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葉小釵

福智團體一則消息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84
C 這位T大說他要看就看的到, 這是怎麼一回事, 為何不明講?
D 上自福智金, 下到一些知道狀況的學員,都在搞神秘
C  其實這已經都不是神祕了, 如某位福智學員 都已經上網說 “上師為了讓教法在中國漢地遍地開花,必須配合中國政府管理,必須和法王拜拜,必須和BC靠攏"也就是現在這樣神秘,都是因為要小心的侍候中X,與中X套交情.

所以要不斷宣導"三決定說":
1.DL法王沒有認定福智團體的假接班上師(金女士)
2.日常法師沒有指定福智假接班上師(金女士)
3.福智假接班上師(金女士)是欺師滅祖的弟子私下擁立
..呵呵
发表于 2014-12-1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84
我不管兩邊彷彿重點的「日常法師有或沒有被口才很好的金搞定,而叫她接班」部分;因為那不是局外人看福智是否值得親近的重點。

除非是不要臉的局外人 否則誰願意當欺師滅祖的弟子?..呵呵
发表于 2014-12-1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84
福智如今學員要如何去擁戴「接班上師」是一回事;就像白蓮教徒要怎麼追隨神神秘秘的教主、如來宗門人要怎麼追隨神神秘秘的大成就明師一樣;隨他們「局內人」高興即可。 但要在版上推薦人去如來宗、去福智;那這個角度的情事的適當與否,就跟福智以外的版上「局外人」有沒有正當性來評論也有關、福智的作風 就可受公評。

2003年圓根燈會常師父說:「棒子已交給如證法師,亦得到法王的認可。」並且交代,大家照著規矩做,好好皈依,一定得到最好的皈依體,得到一切傳承上師的加持。
僧俗四眾都在場啊! 福智之聲也有紀錄啊! 福智團體自己公布的啊!

日常法師的遺囑
福智團體出版的福智之聲(第156~157期合刊 第8頁)2004.11.30出版有提到:
老和尚在示寂數日前....神識始終保持完全清楚,而且殷殷對弟子們開示其學佛的心要,以及"福智團體未來發展方向",顯示已有示寂的準備.....

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 (福智之聲第164期 第82~86頁 )2005.11.15出版
編輯室整理

  師父圓寂已將近一年,有感於這段期間,部分同學對於福智團體未來的方向有諸多疑惑,盧克宙總幹事在(2005年)九月二十八日正式宣布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總幹事首先提及,師父示現圓寂,我們必須接受這是自己的業力所感,未來是否能再得到師長的攝受,這個因必須我們自己去造,但在種因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師父留下的教誡,我們是否認真的去實踐;師父留下的事業,我們是否認真的去承擔;師父留下的這一群弟子眾,是否還能和合的相處在一起。」而總幹事所宣布的內容分為三點:

  (一)福智團體將依照師父以前的做法,繼續依止法王(達賴喇嘛),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二)團體的走向,依循師父在世時所定下的原則。
  
  (三)未來整個居士團體依止的核心,就是依止鳳山寺的僧團,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居士團體比較直接感受得到的是依止師父,但是師父在圓寂前好幾年就已經建立了僧團羯磨體制,師父在運作的時候,所有事情都會先交由如證法師他們先去討論,師父其實已經早有準備了。所以當師父圓寂以後,在家居士所有大小的事情,就依著僧團羯磨體制的決策作為我們的指導,如證法師是僧團的代表,以前我們聽師父的指導,以後就聽如證法師的指導,包含以後我們修學的法的內涵,由他來指導或是由他派出來的法師來指導;整個法人重大決策方向,主要的簽呈還是由如證法師來簽示,師父在世的晚期已經這樣運作了,師父圓寂一年來也是這樣在做的,現在等於是正式跟大家說明這件事情。
  最後總幹事呼籲,希望師父留下來的事業,大家共同來承擔,當其他人有疑惑時,我們要立即告訴他法人未來的方向及澄清一些疑點,讓他們能夠安心;若自己有疑惑時,也請循著正確的管道,向上查詢,希望大家都能為了這個團體的穩定,付出一分心力。
補充說明:
第一點就是說要依止達賴喇嘛
第二點就是學習的重點並未包含(金女士的)讚頌
第三點就是說如證法師是日常法師的接班人
..呵呵
发表于 2014-12-1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8 訪客 於 2014/12/11 17:03
我聽到的說法是,做義工是承事師長,積集資糧。
做義工前會先作前行,ㄧ般就是三稱本師,皈依發心,唱讚頌,再由帶領的師兄姐說明ㄧ下,或共學ㄧ段廣論;之後就進行工作,稱為正行;完成之後再ㄧ起回向,稱為結行。

有唱過密集嘛,
至於金女士的讚頌..呵呵
发表于 2014-12-1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第一帖,已经特别长了,师兄们也该歇一下,呵呵
发表于 2014-12-1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大陆有位宗大师的再来者,有知道详情的吗?......查看: 477521|回复: 2744   

vs

福智團體一則消息.......查看: 74591|回复: 2094
发表于 2014-12-11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大陆有位宗大师的再来者,有知道详情的吗?..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12-1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在我遠行前能看到 100,000 點
(我真的有點期待哦)

一年的時間應該沒問題吧

发表于 2014-12-1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12-12 00:05 编辑

福智高層說接班上師要來台灣-這已經可以說如喊"狼來了"一樣
2014.12.11

摘自zhen Jia 部落格

上師要來了
2014.12.11

「聽說上師要來了。」這句話在十一月底的提升營前,班長這樣告訴班員。再往前推,十月的憶師恩法會前,再往前推七月的提升營前,再往前推三月的祈願法會,再往前推二月的朝禮法會。
眾人似乎是健忘的。這樣的「不實廣告」就是有人相信,且從私底下的耳語,到有班長敢一次又一次地在研討班上公然宣說、津津樂道。而「謠言止於智者」,智者又有幾人呢?

大約三年前,北部的某親友,以著很雀躍的心情,跟我說,據可靠的消息來源說「上師就要來了」。當時,我就很篤定的跟他說,不會來的。果然當時沒來,幾年過去了,還是沒來。而這樣的推測、耳語、謠言,在每一次的法會前總會被人提起、流傳。有多少人是懷著祈盼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希望落空的呢?然後,在下一次又再生起期望嗎?真這樣熱衷期盼的有多少啊?而團體的高層卻能推動一波又一波的「請師計劃」,不斷要求學員乖乖地持咒、持密集嘛、誦般若經來迴向「消除違緣」。

坦白說,從一開始到現在,我可以說從沒有升起對團體的這位神祕「上師」有過一點點的「希求心」的。原因是,這位「法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吸引不了我的興趣。

當我決心脫離團體時,某師姐來關懷,我把對團體的看法大略跟她說了一遍。其中之一,我對團體言必稱「上師」很不以然,所謂「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成。」對大眾的宣說,你頂多稱她「老師」就很尊重了。如以我的角度,就是當她是個「法友」或是一位「師姐」。如此而已。而要進一步的信心,那必須透過觀察她的各方面的表現才作決定的。「聽其言,觀其行。」如今這般的隱祕,不給人觀察的機會。那就等以後公開傳法再說吧。

師姐說,難道你不相信師父的指定與安排。我不好意思與她多作爭辯,只說,就當是我與她無緣吧。而參加「幹部月會」聽了三四年的音檔,總共加一加,實際上可能不超過十個小時。這十個小時不到的音檔,以我對法的希求與好樂,排除上班與加班的時段,頂多兩三個星期就可聽完的。
在我聽來,這些內容,實在很普通,甚至有好幾處覺得是「似是而非」的。只因為無法錄音,我又懶得作筆記,所以無法一一指出。但這些在我看來很平常的「開示」,經過法師的稀釋之後,竟然是可以跟菩提心相結合的。這點我還是無法信服。也不是說自己覺得比法師厲害,只是忠於自己的判斷與抉擇罷

C  真痛快, 以終有人說出這些真實的感受.
    在此,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將自己的疑惑或真切的感覺說出來.即不用管福智金或福智高層說”福智金是常師父指定” 以自己不是智障, 是可以思維與推敲虛實的.

