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65|回复: 18

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4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什么叫行苦?因为剎那剎那变坏。你不能自主,所以叫行苦。<br>行苦的根本在于什么?在于对于刹那刹那的变坏不能自主?那这种情况有办法改变吗?<br>比如苦苦,守十善业,多生之后总有还尽恶业的一天。<br>坏苦,认识到空性,则不会对暂时的良辰美景所迷惑而贪着。<br>但是如果行苦是对变坏不能自主,解决方案是什么?<br>谢谢!<br><br></span>
发表于 2006-5-2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P>节取利器之轮的一段:</P><P>“开 头 , 最 重 要 的 是 先 认 清 苦 。 一 般 而 言 , 苦 有 三 种 , 即 苦 苦 、 坏 苦 和 普 遍 的 行 苦 。 苦 苦 是 我 们 通 常 所 说 的 身 心 之 苦 , 如 头 痛 。 不 仅 人 类 想 离 此 苦 , 畜 牲 也 是 一 样 。 避 免 苦 苦 的 方 法 有 多 种 , 如 服 药 、 穿 衣 保 暖 和 躲 开 苦 苦 之 源 。 <BR>第 二 种 苦,坏 苦,是 指 那 表 面 看 来 是 药 , 而 深 究 起 来 , 实 际 是 苦 者 。 例 如 , 有 些 事 情 通 常 被 视 为 药 , 如 买 一 部 新 车 等 等 。 初 到 手 时 , 你 非 常 快 乐 、 高 兴 、 满 意 , 但 在 使 用 当 中 问 题 就 来 了 。假 若 此 车 在 本 质 上 是 可 药 的 话 , 那 你 就 该 愈 用 此 车 , 愈 觉 快 乐 才 对 , 然 而 事 实 并 非 如 此 。 车 用 多 了 就 出 麻 烦 。 是 故 名 之 为 坏 苦 ; 其 苦 性 因 情 况 转 坏 而 展 现 出 来 。 <BR>第 三 种 苦 是 前 两 种 苦 之 所 依 , 其 实 例 即 是 我 们 有 垢 的 身 心 五 蕴 。 此 苦 名 为 普 遍 的 行 苦 ; 因 其 遍 及 或 适 用 於 一 切 轮 回众 生 , 故 称 普 遍 , 因 其 为 现 在 痛 苦 之 基 础 , 亦 为 未 来 痛 苦 之 诱 因 , 故 名 为 行 。 只 要 轮 回 不 断 , 就 无 法 出 离 此 苦 。这 是 首 先 要 认 清 的 三 种 苦 。 因 此 , 不 仅 要 认 清 诸 受 是 苦 , 而 且 还 要 认 清 此 诸 感 受 依 之 而 起 的 内 外 现 象 是 苦 ; 伴 随 此 诸 感 受 之 心 与 心 所 也 同 样 是 苦 。 ”</P><P>在卡卢仁波切的《法》一书中对行苦的比喻亦极好。</P><P>“</P><P><A name=s6></A><STRONG>六、五蕴与三苦</STRONG></P><P>  投胎之后,我们就有了血肉之躯,说得更彻底一点,即是有了原子(细胞)组成之身。籍着此身,我们就能感受到外界的一切。在谈中阴时,我们说过四名蕴(skanbhas of the Four Names)时纯粹属心的经验,而现在我们必须再加上第五种要素,即名为色蕴的有形存在。此刻之人,具有五蕴:名为色蕴的有形存在,加上四种属心之蕴,亦即受、想、行、识。识能决定此识声,此是色之类,并能作好坏等价值判断。</P><P>  [蕴]的字义是[堆集],有一种对此名词的解释是,只要有身,我们就不仅具有五蕴,并且还有义大堆麻烦。基于有身,各种各样的痛苦---老、病、死、苦及有苦相随之乐-都有可能发生。此一所有假和合物本具的根本潜能,即[假和合物的普遍之苦](the pervasive Suffering of Composite Things)。这种苦是苦种最细微者,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它可能不令人直接感到是苦,也不令人视其为具体的或构成威胁的东西,但它仍是与投胎中所含有的五蕴形影不离。</P><P>  传统经典中说,上士与凡夫之间的差别,在于上士能觉察此微细之苦,而凡夫不能。举例明之。你若把一根头发放再手掌上,你不会感到它的存在;但你若把它放在眼睛上,你就会具得难受,立即感到它的存在。凡夫之感觉不到有此根本之苦,犹如手掌之于头发;上士则如眼与头发,非常敏感。</P><P>  除此假和合物之苦外,还有坏苦(the Suffering of Change)。如当完全健康的人身体突然转坏,此种失去健康的转变即名坏苦。</P><P>  以上是概括叙述佛所说四谛种的前二谛,也就是痛苦的起因合我们实际感受到的痛苦。</P><P>  第一谛是苦谛,第二谛是集谛。所谓[集]意即苦因,系指那能生起十二因缘的无明。十二因缘循环的结果是苦,此一轮回过程,传统上是用以无明为根,以苦为果之树来说明。”</P>
发表于 2006-5-24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5-24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P>引用部分有点散乱,真对性不明确。答案就在其中却容易使人忽略,清凉师兄可能也没留意。</P><P>那使行苦不得不行,不得不坏的‘坚固’流转力量是什么?他想找到行苦的根子再把它挖出来,停止它的流转,跳出六道轮回,。。</P><P>只要我们有身心五蕴就有这种苦。这就是行苦的根源,这种苦随五蕴聚而有,随五蕴散而灭。只要活着就停不下来,没有办法对治。<BR>见“此一所有假和合物本具的根本潜能,即[假和合物的普遍之苦]这种苦是苦中最细微者,因为只要活着就有。”</P><P>“我 们 有 垢 的 身 心 五 蕴 。 此 苦 名 为 普 遍 的 行 苦 ; 因 其 遍 及 或 适 用 於 一 切 轮 回众 生 , 故 称 普 遍 , 因 其 为 现 在 痛 苦 之 基 础 , 亦 为 未 来 痛 苦 之 诱 因 , 故 名 为 行 。 只 要 轮 回 不 断 , 就 无 法 出 离 此 苦 。”</P><P>&nbsp;</P>
