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龙吟

有意识地修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過年下雨參加法會結束後
在行人天橋上,地上爬著一個殘障乞丐(可能是集團),被冷雨飄到單薄的身上,在顫抖,我十分難過的把自己身上的圍巾給他披上,他拼命在叩頭,我邊急步離開,邊心在痛的在擦眼淚 。。。。。

現在,這個場景還在我腦海中 。。。

有時候,想的太多,也是一種障礙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6-7-31 18:04 编辑

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绝大多数时候是我们自身眼光以及心量的反映。关于“不应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而关于假乞丐我们不妨看看“林清玄”的三篇散文,也许有点启发。

《乞丐的钵子》
我把钱放在一个乞丐的钵子时,好心的朋友提想我说:“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乞丐都是假的,你当心他拿你的钱去花天酒地啊”。
我说:只要做了乞丐就没有假的,因为他们伸手要钱的时候心情就是乞丐,心情是乞丐的人,即使他四肢完好 孔武有力 家财万贯。他依然是个乞丐,一个一贫如洗的乞丐
同样,一个穷人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有乐观的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富有的心情。他,其实也是一个富人。

《假乞丐》
市场里,经常看见一个乞丐,他坐在轮椅上,腰部以下覆盖一块脏污的毛巾,上半身歪斜,松软地瘫在椅子上,表情哀伤而茫然。

他那哀伤茫然的表情最令人伤痛,因此有许多人布施给他。

今天中午,我穿过市场,看见一个眼熟的人站在西瓜摊旁吃便当,和卖西瓜的人有说有笑。我心里一惊:这个人怎么长得如此面熟,难道会是我的朋友?

我不敢确定,又走回去,站在屋檐下看他,并搜寻记忆。

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乞丐!

他原来是可以站着走路,他原来可以吃便当,他原来可以高声谈笑,他原来是假的!

着我又看见他破旧的轮椅和毛巾被弃置在西瓜摊旁,证明了我的所见。

这一惊非同小可,使我整个下午心绪不宁,好像被好朋友欺骗一样。

一直到夜里,我的心才平静下来,因为我想到一个好好的青年,要整天歪斜,伪装瘫痪,是多么辛苦的事,而且他哀伤茫然的表情表演得多么传神,胜过一般的演员。

他不是乞丐,他是街头艺人,他表演瘫痪、哀伤与茫然,我看了感动,自然就赏钱了,还有什么可懊恼的!

《随喜》
在通化街入夜以后,常常有一位乞者,从阴暗的街巷中冒出来。

乞者的双腿齐根而断,他用厚厚包着棉布的手掌走路。他双手一撑,身子一顿就腾空而起,然后身体向一尺前的地扑跌而去,用断腿处点地,挫了一下,双手再往前撑。

他一走路几乎是要惊动整条街的。
因为他在手腕的地方绑了一个小铝盆,那铝盆绑的位置太低了,他一“走路”,就打到地面咚咚作响,仿佛是在提醒过路的人,不要忘了把钱放在他的铝盆里面。

大部分人听到咚咚的铝盆里,俯身一望,看到时而浮起时而顿挫的身影,都会发出一声惊诧的叹息。但是,也是大部分的人,叹息一声,就抬头仿佛未曾看见什么的走过去了,只有极少极少的人;怀着一种悲悯的神情,给他很少的布施。

人们的冷漠和他的铝盆声一样令人惊诧!不过,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看通化夜市,就知道再悲惨的形影,人们已经见惯了。短短的通化街,就有好几个行动不便、肢体残缺的人在卖奖券,有一位点油灯弹月琴的老人盲妇,一位头大如斗四肢萎缩摊在木板上的孩子,一位软脚全身不停打摆的青年,一位口水像河流一般流淌的小女孩,还有好几位神智纷乱来回穿梭终夜胡言的人……这些景象,使人们因习惯了苦难而逐渐把慈悲盖在冷漠的一个角落。

那无腿的人是通化街里落难的乞者之一,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他的铝盆常常是空着的。他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时故意来回迅速的走动,一浮一顿,一顿一浮……有时候站在街边;听到那急促敲着地面的铝盆声,可以听见他心底多么悲切的渴盼。

他恒常戴着一顶斗笠,灰黑的,有几茎草片翻卷了起来,我们站着往下看,永远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只能看到那有些破败的斗笠。

有一次,我带孩子逛通化夜市,忍不住多放了一些钱在那游动的铝盆里,无腿者停了下来,孩子突然对我说:“爸爸,这没有脚的伯伯笑了,在说谢谢I”这时我才发现孩子站着的身高正与无腿的人一般高,想是看见他的表情了。无腿者听见孩子的话,抬起头来看我,我才看清他的脸粗黑,整个被风霜淹渍,厚而僵硬,是长久没有使用过表情的那种,后来,他的眼睛和我的眼睛相遇,我看见了这一直在夜色中被淹没的眼睛,透射出一种温暖的光芒,仿佛在对我说话。

在那一刻,我几乎能体会到他的心情,这种心情使我有着悲痛与温柔交错的酸楚,然后他的铝盆又响了起来,向街的那头响过去,我的胸腔就随他顿挫顿浮的身影而摇晃起来。

我呆立在街边,想着,在某一个层次上,我们都是无脚的人,如果没有人与人间的温暖与关爱,我们根本就没有力量走路,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见到了令我们同情的人而行布施之时,我们等于在同情自己,同情我们生在这苦痛的人间,同情一切不能离苦的众生。倘若我们的布施使众生得一丝喜悦温暖之情,这布施不论多少就有了动人的质地,因为众生之喜就是我们之喜,所以佛教里把布施、供养称为“随喜”。