  就好比Zhen Jia版主說的 “福智金這些在我看來很平常的「開示」,經過法師的稀釋之後,竟然是可以跟菩提心相結合的。這點我還是無法信服。” 這就是經過自己思維與推敲的真實語.
---------------
摘自宗達強部落格

福智金真的騙了師父?
2014.12.5

分析 藏系的傳承活水要引入漢地三寶的水渠 ■淨遠法師祈願法會課誦前的提示

淨遠法師: . . . . .我們一起聽師父在幾年前的一段開示,.......聽一段,消化一段

日常師父: . . . . .到宗大師時代,就已經進入像法時代,透過宗大師重新把它(振興),這個因緣細的不去說。因他的悲心,及那時跟他學的(徒眾)相應的程度,做了很多淨罪集資的功德,乃至於祈求、如法相應的結果,把世尊的正法保留下來,保留了五百年。

淨遠法師: . . . . .把宗大師改成師父:因為師父的悲心帶著我們僧俗二眾,同心同願要把教法建立起來,由此做了許多淨罪集資的工作。就像這十幾年多少人為了慈心、文教、淨智事業,出家的出家、進法人的進入法人,當義工的當義工…這是正法興盛的一個徵兆.....(註)

日常師父: . . . . .這五百年,如果從大師那時候算起到現在,如果照陽曆算的話,應該說是到上個世紀,那我用陰曆算,.......今天是上個世紀最後一天,也就是這個世紀初。所以正法當年五百年,後面照著次第,正法下面是像法,像法下面是末法。經論上面處處地方說,五濁惡世的後五百年,後五百年,這就是最後的五百年,這五百年再過去的時候,全世界大概就找不到了。......(怎麼算的?)

淨遠法師: . . . . .師父提到宗大師把正法留下五百年。在經典提到「後五百年」,是指宗大師留下五百年之後接下來的五百年, 而這五百年之後正法就沒了(後五百年被解釋成這樣?)。

日常師父: . . . . .這五百年以後,世界上大概就不見了,這不是憑空揣摩的啊!這一定要有根據,根據在哪裡?《般若經》很清楚的說在這裡,《般若八千頌》裡邊有一段,這個佛出世的時候,剛開始正法大興東方,過一段時間轉到東南方,摩訶般若有沒有這個?有的!......南方、西南、西、西北、北,最後哪裡?東北!東北不像前面,到那裡會大興大弘,......算起來應該有五百年。就世尊弘法的地方算,東北方應指中國大陸,或是整個的漢地。
 

淨遠法師:. . . . .師父引用《般若經‧東北方品》。說佛法將會在此後五百年在東北方大興大弘。這東北方指的是漢地,這漢地包括很大。......

日常師父:......我們畢竟是漢人,從這裡,以台灣為主,擴大到全體的漢人,漢人再到世界,......從宗大師傳下來,法王護持著,然後我們這批人,從漢地的根,慢慢地把它擴大開來。 

淨遠法師:. . . . .那你說我們現在也認真在學《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是闡釋《般若》的內容,那我們推廣法人事業應該沒有障礙啊,為什麼還有這麼多障礙呢?什麼障礙我們是看不清楚的,到底是非人、魔加持的?還是佛加持的?我們不知道。(魔是干擾,怎麼變加持?除非是魔子魔孫才會感覺加持! )有時候佛、護法為淨除我們某些障礙,示現一些障礙讓我們去克服,淨罪集資。(佛、護法高興你學佛都來不及了,怎會障礙你?廣論有這樣說過嗎?謗佛!)

…...師父還說我們努力下去,護法高興、諸天歡喜。一重天的人在傳頌我們的故事。(一重天乃中國道家思想,非佛法,福智金教的嗎?)《廣論》中提到諸天亦很希願以暇滿身修學佛法,我相信很多天人知道師父要建立教法且出現將要興盛的樣子,應該會一個個下來投胎轉世。總之,師父告訴我們建立教法的事業有了穩固的基礎以後,一定要不斷的擴大、擴大(最好是拿出證據,否則又妄語,又謗師!)…...。

以下是個人的研究觀察:

(1)
在格魯道場學習多年,未曾聽聞“佛陀正法因宗大師而多保留五百年”的說法,因此找了許多資料求證:

a.無論是法尊法師寫的宗喀巴大師傳,或大陸版(法王周加巷著.郭和卿譯)的宗喀巴大師傳,都無“把世尊的正法多保留五百年”的記載。

b.網路搜尋得到唯一一則相關報導,與常師父的說法吻合,以下~
宗教經典讀書會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一次研讀內容摘要
邀請與會座談師資:(一)格魯派上師-堪布昂念仁波切(.....宗喀巴佛學會導師.....省略)

座談內容:
“.....宗喀巴大師在拉薩成立了大願法會,過去從漢地引請的釋迦牟尼像,宗喀巴大師特別打造了黃金頭冠飾之,從此戴上了頭冠,轉成報身像,......由此因緣,將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會再延伸五百年....” 詳閱 ~http://www.ncku.edu.tw/~chinese/Zongjiao/Buddha/canon011.html

c.搜尋社團法人台北市宗喀巴佛學會| Facebook https://zh-tw.facebook.com/tsongkhapa.tw
得到驚人的證據:弘揚宗喀巴大師聖教延續帕朋喀大師傳承的甘丹耳傳教法護持XX札倉推崇與鞏固XX護法信仰.今天(1月5日)下午,XX大護法酬供法會。

(2)
師父說:到宗大師時代,就已經進入像法時代....。
經查:
法尊法師所著之宗喀巴大師傳裡寫到“ …...月稱論師所作懸記(預言)中有頌說:「未來濁世末,邊地雪域中(雪域指西藏),由彼善慧土(善慧為宗喀巴名),能使佛教宏,昌我善妙理(指中觀妙理)。赤面具緣眾(赤面指西藏人),解脫速成功。」 ”

證明:
宗大師時代(1357~1419)已進入末法五濁惡世之時期,非像法時代。

(3)
師父說:《般若八千頌》裡邊有一段,這個佛出世的時候,剛開始正法大興東方,過一段時間轉到東南方,摩訶般若有沒有這個?有的!你們都知道,東、東南、南方、西南、西、西北、北,最後哪裡?東北!東北不像前面一樣的,到那裡會大興大弘,......整個算起來應該有五百年。

淨遠法師謂師父引用《般若經‧東北方品》並說…...興盛也不過是五百年,......除非你確保五百年內成佛,不然五百年後你去哪裡學呢?

