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04|回复: 4

(转帖 喜饶嘉措师兄日志) 谁是“有道之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5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   雪域情缘   喜饶嘉措师兄的日志  


http://love.mybudala.com/space.p ... do=blog&id=2937

         接触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的人,会常常听到对某个人是“得道高僧、有道之人”的赞扬。但对于什么是“道”,如何才是有道之人,则未必很了解了。也有很多人认为可以预知未来、能够上天入地、拥有呼风唤雨能力的人就是有道之人,那些异于常人的神秘能力则是“道”。其实不然,佛教对“道”及“有道之人”有精确的解说和定义。

          我们先谈谈佛教对于“道”的阐释,了解了道,自然就明白有道之人。

          首先,道是什么?

          顾名思义,道是道路的意思,但佛教的道是心灵之道,是心灵的发展历程。佛教给予的定义是,在解脱轮回的强烈愿望下的心灵智慧。这个定义锁定了两点——必须具有强烈的解脱轮回的愿望,即出离心;以及这种愿望下的心灵智慧。通常在佛教典籍中,把道叫做出离心摄持下的现观。现观是当下观照的意思,但能观照的就是智慧,所以现观跟心灵智慧是同义。由此可知,那些神异能力并非是道的标准,如果不具备出离心摄持下的现观智慧,是无法被佛教称为“有道之人”的。当然,道有深浅,有道之人也有层次之分。但最起码能称为有道之人,则必须具备前述两点。

          其次,道的种类。

          从解脱目标来说,有三种道,即声闻道、缘觉道和菩萨道。前两者也称为小乘道,菩萨道是大乘道。

          从道的层次来说,有五道,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资粮道的智慧,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才能呈现,所以叫“法现观”;加行道的智慧则要超胜一些,可以撇开语言文字的拐杖,直观其义,所以叫“义现观”。这两种道的智慧仍然还属于分别概念层次的智慧,无法主客观融合,因此,还都属于概念上的智慧。而在见道,智慧直接体验真理,能观之智与所观之义如水乳交融,不分彼此,属于直觉智慧,所以叫“谛现观”,意思是直接与真理契合。五道中的见道、修道和无学道都属于四谛中的道谛,因为资粮道和加行道还没有直接契入真理的现观直觉智慧,所以不是道谛之道了。

          另外,佛教还有三士道的分法,即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中上士道分别对应小乘道和大乘道。下士道严格来说并不属于道,因为下士道没有强烈解脱轮回意愿。

          再次,道的不同名称。

          在佛教的有关讲解地道的典籍中,罗列了诸如乘、现观、智慧、般若等不同名词,意思跟道并没有差别,都是一义异名。这里特别要说的是,佛教讲的三乘佛法的“乘”,也是指这种出离心摄持下的心灵智慧。看自己是哪乘的人,要看自己具有哪乘的道。如果有强烈的解脱意愿下的智慧,就是小乘道,如果在强烈解脱意愿外再加上帮助一切众生都解脱的菩提心,这种心灵智慧就是大乘了。

          最后,道的界限。

最初的有道之人,必须具备出离心摄持下的智慧,那么就被称为入资粮道者,即可以称为“有道之人”了,在这之后一直到最后的无学道,都可以被称为有道之人,但后后的层次要高于前前。见道后的人,则被称为有道之人中的圣人,见道前的人只是算有道之人中的凡夫。

          至尊多识仁波切曾经说过,不要说具有直接体验真理智慧的见道之人——圣人在当今难以寻觅,即使有道之人中的凡夫,也并不多见。那些虽然不是有道,但却道德高尚、心存悲悯、学有传承的人,也值得我们跟随学习。


详见   http://love.mybudala.com/space.p ... do=blog&id=2937
发表于 2009-6-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师兄的讲解
发表于 2009-6-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版主应象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道 又叫 “随” 现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2 14:52 , Processed in 0.03291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