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禅修理论中“掉举、昏沉、沉没”之比较 刘晓丹 提纲一、引言 二、词义 三、三法之差别 (一)掉举 1. 生起掉举之因 2. 掉举、散乱之差别 3. 粗、细掉举之性相 4. 沉没、掉举之差别 (二)昏沉、沉没 1. 昏沉、沉没之差别 2. 沉没之相 四、三法之对治 一、引言他将止观之功德,一言以蔽之,概括为堪能出生小乘、大乘、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功德。由此可见止观之重要。对于其中“止”(奢摩他)的部分,宗喀巴广引《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大乘经庄严论》等经论详细抉择,作了深入的论述。其中讲到障碍得止之因素部分,宗喀巴着重强调了“掉举、昏沉、沉没”三个重要的概念。如他说: 昏沉能障如是明显,掉举能障无分别住,沉掉二法为修净定障中上首,亦即此理。[3] 在修习“无过清净三摩地”时,由昏沉故,心过于内摄而缓,障明分;由掉举故,心过于高昂而外散,障住分。因此,二者是修习止观的大碍,欲求三摩地者,必须于沉掉之法善巧对治。否者无法得定。而“沉没”又是与“昏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概念。本文将从词义、别相、对治三方面对三法进行简要比较。
[2] 宗喀巴著:《菩提道次第广论》,法尊译,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十四卷,第198页。
[3] 宗喀巴著:《菩提道次第广论》,法尊译,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十五卷,第212页。 沈阳北塔护国法轮寺刘晓丹居士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