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15|回复: 29

[转]夏坝活佛参加中佛协代表团出访斯里兰卡参加第25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相关随笔一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0mtyd.html
作者是学诚法师的弟子
内含仁波切对于“活佛”概念的开示:lol
————————————————————————————————————
与活佛结缘
——随师出访斯里兰卡参加第25届“世佛联”大会随笔

  早晨起来用过早斋,回到房间,看性一法师正在看斯里兰卡佛教频道。记得2007年斯里兰卡开通佛教频道时,师父还参加了开播仪式。现在讲法的是一位南传佛教法师,下面有些居士坐在地上,正恭敬地听闻佛法。听众不是很多,但都很专注认真,这个有点像国内的世纪大讲堂,一个主讲人,然后邀请一些听众。主讲人是为现场的听众讲,当然更是为了做电视节目,从而能够饶益更多的观众。



南传佛教法师正在为信众讲法

  仔细看了一下,讲法现场还真是独特:正中摆放的是一尊半结跏趺坐并结禅定印的佛像;法师坐在佛像左侧,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前面放着茶几;再往前,地上坐着身穿白褂的数十位居士,整个构成了一副错落有致的画面。法师正用一种听不太懂的语言(估计应该是僧伽罗语了)给信众讲法,风格很随意,有点像拉家常,平和而又平淡,还时不时露出温和的微笑。斯里兰卡可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佛教国家了,据说斯国的宪法规定,总统必需是佛教徒,面对斯国的大长老,总统亦要单膝跪地,以示佛教崇高的地位。三年多前,斯里兰卡开通了佛教电视频道,现在看来,这个对于佛教的弘扬和传播,应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离开9:30出发还有点时间,就见缝插针出了酒店,打算拍一些斯国的建筑照。昨天是往左侧顺着海滨走,今天便换了个方向,向右走。不多时,在街道靠海滨的一侧遇到一家五口,男主人看到我很好奇,攀谈了几句。这家人当来自中东某个国家,男主人担心我听不懂他说的国家名,还在后面幽默地加上了个“oil”(石油)的字眼。后来还得知,女主人家有两个弟弟在北京,但自己尚未到过中国。这家的小男孩有七八岁的样子,乌黑发亮的眼睛很讨人喜欢。

阿拉伯国家的一家人


  顺着街道往前走,看到路旁有个警车,里面的警察正在朝我这个方向看来,发现我注意到他之后,面露微笑。当用手势征询能否为他照相时,他点点头,一边将拿在手里的警帽戴在头上,装出一副很端庄的模样,看得我直乐。刚到科伦坡机场当时为一个小女孩照相时,他爸爸有注意到,就提醒那个小女孩朝我这个方向看。虽然只是这么个小举动,却让人很受触动。当时身边《法音》编辑部的桑吉主任也看到这一幕,很感慨地说:斯里兰卡人很友善,非常好。人常说,见微知著,从一个国民的身上,似乎可以见到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尽管这个论断可能会有失偏颇,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国家或民族是一个大环境,人处在大环境中,一些因素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人基本上难以抗拒。


斯里兰卡警察

  上午到Negambo海滨沙滩参观。据说这里曾是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总督府,后来改建为一个四星级宾馆。宾馆的背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错落有致地点缀着随处可见的椰子树,树上还可以见到金黄色的累累果实。透过椰子树间的空隙,还能依稀辨认出大海远方的航船。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当我们在忘我欣赏这些美景的时候,同时也融入并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而被远方航船上的人们所欣赏着。



大海岸边果实累累的椰子树



朴实的园艺工

沙滩边的小男孩和小妹妹

远方的航船  


[ 本帖最后由 礼进 于 2010-11-16 17:3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父也随众人来到沙滩,不时远眺着这金色的沙滩,和蔚蓝的海洋,心情随着这优美的自然风景而得到放松。看到师父过来,不少法师和随行工作人员便不失时机地与师父合影。师父在与夏坝活佛合影的时候,还特有兴致地叫随行的尼玛小活佛(按:尼玛师也被作者描述成活佛了,哈哈)一起合影,当时师父那神色与心情,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一般。这让我想起师父以前的一位衣钵侍者,年龄还比较小。记得有一次,我们问他跟随师父的一些心得。他不无兴奋地说,觉得师父有时会很幽默风趣,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他相处。今天看到这个场景,对于这位法师的描述,更多了一份感性的认识。

