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21# 的帖子
顶礼至尊上师三宝!!!
以下仅供您等大家学修参考:
“《心要庄严疏》第91页,产生大乘发心之所依,于信受大乘且希望成佛之天人与龙类等亦会产生。行菩提心于《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以及《菩提道灯论》都有说:其所依必须具备别别解脱戒。系根据 殊胜所依 而言的,因为欲界之天所依身以及依于上界之一些菩萨,彼等心续中亦具有 行菩提心 故。所以说呢,也不一定。
《菩提道灯论》里边有这样的偈颂:“若常具余其,别解脱律仪,乃有菩萨律,善根余非有”,应该把这样的偈颂写出来,就在这个位置让大家明白一下,像这样的解释呢,根据贾曹杰大师的说法是什么意思呢?说明的是生起 愿和行菩提心的 “殊胜的所依”,而并不是说其他的无暇当中没有的菩提心的依者;另外《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里边所说的要有 别解脱戒的所依 也是这个,那么为什么说起 别解脱戒就(限定)成了人了?因为要以别解脱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正学女戒;男居士戒、女居士戒、 八关斋戒)为所依者,必须是在人的基础上受别解脱戒,而且呢,别解脱戒体的存在也是在生前有;一旦死了之后就没有戒体的继续延续,所以说就是这么说的,因此呢,它就必然是成为 人 的意思。
刚才在《心要庄严疏》里边已经很明白了,产生愿菩提心的所依呢,信受大乘、希求大乘的天人等都有的,但是行菩提心呢,《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以及《菩提道灯论》说需要别解脱戒者,因为他讲的是殊胜的所依,并不说一定要非要这个不可,那也不是这个意思,他就这么说的。《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卷第四十 戒品第十之一 中具体是怎么说的呢?是这样的:律仪戒者,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即是苾刍戒、苾刍尼戒、正学戒、勤策男戒(是沙弥戒吧)、勤策女戒(沙弥尼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如是七种。依止出家、在家二分。如应当知。是名菩萨律仪戒摄善法戒者。 这个地方就是说,菩萨律仪戒的基础,有这样一个说法。所以说,《菩提道灯论》和《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都有一些这样的要求,就是说要受菩萨律仪的话,要以别解脱的七解脱律仪作基础等等,要受别解脱戒的七戒等等,但是这 都不是说 没有这个就没有办法安立行菩萨戒,因为欲界天中也是有菩萨的。
色拉寺麦扎仓的克珠丹巴达杰大师《般若总义》里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身所依的问题上,要生起初步生起菩提心的身所依不一定是善趣众生,因为在恶趣众生中仍然有生起菩提心者故,因为在地狱的所依身上,也仍然有生起菩提心故,因为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地狱中成为拉马车的地狱众生的时候,对友产生了菩提心,此乃经藏当中所说故。另外,畜牲当中身所依上也有生起菩提心的,因为《龙王海所闻的佛经》当中说:有二万一千龙子生菩提心,并且如来授记在如心的劫中成为如来的授记之故。”(敬摘自至尊夏坝仁波切恩师2008年6月14日讲授《现观庄严论》六个音频文件文字稿(以上文字未经最后审定、仅供参考)之 (二) )
祝愿众师兄们能“随喜” 或“发愿” 或“去” 亲师聆听 哪怕是一天的《现观庄严论》的法脉传承; 由此因缘 自他一切有情 生生世世依止至尊上师三宝,理性热诚、如理如法 学修如来显密教证二法,自利利他、同登大乐地。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09-2-4 12: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