經查:
《大般若經 . 第二分東北方品第四十三之二》內容 :“......佛告訴舍利子,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在我涅槃後,至東南方漸當興盛,再從東南方轉至南方漸當興盛,再從西南方至西北方漸當興盛,再從西北方轉至北方漸當興盛,復從北方至東北方漸當興盛...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我涅槃後,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於東北方當廣流布。”

證明:
a.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興盛。非正法興盛。
   此符合宗喀巴大師傳所說~“月稱論師預言~宗喀巴能昌我中觀妙理”
b.是佛涅盤後。非佛出世時。
c.依據玄奘譯本的解釋“我涅槃後,後時、後分、後五百歲”的意思是“佛涅槃之後的五百年”,非淨遠法師所指“宗大師留下五百年之後再五百年, 而這五百年之後正法就沒了”。

(4)
師父說:就世尊弘法的地方算,東北方應指中國大陸,或是整個的漢地。

經查:
a.無任何典籍記載“東北方應指中國大陸,或是整個的漢地”。
b.佛涅盤後,中觀深見之祖師,從龍樹、提婆、.....月稱、寂天分別是在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皆非漢地。
c.宗喀巴大師傳~“月稱論師預言~宗喀巴能昌我中觀妙理,西藏人解脫速成功”,故推 東北方應指西藏。

綜上,個人直覺:
1.以常師父如此讚嘆福智金的般若成就來推測“佛陀正法因宗大師而多保留五百年,現在正法還住世且會在漢地大興大弘”應是福智金給的訊息,因此常師父應是著了福智金的道。

以本文搭配“天魔大戰”,就可見福智金不斷用“佛法會在漢地興盛”來誘惑常師父掉入陷阱。

2.若“佛陀正法因宗大師而多保留五百年”真的是福智金告訴常師父的,而此說又僅為一家所持-即拜x天的某佛學會。那麼福智金跟x天的關係,還真讓人有想像空間。
以上僅供參考!

註:
正法、像法、末法是按照三個標準來劃分的,凡具備教說、修行、證悟三方面,即為正法,意即秉持教法、依教修行並能證道;若只具備教說、修行二者,則為像法,此時教法有人修行,但不能證果;若只有教法垂世而沒人修行和證道,則為末法。

淨遠法師以“慈心、文教、淨智事業、出家、進法人、當義工…這些外在事業,做為正法興盛的一個徵兆”,簡直是謗法!


发表于 2014-12-1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12-12 00:52 编辑
綜上,個人直覺:
1.以常師父如此讚嘆福智金的般若成就來推測“佛陀正法因宗大師而多保留五百年,現在正法還住世且會在漢地大興大弘”應是福智金給的訊息,因此常師父應是著了福智金的道。

以本文搭配“天魔大戰”,就可見福智金不斷用“佛法會在漢地興盛”來誘惑常師父掉入陷阱。

常師父想常師父的 金女士想金女士的 各想各的..呵呵
ps:
2003年圓根燈會常師父說:「棒子已交給如證法師,亦得到法王的認可。」並且交代,大家照著規矩做,好好皈依,一定得到最好的皈依體,得到一切傳承上師的加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12-12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12-12 01:03 编辑
福智金不斷用“佛法會在漢地興盛”來誘惑常師父掉入陷阱。

金女士想給常師父來假的 常師父就給她來真的..呵呵
ps:
2002年2月 首次舉辦「祈願法會」,由第一百世甘丹赤巴仁波切主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12-1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12-12 23:55 编辑

福智接班上師說她跟常師父互動的公案  與零零碎碎的佛法開示
2014.12.12

RE-福智高層說接班上師要來台灣-這已經可以說如喊"狼來了"一樣
2014.12.11

#1 訪客 於 2014/12/12 00:25   
真金不怕火煉,為何福智金總是阻止信徒法佈施?讓我們一起看看她如下的神秘開示與福智班長的反應。

[同學A分享]
103年12月大型提昇營,珍愛執持的教誡
1.我們這群人,一定不能散。走大乘的佛法,要一起走到最後。

C 拉住人的第一招

[原文]
2.佛道長遠,一定要發一個恒久不退的心,第一個不退的就是,"精進聽聞佛法不退。"

3.為什麼要繼續學,持續聽廣論? 因為還沒有證得,很多義理沒有貫通。
4.持續的聽廣論,有助於對境的時候,就有正知正念。正念從聽聞來,正知從正念來。有時正念的軍隊,打不過煩惱的魔軍,這時就需要大量串習思惟;精進如法聽聞,就是最大催伏煩惱的軍隊。
5 .對境提起,正知正念,護戒,是所有修行人根本問題。

C 所有佛教的好名詞都用上,就是一篇好開示嗎?

[原文]
6.親近善知識,第一就是不變心,在九心裡就是金剛心;魔羅和惡友都不能破壞。
7.一旦確定為善知識,絕對不能觀過;這是我們做為修行人的同一個原則,不做這一點會墮落的。透過嚴密的理路思惟,如法親近的勝利,和不親近的過患。這是因果的測量;依止法的善惡,是如何成立的?是修信念恩與不修信念恩,修信念恩,觀過念怨,非此即彼!

C 好好依止常師父或福智金, 這是第二招.

[原文]
8.師父在廣論帶裡,很多是修心的扼要;持續聽師父廣論帶,六根門頭就好像懸一面明鏡,是否與日的修減我的惡行,增加我的善行?

9.這個世界我們所擁有的,是暫時性存在的東西,如果不去想來生,就像不為明天留米的人一樣;來生就像下一段人生一樣,如果不積集資糧,就會如入行論云“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

10.修行道次第,最下(基本)的成績,是不怕死及臨死前大歡喜;甚至中陰可修成就法,見本尊等,嚮往可能得到光明身;今夕尚為龍鐘叟,明日將為光明身。

11.當我們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必須發起一個希求後世的心,這是學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人,一定要擁有的正見。希求後世暇滿人身,想依止善知識,依止正法。學法有多快樂啊!繼續坐在正法的樹蔭下,一邊乘涼,一邊積集資糧,一邊努力生起渡眾生的心。

12.暇滿人生,一生比一生增上;增上,增上,那最後就得決定勝。不退,絕對不要離開廣論班,一直到成佛之前,都有同行善友,常伴左右,雖然有時苦惱,有時快樂。

13.好的事情厭倦了,就要觀功念恩。

<在家努力造善業>

14.你們會在家裡放高利貸嗎?會—直向家裡的人討債嗎?一直討債快樂嗎?
莫被傷一次,一輩子要背這個債;有一個債務在心裡,造善業有一點樂受的時光,都被債給毀了。

15.若在過去發生,但在現在,未來數數串習,過去發生的事,其傷害就未停。

16.在家裡怎麼造善業,不要造惡業?在家裡是如何修行的?
→這一輩子成為家人很不容易,這一期生死結束後,什麼時候再成為家人,是不知道的。若對親人不諒解,有一天他發生什麼事,會完全逆轉,因死亡讓我們頓悟:原來在一起時間這麼短,他(她)給我這麼多,他(她)有很多好的地方,我卻只看不好的!為什麼要等到那一天,才恍然大悟;在大家活著的時候,就應及早把觀念及方向轉一轉。

17.不要在家裡造惡業,絕對的減少自己造惡業的機會,不論自己有多充分的理由!

