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
第三彼應如何依師軌理者。
如是若自具足器相,應善觀察尊重具否如前說相。應於具相,受取法益。是復有二傳記不同,謂善知識敦巴與桑樸瓦。
1.桑樸瓦者,尊重繁多,凡有講說,即從聽聞。自康來時,途中有一鄔波索迦說法而住,亦從聽聞,徒眾白曰﹕「從彼聽聞,退自威儀。」答云﹕「汝莫作是言,我得二益。」
2.善知識敦巴者,尊重尠少,數未過五。
博朵瓦與公巴仁勒喇嘛共相議論,彼二誰善。謂於未修心,易見師過,起不信時,善知識敦巴軌理善美,應如是行。
(宗大師的看法)現見此說,極為諦實,應如是學。
鄔波索迦: 優婆塞 梵語 upāsaka 之音譯。又作鄔波索迦、優波娑迦、伊蒲塞。意譯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受持五戒之男居士。為在家二眾之一,四眾之一,七眾之一。與優婆夷同係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二載,佛陀成道後,至差梨尼迦樹林結跏趺坐,其時,來自北天竺之提謂(梵 Trapuṣa)、波利(梵 Bhallika)二商主以酪,蜜所和之摶供養佛陀,而受三自皈,是為最初之優婆塞。又依優婆塞戒經卷三載,若受三皈並受持一戒者,稱一分優婆塞;受持二戒者,稱少分優婆塞;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稱為無分優婆塞;若受持三、四戒者,稱多分優婆塞;受持五戒者,則稱滿分優婆塞。蓋[有部律]允許分受五戒,有此五種之別。〔俱舍論卷十四、大智度論卷十三、大唐西域記卷九、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
居士能不能說法,因人而異.
要不要去聽,因人而異.
若是去聽法,也不是馬上將說法者當做師長.
[ 本帖最后由 菩提道次第廣論 于 2011-3-22 20:1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