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59|回复: 11

“次第”与“缘起”有什么异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1-19 10:04 编辑

大毗婆沙论“三藏差别”:

……复次所显亦有差别。
谓素怛缆次第所显。谓素怛缆中。应求次第。何故世尊此品无间宣说彼品。
若毗奈耶缘起所显。谓毗奈耶中。应求缘起。世尊依何缘起制立彼彼学处。
阿毗达磨性相所显。谓阿毗达磨中。应求诸法真实性相。不应求彼次第缘起。或前或后或无缘起俱无过失。

请问这里的“次第”与“缘起”,“此品无间宣说彼品”不也是一种缘起吗?
联系广论道次第,是后后以前前为基础,这样的次第也可以说是一种缘起吧。


是否有经论对于“次第”与“缘起”两者的异同有进一步的阐述?


发表于 2016-1-1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次第。何故世尊此品无间宣说彼品。——连到後面一句看!
缘起。世尊依何缘起制立彼彼学处。——连到後面一句看!
发表于 2016-1-2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
一切都是缘起,但这里的次第、缘起是特指。
比如,次第,也是一种缘起,但称道次第,并非叫道缘起。

学经:要知道教授修学的次第
学律:要知道如此业,有如是果的业感缘起
学论:要了解诸法的体性,相状
发表于 2016-1-2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三藏个个之差别,情境不同而实有不同。

缘起与次第,是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讨论三者之差别。次第或者缘起,如果一定要把概念扩大化,则可以是互相包含,但是,依据文义:
缘起,世尊依何缘起制立彼彼学处——这里的缘起应该是“制戒缘起”,就是戒律在怎样的情境下所制定,目的在于学习律藏,要了解戒律的精神与本旨。
次第,何故世尊此品无间宣说彼品——初看应该是品目的次第,由此品无间导到彼品,次第应该指向学习经藏的目的在于贯通文义的次第性。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1-21 12:31 编辑
liangar 发表于 2016-1-20 00:31
个人理解:
一切都是缘起,但这里的次第、缘起是特指。
比如,次第,也是一种缘起,但称道次第,并非叫道 ...


谢谢!

瑜伽、显扬、集论通说,十二分教中的“因缘/缘起"为律藏摄。但是大毗婆沙论这里的缘起是特指制戒缘起(依何缘起制立彼彼学处),也包括业果缘起吗?

按照其他论典的意思,似乎理应包括业果缘起:

集论:

何故如来建立三藏?

为欲对治疑随烦恼故;建立素怛缆藏。
为欲对治受用二边随烦恼故;建立毘柰耶藏。
为欲对治自见取执随烦恼故;建立阿毗达磨藏。

复次为欲开示三种学故;建立素怛缆藏。
为欲成立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故;建立毘柰耶藏。
为欲成立增上慧学故;建立阿毗达磨藏。

复次为欲开示正法义故;建立素怛缆藏。
为显法义作证安足处故;建立毘柰耶藏。
为令智者论议决择受用法乐住故;建立阿毗达磨藏。


世亲释:

复由何缘,建立三藏?由九种缘。

谓为对治疑惑,立素怛缆藏。若于彼彼义中有疑惑者;卽为决定宣说彼彼义故。
为对治二边受用,立毗奈耶藏。谓遮有罪着欲乐边受用故,及开无罪不自苦边受用故。
为对治自见取执,立阿毗达磨藏。显照诸法,无倒相故。

又能说三学故,立素怛缆藏。
能成办增上戒增上心故,立毗奈耶藏。谓具尸罗,卽无悔等,渐次能得三摩地故。
能成办增上慧故,立阿毗达磨藏。谓能决择无倒义故。

又能说法义故,立素怛缆藏。
能成满法义故,立毗奈耶藏。谓为调伏烦恼勤修行者,便于此二能通达故。
能于法义决择善巧故,立阿毗达磨藏。

由此九缘,许立三藏。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1-21 12:33 编辑
庆喜贤 发表于 2016-1-20 09:41
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三藏个个之差别,情境不同而实有不同。

缘起与次第,是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讨论 ...


谢谢,不过末学有个问题不解,我们了解制戒缘起的目的是什么呢?比如说佛制日中一食的缘起是尊者迦留陀夷日暮乞食,曾惊孕妇堕胎。但是今天我们学行持午,目的肯定不是只为了不让某人堕胎吧?(这可能是邪见,请批评,谢谢)
发表于 2016-1-2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如此规定?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6-1-21 15:18
为什么如此规定?

不解,恳请师父开示,合十!
发表于 2016-1-2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1-21 12:19
谢谢!

瑜伽、显扬、集论通说,十二分教中的“因缘/缘起"为律藏摄。但是大毗婆沙论这里的缘起是特指 ...