18.與家人有衝突時,想到業;心中就平了,如果不平,久思二(善、惡)因果,久久用功,就可把心結慢慢打開。

19.一個人不停地回憶傷心的事,就好像在喝毒葯。

20.好好對待週圍的人,對家人的關係就會全變了,這是現世就可以轉業的。

21.為什麼能饒人但不饒人,因為不瞭解不饒人的代價。不饒人要付出多少生命的光陰,來攪這件事情,就是化不開!

22.在大悲心的法類上,瞋恨、報復、怨恨心是最猛的;燒毀資糧是最猛的!
→想想罵人的果報:<廣論p135L8>眷屬不和眷屬鄙惡,聞違意聲語成鬥端。瞋心來世墮地獄,當人容貌會很醜陋!容貌莊嚴的正因是忍辱。

23.觀功念恩從現在開始。慢慢到老的時候,感恩一下和自己走過這一生的人,用感恩的心情!

24.上師最大的願望,是大家在家裡行善法。

C “在家裡行善法” 這是福智金的最大願望.
…>那不就是要福智學員都在下士道就好.

[原文]
25.觀功念恩如何做?家人支持學廣論,每天感恩他(她)一下。

26.對於自己身邊另一個人,一生中持續對自己所做的饒益,稍稍生一點感恩心;感恩心就代表幸福,念怨就代表不幸。

27.聽聞師父佛法,會有正知正念,可以阻擋惡念,把糾結在心裡的事情化解掉。

28.上師最希望的是,我們所緣的善,在家裡也可相續,在家裡也可歡喜!
---------------
29.思惟聞法勝利,數數聽聞佛法,有對治煩惱的力量,預先準備,會有一種信心;第一,第二,第三次都失敗了,不要放棄。在家裡可以數數的避免三門不造惡業,仰仗師父法語的提醒。

30.在廣論班,善友互相幫忙;善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31.上師跟隨師父的體會:一旦得到師父一句話,拿這句話對治煩惱,效果就會非常迅速與方便。

32.經有了,論也有了,為什麼還要善知識帶領我們?要丈量一下,方向是否正確,次第有沒有偏差?遭遇生命重大挑戰的時候,這些都要有善知識。一開始聽聞,到成佛的全程路上,都不能離開善知識。

33.別習慣生在憂悲苦惱和各種情緒的糾結之中,這就是不幸。命運可以用法來轉,儘管改變是痛苦的,但可以想一想,改變之後樂的結果!

34.無論什麼理由,都不能放棄佛法!佛菩薩在因地,甚至放棄生命,也不放棄佛法。你不是孤單的,好好修行,不讓善知識那麼操心,不可以退,堅持不能退!不只此生,乃至生生世世堅持聽聞下去,研討下去。師父會陪伴我們,佛菩薩會陪伴我們!

[同學B分享]

E1207 提升營_第一天筆記

第一段:
成佛的心, 是由善知識牽引的。
諸佛歡喜, 是因為我們脫離凡夫的種種痛苦。
如理依止善知識, 痛苦遠離, 修學佛法就容易升起, 所以依止軌理至為緊要!

『寧向修信念恩一步死, 不像觀過半步生』(以玄奘大師的法語來做比喻: 寧向西天一步死, 不像東土一步生)

善知識→調伏→戒德
如理依止善知識, 因善知識受持戒律的功德,會薰染到自己。當自己戒律清淨時,將不墮惡趣。
持守戒律, 在對境取捨時, 心中會有一面明鏡升起, 而能止惡。
止惡的力量, 來自於信心。久了就會特別特別的持戒自如 → 感得不墮惡趣果報。

第二段:
改變自己的樞紐, 就是親近善知識。

理路: 當別人這麼可惡, 要先止惡。(自己要止自己的造惡) 止惡被挑戰的時候, 千萬不要去做惡。堅持、堅持、堅持!當別人去跳火坑, 自己要不要也去跳火坑? 還是跟著去跳?

第三、四、五、六段:(這裏有五個上師如理依止師父教誡的故事, 故合在一起)
*『終不違越菩薩所行』

1. 常師父請上師做讚誦,師父說:「說你行就行, 不行也行。」
上師提到, 讚頌的詞與曲是自然而然出現, 他也想認識做讚誦的人。並說問師父, 是不是師父的通力?(師父上師互推功德, 不居功)

C”讚頌的詞與曲是自然而然出現, 他[福智金]也想認識做讚誦的人。並說問師父, 是不是師父的通力?”
….>福智金還真會拍馬屁與灌迷湯.不知常師父當時是作何想了?

[原文]
上師想要出家, 師父不開許。做何種事才能利益眾生, 就去做何等事。不是自己想做什麼, 就去做甚麼。

C 是呀! 常師父會希望福智金以在家女眾,帶領男女僧團的,讓佛教界笑話. 是這樣嗎? 想不通!.

[原文]
跟師父約時間錯過, 後來見到師父, 師父有點不高興,讓上師就回去吧,上師即向師父要求多待一分鐘就好, 讓師父不要有不高興。
(不是說, 馬上遠離上師師父, 然後去佛堂拜懺, 把上師師父擺在那裏不管)

C 這段把常師父說的,好像是福智金的甚麼人似的, 以常師會生氣的要福智金回去, 而福智金又要演一幕,她就是不回去的樣子 – 這也算是一種不得了的功德嗎? 好詭異呀!

[原文]
師父要求上師學拉薩音, 雖然師父曾開許學安多音, 後來又不開許。使上師困惑, 但上師還是如理依止師父, 請回要教授安多音的老師, 並學拉薩音。

C 這樣說來, 福智金的藏語現在也是不得了– 即若是常師父早先就要她學的話.是這樣嗎?

[原文]
上師想辦孤兒院, 師父不開許。師父並說:「怎麼樣, 無常了吧」(兩人相視大笑。心無罣礙)

C 這個公案是福智金自己說的,其或是真,或是假,現在也無從考證,也已無所謂.以福智金現在會講出這些她跟常師父的交往,很明顯就是要告訴大家”她跟常師父是多麼的親”

[原文]
上師稱譽日常師父很容易取悅, 只要有點善行,師父就會非常非常的高興。

C 福智金一直在研究常師父的喜好,所以會說”取悅”二字吧
D 沒錯, 福智金最後還真是取悅了常師父,榮登男眾僧團的女上師位.

[原文]
師父總是用慈悲與關注看著對方, 好像全宇宙的力量看著你。並舉例 (1. 師父曾用雙手握住某人的雙手, 並說謝謝你, 謝謝你, 非常謝謝你。對方張大口都不知道要怎麼辦。
2. 在路上看到女眾衣著太短, 立刻雙眼盈滿淚水, “哎呀, 哎呀, 哎呀, 暇滿人生啊, 就這樣糟蹋了。”悲憫有情。
3. 師父走在路上是最耀眼的人, 在寺院出家人會立刻讓向兩旁, 路上也會有目不暫捨要追隨他的人跟著。)

C 福智金說常師父的功德,比較像是常師父的粉絲在說常師父-即福智金說的常師父功德內涵,跟別人所說,很不同. 如常師父說那女眾衣著太短,這跟暇滿人生,有甚麼關係呀!
   不過,後來想想,這裡或許是說”一位穿著很露的女眾,讓常師父感嘆, 是這樣吧!”

