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一个凡夫女人在从事妓女行业的同时有否可能证果?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者 于 2011-11-29 08:47 编辑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1-11-29 01:37
晋美:
根据噶玛引用的佛经,证须陀洹果是要断除淫行的。但这和愚者引用的佛经说须陀洹没断淫心并不矛盾。 ...


再引一段《大智度论》:

問曰:若爾者毘尼中何以一比丘言:“我知佛法義,受五欲不妨道”,是比丘應呵乃至三,不止擯出?

答曰。佛法有二種,小乘大乘。小乘中薄福之人三毒偏多。如《婆差經》中佛說:我白衣弟子非一非二乃至出五百人受赤栴檀塗身、及受好香花、妻子共臥、使令奴婢,而斷三結得須陀洹,盡三結、薄三毒得斯陀含。是阿梨吒比丘聞是事即言:“雖受五欲而不妨道”。不知是事,佛為誰說。佛為白衣故說,此比丘持著出家法中說。是須陀洹、斯陀含等不作是言:“我盡形壽不犯欲”。以有餘三毒故,時時忘道而發婬心。出家人於僧中口自誓言:“我盡形壽不犯婬欲。”佛言:若出家人犯欲則棄。是比丘自誓而犯,是一罪。知佛所制而故違犯,是二罪。是比丘見白衣得道故。而以自身同彼。是故墮罪


这个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吧?
发表于 2011-11-2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脑海又飘过一个问题,那些只提供裸聊的是不是容易成就点?
发表于 2011-11-29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得果位的条件
小乘四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证须陀洹果的条件:断三结,即断身见结,戒禁取结及疑网结.("身见结"是指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 ''戒禁取结"是执著各种不正确的戒律来修行,而证初果的圣人就不会做这种事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这些都是邪行。 ''疑结"是对三宝,戒律,过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证初果者无此烦恼。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
证斯陀含果的条件:三结尽,薄淫、怒、痴;
证阿那含果的条件:断三结,及五下分,欲染恚断;
证阿罗汉果的条件: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下面是经典对证四果位条件的描述:
善见律毘婆沙卷第十八
佛告释摩男。断除三结。身见戒取及疑网等。断三结已。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于无上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尽诸苦际入于涅盘。是名优婆塞得须陀洹。又问。云何而得斯陀含果。佛告摩诃男。断三结已,薄淫怒痴,名斯陀含。又问。云何而得阿那含果。佛告摩诃男。若能断三结,及五下分,成阿那含。

毘尼母经卷第八
见谛中所应断者。有六。一身见。二疑。三戒取。四向恶道欲。五向恶道恚。六向恶道痴。修道所应断。一欲染。二恚。三色染。四无色染。五无明。六慢。七调。断如此七烦恼。便得证果。断三结得须陀洹。欲染恚薄故得斯陀含。欲染恚断故得阿那含。一切结尽故名阿罗汉。

放光般若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学五眼品第四
以解脱慧度于三碍:有身碍、有狐疑碍、有邪信碍,度是三碍得须陀洹。便道得念,于淫、怒、痴薄,得斯陀含。精勤于道,却淫、怒、痴,得阿那含。便消五爱:一者色爱、二者无色爱、三者痴爱、四者恨戾爱、五者乱志爱,已度是者便得罗汉。

这是入藏的佛经等,里面明确提到了,证初果以上的条件之一是:淫必须要薄或是断等。
失足女的淫欲心能很薄或是断吗?先不说她的行为了。
圣人最低果位须陀含,证悟的条件是:断身见结,戒禁取结及疑网结。失足女有无能力去断身见解、疑网解,怀疑中。。。如果她能断掉这两个解的话,就不会去做失足女了。
发表于 2011-11-2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到须陀洹果,有三个条件[1]:

断三结,即身见、疑、戒禁取三种烦恼。
断疑:即断除了对佛、法、僧、戒律等的一切疑虑,对佛、法、僧等有了坚固不变的信心,不再怀疑,也就是“净信”即四不坏信。
断戒取见:入流圣者见证了苦集灭道与涅盘的过程,能分辨有益与无益的行为,不再迷信于无益的宗教仪式、禁忌、戒条等。
断我见:在见解上,不再认为五阴为永恒不变的“我”、“真我”、“实我”。
不堕法(avinipata-dhamma),确立戒行,不犯恶事,不会得恶果报,堕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
正定聚( sammatta-niyata),又叫正性决定、决定正向于正觉,成为须陀洹之后,再也不会转为凡夫,必定到达最高的觉悟。
证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于人、天中往返投生,而至二果斯陀含薄贪嗔、三果阿那含梵行立,四果阿罗汉不受后有,无生死之条件而永脱轮回。

