依体的本质是承许三宝为轮回中唯一堪为依怙、救护之处而依止之。只要这点没有改变,皈依体便不会失去,如果说对外道恭敬合掌,便会失去皈依体,于理不合。
————笨同修,这要问智敏上师了,因为该话是智敏上师开示内引用的。也就是有两种可能:
1、智敏上师记错了,误引用。
2、帕祖确有此话,只是暂时不清楚具体的出处。
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格鲁上师的开示,让我情以何堪啊。
发表于 2012-1-5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净明德 发表于 2012-1-5 08:34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
明智旭笺要。清仪润标目
-------------------------------------------------------- ...

呵呵,按你的说法,即便优婆塞戒经算善生经,经中文字与你所引也不一样,原文为:“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于三归。若人质直,心无悭贪,常修惭愧,少欲知足,是人不久得寂静身。若有造作种种杂业,为受乐故修于善事,如市易法,其心不能怜愍众生,如是之人,不得三归。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归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若闻诸天有曾见佛功德胜己,礼拜供养,是人不失归依之法。或时礼拜自在天王,应如礼拜世间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虽复礼拜,所说邪法,慎无受之。”

你引的一个是不全,另一个是丢失了佛经中的字句,你说的是“若人信其(神)能救一切怖畏。”而佛经里面是:“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随便损减佛经里面的佛语,这明显不合适吧。

还有,这里,“或时礼拜自在天王,应如礼拜世间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按你承许的善生经的说法,礼拜都不失皈依法,那恭敬合掌就能失去?这点您如何解释呢?
发表于 2012-1-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净明德 发表于 2012-1-5 08:43
这句话我也很怀疑,能给出具体出处吗?出自帕祖哪篇文章?以理衡之,皈依体的本质是承许三宝为轮回中唯一 ...

呵呵,你引用,证明你承许这个观点,敏公上师是不是说过此语我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弟子们误记误传,但也无从考证了,现在和我辩论的是你啊,你要是承许这个观点,就应该能证明这个观点的合理性,否则就是您放弃了您的观点。
发表于 2012-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田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5 08:43
呵呵,按你的说法,即便优婆塞戒经算善生经,经中文字与你所引也不一样,原文为:“受三归已,造作痴业, ...

你引的一个是不全,另一个是丢失了佛经中的字句,你说的是“若人信其(神)能救一切怖畏。”而佛经里面是:“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随便损减佛经里面的佛语,这明显不合适吧。
————末学失察,没有核对佛经原文,偷懒从网上直接转载了,转载的佛经内容有些缺失等,末学对此行为忏悔之。
还有,这里,“或时礼拜自在天王,应如礼拜世间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按你承许的善生经的说法,礼拜都不失皈依法,那恭敬合掌就能失去?这点您如何解释呢?
————这要问智敏上师了,因为是他的原话内的引用。多宝讲寺的电话等,很好找的,且论坛上应该有些智敏上师的弟子吧?请他们代为询问就知详尽了。
发表于 2012-1-5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慈悲净明德 于 2012-1-5 09:05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5 08:47
呵呵,你引用,证明你承许这个观点,敏公上师是不是说过此语我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弟子们误记误传,但也无 ...


多宝讲寺的智敏上师开示录内有这句话的。总共两本书。我是看过的。
当然了,你要是说我错了。那么我承认,我暂时找不出帕祖该话的出处。但那样一来,智敏上师的开示不也要存疑了?
发表于 2012-1-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人我见过很多了,没啥,都是一个过程,从法宝开始接触佛教,慢慢有点常识,再慢慢会考虑皈依的,没啥好说的。
发表于 2012-1-5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净明德 发表于 2012-1-5 09:01
多宝讲寺的智敏上师开示录内有这句话的。总共两本书。我是看过的。
当然了,你要是说我错了。那么我承 ...

问题不在于一定要让您认错或忏悔这类的,问题在于,您觉得自己已经失去皈依体,实际上这只是按照您的判断标准,真实情况未必如此。
只有当您认为,“三宝不是轮回中唯一的堪为依怙处”,生起这个念头了,您的皈依体才会失去,否则,是不会失去的。
我们无论何时,哪怕开玩笑,也绝对不能说出这类的话,只要认定三宝是轮回中唯一堪为依怙处,便不会失去皈依体。皈依三宝的利益与功德,皈依的学处这些,在掌中解脱都有详细提到,劝您有空读读,广论三士道也都讲到皈依,搞清楚其中的道理,我觉得对您是很有好处的。
发表于 2012-1-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5 08:43
呵呵,按你的说法,即便优婆塞戒经算善生经,经中文字与你所引也不一样,原文为:“受三归已,造作痴业, ...

对这个问题,格鲁论坛早在2009年就已经讨论了。
第五世班禅大师也有明确的说法“皈依了佛陀以后,不可以顶礼供养其他的天神”
多识仁波切解答网友佛学疑问
如果有人对外道仅仅起一个依止之心,就失去了皈依戒体,对吗?
答:对!如果认为外道的观点等有道理、值得依止,那就违犯皈依戒,失去佛教徒的资格了。
具体网址如下:
http://bbs.gelup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18&page=1

上善、笨同修,似乎急需加强百度的搜索能力。
发表于 2012-1-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慈悲净明德 于 2012-1-5 09:35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5 09:24
问题不在于一定要让您认错或忏悔这类的,问题在于,您觉得自己已经失去皈依体,实际上这只是按照您的判断 ...


问题不在于一定要让您认错或忏悔这类的,问题在于,您觉得自己已经失去皈依体,实际上这只是按照您的判断标准,真实情况未必如此。
——————如你觉得第五世班禅大师及多识仁波切的相关开示有问题,请随意,但不要因此影响了其他论坛人。
在掌中解脱都有详细提到,劝您有空读读,广论三士道也都讲到皈依,搞清楚其中的道理,我觉得对您是很有好处的。
——————这两位大德可都是格鲁本宗的啊,好无奈啊。你让我情以何堪?

菩 提 道 次 第 直 授
               ____趣入一切种智 速疾道
著者:第五世班禅大师  洛桑耶喜
译者:缘宗

辛五、皈依学处
皈依的学处有各别学处和共同学处二种:
(一)各别的学处中又分为二:应遮学处和应修学处。
一、应遮止的学处:
皈依了佛陀以后,不可以顶礼供养其他的天神;
皈依了法以后,应当断除损害有情的行为;
皈依了僧以后,不可以与其他外道一起共住。

……(下略)


发表于 2012-1-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合个掌,皈依戒都会失去啊?但我看见很多尊者喇嘛的照片都有对外道合掌的呀!
发表于 2012-1-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桑嘉措 发表于 2012-1-5 09:45
合个掌,皈依戒都会失去啊?但我看见很多尊者喇嘛的照片都有对外道合掌的呀!

我智慧浅薄,无法判断。
请上善或是笨同修给大家说说吧,谢谢。
末学请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7 14:57 , Processed in 0.03559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