[原文]
在法人裏流傳很多師父的“功德”, 那是恐怖的“功德”。譬如, 某人被師父責備, 弟子就很害怕的改進。好像師父很瞋恨, 弟子很忍辱, 所以弟子得到很多功德。這不是正確的依止法。

當我們如理依止親近善知識, 會看到自己不認識的自己。
如斷除污器三過, 就可以成為如器的弟子。
凡夫要成佛很慢, 因為這中間有個“我”擋住。

利益眾生最快的就是依止法 (如理依止善知識。) → 對止我愛執, 不會留下不好的痕跡, 沒有被擰, 被扭曲的感覺。

如證法師說: 當師父要求上師, 上師求天求地求佛菩薩, 而不是怪天怪地怪佛菩薩。心有一種續流, 很想做的事情被擋住, 如果有就會有情緒上來, 或被卡住。而上師不會, 上師如理依止上師, 心中沒有我愛執。
如證法師: 上師依止師父的是喜悅, 孝子心。

C 如證法師拍福智金的馬屁,好像有得到福智金的真傳.

发表于 2014-12-12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12-12 23:58 编辑

接續上帖

[原文]

第7段:祈求
只要我們數數憶念, 數數祈求, 常師父雖然示寂, 但因為他的願力, 加持可能會比他在世時還要大。
修信念恩, 修信, 不變心, 就是金剛心。不可對自己的善知識觀過。觀過是無法成就的。(做法: 不斷去串習如法親近的勝利與不如法親近的過患)
上師特別說明, 他這麼說並沒有甚麼特別的意思, 或要希求名聞利養, 他也有善知識, 也是弟子, 如果他不提醒我們, 他良知上會過不去。

C “他[即福智金她本人]也有善知識, 也是弟子, 如果他不提醒我們, 他良知上會過不去。”
….>福智金她有她的善知識, 所以她跟常師父是平等的位置嗎?即她現在對福智學員說的這些,都是她好心告之,以她個人似是被常師父請來福智作事的總經理, 是這樣嗎ˇ

[原文]
我們學廣論已經學了這麼多年, 已經依止了這麼多年, 不能因為師父示寂, 選了這樣的接班人(上師指他自己), 就失去信心, 就對他 (指常師父) 觀過。
不依止過患 (廣論P39) → 這不是恐嚇, 這是因果, 佛只是如實宣說。因此 “對因果門心莫寬大”

C 福智金為何會這樣自覺自己不是真的夠資格呢?
D 這或許是因為她太沒有想到,常師父是這樣容易就被她騙了吧!
C 沒錯, 總之,這就好像一個人沒有想到會當上總統,但後來因緣聚會,竟是讓她當上, 那種惶恐與不安吧!

[原文]
第八段:
當我們的心有模糊, 或有點模糊, 警鐘要常常敲。注意不要傲慢。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班長答覆]
「上師教誡不宜打成電子檔流通」。

C「上師教誡不宜打成電子檔流通」。
….> 為什麼? 因為有點像”無言亂語”嗎? 或是有一點會讓常師父的名聲受損呢? 班長您且說說呀!

#2 玨 於 2014/12/12 01:05   

我也是非常擔心和X天有關,曾經詢問過此問題,結果某師兄竟然要我等上師來親自問她;離開前又請人幫忙問過,這次應該有問到高層,石沉大海,但也沒人出來否認就是。

在此再次詢問福智法友,2013年新版我們的導師,我印象中曾出現常師父與前ㄧ世赤江仁波切的合照,而竟然沒有法王的任何畫面。本來我是有影片檔的,但是隨身碟遺失了。

幹部月會我ㄧ次也沒出席,總是以家裡有事請假。有ㄧ次上課前被要求請假,要填理由,還被關切去上課有這麼困難嗎...我覺得應該有人是被這樣要求而去的。

曾聽某位班長說,光是廣論裡的ㄧ小段文(忍辱度),就上了ㄧ整年;還說金女士的法,實在太美了,你們ㄧ定要親自去聽......
而事實上是聽過以後,也不記得她到底講了什麼;所以聽過的人,也只能說:你要自己親身去感受...

C 聽”胡言亂語”的感覺,就是會雜亂的令人想不起說者到底是說了甚麼?
D 福智金的開示,就是讓人有這種感覺,不想,福智金或擁金派,還當是法寶的寶貴, 真是可笑.

#3 訪客 於 2014/12/12 02:01   
赤絳仁波切(His Holiness Kyabje Trijang Rinpoche ,1901-1981)
赤絳仁波切於1981年圓寂。

1981.12 日常法師離開紐約鄉下到洛杉磯。離開紐約前,第一次遇到法王。

C 這個時間表,是想表示常師父是先見過赤江仁波切, 後才見到法王嗎?
    若福智金或福智高層想用常師父這個歷史上曾有的典故,來製作一些常師父依止師承的話,那真是太有心機-值得我們再好好觀察了.

#4 珏 於 2014/12/12 14:27   

回#3 法友,
常師父在遇到法王之前,已經在美國接觸過許多藏傳佛教的大德,如穹拉仁波切,林仁波切等等,各教派都有。不管見過誰,重點是:最後常師父抉擇依止法王。


发表于 2014-12-12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12-13 00:04 编辑

對福智法會上的前行 正行 結行的討論 -是三殊勝行嗎
2014.12.12

RE-簡別萬善根本從師出/常師父有說過 作義工是承事師長積集資糧嗎
2014.12.11

#1 訪客 於 2014/12/12 14:50   
>C 前行 正行 結行是沿用廣論所述. 內涵是自己編入
>至於"做義工 是承事師長,積集資糧。" ...>我不認為常師父在世,有這樣說.

個人認為,
1. 以做義工的方式搭配學<道次第>,徒然造成分心與散亂而已,反而不能好好學。
"道次第" (包含所有佛法)所謂的"實踐",重點都是放在"心"。如果處在一個團體行動,總是鬧哄哄地喊口號,前行、正行、結行都靠別人引導,我以為這種狀態,要能看到心,並不容易,尤其是要看到隱伏的惡念。
如果沒看到惡念,便不會知道自己的問題有多嚴重。而知道問題嚴重的人,絕計不會去做義工,而是馬上找一位傳承師長,學習懺悔業障,修心、轉念等等法門後,在家裡好好用功,努力改善心,使狀況不至於再惡化下去。-----這個決計是要獨自進行的,而且需要法師適時地輔導。

"一起做義工"固然能夠振奮精神,但有一個隱藏的缺點,就是容易變成"做給別人看",落入"執著今生"(世間八法)。 而且其所屬團體也容易將義工的成果當作其向社會展示的"成績",更有甚者利用這個"業績" 來向政府或企業主要求些什麼,那就更加不符合日常法師錄音帶裡的教導。

2.成立研討班的前提也必須建立在學員都得到<道次第>正確的教授,方能研討,加深印象,否則越研討越錯,有何用處?
且最好有一從藏傳師長處正確學習格魯派教法十年以上的班長來導引同學,因其有辨析其義的能力,如此同學才能真正地得到幫助。

3. 我也懷疑做義工是日常法師所提倡(即使提倡,應不是重點,如同讚頌)---因其錄音帶中一再強調學佛不要搞太多"外務"。

做義工、讚頌、搞錢、搞營隊、搞企業,如果有仔細聽日常法師的錄音帶,這些絕對是外務。 錄音帶中一再地批判其他大型佛教道場如此作為,並一再地說"方便出下流" ----難道老法師要違背自己的講道嗎?

