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10|回复: 25

微细缘起不是通达空性的方便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帕邦卡大师讲解的《三主要道》,是我们的修学的重要材料。
不过,其中一段译文令人费解:
微细缘起虽然不是通达空性的方便,
但如果首先开示各宗共许的因果缘起,却是防护断见和通达空性的方便。

所以,最初从缘起引导作为通达空性的方便,这是有极大意义的。

前面说的“微细缘起虽然不是通达空性的方便”,和后面的合不上,也和一些经典,如《缘起赞》配合不上。
是否文字上有所缺漏或错误?

网上电子版《三主要道》:
http://www.chinawts.com/list/budstore4/191639266.htm

发表于 2013-9-27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诸位师兄,发一段昂旺朗吉堪布口授的《缘起赞》讲义,大家共学

    尊许若时见 空即缘起义 性空与成立 作所作无违

    凡诸修甚深空义人,若有一时能见空性即是缘起义,即能遮止苗芽由自性成立诸邪见,同时即知安立缘起因果之理与性空极为和顺而互相为用。不解此不共缘起理者,见善因生乐果、恶因生苦果、苗生芽等,显然而有一面则对空性,一面即有半边麻木不能通达,若解不共缘起理者,能去此半边麻木,既善安立因果,又善安立性空,一切能作所作皆悉无违,如是缘起即空,空即缘起,果为一义乎,答一义。问假如有问何为人与瓶,答善说善听即人,圆而大腹即瓶,汝所谓空即缘起,缘起即空,亦如是否。答,否,必须自证中道义者,始能见空即缘起不二之义,未修未证者,不能见此。龙树菩萨云:缘起、性空、中观三者,均为断我执离二边入中道之正法,须当了知者,有为即无常,无常即有为,若以此种语句,例彼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则又不然,盖缘起为俗谛,性空为真谛,若以缘起目为性空,则又有误认俗谛即真谛之嫌,故所谓缘起即性空,非如常例可以例知,必真正证入中道人乃能知空有不二之义,即如苗芽由种子诸缘和合经分别心安立名言而起,修中道人依于缘起,断除四边生之邪执,决定了知苗芽之生,无有自性,复以此种无自性之决定了知,回观苗芽之生,须赖种子诸缘和合,一一与其无自性之定知,毫不相违,此类证知缘起人,不但见得因与果之无自性,且能立种种正量成立因与果,不但见因与果与真谛下违,且见因与果与俗谛不违,亦即于能作所作作用上,咸能成立性空道理,而使一切作用与性空不违,此则真见性空缘起不二时之人所有能事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將領 发表于 2013-9-25 02:09
現量見空性,則唯見空性,不見世俗法;能現證空性者要見世俗法,除佛之外,皆是在後得位。
或許可以這麼 ...

謝謝師兄
我再多閱讀資料消化後,再請教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3-8-16 17:37
能以緣起通達諸法自性空後,於諸緣起了知如幻,這個緣起才是所謂微細緣起,所以要通達空性方知微細緣起。 ...

現量見空性,則唯見空性,不見世俗法;能現證空性者要見世俗法,除佛之外,皆是在後得位。
或許可以這麼說,通達空性而此智慧勢力尚未退失時,能見以空性為簡別之緣起法-即微細緣起。

我們討論的是中觀應成見,人我空、法我空只是不同的空所依,然而都是自性空。您怎麼會認為:「您這句能以緣起通達諸法自性空後,似乎是通達人無我的空正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wushin 发表于 2013-8-21 09:47
感謝諸君分享!但仍非常疑惑,許是資糧不具。

問題在於此處所立所破前後關係為何?

我觉得所引的《广论》,连接词有问题,查我自己的电子版,如下:
故於諸法
若見無有塵許自性引生定解,就自宗於因果系全無引生定解之處,須就他許;
若就自宗於因果上善引定解,於無性自宗全無定解之處,而於無性取密意者——應知未得中觀正見。
因为最后的结论“未得中观正见”是对二者来说,所以,把标点符号改了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諸君分享!但仍非常疑惑,許是資糧不具。

問題在於此處所立所破前後關係為何?

謹引用"覺燈日光"第三冊P158L2內容供參:
(廣論原文)
故於諸法,若見無有塵許自性引生定解,則就自宗於因果系全無引生定解之處,須就他許。若就自宗於因果上善引定解,則於無性自宗全無定解之處,而於無性取密意者,應知未得中觀正見。
(尊者釋意)
如果我們對無自性生起了定解,但是對因果緣起卻沒有產生真正的定解,那就意味著不了解空性;或我們對因果生起了定解,卻無法相信自性空,這就表示不了解中觀正
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將領 发表于 2013-8-10 07:33
是通達空性之方便啊,然後呢?

接下來可能沒空回覆,你一問,要等許久才會有我一答,所以簡單說明如下 ...

