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32|回复: 73

多识活佛评论印顺《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8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法是适应一切时、一切地、一切人、一切心态根基的无限方便大法,只从一个角度一种教理法规衡量佛法的是非对错本来就是违犯佛法的,再加上自己主观偏见和门户利益,歇斯底里地进行攻击,实在令人可笑。
  如印顺在《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一文中骂密宗迷信淫秽,鄙劣不堪,视密教为不共戴天的大敌,是毁灭佛教的祸害,说什么密教兴,佛教灭
  佛教的概念对修行者来说,是一种消除贪、嗔、痴的心灵的美德,这位比丘法师,只认本门之法是佛法,认其余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都是魔法,这是,只爱本门的法是,恶言攻击密法是嗔恨,谤法是违犯三归戒。
  看来这位法师既不知密法为何物,也不信密法是佛法,他当然不会受到密法的影响,但从他的上述言行来看,在他的身上已经不存在比丘的言戒和心戒。
  这种僧戒的毁灭,也是密教造成的吗?  这位法师攻击密教主要有四点,
  一是所谓的鬼神崇拜
  二是所谓的极端尊师
  三是所谓的淫秽鄙劣的双身修法;
  四是佛身瑜伽。
  下面就以上几点以及其他涉及密法的无知与偏见进行分析:
  (一)关于鬼神崇拜
  鬼神崇拜不是密法独有的特点,显宗也同样有神鬼观念。
  佛法承认凡人看不见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生命的存在,承认地狱和饿鬼道的存在,怎么能说不信神鬼呢?向佛祖求法的梵天、因陀罗不是天神吗?地狱之主阎罗不是鬼王吗?汉传佛教庙中的韦陀和四大天王不是神,难道是看得见的人吗?放焰口的鬼子母,显宗经典中所说的鬼界,佛说:凡舍宅街衢,市肆丘豁,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乃至江河树木,亦有鬼神依止。(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鬼道条)
  又,信仰灵魂转世,信有死后中有(中阴身),举行超度亡灵,怎能说显宗佛教不信鬼神呢?当今世界信科学,持断灭论、无神论。但佛教不是断灭论,是灵魂转世论。
  有人说佛教只承认,不承认灵魂,这只是名称上的区别,并无实质差别。
  所谓佛教是无神论是指创世神第一推动力,因为佛教是业力创世论者,并不承认上帝创世说,哲学、科学有神无神之争,主要是争有无创世,有无先于物质和生命的原始精神力量的问题,并非一般的神鬼信仰。
  在创世的问题上佛教无论显宗密宗都是无神论,但佛教的信仰基础是六道轮回,既承认有形有色可见的色界的存在,也承认无形无色不可见、但有意识和能量的无色界生命的存在。
  因此,若说佛教不信鬼神那是不符合实情的妄言。若不信鬼神,反密法师们为什么念楞严咒呢?吹火烧别人时,也要当心烧掉自己的胡须和眉毛!

发表于 2015-1-5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学佛者的真正态度,应该是客观公正,确认一点时,必须要有根据,驳斥时,应该要用圆满的教证。
这是起码的学术态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飞虎 发表于 2014-12-16 16:55
成年人也分两类,一类思维正常,另一类思维很“奇妙”。比如这位shenshen,以多识仁波切儿子“修红教”来 ...


二十年前,多数人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教理,在那种背景下,风吹在星上,星就闪耀;风吹在名上,名就灿烂。

如今不同了,学习的人多了,跟随上师学习的人多了,用传统道理分析问题的人多了,甚至努力要求自己向着传统道理进步的人多了。

所以,吹风式的现象、所谓“奇妙”、“奇葩”式的逻辑,掀不起什么风浪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也不能不承认,不愿意学习、不愿意跟随上师学习、甚至仍然抱着旧观念混日子的心态,还是有一点市场,起码自己就是自己的托儿,不过托儿到最后,托(漏)到恶趣而以。

如果承认自己是爱学习的人,自然不会受影响,理应也知道怎么面对,进而如何取舍。

以牙还牙的方式,半斤八两;用“眼神”消灭他,其实也是造恶业。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pengcuo 发表于 2014-12-16 00:12
如果你不承许他的活佛称谓,你可以选择他的其他称谓,也不失你的公正。

无论如何,他还是位教理学识 ...