搞這些外務是"為了俗眾弟子著想",這說法不太講得通。對眾生最有利益的,絕對是"指出正道"。

師父們說,利他心的培養是靠一再反覆地思惟,生病躺在床上也可以修,故即使沒法做事,也會覺得生活很充實(因為修習了慈悲心)。光靠行動來改變心,有做才有算,這種觀念,在佛教是會被質疑的。

源頭不正,整條鍊子都會被拖累。熱中外務的結果,就是體力、心力、財力都損耗,要進行佛法思惟時,反而沒力了。(遑論還有工作、家庭,一個人的體力能有多少?) 不要被外在說詞/形式迷惑了。
-----

ps. 無意中聽到一極早期學員說,日常法師以前常常邀請藏傳的大仁波切,直接到道場給在家居士講課的,所以他們都可以親炙這些大修行人的身教言教,有些就直接跑到別的道場去了。
聽到這裡,我真蠻訝異的(和團體現在相反),那表示日常法師在世時的作風,應該蠻開放(也不怕弟子跑去找別的師父)。

C 福智在法會上,會用這三行,其主要就是前行的”動機調整”; 正行是強調該活動的”主要意趣或性質”; 結行是”迴向希願處”.
以有這三行的運作,會較用心的去作,那所造的善業也就會較有力與圓滿. 因此.只要有用上這三行,都是跟用心有關吧!

#2 訪客 於 2014/12/12 15:05   
>至於"做義工 是承事師長,積集資糧。" ...>我不認為常師父在世,有這樣說.

1. <廣論>中所講的師長是<上師>,這種關係的建立有一定條件,板上討論過細節。
比如,1. 他必須是具德上師 (至少符合5項)
       2. 你必須能夠近身檢視他的身口三門達數年時間
       3. 你自己必須是具器弟子
    金女士不能來台灣,就算來了,也只有少數人能近身,1,2 不成立
   既然不是你的上師(口頭叫的不算),那何來"承事師長" ? 這個做義工的理由,就完全不能成立了。

#5 訪客 於 2014/12/12 15:47   
>我現在有點弄不清楚的是,這個前行,正行,和結行,用的名辭是和廣論修持軌理中的正修時應如何行,是ㄧ樣的;但是作法卻不盡相同,尤其是正行部份。
>1. 這樣可以稱為正行嗎?

結合做義工  真會搞混啊~~
<從師父們的開示來看,前/正/後行可分兩方面講>

1. 這不是<廣論>中所說的"正行"。 論中的 "正行" 指的是上座做思惟修 (思惟廣論的內容)
前行也不是那樣,<廣論>裡都寫得很清楚(六加行的部分),有實修的師父都會帶,比如唸誦<傳承上師祈請文>,唸時如何觀想等。結行時唸迴向/發願文,隨文作觀,更仔細的會唸一些咒(增長功德,懺悔唸錯等)。

2. 如果要把前行-正行 等做擴大解釋,達賴法王在<修心日光>的講稿裡(思惟業因果的)也有提到。
前行大約-->動機 正行-->所做的事 後行-->隨喜 or 懺悔正行

造惡業時,前,正行將傷害減少到最低,後行時盡量地懺悔。
造善業時,跟這個完全相反,要盡量地圓滿,在後行時最好是發願、迴向、觀隨喜。
師父講課提到(前中後行)也是放在一般生活事件,並不特指一個儀式,比如他說,我們一般人因為煩惱重,所以造惡業時,比如前行變成"為了名聲",做的時候(正行)很徹底,做完還很高興,意猶未盡(後行--隨喜)。
-----
>2. 在其它道場做義工,也有類似的流程嗎?

去過幾次法鼓山,是有這樣帶,上課前/後會唸一篇四眾弟子XX文,或佛教經文,就是作目標導向/迴向or 發願。
----

希望有適當地回答到版友的提問,我不如版主善巧,若有冒犯,請多多包涵~~

C 我也是在學習, 且很多地方不是很懂. 因此,在此版上,大家可以互相提出自己的見解,彼此切磋.才是最重要.故千萬不要說冒犯.謝謝


#6 訪客 於 2014/12/12 16:02   
>依照常師父的說法,作義工可學習承擔師長志業..

1. 只有資深弟子才能判別日常法師是否這麼說過
2. 把做義工當作承事師長,在福智的情況,應該只有很多年前,日常法師還在世時,那些親眼見過常師父行誼許多年後,打從心底把日常法師當作上師,不再動搖 (即使口頭不這麼喊)的資深弟子,依照日常法師的心願去開創各種事業的這批人,才能符合"承事師長"這個說法。

----現在的況狀,是一個"口頭上" 喊的上師。

其他的人,如果都是"聽別人這麼說"的 or "跟著喊的",這個末學覺得會有點問題。

C 所言甚是
-----
Re-福智高層為何一直對學員說要累積資糧 即要捐錢或作義工呢
2014.12.10

#9 訪客 於 2014/12/11 17:55   
師兄姐對廣論的知見恐怕都還糊糊的,所以他們所說的話不能盡信,廣論有說做義工可以積集資糧嗎?
“正行”在廣論是講這一座的主修內涵,譬如:看是要觀修念死,還是要思惟苦諦。流程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維之後,是否有所感受。

#10 訪客 於 2014/12/11 18:45   
做義工 不要有被強迫的感覺

#11 訪客 於 2014/12/11 19:12   
做義工還被強迫唱讚頌 有苦受 可以思惟苦諦中的苦苦

#12 訪客 於 2014/12/12 10:31   
回應#8樓法友,其實這流程是三殊勝的教授
三殊勝修法-名義及重要性 慈誠羅珠堪布
二、三殊勝修法
(一)名義及重要性
此修法名為“三殊勝”,以前我譯作“三要點”。為什麼稱做三要點呢?就是為了引起學人的重視。凡是學佛、修行的人,都必須做到這三件事,因為十分重要,所以翻譯為三要點。由藏文直譯,則叫做三殊勝。
彌勒菩薩的《經莊嚴論》裡講了七種殊勝。菩薩行持佈施、持戒、忍辱等六度時,每一度都應具足這七殊勝。這七殊勝又可歸納為三種。我們做一切善事(如打坐、燒香、磕頭等)時,都應具足這三殊勝。如果能具足這三種殊勝(或三要點),哪怕是在佛像前供一盞燈、磕一個頭的小小善根,也都是成就之因。如果離開這三殊勝,即使從外表上做再多再好的善事,也不能成為解脫之道、成佛之因。
什麼是三殊勝呢?第一是動機殊勝;第二是無緣殊勝;第三是回向殊勝。
第一、動機殊勝。在每次做善事之前,肯定會有目的,沒有任何目的的行善、修法是很少的。如果在行善時,具備殊勝的動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無緣殊勝。是指在修行時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則無論做任何善事,比如打坐或者放生,都能成為非常殊勝的善行;
第三、回向殊勝。行善修法結束後,還應當如理如法地回向。在打坐、放生時,就已經成就了很好的善業,將此善業用於何處,是很關鍵的問題。是用於解脫?還是用於健康長壽?或是用於下一世的人天果報?這是自己可以選擇的,這種目的性的選擇,就叫回向。
無論作任何善事,都不能離開這三種殊勝。一旦脫離了這三個關鍵問題,則不管所做的善事從外表上看有多麼的了不起,實際上也是不好的。所以,弄清這三個殊勝並付諸實施至關重要。