我记得,智敏法师说,唯佛能制戒,因为业果细微,虽小乘无学、大乘菩萨不能探其究竟。
如此可见,戒主要是行动上的指导,其依据是彻知业果之间的关联关系。
说制戒缘起,也即反映了业果,也是不矛盾的。

佛所制戒,首先避免性罪,其次避免遮罪。
听我的师父讲,持午是为了减少居士压力,少打扰在家人而制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gar 发表于 2016-1-22 22:48
我记得,智敏法师说,唯佛能制戒,因为业果细微,虽小乘无学、大乘菩萨不能探其究竟。
如此可见,戒主要 ...

谢谢!恩师开示过,持午有诸多利益,不过这应该是“制戒缘起”之外的另一重业果缘起了。至于律藏里在“制戒缘起”之外有没有广讲,末学不知,可能还是要请教出家法师。

其他善知识也有提到持午的利益,如李炳南老居士的佛学问答类编(持戒第五):
http://fofa.foxue.org/2012/jlwjfdg_0219/116588.html

问:佛制沙弥律仪十戒中,即有午后不食一戒,据说是悲愍饿鬼,免他见食,喉出猛火燃烧!有人说凡食物入口吐落地时,若有碎渣的食品,都不可吃!若进口里吐落无碎渣的无论何物,都可以吃。如开水,牛乳,豆浆等,皆可食之。此说对吗?(潘金泉)

答:过午不食,不止沙弥律仪,不食之义,亦不仅悲悯饿鬼。大旨有十,如一、断生死缘,二、表中道义,三、调身少病,四、道业尊崇,五、坚固戒品,六、堪能修定,七、出生智慧,八、离鬼畜业,九、不恼檀信,十、不扰行人等,此见蕅益大师开示,尚有他说,繁不备举。水许饮之,浆与乳,病时可与方便。若开为无碎渣者皆可食,即有乖上义矣。

问:佛家说:‘天人早食,佛午食,饿鬼夜晚食’。——佛家戒晚食,以慈悯鬼道故。(当然不另有道理)。按:最低层天(四王天)一昼夜,为人间百年。不知鬼道昼夜时序,亦与人间相同否?若不相同,则佛教禁晚食便应剔除此一理由了。(真惭愧)

答:过午不食,其义甚多,可参看前条答潘金泉居士问自详。鬼趣之日夜,固与人趣不同,然修道者不晚食为不与鬼同习尚耳。有人解作悲悯饿鬼,亦非不通。盖人世夜晚,易与鬼类相感,故不使其见人饮食,而引起彼之烦恼而已。

问:听说您老居士是过午不食的,但据说过午不食是因为比丘乞食的时间关系,才创定了这样的规矩。您老人家既是优婆塞,又非乞士,为什么也要过午不食呢?(维宝)

答:不非时食谓之斋。持斋并不分在家出家。斋戒原有四众同可受持者。八关斋戒,即其一例也。
发表于 2016-1-26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1-24 20:19
谢谢!恩师开示过,持午有诸多利益,不过这应该是“制戒缘起”之外的另一重业果缘起了。至于律藏里在“制 ...

佛法在人间,佛是人,所以首先考虑人的问题吧。
所以,解释里面:
答:过午不食,不止沙弥律仪,不食之义,亦不仅悲悯饿鬼。大旨有十,如:
一、断生死缘,二、表中道义,三、调身少病,四、道业尊崇,五、坚固戒品,
六、堪能修定,七、出生智慧,八、离鬼畜业,九、不恼檀信,十、不扰行人等。
十条里面没有说打扰鬼神之类,我们应该仔细学习这里面的内容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瑜伽说:“若说因缘是名毗奈耶藏”,但并非所有的“因缘”都是律藏摄。其中对“因缘”的解释:

瑜伽师地论:
云何名为闻思正法。谓正法者。若佛世尊若佛弟子。正士正至正善丈夫。宣说开显分别照了。此复云何。所谓契经应颂记别广说如前。十二分教是名正法。……云何因缘。谓于是中显示能请补特伽罗名字种姓。因请而说。及诸所有毗奈耶相应有因有缘别解脱经。……如是所说十二分教。三藏所摄。谓或有素怛缆藏摄。或有毗奈耶藏摄。或有阿毗达磨藏摄。当知此中若说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是名素怛缆藏。若说因缘是名毗奈耶藏。若说论议是名阿毗达磨藏。是故如是十二分教。三藏所摄。如是一切正士正至正善丈夫共所宣说。故名正法。

大智度论:
尼陀那者,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
修多罗中,有人问故,为说是事;毗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结是戒。
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15:22 , Processed in 0.03629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