成年人也分两类,一类思维正常,另一类思维很“奇妙”。比如这位shenshen,以多识仁波切儿子“修红教”来否定仁波切本人及其观点,且不说这种行为是否涉及挑动教派之争,是否对佛教教派之间的关系外行得过于奇葩,只说其中的思维方式和背后隐藏的逻辑,那已经是十分的“奇妙”了!也很佩服他竟敢以此种“奇妙”的逻辑和思维水平来到格鲁论坛上来对我格鲁大德指指点点,勇气是十二分的“可嘉”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shen 发表于 2014-12-15 18:18
这么生气啊。呵呵。

首先我理解你们的情绪,对于你们如果是他的弟子一定愤怒的要命。

我确实很愤怒,因为你的指责完全是捕风捉影、无理取闹,而这种无理从你接下来的发言可以看出出自你自己的无知、偏狭和断章取义,而这些错误恐怕在于你的理解能力极成问题。看到这里,对你深表可怜!
多识仁波切对禅宗“非议”的是什么内容,你看懂了吗?你只看到了非议,难道没看到仁波切对禅宗的称赞吗?你看到了仁波切对印顺谬论的批判,难道没看到仁波切对印顺符合佛理的观点的认可吗?你觉得批判出家人毁佛灭法的谬论就就等于批判这个出家人吗?这种思维还跑到格鲁论坛上来混,不是自找没趣吗?!
说什么“接下来是谁?有止境吗?”答案是,只要有毁佛灭法的歪理邪说存在,佛教界对它的批判就不会停止。仁波切只是尽了一个佛家弟子护法卫教的本分而已。你不随喜,你不赞同,那算什么呢?因为——你算个什么东西?谁会理睬一个不学无术、连基本是非都分不清楚的外行的想法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拉西扯,顾左右言他。

真正站在修行高位的人,一言一行才是最谦卑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若该法师未认识到言行的错误,未至心惭悔,将无法成为佛教徒信众恭敬的对境。
其实,藏密从未否认毁傍过汉传佛法,倒是个别所谓的法师自以为是的毁坏藏传如此清净的佛法,从这个角度来讲,实在证明了其证量的有限。
一般此类法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行给别宗的法要贴上自己内心产生的邪见,而这种邪见即没有任何的根据,也不是藏传佛法的教义。这样,
只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傍法者的无知与无明而已。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派执、团体执、一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pengcuo 发表于 2014-12-16 18:44
二十年前,多数人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教理,在那种背景下,风吹在星上,星就闪耀;风吹在名上,名就灿烂。 ...

语中关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7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巴 发表于 2014-12-17 09:16
有时候的确于此类人动气有多余之嫌,不值得。他真拿自个当回事呢。他随不随喜,没人关心,他愿意甜菊司马 ...

他的意思好像不是司马南的粉丝,而是说他认为多佛和司马南何祚庥某种程度上是一类人,都有“批评这个批评那个”的特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shen 发表于 2014-12-13 20:36
多识的儿子都修红教,其他的就不需要说了。批评这个批评那个,司马南、何祚庥是做这类工作的。

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说:不能对真实趣入大乘者说非赞语。因为这个果报相当恐怖,原文说:
假如菩萨对其他菩萨生起轻蔑心念有多少刹那,他留在地狱的劫数亦有多少。
试想菩萨都会因为轻蔑其他菩萨而下地狱,何况一般人呢?