能以緣起通達諸法自性空後,於諸緣起了知如幻,這個緣起才是所謂微細緣起,所以要通達空性方知微細緣起。就像世俗諦為證勝義諦之方便,但在證勝義諦後,才能了知世俗諦為世俗諦,是同樣道理。此處的微細也不是指業果甚微細、唯佛能知的那種微細。

這樣是否如同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不是意識上理解,而是當下的現量就是這樣的境界,可是要達到佛陀境界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對緣起的觀察,會更微細,是這樣的意思?
又這裡的空性,師兄應該是指中觀見吧,還是說法無我的空正見,因為您這句
能以緣起通達諸法自性空後
似乎是通達人無我的空正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感谢师兄的热心。

所举大悲例子类比,表达很清楚,我的理解如下:
正理中的“缘起”是“总缘起”而说,“微细缘起”是障碍断除之后而见“别之缘起”。
比如,就三种大悲来说,第一所缘境,是总有情,后者为假立、非谛实有差别之有情。

对于“微细缘起”,尚未听闻讲解,有待今后学习中明确了解。
我想,了解之后,对此处的疑问会有更直接扼要的回复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gar 发表于 2013-8-10 23:22
Sorry,晚上才回来。我很少一直在线。不过 BBS 的形式,可以慢慢讨论。说一下我提问的理由吧。

师兄所说 ...

您的問題中有所謂: "一切法的緣起都了解了,為什麼不了解微細緣起。"
先前我已提出對此一問題疑惑,現在進一步討論。您說的”一切法的緣起”是指”一切法是緣起所成”,或指”某某因緣故成就某某法”?
如果是後者,有些業果緣起隱微難知,阿羅漢都無從了知,從中觀應成的宗義看,阿羅漢已現證空性,並斷煩惱障,所以如何能說在證空性之前可以了知一切法的緣起。
如果是前者,姑且不論下部宗義所說的有為法的緣起,及中觀應成師所說的包含有為及無為的廣義緣起,兩者之間有所不同;就算了解某法為緣起,並不能就此證知該法自性空,因為還需了知”凡是緣起,必自性空”。否則下部宗義師只要了解有為法是緣起,就能了解有為法自性空了。請注意以下論式: “瓶,自性空,緣起故。” 僅確定瓶是緣起,只是成立宗法,而周遍呢? 這方面不必多說了吧。這觀念前文也有提及,不知是否注意。
而且,為什麼以”緣起故”為因,而不以”微細緣起故”為因,不說微細,原因何在? 有空請做個回應。
這個問題沒有想像中複雜,牽涉的不過是語義的使用而已。”微細”一語用在許多地方,各有其語意差異,而通用意就是”隱微而難知”。此處說微細緣起,冠上微細一語,要表達的是緣起法自性空這個隱微難知的層面。所以才會說,”證空之後,才能通達微細緣起”。這一點都不難,只是不一定想得到這層語意;我也並不是自己憑空臆測,而是有幸聽一位經院中教書的師長解釋過。
舉例來說,下部宗義有以現證四諦十六行相者為聖者,以應成師來看,因為未解諸法自性空故,所以現證下部宗義師所解的四諦十六行相,不足以為聖者。若要說現證四諦十六行相者為聖者,必須有所簡別,說是證微細的四諦十六行相。這微細一語,指的就是隱微難知的自性空義。
冠上簡別是很重要的觀念,入中論篇首禮讚大悲,所說三種大悲,所緣皆是有情,行相皆是不忍其苦而欲拔其苦,差別只在對有情之簡別。緣有情大悲,對有情無所簡別;緣法大悲所緣有情,以”無常”為簡別,要生起緣法大悲,需先通達有情為無常;無緣大悲所緣有情,以”空性”為簡別,要生起無緣大悲,需先通達有情自性空。此處微細緣起的微細,也是作簡別,所簡別之應時義已如上述。
前文有一段在此重新引述一次,供參考: 就像世俗諦為證勝義諦之方便,但在證勝義諦後,才能了知世俗諦為世俗諦。
最近所在之處難上網,趁這時候多說一些。若想繼續討論,等過一陣子再看回覆。但想說的意思,大致上已經說了。簡而言之,此處之微細,只是作簡別,說緣起之如幻、自性空。雖然緣起本來就是如幻、自性空,但未通達空性者不能知,所以說要待證空性之後,才能通達所謂”微細”緣起。
完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chodrak 发表于 2013-8-14 05:43
与其闭上眼睛自以为是地揣摩一番“微细缘起”,不如打开[三主要道讲记]认真阅读,原文具在并不难理解。至 ...

善,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據我所知,不是。這裏所說的微細緣起,是指通達空性後所見緣起,或者可以說,加上空性簡別之緣起。所以通達微細緣起,是在通達空性之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没有错。这个问题只有系统学习过中观才能理解。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诸法,即是性空,因为缘起之故。”是不是正理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3-8-9 15:45 编辑

凡緣起者,即是性空,有多少人能證呢?
或者換個方式問: 凡知某法為緣起,即知某法為性空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將領 发表于 2013-8-9 14:56
凡緣起者,即是性空,有多少人能證呢?
或者換個方式問: 凡知某法為緣起,即知某法為性空否?

