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僧法師,香港人。1991年正式接觸佛教。
由於對學習佛法的熱情難減,法師1996年離開香港,至2005年間旅居印度和中國藏族地區,依照藏傳佛教傳統的僧團教育形式,先後在Karmapa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nstitute、塔公佛學院、爐霍壽靈寺佛學院、哲蚌寺洛色林佛學院等佛教著名學府,學習藏傳佛教中迦舉、寧瑪和格魯等不同派系的基本教義及相關主要基礎著作。
1999年法師在塔公佛學院堪布 土登曲吉扎巴 座前,捨姓求真,出家為僧。
在求學期間,法師從藏文中譯出《大乘經莊嚴論寶鬘疏》(彌勒造頌,薩迦無著賢釋)、《中觀莊嚴論(根本頌及句解)》(寂護造頌,米旁釋)、《心經・顯義寶光釋》(拉讓巴格西・阿旺殿達釋)、《因明問答寶藏述記》(三木旦著)、《所知名相・智者理門》(三木旦著)。
法師2005年入讀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研究漢傳因明。碩士畢後轉而就讀德國萊比錫大學印度學博士,研究梵文本的法稱因明。其間完成《因明學入門》(2015)的編寫。2017年完成論文:The Establishment of Self-awareness: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Pramāṇavārttika 3.425-484(注譯《釋量論・現量品》第425-484頌),並以最優異成績(summa cum laude)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