三殊勝 索達吉堪布 著   

今天給大家宣講的是“三殊勝”。   
三殊勝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勝,善根不能以方便攝持,中間若以分別雜念散亂,最後沒有回向的話,善根是無法增長的。所以在藏傳佛教中,歷代高僧大德非常重視三殊勝。  

三殊勝的簡略修行,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都有提及,上師如意寶每次給大家開課,或者到一些地方講經說法時,也經常宣講三殊勝的竅訣。作為後學者,大家應盡量以三殊勝來攝持一切善根,若沒有這樣的方便法,雖然在很長時間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難說。  

做任何一個善法,以方便攝持非常重要。世間上做一件事情,都離不開善巧方便,如果你有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財物制度,經濟運作起來會非常方便,做什麼都不太花時間,最後的效果也不錯。同樣,我們行持善法也要一種方便法,這就是今天要講的“三殊勝”。  

所謂的三殊勝,首先是加行發心殊勝,即以菩提心來攝持所修之善根;中間是正行無緣殊勝,指不被分別念所染,以無分別或專心志致的智慧來攝持;最後是後行回向殊勝,是指在結尾以回向來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毀,且蒸蒸日上。  

無論學什麼佛法、做什麼善事,必須要具足三殊勝。平時你念咒誦經、布施供養、放生、轉經輪等,開頭要有一個發心,中間不被分別念中斷,最後要作回向,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希望行持善法的所有佛友們,把它牢牢地記在心間,並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只有這樣,你的善根功德才會無邊無際。否則,剛開始沒有發菩提心,中間沒有正行無緣,最後沒有回向攝持,善根不但不會增長,反而有失壞的可能,這是誰都不願意的。  


发表于 2014-12-13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12-13 00:05 编辑

[接續上帖]

下面具體解釋一下“三殊勝”:   
一、加行發心殊勝:   
做什麼事情都有一種發心,發心可分為不善、無記、善三種。  
 
1、不善的發心:有些人行持善法,是為了獲得名聲財富地位等世間八法,表面上看來,這種發心並非不清淨,但實際上它不是解脫的根本因,故稱之為不善。比如有些人為了發財而聽經,有些人為獲得名聲而聽經,有些人為了治病而聽經,這些發心都被自私自利的毒染污了,根本不牽涉解脫方面。就像現在的許多人,到寺院裡去拜佛燒香,完全是圍著自己轉,發願也是害怨恨的敵人,這些絕對不是善心。做善事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心,如果心清淨,則可繼續行持;如果心不清淨,那就不要做了,最好把這件事情放下。 
 
2、無記的發心:去聽經或放生,既沒有想到眾生,也沒有想到佛法,只是隨波逐流,聽別人說放生很熱鬧,自己就跟著去,把放生當作一種活動而已,自始至終沒有善妙的發心,只是走路吃飯的那種無記心。這樣行持善法,完全是一種無記法,所造的善根功德不大,故也應捨棄。
  
3、善的發心:又分上士道的發心、中士道的發心、下士道的發心。
1)下士道的發心:行善是為了來世獲得天人的果位、人間的轉輪王,生到特別快樂的地方去,有吃有穿,過得幸福,這是為了來世的人天福報而希求善法。  
2)中士道的發心:修持善法只為斷除自相續中的煩惱痛苦,得到聲聞緣覺的寂滅樂果,屬於小乘行人的發心。現在有些人聽經聞法,就是希望自己獲得圓滿的佛果,也接近於這種發心。因為在求法的過程中,他根本沒有想過眾生,只想自己平息煩惱而得妙果,這種動機不太合理。  
3)上士道的發心:這是最好的一種發心,也即所謂的菩提心。這種菩提心,我已經花很長時間給大家講了,它的利益功德、發心方式不用特別廣講,但此處還是給大家提一下。  
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呢?因為依此可獲得一切功德。佛陀在《王獅經》中說:“為度諸眾生,發起菩提心,以此攝諸法,以此得喜樂。”意思是說,為了度化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我們應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以此可攝持各種善法,無勤獲得暫時究竟的一切喜樂。因此,在所有的發心中,菩提心是最妙、最好的。 
 
菩提心依靠什麼因而生起呢?《經莊嚴論》等中雖有不同說法,但最根本的就是大悲心。若對眾生沒有大悲心,菩提心根本無法生起,這是歷代傳承祖師公認的,佛陀在經中也說:“菩薩不用學多法,只學一法即可。何為一法?此乃大悲心。”噶當派上師們看見可憐眾生時,是怎麼樣修大悲心的,在布朵瓦、金厄瓦的公案中均有記載。所以你什麼時候生起了無偽的大悲心,什麼時候菩提心就會依它而增長。以前無著菩薩顯現上也是長期閉關並沒有見到本尊,後來對可憐眾生產生悲心的一剎那,徹底淨除了罪業,見到了彌勒菩薩。
  
藏地還有一個公案:衛藏地方有位屠夫,生平殺生非常厲害,後來他看見個別眾生時,相續中生起了大悲心,放下屠刀,不願再殺。他回想自己以前造的罪業,覺得非常可怕,於是准備跳崖自殺。當他縱身跳下去時,結果沒有落到地上,反而直接前往清淨剎土。(真是很快樂啊!) 
 
以前傳承上師們也經常講:衛藏拉薩那邊,有群人上了同一條船過河。船行到河中間,由於超重,慢慢地沉了下去。有個人的悲心相當強烈,他想:“與其所有的人死,還不如我一人死好。”隨後便縱身跳入河中。沒想到,他本來不會游泳,卻飛快到達彼岸而安然無恙。  

所以,如果真生起特別強烈的悲心,一方面自然圓滿所有的功德,同時菩提心也有了堅實的基礎。前兩天在辯論時,很多道友對菩提心的因做了很好的分析,但這只是理論上的,真正做起來時,有時候跟說的不一定相同。要知道,菩提心依悲心而生,如果沒有悲心,生起菩提心也很困難。即使依靠上師的威力或經論的加持偶爾會生起,但沒有大悲心的話,這樣菩提心也不穩固。因此,菩提心的來源是大悲心。
 
菩提心的所緣是什麼呢?就是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蓮花生大師說過:“一切眾生,沒有不當過自己父母的。”所以,菩提心的對境就是一切眾生,若沒有這樣觀,離開了眾生這個所緣緣,菩提心就沒辦法生起。《普賢行願品》中也講:“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誓願無有窮盡。”  
 
菩提心如何修持呢?若是上根者,日日夜夜的所作所為,全部以利益眾生的心態來攝持,這是最起碼的標准。這種人為眾生睡覺、為眾生吃飯、為眾生說話,一切都想著眾生,就像慈母時時關心獨子一樣,他也時時關心眾生。假如做不到這一點,早上起來時發菩提心,白天的所作所為要利益眾生,晚上睡覺前也想到眾生,這就是修持菩提心。
  