而什么是真实趣入大乘者呢?
宗大师说:私意以为此处所说的「境」是指任何已经发起「愿菩提心」的菩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所谓极端尊师
  尊师重教是人类的美德,佛教自古重视师承,重视戒脉法脉。
  佛陀在世时,由佛陀亲自执教,佛示寂后由传灯接续的弟子代代相传,代佛传法,人世上才有了佛教。
  无师,法脉、戒脉从何而来?无师,经典解释的对错以什么为标准?无师,修证的境界由谁印证?佛经中的无师智是佛的境界,并非凡人。
  根椐大乘佛教教义,十地菩萨在成佛前还需要受诸佛大光明灌顶。岂能轻视师教?
  世尊去世后,一切佛都成了一个无形无色的抽象的精神,既不能说话,也不能传教,而在现实世界中给人传教的都是法师教师,也只有法师教师才能传法传教,因为庙中的泥菩萨是传不了教的。
  因此,从弥勒,无著一系传到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的显宗修道体系《菩提道次第广(略)论》,称亲近师长为入道之门,《密宗道次第》称,尊师敬师为第一戒,是成就的主要保证,释迦牟尼也是一名教师。
  信其教而不尊重传教之师,不尊重释迦牟尼,能算是真信仰,真皈依吗?
  历史经验证明,哪个教派尊师重教其法脉便昌盛,哪个教派不尊师重教,就会法脉衰败,乱行邪说泛滥。  把尊师重教的佛门美德,视为缺点而乱加指责,不是什么明智和高见,而是自己信德缺陷的暴露。
  藏传佛教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才得以兴隆不衰,因此尊师是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也是整个佛教的传统。
  (三)关于双身修法
  把双身修法视为坏戒行为,视为淫乱污秽的观点,一是来自小乘和婆罗门禁欲至上主义,一是来自中国的传统礼教。
  佛教中有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戒三种,分别解脱戒是僧戒,菩萨戒、密戒是在家和出家弟子的共同戒律。
  是否犯戒行为,要从三戒统盘考虑。
  比如僧人根堕戒,杀生,不予取,男女事,谎言等,对菩萨戒来说,在利众事业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开许,大乘僧都要受菩萨戒,不会不知道特殊情况下的开许,难道这种菩萨的方便行为也可以当做坏戒秽行而加以反对吗?
  在佛教中有禁欲之法,不禁欲之法,还有以欲为道之法。
  大乘教的主要目的是断所知障,不是烦恼障。(见弥勒《现观庄严论》)
  汉地禅宗也有烦恼即菩提之说,四分律中也有一沙弥救出一跳河少妇,为满足少妇的要求,沙弥答应还俗,当时有些僧人纷纷议论,佛祖说,该沙弥做得对,因为救人事大,舍戒事小
  密法是一种针对上根锐智修行人的特殊方便法门,在无上密中有许多与人体的自然规律、生理特点相应的快速入定生慧证空方法,故称成佛捷径,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的那样,金刚乘和般若乘在所证的空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在能证的主观意识和证悟的方法上有许多善巧方便法门。
  三乘显教的修行核心是净化心性,故以精神修养为主,无上密(因为下部密法不涉入此类问题),把人的意识和物质肉体看成了相互相依不离的辩证的统一体。
  我曾在《佛教理论框架》一书中说过:如果说显宗是纯精神的一元论的话,那么密宗就是精神和物质的二元论
  无上密认为精神和物质色体,有形和无形,运动和静止,人体的精和血,气和脉,男身和女身,智慧和方便等等都是阴阳二极,相依不离的统一体。
  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存在是阴阳平衡协调的结果,阴阳不平衡协调就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影响,导致身心疾病,粗分的阴阳分离导致死亡,极细分的阴阳合体永不分离,是转世和成佛的基因。
  由于人体的阴阳以及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关系,在身心净化证悟方面也有了与显宗截然不同的修证方法和道路,男女合体修法也是其中的一个方便法门。
  假若能利用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某些特殊规律,能导致分别意识息灭的深定状态,能引发物我与虚空融为一体的法界体性直觉,这样的殊胜方便法门,由于不符合某一方面的戒律和习惯,遭到某些人的非议和攻击,并不奇怪。但把这种不符合戒律习惯的行为斥为淫秽鄙劣,实在不符合精通佛理的善知识的身份。