这随喜,有一种非凡之美,它不是同情,不是悲悯,而是众生喜而喜,就好像在连绵的阴雨之间让我看见一道精灿的彩虹升起,不知道阴雨中有彩虹的人就不会有随喜的心情,因为我们知道有彩虹,所以我们布施时应怀着感恩,不应稍有轻慢。

我想起经典上那伟大充满了庄严的维摩诘居士,在一个动人的聚会里,有人供养他梢美无比的璎珞,他把璎珞分成两份,一份供养难胜如来佛,一份布施给聚会里最卑下的乞者,然后他用一种威仪无匹的声音说:“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他甚至警策的说,那些在我们身旁一切来乞求的人,都是位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境界的菩萨来示现的,他们是来考验我们的悲心与菩提心,使我们从世俗的沦落中超拔出来。我们若因乞求而布施来植福德,我们自己也只是个乞求的人,我们若看乞者也是菩萨,布施而怀恩,就更能使我们走出迷失的津渡。

我们布施时应怀着最深的感恩,感恩我们是布施者,而不是乞求的人:感恩那些秽陋不幸的人,使我们警醒,认清这是不完满的世界,我们也只是一个不完满的人。

我想;怀着同情、怀着悲悯,甚至怀着苦痛、怀着鄙夷来注视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那不是随喜,唯有怀着感恩与菩提,使我们清和柔软,才是真随喜。

——————————————————
布施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如同不杀生一样。这都是在长养我们的悲心,积累我们的福德,然而如果你非要纠结于细枝末节,去分析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不应施,那是否还有哪些情况是可以杀生呢?不应施在更多时候是防止菩萨自身的损害,以及有可能因为布施造成对方直接且更大的伤害,如果仅仅因为担心被骗就要检查个究竟,那还有多少类似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访一个明白?如此我们还剩多少时间或心情去完成我们效法佛子行的心愿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3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6-7-31 11:16
虽然如此,做人或修行都需明白主次,从枝叶末节中,无法生起高远之志。

不应施不代表不应度,而不施也 ...

善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6-7-30 16:35
“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广泛了,就如同我问你“请问你对女人是如何看待的?”

所以这样的提问 ...

龙兄回复精辟!

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因为您的题目,有意识的修炼,“一闪而过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脱口而出的话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那不假思索的行为同样也会跟着改变。而这一切都将从有意识的修炼开始!”个人认为只有禅修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或者说更好的去有意识的去修炼,有效的保持日常生活中的觉知;

当然,跟女人也是有关系的,您的附件就是一张女人照片,我很担心她在湿地上坐时间长了会生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6-7-30 16:35
“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广泛了,就如同我问你“请问你对女人是如何看待的?”

所以这样的提问 ...

请教龙兄 为何说“禅修并非是生活以外的事情,禅修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乃至全部。”

有时间请展开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写这么多字,一定有修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steinway洛桑 发表于 2016-8-1 12:12
请教龙兄 为何说“禅修并非是生活以外的事情,禅修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乃至全部。”

有时间请展开

行住坐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6-8-4 09:36 编辑
steinway  2016-8-1 12:12



有些事情需要展开说,因为那样才能将一件事说清楚,让对方理解;而还有些事情展开说没有意义,因为很容易解释并理解。说多了浪费彼此时间,而有什么比浪费时间更严重的呢?

你知道奥卡姆剃刀原理吗?其简要的意思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原理让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能越简单的将一件事说清楚就不要搞那么复杂,能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就不要去想象成无法验证的神秘。

佛法中的「禅修」的定义,是指令心屡屡专住于「善所缘」,由此保任所缘及特殊的行相。

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是受自心操控,而不能操控自心,而且,我们的心易被烦恼等障碍蒙蔽,从而产生各种罪过,所以, 禅修便是为了操控自心,让自心可供使用,也就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令心安住善所缘境。

事实上只要不是在睡眠或昏迷状态,我们日常的心总是在散乱中不停转换所缘,有善的,有恶的,有不善不恶的,引发我们的身口意,完全无法控制。

如果我们想要在「禅修」上获得进步,就需要按次第和顺序修各种善所缘境,让其他散乱杂染的时间减少,并在此消彼长中逐步养成串修的习惯,让正念正知逐步成片。有个公案说某位大师在骑马时,从脚蹬马鞍到骑到马背上的时间里能够将道次第整个在内心串修一遍,可见其将禅修运用到生活中已达臻境。

问为何?或为什么?往往可以无理由的无穷无尽地追问下去。
而问有什么?或是什么?就能够让我们回归到现实。
比如:
1、是什么让你觉得有必要提这个问题的呢?
2、看了我上面的解释你有什么收获呢?
3、是什么让你觉得还不清楚需要继续问下去呢?
4、有什么是你已经掌握并可以开始行动的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4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6-8-4 09:35
有些事情需要展开说,因为那样才能将一件事说清楚,让对方理解;而还有些事情展开说没有意义,因为很容易 ...

龙兄的帖子让我问这个问题,能够写出这么长篇大论一定是在做“有意识的修炼”的人,对禅修有一定的领悟;本着向善知识学习的初衷;

收获很多,需要慢慢拿消化,一时间还说不清楚,感恩龙师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08:48 , Processed in 0.03370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