刹那而知无常,并不是说凡是了解刹那,必知无常。故有正理:事物,即是无常,刹那之故。
缘起而知性空,并不是说凡是了解缘起,必知性空。故有正理:诸法,即是性空,缘起之故。

若许,那么问:缘起是通达性空的方便吗?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3-8-10 07:58 编辑
liangar 发表于 2013-8-10 06:58
由刹那而知无常,并不是说凡是了解刹那,必知无常。故有正理:事物,即是无常,刹那之故。
由缘起而知性 ...

是通達空性之方便啊,然後呢?

接下來可能沒空回覆,你一問,要等許久才會有我一答,所以簡單說明如下:
請考慮一下微細緣起的微細一詞,加與不加的理由何在。你所舉的正理,何以不說:諸法,即是性空,微細緣起故?微細一詞不是無意義的衍文,能以緣起通達諸法自性空後,於諸緣起了知如幻,這個緣起才是所謂微細緣起,所以要通達空性方知微細緣起。就像世俗諦為證勝義諦之方便,但在證勝義諦後,才能了知世俗諦為世俗諦,是同樣道理。此處的微細也不是指業果甚微細、唯佛能知的那種微細。

什麼時候格西在身邊時,可以好好請示他這個問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上网不那么多。我是想辨析得细一点。

再问:一切法的缘起都了解了,为什么说细微的缘起不了解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0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文回覆的"微細緣起"是什麼意思,你了解了嗎?你不也說:"由缘起而知性空,并不是说凡是了解缘起,必知性空。故有正理:诸法,即是性空,缘起之故。"怎麼又問這問題。
而且你說的"一切法的緣起都了解了",又是什麼意思?

快回答,現實上有時限。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0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3-8-10 07:53 编辑

等不及了,我再回答:

以緣起成立某法自性空,除了要知該法是緣起,還要知"凡緣起者必自性空"。所以唯了知是緣起是不夠的,了知是緣起,不代表了知微細緣起。

一個詞在某個討論脈絡有其意義,比如這裏的微細,而且要隨論主之意。這是梁兄在咬文嚼字時須注意之原則。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0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來不及了,BYE!BYE!
梁兄保重,後會有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3-8-10 23:37 编辑

Sorry,晚上才回来。我很少一直在线。不过 BBS 的形式,可以慢慢讨论。说一下我提问的理由吧。

师兄所说很明显了,我应该也没有看错:
能以緣起通達諸法自性空後,於諸緣起了知如幻,這個緣起才是所謂微細緣起,所以要通達空性方知微細緣起。
就像世俗諦為證勝義諦之方便,但在證勝義諦後,才能了知世俗諦為世俗諦,是同樣道理。
此處的微細也不是指業果甚微細、唯佛能知的那種微細。

我的问题,其实想进一步了解此“微细缘起”。师兄所说“業果甚微細”不包含在“微细因果”中,我也有点疑惑。

我们都知道,通达性空就是要了解:一切法自性空。
那么,见道的无间道、解脱道时,应该以一切法为所缘,观其性空。
悟入空性的方便是缘起,那么,也就是必须要了解:一切法是缘起。

师兄要成立的是:通达性空,不一定通达微细缘起。

所以,据上所述,我问:
一切法的缘起都了解了,为什么说细微的缘起不了解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3-8-10 23:39 编辑

再对 6# 做一些说明,似乎上面少说了一些,或许会引起误会:

由刹那而知无常,并不是说凡是了解刹那,必知无常。故有正理:事物,即是无常,刹那之故。
由缘起而知性空,并不是说凡是了解缘起,必知性空。故有正理:诸法,即是性空,缘起之故。

这里想要说的意思是:
正理的作用,就是从已知推知未知。所以,正因为了解缘起,不一定知道性空,所以才有这个正理。
这个正理也从正面说明:缘起,是了解性空的方便。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有粗有细,微细缘起即是空性。——个人浅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3-8-13 23:34 编辑

这里的细微缘起,大概是指的析空观,分析色法或心法皆由其他因缘所安立,如此可以消除断见,即消除什么也没有这种完全空无的见解;同时也可以消除有见,即消除对境上独立恒常的存在这种实执见解。
但这并不是通达空性的方便,因为并没有明确所破的自性见,虽然在境上分析好像不住两边(常与断),但其实还是在自性见这个前提条件下的分析,貌似消除了对境的执着,其实根本没有动摇自性见的分毫。
这大概是格鲁的不共,首先要明确所破的自性见,否则都是在绕圈子;而这才是通达空性的方便,除此无他。。。。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1 19:48 , Processed in 0.03790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