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求朗杰塘巴著作《修心八颂》不同译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原来这么多版本!
祈竹活佛香港没啥大活动,道场准备求这个讲解,顺便收录在《利器之轮讲解》书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位有藏文原本,也敬请贴出,谢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09-6-18 14:55 发表
太好了!原来这么多版本!
祈竹活佛香港没啥大活动,道场准备求这个讲解,顺便收录在《利器之轮讲解》书里。


我记得师父在07年的时候也讲解过一次《修心八颂》,录音我曾经转给过了了师兄,是否需要问了了师兄要那次的录音,然后综合这次即将进行的讲解录音合并整理成文?

[ 本帖最后由 勇吉 于 2009-6-18 21: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谢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09-6-18 14:25 发表
奥斯卡的是哪位翻译的?

格西 格桑嘉措
書名:八步走向喜悅
格西.格桑嘉措仁波切.廣大慈悲.為利益當今世上佛法的修行者.而撰述此古代偈文的解說.生動展現其完整的內含.更於於1998與1999年為編輯八步走向喜悅而閉關.詳細校對和增廣內容.

[ 本帖最后由 奧斯卡 于 2009-6-18 22: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奧斯卡大德,這是那位翻譯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胜勇 于 2009-6-19 00:59 发表
奧斯卡大德,這是那位翻譯的?

胜勇大德
小小奧斯卡送你這本書
自己看...
英國文殊師利大乘佛教中心 行政總監 羅伊泰森
有交代誰翻的
:lol   :lol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奧斯卡 于 2009-6-19 09:40 发表

胜勇大德
小小奧斯卡送你這本書
自己看...
英國文殊師利大乘佛教中心 行政總監 羅伊泰森
有交代誰翻的
:lol   :lol

你這樣也得送水水一本,
他也有發問:lol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胜勇 于 2009-6-19 10:31 发表

你這樣也得送水水一本,
他也有發問:lol


沒問的也要知道:lol
翻译是格西 格桑嘉措 (空行净土)译者嘉騰法師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心八偈
郎日唐巴造  胡继欧译
我观一切诸众生 胜过如意摩尼宝
修此胜义之意乐 恒常珍惜愿受持
任与谁等作助伴 我于众中居卑下
利他意乐以至诚 珍惜之心愿受持
一切威仪善观察 烦恼即生即察觉
自他两利皆有损 勇猛断除令回退
自性暴恶诸有情 知其尚受猛力苦
此时如遇珍宝藏 报为难得修悲心
有于自己作嫉妒 欲作毁骂非理行
一切衰损自受取 一切利乐愿奉献
我与何人所作利 凡属一切大饶益
虽遭无理做损害 愿当视为善知识
总之直接与间接 利乐无余献众生
如母受害与痛苦 我愿秘密悉承受
诸人应于世八法 观察勿使染尘埃
诸法如幻既知已 无贪愿离诸系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修心八颂】所阐述的修行悲愍的内容,是以自他相换的法门,是根据寂天菩萨着作的【入菩萨行论】、及龙树菩萨着作的【宝鬘论】【释菩提心论】等论典。

1.我於虚空如母众,视之犹胜如意宝,依彼能成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惜。
依辞面可了解内涵,主要讲的是,无论是暂时的利益,或时永久的利益;我们所有的成就,都必须依赖一切众生的资粮田所带来,没有有情就无法培养广大利他的慈悲心,也无法成就佛果。我们拥有名誉、财富、朋友,以及从小到大的生活所需,除父母以外,都要仰赖於一切众生。如果我们能够了悟这点,就会生起强烈报答众生之心。因此应该对众生心怀珍惜爱护,让我们获得暂时和究竟利益。

2.任与谁等会聚时,思己较诸他人卑,从心深处视众生,恒常尊他为最胜。
第二偈颂文,是对治我慢的内涵。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人,应该关怀他人,而不是怜悯同情他人,由於他们给我们广大的利益,如此的珍贵,应该以恭敬相待,将他们视为神圣庄严,视为比自己更珍贵。时常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低下,就不会生起我慢心。