  把男女之事视为秽行,视为鄙劣实源于外道婆罗门。婆罗门歧视女性,视妇女卑贱不洁,不让妇女入教、进神庙,提倡禁欲独身生活。
  佛教视众生平等,也收在家出家的女弟子,允许带欲修行。对婆罗门极端禁欲主义盛行起到了一些反抗的作用。
  但在小乘的思想中仍有许多婆罗门旧文化的思想残余。
  如佛陀第一次给自己的姨母摩耶夫人和妻子耶苏达拉剃度时,遭到一些大比丘的反对,并说剃度女弟子会减短佛法住世的期限。
  如说成佛必须先转男身,佛陀出生时,从摩耶夫人的右肋生出,净土世界,无女性,罗汉,菩萨皆是男性等一系列男尊女卑的思想。
  到了中国,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和传统礼教中的男权主义相结合,对女性的歧视有了进一步滋长,在佛教四众弟子中女性弟子始终处于受歧视的地位。
  佛教上层,上至国师、教主,下至方丈、主持,几乎没有女性僧尼的位置(当然尼姑庵除外)。
  这种情况与提倡众生平等,视众如母的大乘佛教思想形成了显明的不协调。
  出家为僧,过禁欲独身生活,也非释佛所创,是过去印度旧习俗的沿袭。如佛陀未出家前,出城郊游,在都城东、南、西门,分别看到老者、病夫和发丧人群,便感到人的生、老、病、死之苦。在北门上见一比丘,著坏色衣,剃除须发,手持钵与锡杖而行,现出世外之人消遥自在之相,悉达多心生羡慕,萌发出家的念头。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佛教视人世为火宅苦海,家庭当然是火宅苦海的组成部分。出家的原本意思是摆脱纷繁的家庭事务的束缚,一心投入戒定慧的修行。这是针对社会上极少数人规定的修行规则,社会上大多数人不会出家,也不能出家。
  出家人一多不但影响人类的传宗接代也会因社会负担的加重而产生宗教与世俗社会之间的矛盾,历史上多次灭佛活动无不与此有关。
  佛教的教化对象不只是出家僧众,而是面对全人类,一切众生。因此,佛教的戒律法规不只是僧戒僧规,所以面对全人类的大乘佛教中,就有了适应出家、在家、各民族人种,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各个阶层、各类人、各种习性的个人和群体的方便法门,方便戒律法规。
  这种情况不符合小乘戒律和教义的尺度,但它却是目光远大、见识高深,它虽然不合小乘之理,却合乎度化无量众生之大乘教理。
  又:将男女之爱,床帏之事,视为秽行,视为鄙劣,视为淫秽也是违背佛教观点的。
  在《心经》中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在《坛经》中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变三毒为戒定慧
  佛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随其心净就佛土净净秽无自性,乃一心所见,自性净则一切净,自性不净,就一切不清净自心清净,秽土是佛国,自心不清净,佛国也如秽土
  该法师所见密法如此淫秽鄙劣是密法之过也?还是法师自性不清净之过也?
  既然禅宗有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之见,有变三毒(贪、嗔、痴)为戒定慧之法,密乘化欲为道之法,为什么就变成魔道、外道了呢?难道禅宗说了就是正法密宗说了就是邪法吗?
  还有把女性看做鄙劣、秽物的人,不知道法师你有没有母亲?你是不是也从母亲的右肋出生的呢?此人若是胎生而不是化生,则难免有从污秽中出生的不洁经历,此法师死后肯定会往生西方净土的莲花中了,如果心不净而再转人世的话,又在女性的不洁之物中待上九个月,若非破腹产,又难免从污秽门中通过一回了,想起来真有点悖论结果。
  密法生自般若智慧,不执人我法相,视万物法性平等,无净垢和美丑的执着,没有男尊女卑的分别见和世俗文化造成的偏见。完全是一种通达无碍的境界。故把人身的五蕴视为五方佛,四大视为四明妃,精血等物视为五甘露
  佛中有男佛女佛,菩萨有男女菩萨,明王有男女明王,有以男本尊法为主的父续部,也有以女本尊法为主的母续部,男性女性完全平等,男身可以成佛,女身也同样可以成佛,没有成佛必须是男身的说法。
  人生时无衣,死时也带不走衣服,故将裸体净身视为人与佛的原本自然状态,是真实的美。
  显宗的佛是离欲僧人像,佛律规定僧人不能穿华贵的衣服,不能戴珠宝装饰品,但密宗佛菩萨都是天人像,国王贵族,将军,武士像,以五欲为供,衣着手饰雍容华贵,享受天人之乐。
  在佛菩萨中不但有文静美丽的天人相,也有青面獠牙的夜叉、将军、武士像,不但有人面佛菩萨,还有夜叉、罗刹、牛头、马头,猪头、鸟头等千奇百怪面形的佛菩萨,肤色也有白、黄、蓝、绿、红及杂色,法器服饰中也有人皮、虎皮、象皮、人头珠子、骷髅冠、人骨缨络等。
