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12|回复: 5

请教宗大师所说“表象有”是啥意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看的一本英文佛学著作中,提到了宗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观章的一段话,这段话对前后文很重要,但我就是在广论里找不到原文。

宗喀巴说:“在证悟空性之前,是不可能区分‘表象有’(mere existence)和真实有(true existence)的。同样地,也不能区分‘真实无’(non-true existence)和‘表象无’(mere nonexistence)。”

英文作者还好心地提供了藏文的原文:de la rang bzhin med pa'i lta ba ma snyed gong du gang zag de dag gis yod pa tsam dang rang gi mtshan nyid kyis grub pa'i yod pa gnyis so sor phyed pa mi srid de.
还说是在Mnyam med tsong kha pa chen pos mdzad pa'i byang chub lam rim che pa (Xiling, China: Mtsho sngon mi rigs dpe skrun khang, 1985)此书的705页

我不懂藏文,广论也是初学,有哪位熟悉广论或者藏文的网友可否帮我确认一下意思?啥是mere existence??
多谢!!!
发表于 2010-11-28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师兄在看 The Madman's Middle way?
我也不懂藏文。不过我猜测根登群配引用宗大师《广论》的原文应该是——"又諸補特伽羅未得無性正見以前,不能判別唯是總有與自相有二者差別。凡是有者,即如前引《四百釋》說,遍計執為由自性有。由是因緣,於無自性執為遍無……"
我想根登群配恐怕是在曲解原文的意思来成就他自己的观点,读他的书可要万分小心、仔细简别才好。
发表于 2010-11-28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尊法师译文:“又诸补特伽罗未得无性正见以前,不能判别唯是总有与自相有二者差别。
  位于广论毗钵舍那章“天一 喻不相同”中。
  妙音版译文:“在补特迦罗未获得诸法无自性正见之前,是不能区分「唯有」与「自相有」两者的分别。
  我的直译:于此,补特伽罗在未获得无自性见之前,不能分辨“唯有”和“由自相成就之有”二者。

  ①“yod pa tsam”,法尊法师在此译为“唯是总有”。在其它地方,法尊法师也把它直译为“唯有”。英文把yod pa tsam翻成mere existence是对的,但翻成“表象有”就过头了。这里的yod pa tsam就是指我们一般凡夫(未得无自性见的补特伽罗)对于“有”不加伺察地在总体上承认为“有”的那个有。也就是不管它是由自相有还是由名言安立有,不管它是真实有还是如幻有,笼统地承认为“有”的那个有。“唯有”、“唯生”是中观应成派里头非常重要的概念。以《入中论》而论,在“唯有”之上可以安立一切有作用之法,它是不能被随意遮破的(亦即“世俗不能妄破”。
  ②“rang  gi mtshan nyid kyis grub pa'i yod pa”,在这里法尊法师译为“自相有”,如果直译,应该是“由自相成就之有”。英文把rang  gi mtshan nyid kyis grub pa'i yod pa翻成ture existence,也显得弱了一点。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由自相成就之有”可以等同为“真实有”,但若考虑到宗义的差别,就不那么确切了。
  附老板《广论讲记》前后文供参考:
——————————————————————————————————————————————————
若有情身未生正见,通达诸法无自性者,惟有二执:一、执总有,二、执实有,不起如幻无性之执。未见诸法如幻有性,凡执为有诸分别心,说彼一切皆执实有,于一切种不应道理。于前解释名言量时,及辨有无与性有无四差别时,已数宣说。若不尔者,未解无性正见之前,谓分别所设,一切名言皆是实执,如前所说。未为错乱因缘所坏世间名言所建立义,中观诸师于名言中所许一切,皆被正理之所违害,与大自在有无无别。此颠倒见,是证中观义最大障碍故。由彼等门邪解空性,所有相状即先由分别所修行品众多善行,后自妄为得正见时,见前一切皆是执相,生死系缚。次生倒解,谓彼善行是为未得如此了义正见者说。遂于一切分别,妄见过失,由邪分别诽谤正法,现见多如支那堪布。
如果没有获证空性之前,就只有两种:一是执总有;二是执实有。

又诸补特伽罗未得无性正见以前,不能判别唯是总有与自相有二者差别。凡是有者,即如前引《四百论释》说,遍计执为由自性有。由是因缘,于无自性执为遍无,故于性空起多攻端,谓因果等不可安立。若于相续已生通达无性正见,此身可生三种执取。然生见已,乃至未失正见功力,若以正理观察思择自性有无,许有自性妄执实有,则暂不生,非彼不起俱生实执。以是正见通达无性,生已未失,其相续中执有芽心,非此一切皆执如幻。若不尔者,彼等心中实执现行,应不生故。
在没有了解空性之前,我们是无法区分总相有的色法和自性有的色法的,我们无论看任何事物,都是把事物的存在和事物的自性存在混淆在一起。所以在未证空性之前,会觉得如果自性空的话就是等于没有,因果等就无法安立了。我们如果了解了空性,生起了证空性的比量,那我们对色法的执取就有三种方式:一是执取色之自性;二是执取色之无自性如幻化;三是没有自性或无自性的妄执差别,执取总相的色法。
了解了空性、生起了通达空性的正见,一直到空正见的作用还没有消失之前,即没有忘记空性的法义之前,因为空正见没有忘念,这时由宗义的概念而去执取有自性的遍计自性执是暂时不会产生的,但还没有断除。虽然这种遍计自性执著还没有产生,但不代表俱生的实执不会产生,还是会有的。了解了空性之后、在空正见未失念之前,虽然会有执芽的识,却并不是说一切执芽之识都是执芽为幻化的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心中就不应该产生俱生实执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两位!这么快就找出了答案!
对的,我是在看the madman's middle way,很难懂的一本著作。

宗大师说的“遂于一切分别,妄见过失,由邪分别诽谤正法,现见多如支那堪布。”这里的支那堪布,指的是摩诃衍么?
发表于 2010-11-2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是的。
毗钵舍那本身就是非常难的部分,而且里头有极多的辩论;根敦群培针对它的讨论当然更难懂。宗大师些毗钵舍那时,是预设读者已经学过中论和入中论的。所以建议先学入中论,再看毗钵舍那,这样比较符合学习和认知的次第。而学习入中论之前,先学习四部宗义和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则更为踏实可靠。
发表于 2010-11-2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entisme 于 2010-11-28 08:40 发表
多谢两位!这么快就找出了答案!
对的,我是在看the madman's middle way,很难懂的一本著作。

宗大师说的“遂于一切分别,妄见过失,由邪分别诽谤正法,现见多如支那堪布。”这里的支那堪布,指的是摩诃衍么?


是的,指的是莲华戒大师所批驳的那个汉僧的邪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3 15:36 , Processed in 0.03171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