发表于 2011-11-29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莲花 于 2011-11-29 09:15 编辑

楼主,你或许可以改一下假设

未婚同居的人,能否证果
发表于 2011-11-2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断淫行(但并没有犯戒) 证果确实是极其困难的
但必须承认 只是极其困难 不是绝不可能 如果说绝不可能其实是违反经论教授的
我们的皈依是三宝 不是自己 经论说是就是 非就非 不能因为经论说法与自己一直以来认识不合就否定。
发表于 2011-11-2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 发表于 2011-11-29 09:24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断淫行(但并没有犯戒) 证果确实是极其困难的
但必须承认 只是极其困难 不是绝不可能 如 ...

俗人说了很不俗的话,说得非常忠恳。
发表于 2011-11-2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eesky 于 2011-11-29 16:29 编辑

在交媾中是有证悟空性的可能性,

有淫行,不一定有淫心!

(原来打错字了!)
发表于 2011-11-2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sky 发表于 2011-11-29 11:10
在交媾中是有证悟空性的可能性,

有淫心,不一定有淫心!

有淫心,不一定有淫心!
————这话说的,一般人理解不了。。。A存在,但A不一定存在。那么请问A到底存不存在呢?
“有淫行,不一定有淫心”,这我能理解。
发表于 2011-11-2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觉 于 2011-11-29 16:33 编辑

上善的意思是
1.是指此生在性工作时,能否同时此生证果?

皆知,善恶之果必须是因缘成熟方得受应.密勒日巴成就时说"了知轮回涅槃一切法皆是缘起".

法句经"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佛陀也曾对阿难尊者说"人有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之善未熟也;前世之恶已熟也.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恶未熟,前世之善已熟也;熟处先受报,譬如还债,急处先还."

因果法则是一切之准量,正是因为因果不爽所以才能成佛.戒律亦在其中.戒的目的就是止恶,从而得善果.
无论上善的意思是什么.不管持戒破戒.行善作恶(性工作,修行)都需因果成熟方得其报(或堕地狱或证果).受报或今生或他生,或很久远后.丝毫不差.

1.她在性工作时,能否此生也得证果.
答,如果她此生证果因缘已熟,则此生性工作时,亦可证果.但证果后是否继续性工作,凡夫不知果地事.不知.

很多人此生没有做大的恶业,一直修持,亦没有证果.反而受苦很多,因为善根未成熟,恶的在先还.
所以她此生证果与否.与她此生是否性工作没有必然联系.与她累世的善根有关系.做性工作是她往世的恶业.
但她的性工作是否会导致她此生或他生之苦,则我们无法得之.如目健莲尊者.虽证阿罗汉.亦受砸死之报.
佛陀最为尊贵,亦受马麦之报.因果复杂,因果细微,非我等凡夫能知之.

我们能否证果也与我们的邪淫与否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我们受的邪淫果报有关系.
戒邪淫乃至断淫行心,是我们成就果位的增上缘.让这颗种子成熟浇的肥料(成就果位的资粮).不是与证果的直接原因.是各善业因缘之一.戒淫可得马阴藏相的果.

上善这个命题其实简单.就如同问硬币上抛,掉下是正面还是反正面.答案就是: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如果问"一个女人性工作时,同时修行是否如法"这个命题就值的引经论典了.如果说性工作是否会影响证果.又是值
的讨论.)

只是问"能证果否".答案就简单:能或不能.
需知,证果的因是什么?不能证果的因是什么?而不是集中在她是不是性工作者身上(我没有智慧引经论证),但我想:

证果的因不是不做性工作.不做性工作的人很多,但都没有证果.
证果的因不是没有淫行.没有淫行的人也很多,但都没有证果.
所以她证果与否.与她是否性工作没有直接关联.但与她累世修行有关联.就如同经典中说的妓女得道.屠夫得道等.因为他们得
道的因缘已熟.

换句话说.如果她此生以性工作为业.同时修行后证果.则知她以性工作为业.是她的累世恶业所受.她能证果,是她累世善业所受.
但她证果后,是否以性工作养命.则无法测之.凡夫不知果地事.


如果上善想说.这个女人在赚钱的同时,享用性快乐的同时,能否证果.那么不用多说也知不能证果.