  在相貌肤色、法器服饰方面除了法理的象征外,也有反世俗道德习惯,改变美丑观念,摧破虚妄执着的含义。
  有相而不执相,破相而见真——这才是佛教的最高智慧境界。
  那些对密法怀有偏见的人,永远也不会理解其中的奥妙。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关于佛身观
  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判别大乘显密二道的标准,不是发利众菩提心,不是通达诸法实相之正见,不是六度行,不是根器之利钝,不是离欲不离欲,也不是佛果的差别,因为在这些方面大乘显密二道是没有差别的,其主要差别是金刚乘(无上密)有许多般若乘所没有的修证方便法门。其中最主要的是本尊佛身瑜伽
  显乘为因乘,主修因地福德智慧资粮;
  金刚乘为果乘,主修果地的遍净即刹土清净、佛身清净、受用清净、事业清净。因此观想佛土、佛身、佛资财、佛事业等是瑜伽部以上密法的主要特点。
  有人说,有实相正见就可以成佛,何必修佛身瑜伽呢?
  此话差矣,实相智或空慧可以破我执法执,不能成就报化色身,色身之成因是福德资粮,悟在一刹那,悟后需经过长时间的积德修福(三个阿僧祇劫)才能修成庄严佛身。
  智慧是三乘共因,无此智慧,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见实相。但小乘罗汉求入寂灭,不求现身说法,故可以不修色身的福德资粮。
  但佛却不同,说法利众,离不开可见色身。故成佛必须同修色法二身的成因福慧资粮。
  显宗菩萨道在七地前修无量功德,在八地时,形成外貌上与佛相似,具相好庄严意生身。此意生身经过八、九、十地的继续修炼,十一地成佛时就化为真实圆满报身。
  无上密根据成佛规律得出成佛的快慢不在证空性与否,而在色身成就的修证方法上,而佛身瑜伽正是快速成就的最佳方法。
  如《金刚幕墙续》云:
  若空即方便,
  则不能成佛。
  ……
  为遮我执故,
  诸佛宣说空,
  故曼陀罗轮,
  方便安乐律,
  由佛慢瑜伽,
  成佛非遥远。
  圣严说:若言真言而能即身成佛,此所成之佛,是何等性质之佛,则尚有考察之余地
  这充分说明该法师只见过下部密的残缺不全的资料,没有见过完整严密的无上密根道果理论。
  有的人带着无知偏见的有色眼镜,嘲笑密宗的自观佛身无异乞丐妄称国王。此话是经不起分析的。无上密成佛理论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与显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佛身观并非密法独具特点,净土宗也有类似的佛相观。如说:念佛观是五停心观之一,恶业障多者,一心观佛之相好而治之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677页)
  我想这字恐怕不是只念佛号的意思吧?既然净土宗观佛相好能消业障,为什么密宗自观佛身就是乞丐妄称国王
  2。显宗以僧人自居,比丘自居,想到自己的身份时就会起到自重自律,防止破戒的作用,那么自观为佛,以佛自居者,能不能起到防止身言意恶行的发生,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行为的作用呢?如果后者不起作用,前者比丘僧,自念为比丘身也起不到防止犯戒的作用。
  3。迷悟只是一念之差,心不净而起烦恼恶念,心净而凡尘恶念具息——这是佛教的常理。在修行中观佛国净土,观佛菩萨,抑制凡心杂念生起,以净心代替染心,是止观双修,其错在何处?
  4。观佛身若是:乞丐妄称国王,那么念佛号想往生西方净土,是不是也是乞丐妄想当皇太子呢?
  5。诸法法性平等。在法性上佛与凡夫平等,须弥山和芥子平等,粪土与黄金平等——这叫做法界平等智。既然在法性上一切事物没有什么差别,难道国王的法性比乞丐更优越吗?难道乞丐就永远当不了国王吗?
  6。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故《坛经》云:凡夫即佛,既然凡夫可以称,为什么乞丐不能称国王呢?
  在该法师的心目中是不是国王比佛殊胜,乞丐可以称而不能称国王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萨迦格言》云:向天空扔脏东西,会落在自己的头上,这话真灵验。
  该法师谩骂密宗无益于身心,无益于国族,律以佛教本义,几乎无不为反佛教者。造密教无益于身心,无益于国族的舆论,是想把密宗从信仰领域排除掉,从中国的土地上清除掉。
  这纯属宗教霸权主义的思想。若这种思想得势,就会出现世界上某些国家出现的那种尊一门,灭万宗,一种宗教统一天下的可怕局面。
