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98|回复: 1

四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印顺-妙云集</P><P>再谈秘密。(一)「令入秘密」:诸法的实相,本来是无我,但因一分众生听说无我,误认为断灭,便生恐怖,不敢问津。本来是一切法性空,可是众生不能接受法空的道理,不但不能得利益,反而离去佛教。所以,要摄引他到佛教来,非方便说法不可。于是佛在「声闻乘中或大乘中,依世俗谛理」,方便「说有补特伽罗」,与「诸法自性差别」。但这只是一时的方便,不是佛教的胜义。 </P><P class=mtext>  (二)「相秘密」:为令有情悟入所知的真相,所以佛在「说诸法相」的时候,总是广「显三自性」,这三性,是一切法的总相。 <P class=mtext>  【附论】本论这样的解说,看不出它的秘密何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的秘密,意义才明白可见:他说,为令小乘悟入无我,要使他不恐怖,所以说诸法有自性差别,这是令入秘密(初时教)。依三无性说一切法空,是相秘密(第二时教)。二秘密的本意在此。 <P class=mtext>  (三)「对治秘密」:众生有八万四千的烦恼,佛针对所治的烦恼「行」,「说对治」的「八万四千」法门,彼此各各不同,因所治烦恼不同的关系。 <P class=mtext>  (四)「转变秘密」:不以一般的定义,而「以其别义」,说「诸法诸字」,所以不能照字面上看。「即」在这所说的字句中,「显」示「别」一种意「义」。论中举的偈颂,即是一例。不坚的坚,是刚强不听招呼,难调难伏。调伏这难调的心,叫做不坚,不坚就是调柔的无散乱定。对于这调柔定,起坚固的觉慧,「觉」了这「不坚」的调柔定「为坚」。善住于颠倒」,不是说起虚妄错谬的见解,是说常乐我净是四颠倒,要除去这颠倒,就得通达这颠倒,不为它所迷惑,而能善巧的安住于无常等。「极烦恼所恼」,这烦恼是修无边的难行苦行,身心所受极大的疲劳,这样做去,就可证「得最上菩提」。若依一般的解释,住颠倒,起烦恼,怎样会成佛呢?必须以另一种解说,才能符合正理,所以说它是秘密。  </P><P>=============================</P><P>摄大乘论释略疏第三(论本第七)<BR><BR>  陈天竺三藏法师波罗末陀译<BR>    日域东都长泉院苾刍普寂疏<BR></P><P>转变秘密者。谓经所说隐密名言。如说觉不坚为坚,善住于颠倒,极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此中密意者。谓于不散动起坚固胜觉。所以者何。坚有二义。一贞实。二散动。由此散充心刚逸。故亦名坚。善住于颠倒者。谓翻常乐我净四倒为无常等。故名颠倒。于此不退故名善住。极烦恼所恼者。谓于长时精勤苦行极为劳倦所逼恼故。得最上菩提者。若具如上所说三事定速当证无上菩提。</P><P>================================</P><P>《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述意--巨赞法师</P><P>第一、什么是密意,佛陀为什么要密意说法,以佛密意说法的目的为标准而归纳一切密意式的教法究竟有多少?所谓密意,就是不为能诠直接显示出来的说法者的意趣和目的,有点象因明上的“意许”。佛陀在某种场合下,只能用消极的语言形式来隐托自己所说的积极内容,这就叫作密意。密意所趣的积极内容,就是佛陀自己亲证到的道理,因为众生里边有的生活习惯(福德)和思想习惯(智慧)比较低劣,暂时还不能直下承当,所以佛陀不得不考虑表达道理的方式方法,这就是权宜施教、密意说法的原因。佛陀所有的“密意言说”,论典中归纳起来,从形式上加以概念化,共得四种: </P><P>  1、令入秘密——为了使声闻乘人无所怖畏,能由浅入深地逐渐接受圣教,才密意地说一切法皆有自性。 <P>  2、相秘密——“相”就是三自相,佛在表面上说一切法有自性、没有生、没有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实际上这是依着三自相的区别来说的。 <P>  3、对治秘密——为了调伏“诸过失者”,佛说种种密意言教,如有的众生有“轻佛”的过失,佛就说“过去毗婆尸佛就是我自己”,以消除他看不起佛的心理。 <P>  4、转变秘密——有些言教是用比喻形式的语言来表达意思的,佛陀为了适合众生“一方一俗”的语言习惯,使自己的话优美生动,富于表达的能力,所以说这类密意言教。如“觉不坚为坚,善住于颠倒,极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这一个有名的偈子就决不能依文解义。</P><P>============================</P><P>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二</P><P>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P><P>四秘密者。一令入秘密。谓三乘中依俗谛理说有人法。令入俗谛。二相秘密。谓说法相三自性等。三对治秘密。治八万四千烦恼。四转变秘密。欲令悟入总名秘密。论释第四转变秘密云。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言诸字即显别义。如有颂云。觉不坚为坚善住于颠倒。<A name=0></A>极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无性释云。谓于义转变差别。杂集云。谓说无余义名句文身隐密转变更显余义。无性释上偈云。谓刚强流散说名为坚。此非坚固。说名不坚。即是调柔无散乱定。即于此中起坚固慧。觉彼为坚。世亲释云。不坚谓定。由不刚强驰散难伏故名不坚。于此中起尊重觉詺觉为坚。释曰。彼二家释论言异意同。皆能密说顺得菩提。若取显了于散乱心起坚固慧。则远菩提。今取秘密于定不坚起坚固慧。则得菩提。言善住于颠倒者。无性释云。谓于四颠倒善能安住。知是颠倒决定无动。释曰。若取显了则住于无常计常等四倒之中。不得菩提。今则秘密知于常等于无常等上横计。而起决定知此名为善住。住于颠倒能得菩提也。世亲释云。是于颠倒中善安住义。谓于无常等是能颠倒。释曰。此则到彼所计义名善颠倒。于此安住故得菩提。言极烦恼所恼者。无性释云。为众生故长时劬劳精进所恼。亦引上偈云。一同无性二释无别。释云。若取显说为贪嗔等恼乱行者名烦恼。此即远离菩提。今取秘密精进勤苦劬劳行者。亦名烦恼则得菩提。其第四句得最上菩提。该上二义。庄严论第八对法第十二。皆同此说。</P><P>==================================</P><P>这里面印顺法师将【令入秘密】和【相秘密】与初、二两法轮配合起来说,的是创见,而第四秘密中对颂子的解释,亦见功力。</P>
发表于 2015-8-28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老人说了一些争议性的观点,于是对于许多人来说,他其余不错的见解也都受洗澡水之累,一起被倒出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21:09 , Processed in 0.03354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