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薌銘居士在其《救度母二十一禮讚釋》指要第五中說:”將譯註釋,應先譯讚。讚語簡略,含義眾多。欲譯其文,定須根據一種註釋。“我們認爲這一方法論是正確的。在重譯中,譯者主要對讀了一世嘉瓦尊者根敦主《正等覺毗盧遮那所說至尊聖救度母讚釋》(標題漢譯,藏文略,下同)和烏曲法賢的《救度母二十一禮讚釋:奪意鄔波羅華束》,以及Martin Willson在其In Praise of Tārā一書中包括的薩迦派大德扎巴堅參的註釋等,並以烏曲釋爲主要依據,個別文句按一世嘉瓦尊者釋而定。詳見譯注說明。
2)「開敷」:bye ba。關於bye ba一詞的釋義和譯法探討:因爲bye ba 可作梵文koṭi「俱胝」(千萬)的對譯,所以一些人(包括一些西藏譯師或上師)取此義而認爲它是修飾詞,在此句中修飾華蕊(ge sar bye ba = 俱胝華蕊),如湯薌銘即譯作「俱胝蓮蕊所生出」。但bye ba 也是動詞vbye ba(開、開放)的過去式,則此句應解作「從開放的花蕊中出現」。烏曲釋對此解釋爲 me tog padma’i ge ser kha bye ba las byung ba(從蓮華花蕊開放中出現)。另一有力的佐證是現存梵文本中此詞對應爲 vikasat(詞根vikas),意爲「開、開放」。因此這個詞應取其作爲vbye ba動詞「開放」的釋義(我們譯作「開敷」是取漢文經典中的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