3.一切威仪观自心, 微惑寻生即察知,惑仇唯令自他损,愿速呵斥令消除。
这是告诉我如何控制负面情绪,我们深受过去生不善业习气的影响,很难生起利他心。当我们烦恼生起时,立即觉知,当下摧毁它。一切应行应止,时常观察自己内心,使用不同方法对治。如突发性的强烈愤怒难以控制,应该试着忘记引发愤怒的对象,转移注意力,全神贯注呼吸调息,可以稍为平息。
当细微烦恼生起,即能立刻警惕。烦恼敌是很狡猾的,专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觉察後立刻消灭它。

4.秉性邪恶诸有情,思彼猛烈罪苦煎,对境如获珍宝藏,难值修悲愿珍惜。
对烦恼很重的有情,常会对我们起损恼心,是非常可怜的,应当更加怜愍珍惜。对一般人修悲心较容易,对个性邪恶有情,烦恼极粗重,修悲心比较困难。他们常是以无明心对你损恼,因为这类有情,内心猛烈罪业煎迫,常起暴戾的性情,应该思惟这是一时的烦恼作祟,他并不是完全如此,有时也有正面的表现,不要只专注在负面上;另一方面想,他岂不是让我们修忍辱的功德,修慈悲的机缘,不可错失。

5.彼虽横生嫉妒心,非理辱骂谤我等,尽其损恼我取受,愿将利乐奉献他。
第五第六两颂的内容,修起来十分困难,但却是培养真正利他之心。对仇敌观修慈爱,尤其是曾经慈爱对待却换来加害自己,忘恩负义的人,更应该特别作慈爱的观修。虽然是难行,但却是非常重要,因为他才是修忍辱的善知识。没有这种人将无法修学坚强的忍辱,艰苦难修的忍辱有此因缘,有人扮演这个角色,我们才有机会修习的,也因此而感恩。

6.我曾於彼利乐施,并予深心寄厚望,彼确非理妄加害,愿仍视为胜导师。
曾经将利乐奉献给他,并且深心希望他能够上进,但他却翻脸无情,恩将仇报,对自己妄加伤害。即使在这种情形时,也不该心怀报复,应该思惟是宿业感果,过去我也是这样待人,他就是我的善知识,让我断恶修善,不再造恶因。如果我内心失去控制,充满着恨意,造出身口的不善业,未来仍将感受苦果。

7.直接间接诸利乐,愿集奉献如母众,如母有情众苦迫,我愿暗中尽取受。
取与舍。要我们为其余有情谋求幸福,承担他们所受的痛苦。经由呼吸法的修行,取一切有情身口意三业所感的痛苦,由自己承受,自己三世一切身财善根资粮,舍给一切众生。反覆观修取舍,长久串习之後,能自然任运生起。以呼吸数息当中,呼出自己的三世功德给有情,吸进众生所受的痛苦,由自己承担。

8.愿此所修一切善,莫为八法所垢染,深观诸法皆如幻,离执离系得解脱。
世间八法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要由它随转。如︰前面所说菩提心的方法观修,不是为个人的名闻利养,如希求更有名望,财富更多等。不应在爱我执的影响下去修习,而是随着爱他心真诚的作菩提心的观修。
「幻」,是指自己的见闻觉知和实际情况是不相吻合,是虚假的,我们却认为是真实存在的。此偈颂有多种解读,可以无常角度作解释,乍看之下的一切事物,好像都能永恒存在,但实际情形是不断的变异坏灭,以无常去观虚幻。或以粗分的人无我观虚幻,或透过唯识派的二取空观虚幻,或以自续派的无真实观虚幻。但在这里最主要的解释方法,就是以龙树菩萨的【中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所说,也就是中观应成派的诸法无自性的见解。诸法虽无自性,却被看成自性自相存在;诸法是缘起如幻而有,究竟法性毕竟空,了知世间一切现象虚幻不实。
经由一切存在现象,皆是虚幻的认知,远离烦恼所生的执着,贪瞋的系缚,获得解脱。
《法海集五》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愿贫得宝藏,愿忧得欢欣,愿诸颓丧者,所作坚毅成。
愿怖者无畏,愿系缚者脱,愿无力具力,相互作饶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12:20 , Processed in 0.03563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