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多氏《印度佛教史》中说:胜天继护法之后任那烂陀寺堪布(页162);此一说法难以置信。因为同一时期亲自在那寺求学的玄奘说:护法之后由戒贤继续主持那寺讲座,可是并没有提到胜天。玄奘是戒贤的直系弟子,其叙述不可能有错。
② 关于寂天的生平事迹,参见多氏《印度佛教史》,页163~167;另见布敦《佛教史大宝藏论》,页149~152。
③ 参见吕澂《印度佛学思想概论》,页278;另见《中观思想》,页21。
④ 参见Matics,Entering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p.27;另见Nakamura Hajime,INDIAN BUDDHISM——A Survey With Bibliographical Notes.Japan,1980,Delhi,1987,p.287。
⑤ 参见《大乘集菩萨学论》(大正,32,101中、130中);另见本书《入行》初品,第20颂。“事续”与“分别续”的区分,根据阿底峡的《菩提道灯释》(《阿底峡与菩提道灯释》,页248)。
⑥ 《密集》等无上瑜伽密续,成立于西元第八世纪中叶以后(参见水野弘元等著《印度的佛教》,页203)。
⑦ 参见《入菩萨行译注》第十品,最后一页。
⑧ 参见《学集》第十九“增福品”品末结颂(大正,32,145上)。
⑨ 参见《印度佛教史》,页164。
⑩ 阿阇黎智作慧说:“寂天已是圣者。”(《佛教史大宝藏论》,页152)。阿底峡也说:“阿阇黎寂天……获得圣妙音的恩赐而洞见了真谛。(《菩提道灯难处释》,参见《阿底峡与菩提道灯释》,页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