发表于 2011-11-2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贫穷老公经
宋沙门释慧简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精舍中坐。与二千比丘俱。时有一贫穷老公。年二百岁。眉生秀毛。耳出于头。齿如齐贝。手过于膝。貌而视之。似如有相。而贫穷辛苦。衣不盖形。五体裸露。腹恒饥虚。行步时动。小有气息。扶杖而来。求欲见佛。释梵侍门。敕不通之。老公因大唤曰。吾虽贫贱民之厮下。千载有幸。今得值佛。欲问罪福。求离众苦。我闻世尊仁慈普逮。万物蒙赖。莫不受恩。是以远来。乞一示见。而卿断我。既违我愿。有误圣意。岂宜可尔乎。佛以知之。顾语阿难。汝宁见长寿耆年有相老公。而罪未毕者乎。阿难叉手白佛言。安有相福耆寿。而有罹罪。罹罪之人。岂复有相。今在何许生所未见。佛言。近在门外。释梵断之。可唤使前。于是老公。匍匐寸进。为佛作礼。悲喜交流。而白佛言。我生世不幸贫穷辛苦饥饿寒冻。求死不得。活无所赖。人命至重。不能自弃。闻佛在世。心独欢喜。昼夜发心。愿一奉颜。由来十年。今始得果。向在门外。久不得前。计欲还去。气力不堪。进退无路。但恐命绝。秽污圣门。重增其罪。不悟天尊。已哀矜之。得蒙前进。不夺本愿。如此而死无复恨矣。惟欲速终。毕罪后世。愿得垂恩施其上慧。佛言。人之受生。生死因缘。以多因缘。致有罪根。今我为汝。说其本源。卿前世时。生豪强大国明慧王家。时为太子。憍贵非凡。上为父母所爱。下为臣民所敬。用此恣意。轻凌于人。高目大视。矜抗邈然。财宝亿万。皆是民物。百姓贫弊。皆坐课敛。惟知聚积财物。不肯布施。时有贫寒沙门。名曰静志。从远国来。故往诣卿。所求不多。惟法衣耳。而卿了不当。接遇之甚恶。既不乞衣。又不与食。空坐著前。去复不听。昼夜七日。水浆永绝。亦有气息。命在转烛。而卿见此。方大欢喜聚人看之。以为快乐。边有侍臣。而谏卿曰。太子莫尔。沙门慈恭。道德内合。冻之不寒。饿之不饥。所以来乞。欲为福耳。既不施与。安可穷逼。幸发遣之。勿招其罪。太子答曰。此是何人。诈称道德。试小困之。才令不死。正尔放去。无所忧也。即便遣去驱逐出国。未出国界。十余里中。逢遭饥贼。欲杀啖之。沙门言曰。我贫冻沙门。羸瘦骨立。肉既腥臊。不中啖也。空当见杀。而无所任。饿贼又曰。我饿困累日。但食土耳。卿虽小瘦。故是肉也。终不相放。但当就死。如此前却。纷纭良久。太子得知。便往救曰。我以不能乞其衣食。宁当复令贼杀之耶。贼见太子。皆叩头首过谢罪。放沙门去。时沙门者。今弥勒菩萨是。憍贵太子者。今卿是也。故卿今日。受此贫穷之罪。坐悭贪也。所以得长寿者。救活沙门之命也。罪福报应。亦如影响。老公白佛。去事已尔。愿毕于今。乞得以垂残之命。得作沙门后生世世。常侍佛边。佛言善哉。应时老公。须发堕地。法衣在身。体气强健。耳目聪明。即得上慧。入三昧门。以偈赞佛。


  我昔为太子  不识仁义方

  憍贵自放恣  恃为大国王

  自谓无罪福  此以可保常

  岂悟生死对  于今受其殃

  从罪复蒙福  得睹天中天

  能脱既往罪  垂命入法门

  永离悭贪心  长受智慧根

  世世侍佛边  保持万劫存

于是老公比丘。说是偈已。礼佛而去。

发表于 2011-11-2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完全有可能,但是就怕无意之中犯戒和造业,要完全避免犯戒和造业,似乎又是不可能的。。。。矛盾。。。。。只能说是理论上有可能吧。。。。
发表于 2011-11-2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假如这个妓女非常了解开遮违犯,这个妓女有可能证果!所以 老大的提出的这个情况是有可能证果!
但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不是很大!
                                                ----------------------------以上解释,纯属个人推理!
发表于 2011-11-2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肯定,她证果的时候,已决定不是妓女。
何以故?
因出离心故,厌离现世乃至轮回,远离不净心行;
因菩提心故,慈觉众苦悲拔众生,渐灭贪嗔诸行;
因空性慧故,三乘四密经典证悟,永断无始无明。

所以,答案的关键不是妓女能否成就,而成就者决定不可能再是妓女。
发表于 2011-11-29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6-17 23:17 , Processed in 0.03642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