莲花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24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5-25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5-2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P>清凉师兄客气,我自己什么样我知到,是对不起老少家人那种卑劣罪人。</P><P>直心的说,清凉师兄聪敏过人刚一来时我就发觉了,虽短短三十几个贴,却令我耳目一新感悟良多提高不少。</P><P>还有这里的笑傲江湖等几位师兄弟,他们的多问强记学识渊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受益匪浅。在此一并致谢!</P>
发表于 2006-5-2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P>其实,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奇怪的公式:</P><P>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则无我所——解脱(究竟苦边)。</P><P>如果忽略中间,那么苦就是解脱。<BR>但若没有证悟中间的“无我无我所”,那还是苦。<BR>若证悟中间的“无我无我所”,那就解脱。</P>
发表于 2006-5-26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5-26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5-2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P>我思维比较慢,龙吟兄,“苦即无我”是怎么推出来的?</P><P>我觉得是“无常故苦——无常故无我——无我则无我所——解脱(究竟苦边).</P>
发表于 2006-5-26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感谢清凉师兄也感谢祁竹仁波切的心灵教化,非常非常受益。感谢。。
发表于 2006-5-26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P>天青:</P><P>&nbsp;&nbsp;&nbsp;&nbsp; 我的思想来自《<FONT color=#3333cc>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FONT></P><P><FONT color=#3333cc>&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000000>尊者阿难乞食已。还诣只树给孤独园。往至僧迦摩所。在一面坐。语僧迦摩曰。已知如真法乎。僧迦摩报曰。我已觉知如真法也。阿难报曰。云何觉知如真法乎。僧迦摩报曰。色者无常。此无常义即是苦。苦者即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痛.想.行.识皆悉无常。此无常义即是苦。</FONT><A target=_blank href="http://127.0.0.1/accelon/homepage.csp?db=taisho&amp;bk=2&amp;t=1078240&amp;rr=408#2" name=1><SPAN class=o1><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 color=#1f2f00>苦即无我</FONT></STRONG></SPAN></A></FONT><FONT color=#000000>。无我者即是空也。此五盛阴是无常义。无常义者即是苦义。我非彼有。彼非我有。<BR></FONT></P>
发表于 2006-5-2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FONT face=宋体>三大寺於此常有辩论,有谓取蕴刹那变动;初一刹那成蕴,第二刹那微细变化,即属行苦性。又有谓取蕴之无记性(有漏受蕴中之舍受),为行苦性。又有谓苦苦、坏苦未起作用时,即行苦性,皆不应理。”</FONT>
发表于 2006-5-29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关于“行苦”的问题

四法印中有漏皆苦,三界之内全是有漏所摄,自然都是苦的,不过苦苦坏苦比较粗显,行苦比较微细而已,不过归根到底,还是烦恼为因,若无烦恼,苦熄灭即解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8 21:17 , Processed in 0.03868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