  但这些话,既站不住脚,也暴露出话中包藏的祸心,因而只有暴露自己灵魂世界的作用,起不了攻破别的教派的作用。
  所谓不宜于身心身心,因众生无量,其身心也是千差万别,所以佛陀开方便之门,演三乘四续八万四千法。
  从全人类而言,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过宗教信仰的,就从印度而言,曾经在信仰方面,有六十种外道见和三百种外道见之说。
  佛教从来是最宽容的宗教,信仰随其自然,故在历史上没有过佛教发动的宗教战争,也没有过用行政手段和武力推广自己的宗教,消灭其他宗教的历史。因为佛教认为:一切宗教都有相适应的信仰群,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甚至害人的邪教也有适应邪教产生发展的群众基础,否则就存在不了。
  所以佛教有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宗教和世俗聪明才智的本源是佛一切利乐众生事业的承办者均是佛菩萨的观点,故把一切众生看作一种身心,把一切佛法看成一宗一门所奉信的一种模式是十分错误的。
  既然一种药能治所有的病,为什么世上创造出那么多医学理论、医药品种呢?
  所谓无益于国族是否指中国呢?这是不是指中国的民族呢?如果指中国”“民族的话,法师此话更是出格了。
  中国有佛教、道教、耶稣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就佛教而言有汉地流行的禅宗、净土、藏蒙等各少数民族中信奉的显密藏传佛教,傣族等西南少数民族中奉行的小乘佛教,有信仰上千年的,也有数百年的。
  如果只有该法师信奉的那个宗派有益于国族的话,别的宗派和教门为什么能够存在呢?我想这位法师不会把蒙藏地区和蒙藏人当成外国外国人吧?既然他们不是外国”“外族的话,恐怕难以排除在国族之外。
  如果他们也是国族的话,这密法无益于国族的观点,还能成立吗?
  与此相反,不但藏蒙等国族,而且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已有汉地学子进藏学法和藏地的喇嘛到汉地传法之事。
  时至今日,汉地个别人的反宣传已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信仰在哲理上和修持上更高一筹的藏传佛教的信众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从反面证实了密宗无益身心无益于国族的论点的荒谬性。
  既然这些诽谤的理由站不脚,为什么还要硬说呢?  只有一种解释,这位法师是担心,藏传佛教会夺走自己的地盘,拉走自己的信徒,抢走自已的利养。但这是多余的顾虑,地盘、信众、利养是自己的前世的福报,别人想夺是夺不走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大德都出来,轮不到小辈插嘴了,去学习了,呵呵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2-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asd 发表于 2014-12-8 23:04
但多识仁波切在《破魔金刚剑雨》中却也赞叹印顺法师——是只翱翔天空的雄鹰。。。

对事不对人。没什么好奇怪的。是批判他的错误,又不是要把他搞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法啊,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桑日不丹 发表于 2014-12-9 15:48
对事不对人。没什么好奇怪的。是批判他的错误,又不是要把他搞臭。

是的,实事求是,有一码说一码。这才是真正的大德风范、严谨的学术规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获益匪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佛教只承认“识”,不承认“灵魂”,这只是名称上的区别,并无实质差别。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特别笨,看不出区别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1 05:28 , Processed in 0.04370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