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31|回复: 1

什么是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5-10-6 23:18 编辑

学广论业果时,会谈到业分四相来观察:事、意乐、加行、究竟。
其中,意乐分三:、烦恼、等起。

那么,要了解广论这里的意思时,必须对什么是,要有个清晰的认识。
当然,看《大乘五蕴论》、《百法明门论》,已经有很详细的解释了。

另外,在学习 中士道-苦谛 的时候,必然要了解五取蕴苦。就有个问题:为什么是单单一个心所法,怎么也能算一个(积聚)?

所以,详细一些的了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建议再扩展一下,看看《杂集论 - 王疏》。

〇问:蕴何相?
答:构了相是想相。由此想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言说。

心缘境时,既领纳其苦乐,次于彼境欲求了知为何等境而起于
系将内心旧有经验、概念、观念等内在知识,反施于新起境界。此概念、观念,由想构画而成,而构画根据于旧有经验而构画。既已构画而成概念、观念,即名之为内在知识,此概念、观念,即此所云之诸法像类,是即所谓诸法假名,及合名而成之句义也。内心既储积若干名言知识,后时若遇新境现前,即由想力类,与昔所经验之境相当,即复以昔所构成之名言知识施之于新境,而曰此者此也,非非此;是者是也,非非是。
譬如有人习见犎有两角、四足而体大者,构画取像名之曰牛。后时复见
有两角、四足而体大者,即以力了知其为牛,而曰此是牛,非非牛。又如习见多牛,气喘而行迟,多眠而不食,名之曰牛病。后时复见有牛气喘而行迟,多眠而不食者,即以力了知其牛病,而曰此牛病也,非不病也。即说此人对牛有知识,对牛病有知识,而对此牛为了知,对此牛病为了知也。

〇云何建立蕴?谓六想身,眼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
由此想故,或了有相、或了无相、或了小大无量、或了无少所有、无所有处。有相想者,谓除不善言说,无相界定及有顶定想,所余想。无相想者,谓前所余想。小想者,谓能了欲界想。大想者,谓能了色界想。无量想者,谓能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想。无所有处想者,谓能了无所有处想。
△不善言说想者,谓未学语言故,虽于色起想,而不能了此名为色,故名无相想。(犬羊鸡马豕及人中孩稚等,名不善言说。)无相界定想者,谓离色等一切相。无相涅槃想,故名无相想。(涅槃名无相界,离一切色等戏论相故。离色等一切相,专想无相涅槃相,故名无相想。修此想者,修此定也。未证涅槃,先修彼定,故名无相界定。由此定因,后证涅槃故。)有顶定想者,谓彼想不明利,不能于境图种种相,故名无相想。(出离无所有处,入有顶定。无所有处, 以无少所有义想所缘,此有顶定,复除彼无少所有相想,非有想亦非无想,想极微细,故不明利。不能缘取一切像故,名为无相。仍有想故,名无相想。此与无想定何异,彼想亦无故。此与无相界定何异,彼达法性本无相故,此执有相而厌除故,又彼无漏此有漏故。)小者谓欲界下劣故;大者谓色界增上故;无量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边际故。是故缘彼诸想,亦名小大无量。

想,统一来说,就是取相。对于有名言概念的,要施设种种名言了。或者说,里面会有声总、义总。
蚂蚁、猪、狗、新生儿等等,不善言说,所以,一般无声总,有义总。
有相想,集论这里说,一定得有这里的名言施设才行,也就是声总、义总都得有。
其他小、大、无量等,以想所了解的境来命名。

我们平常所说的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想,但想是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环,也受思维、观察、判断能力的影响。如果没有思维、观察、判断能力,就不能明确区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那不能算有相想,比如无想定、非想非非想定(有顶定)等。

发表于 2015-10-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的多闻深思,令人钦佩。

我看的英文材料,似乎将‘想’翻译成 distinguishing,现代汉语应称为‘分辨’之类。又,《清净道论》好像对“想、慧、道”以比喻详加区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18:51 , Processed in 0.03147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