至於菩提心的功德,《入行論》第一品中有詳細介紹,佛經中也說:“一人合掌哪怕生起一剎那的菩提心,也遠遠勝過用七寶供養恆河沙數十方如來的功德。”我們不要說用七寶供養恆河沙數的如來,就算在一位如來面前這樣供養,現在也沒有這種能力。因此菩提心的功德非常非常大,行持任何一個善法時,首先必須以菩提心來攝持,倘若是惡心或無記心,不可能有很大功德。  

有些人經常花時間做很多善事,在此之前,先應該發一個菩提心。如果沒有行持善法的機會,那麼你在上班、走路、做事情,甚至旅游觀光時,先發心:“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利益眾生,願我能對眾生有利。”這種發心只是幾秒鐘的事,並不是特別困難,但功德卻不可估量。所以,第一個殊勝,就是以菩提心來攝持,對大乘佛教徒來講,千萬千萬不能忘記。如果有了這種觀念,做什麼善事都會先想起菩提心。 
 
我們每次講經說法,都說“為度化一切眾生而發菩提心”。你們平時念經、磕頭、修加行時,也要知道這並不是為了健康無病,也不是為了名聞利養,這些世間法,依靠三寶的加持肯定會帶來的,但這並不是非常究竟,故不要被不善和無記的心態所蒙蔽,一定要以大乘的殊勝方便——菩提心來攝持。如果有了這樣的發心,誠如《入行論》第一品中所言,原來平凡庸俗的分別念,也會變成價值昂貴、如純金般的發心。  

當然,只有發心還不行,《前行》中說:“發心不為主,生心乃為主。”真正要為眾生做事,這樣的念頭才非常珍貴,這也是世俗菩提心,若具足緣眾生和緣佛果的兩個條件,我們凡夫人也可以生得起來。  總之,高僧大德們一再強調:最初的菩提心不可缺少。 
 
二、正行無緣殊勝:   
正行無緣,梵語叫“勒布嘎”,即無分別之意。真正的正行無緣,是聖者入根本慧定的一種智慧,凡夫人現在根本做不到。但要行持無漏的善法,獲得無漏的功德,這種定解也不能缺少。《阿難入胎經》中雲:“若無入定者,則無清淨慧,不能斷有漏,應當精進行。”意思是說,假如沒有入定,就不會獲得清淨智慧,無法斷除有漏,故一定要精進行持。這裡所講的就是真如智慧,如果沒有真如智慧,凡夫人心不在焉、向外散亂,所做的善法都是有漏的,功德也不是特別大。但真正要做到三輪體空和正行無緣,對我們來講也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很多上師認為:心能專注的話,也是一種正行無緣。 
 
比如我今天聽一堂課,開始時先發菩提心,為了一切眾生而聽課,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聽課的時候,倘若如如不動地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也許一句法都聽不到,那不太合理。這裡所謂的無分別,指不夾雜亂七八糟的各種念頭。如果一邊聽課,一邊想“我要怎麼搞生意賺錢,如何解決家人的生活問題”,一直起心動念,產生種種惡念雜念,這不叫正行無緣。正行無緣的意思,就是有緣福德資糧與無緣智慧資糧融為一體而行持的方便法,這是伏藏大師大樂洲所說的。
  
若沒有修持正行無緣,會有什麼過失呢?還是有很大的過失。《受持善根經》中講:“在數劫中持戒,長久修持安忍,但心未被真如攝持,則成為外道。”表面上看來,持戒清淨長達數劫,修持安忍的時間也很漫長,但心沒有被真如智慧攝持的話,那跟外道沒有什麼差別。有些外道的持戒、安忍也相當不錯,守持禁戒、五火焚身,也是長期一直在修。但外在的形象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心要善,而且這種善要被入定智慧所攝持。  

正行無緣的含義,《大神變經》中定義為:“身無動搖,語無動搖,意無動搖,此乃三輪體空之戒。”就我個人分析,做任何一個善法,比如你聽經時,身體要像山王一樣如如不動,不能東看西看、東倒西歪,一剎那也坐不住;嘴巴不要胡言亂語,盡量專心行持善法,把世間的語言全部拋開,有條件應保持禁語;心無有動搖,當然並不是讓你必須入定,而是根據所行持的善法,心專注於這上面。比如我們去放生,正行無緣的心是什麼呢?就是心裡一直想:“這些可憐的眾生,今天依靠這種方便,已經獲得了解脫,但願它們暫時獲得人天福報,將來獲得圓滿的佛果。還有許多可憐的眾生沒有得到救護,我要想盡一切辦法,如果今生沒有機會,來世一定要救它們!”放生的有關事情,一直在心裡浮現,這就叫心無動搖。以此攝持身語意三門,則是所謂的三輪體空。

當然,這種三輪體空,與安住無分別境界中的三輪體空有所不同,後者比較好理解。但按照很多上師的解釋,正行無緣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也就是說,行持一個善法時,盡量不起各種分別念,這就是所謂的正行無緣。比如你在聽課時,身體如如不動,口中不說話,心全神貫注於上師所講的內容,再加以思維分析,然後進行修持,心就有了專注的力量。梵語中的正行無緣,意思是無分別,這裡的無分別,就是心不要往外散亂。
  
任何一個善法,我們要麼不做,要做的話,心沒有必要一直外散,產生各種雜亂分別念。大家在行持善法的過程中,應該觀察心能不能專注,不被其他分別念中斷,把事情做得善始善終。如果心無法專注,身體再怎麼不動,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三、後行回向殊勝:   
以前的高僧大德們說,善根如果沒有回向,通過四種因可以摧毀:   
1、嗔恨煩惱。比如你做了善法而沒有回向,後來生起嗔恨心,即使只有一剎那,也能將百劫或千劫所積累的善根毀壞無余。  2、在別人面前宣揚。到處說自己做過什麼功德、積累過什麼善根、念了多少佛號、捐款做了什麼佛事,這樣炫耀功德,善根就會逐漸毀壞。現在有些人行善特別喜歡給別人講:“我今天做了什麼,前天做了什麼,十年前做了什麼功德……”當然,你回向完了以後,怎麼樣宣傳都沒事,但如果沒有回向,這個善根很容易摧毀。  
3、對行善生起後悔心。比如你供養寺院一些錢,當時的發心很清淨,但事後覺得這樣不合理,產生一種後悔心,也會毀壞以前的善根。如果回向了以後,就不會摧毀。  
4、顛倒回向。自己所積累的善根,本來應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回向,但有些人卻回向讓某某怨敵多得病,以三寶的加持使他馬上離開人間。這種回向不符合善法,是顛倒的回向。
  
因此,正確的回向不可缺少。如果沒有作回向,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相續中經常出現顛倒分別念、嗔恨心、後悔心等,很容易被這些惡念摧毀。
  
所回向的善根是什麼呢?《俱捨論》中說,有一種善根叫勝義善(又名真如善。勝義善是指解脫,它遠離一切痛苦,最為安樂),這無法回向給眾生,因為它是常有之法。這裡的善根,是指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華嚴經》中雲:“眾生一切善,過去現未來,回向普賢地,願皆獲善妙。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8-20 15:27 , Processed in 0.03999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