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15|回复: 17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释如石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9044
发表于 2016-1-11 1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人深省
发表于 2016-1-1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1-11 11:40 编辑

正像文中谈到的,看了性广比丘尼禅修指导的视频,受益颇多。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也涉及到了论坛之前讨论的禅宗证果和行菩萨道的问题。
值得细看细思。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水堂主 于 2016-1-12 12:07 编辑

尔时,优波离亦从座起,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往昔于毗尼中及诸经藏,说阿逸多次当作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
——這個才是原文引用,是有聲聞人有疑,這個背景沒有了,自然可以亂說。如石法師的反駁是正確的。

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人间佛教」的倡导者过于重视学理而缺乏禅修体验,以至于无法深刻体认禅修的可贵与重要。
——某以為,不是過於重視學理,而是學的理都學了些歪理、謬論。沒有師承、沒有標準、脫離印度具量阿阇梨的理。是“所知障”、“飲酒不醉”的偽學術升級樣版。
发表于 2016-1-12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6-1-12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棒的文章。
发表于 2016-1-1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rake 于 2016-1-12 18:33 编辑

对于《弥勒菩萨上生经》中“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经文,有部分人认为译文过简,解释为“不修深禅定,不断尽烦恼”,与菩萨的“留惑润生”同意,不知道这本经有没有其它语种的本子可以对刊呢?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16-1-12 18:30
对于《弥勒菩萨上生经》中“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经文,有部分人认为译文过简,解释为“不修深禅定,不断 ...

吐蕃译文,从华文转译。
优波离从声闻的眼光立场,没看到弥勒这位凡夫修禅定、断烦恼。
发表于 2016-1-1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某佛教团体资深师兄问师父,我们跟从您很多年了,不知证了几地?师父说,脚踏实地!
明明是个心灵鸡汤式的回答嘛!我想,如果我是师父,会建议弟子去学现观吧。可是,绝大多数弟子会渐渐离去,因为他们能来团体,动机就不是求解脱,只是求安慰而已。
这就是基本面。
发表于 2016-1-1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所要觉悟的对象包括三界,不单指人或人间而已。文章开门见山
发表于 2016-1-14 1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ergaron 发表于 2016-1-13 11:39
佛法所要觉悟的对象包括三界,不单指人或人间而已。文章开门见山

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是设法保住中国佛教那股堪能培育圣道清流的传统,为后世有缘众生留下一线解脱与正觉的生机。

——随喜赞叹法师的发心!如石法师以汉、藏、南三方视角研讨禅宗,真是耳目一新。从“人间佛教”的种种争论回头自观,越发体会到道次第不落二边圆满教法的珍贵。广论云,“(佛)所成有情利义,略有二种,谓现前增上生,及毕竟决定胜。”在这样的框架下重观本文,就可知道应该既不舍弃培植人间福报的增上生,也不偏离趋向解脱成佛的终极决定胜。更对堪为密器的南洲殊胜暇满人身引起足够的珍视。

值得注意的是,广论先广大积集福德资粮、后修定慧的总体次第,应该是宗大师在观察了我们这些后世众生的根器之后指明的通途大道吧?浊世众生的依正二报、福慧资粮都在与时俱衰,业力所成、大势如此,末学身在其中也很惭愧,深知若不从人天善业入手精勤培福,恐怕连亲近善知识的入门因缘都没有。只不过有漏善业终不究竟,也非诸佛出世的本怀,如石法师大声疾呼的也正是不要以此为满足,必须以此为基础,向圣道升进。

或许对于格鲁弟子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奢摩他以下的福德资粮部分提高闻思修的水平,为后面的止观实修打好基础?特别是在日常培福阶段如何“修”?以前有帖子说现在格鲁实修止观这一圣教命脉的人看起来很少,有心弘扬大师教法者理应从此着力!
发表于 2016-1-14 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6-1-12 09:54
这篇文章,也涉及到了论坛之前讨论的禅宗证果和行菩萨道的问题。
值得细看细思。

感恩法师分享,末学其中有个问题,文中说:“「行舍智」相当于北传的加行道的暖、顶二位。” 这个论断不知可有更多资料,这样的南北对比研究很少见。末学以前以为上座部的十六观智与有部的十六行观有关系,现在看来是两套体系,因为五道次第的划分好像不见于南传记载。
发表于 2016-1-1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1-14 12:25
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是设法保住中国佛教那股堪能培育圣道清流的传统,为后世有缘众生留下一线解脱 ...

合十
发表于 2016-1-1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一个帖子里看过,祈竹活佛说,佛法都是一味的。看如石法师所引用的禅宗大德对于自利、利他的关系的开示,与格鲁大德的教言何其相似!


为他人灌顶、传法、念传承等,想方设法令他人相续趋入善法。然而,在我们尚未完全根除私欲之前,虽然表面上在成办利他之事,但也只是如影像而已,不能利益众生。众弟子曾经问阿底峡尊者:“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乃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且具足神通之时方可摄受眷属;自利断尽之时乃可饶益他众;获得见道之后才可超度亡灵。”此外尊者还曾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

此外,三同门曾问仲敦巴格西:“于寂静处修行与以正法饶益众生,此二者何为重要?”仲敦巴格西答道:“自相续无有任何修行验相及证悟的初学者以正法饶益众生不会有益,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空器一般,从彼处不会得到任何加持,窍诀犹如未经按压的酒糟酿出的薄酒一般,无有任何纯酿的滋味;虽获得暖相而未得稳固胜解的修行者也不能行利益众生之事,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盈满之瓶一般,使别人满满充盈,自己却变成空空如也,窍诀则如将火炬传递给他人一般,使他人光明通亮,自己却成为漆黑一片;登地的菩萨则为成办利益众生的标准,他们的加持犹如妙瓶之成就,能令他众(相续)成熟,自己始终盈满无有空时,窍诀则如酥油主灯一般,既能点亮其他油灯,自己也无有暗蔽。如今五浊恶世之时,我们凡夫应于寂静处修持慈悲、菩提心,现今不是直接饶益众生之时,而是遣除自相续的烦恼之时。例如,不是斩断名贵药树苗芽的时候,而是保护其生长之时。”因此直接对众生进行法布施稍有困难。自己未曾实修而为他人讲经说法,对他人无有任何利益,若依靠传讲佛法而收取供养及财利,则如印度单巴仁波切所说“将正法作为得财之商品”。所以在我们的私欲未断尽之前,不应急于行利他之事,而应于自己念经、诵咒、读诵佛经论典等时发愿,使白法方面的鬼神们听闻后,其相续获得解脱,念诵水施、施身等仪轨的结尾时,应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惟行这种法施便可以了。当私欲完全断尽之时,一刹那也不应住于安闲寂乐之中,因为惟以利他为主之时已到,故应时时刻刻以正法饶益有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12:41 , Processed in 0.0352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