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度论》札记二·翻译年代 《大智度论》卷一引《中论》: ……以是故,不应难言“何以说我”。如《中论》中偈说: “若有所不空,应当有所空, 不空尚不得,何况得于空? 凡人见不空,亦复见于空, 不见见无见,是实名涅槃。 非二安隐门,能破诸邪见; 诸佛所行处,是名无我法。” 这一段《中论》,不见于什译《中论》原文,勘,大致相当于什译《中论·观行品第十三》两颂(勘其余诸版,亦仅两颂):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按:罗什大师,弘始四年(公元402 年)于逍遥园始译《大智度论》,而其时“方言未融”,秦言尚疏。至弘始十一年(公元409 年),在大寺译《中论》四卷,则文义俱恰。所以,《大智度论》引《中论》文字有参差,也属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