师父与夏坝活佛合影

师父与王健秘书长交谈

  中午用午餐时,刚好和夏坝活佛坐在了一起。说句实在话,一直以来,对活佛和藏地的出家人,好像隔了一层膜,感觉心里的距离比较远,也不太容易亲近。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刻意做些什么,说是顺其自然,实际上也是等待因缘。有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因缘不到的时候,不能去强求,要不就有点攀缘;因缘到了,就不能去拒绝,要不就显得生硬,不近人情;当然因缘过去了,也就需要放下了,要不就显得太过粘着。现在与活佛坐在了一起用午斋,空间距离的接近,让心里距离一下近了很多。看来,现在因缘到了。
  不过刚开始的几分钟,并没有说什么。当时心里还在想,还不知怎么称呼比较好。有时觉得,合适的称呼,有点像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内涵却很丰富,因为它通常代表着说话双方对彼此关系的一种认定。关系定位是否恰当,当然决定了最终的交往结果。比如汉地的出家人,同行之间称呼法师,那就是尊称了。这次出行,问几位法师的上下,他们都会很谦虚地说,没有上下,然后告诉我他们的法号。后面再称呼他们某某法师的时候,感觉距离一下就近了很多。如果见到年长的法师,看他们胸前挂着佛珠,那么称呼大和尚就是尊称了。在汉传佛教里,大和尚这个称呼所表征的,不但是一种身份和地位,而且是一种德行和涵养。但如果尚未住持寺院或者尚未能够弘化一方,就不适合称呼为大和尚。如果再年长一些,德行和涵养再高一些,就需要称呼为长老了。可是,这是汉地的规矩。面对眼前这位藏地的出家人,该如何称呼比较好呢?
  “尼玛,你们对自己的师父一般怎么称呼?”看着坐在对面正在津津有味用着午斋的小活佛,我小声地问到。昨天和尼玛结识,问到他的名字,性格很开朗的小活佛,让直接称呼他尼玛就好,我也就不客气了。印象中在藏地,好像女性叫卓玛的比较多,现在看来,男性叫尼玛的应该比较多。
  “一般称呼仁波切。”没想到还没等小活佛回答,夏坝活佛看了看我,笑着答到,“人中之宝的意思。”
  “这样啊。”就这样开始了和活佛无拘无束的交谈。
  “不过你可以叫我活佛,夏坝活佛,香根活佛是我的主子。”活佛接着说到。
  不知为什么,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内心的距离感早已烟消云散。能感受到夏坝活佛很开朗,也很健谈。他们吃起饭来,可是一点都不客气,动作大的像海边的波涛。不过心里一点都不会觉得不舒服,反而觉得很放松,返璞归真的感觉。
  “主子?”尽管这个词常听说,但从活佛口里出来,还是有点反应不过来。
  “就是领导,寺院的总住持。”活佛看我没太明白,就形象地解释,听得我直乐。
  “原来这样。”我笑着回应到,“活佛,您是什么时候出家的呢?”
  看到我这么感兴趣,活佛就给我讲起他的经历。活佛于1968年出生于康藏南部理塘夏坝觉悟村,八岁的时候就出家了。后来从网上才得知他的剃度恩师,就是被称为“日月二轮”的帕邦喀大师和康萨仁波切的弟子赤勒绕央。当时赤勒绕央仁波切看中他,就给他父亲提出让他出家的请求,他父亲也就同意了。出家之后,先是跟着仁波切学习了两年的密法仪轨,后来就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十七岁的时候,并认定为活佛,并被送往印度南部的色拉寺佛学院学习。二十一岁回国后,便开始在理塘长青春科尔寺任教。几年前,活佛还被引请至东北两座黄教寺院任住持。
  “您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了吗?”中间活佛谈到《广论》的学习,很有兴趣。
  “准确地来说,在藏传佛教中,《菩提道次第广论》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课程。一般来说,藏地出家人要经过十八年的显教学习,然后是五年的密教学习。考了格西学位之后,然后在上师的指导下,就可以按照《菩提道次第广论》来实际修持。《广论》里的道理并不复杂,在学完五部大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俱舍论》、《戒经本论》)之后,一般只要再听上师讲过一遍,就能通达。不过因为我的因缘比较特殊,从小的时候,跟着上师就学习到了《广论》。”谈到藏传佛教的修学,活佛滔滔不绝,这也正应了我的胃口。



参观科伦坡博物馆时与活佛合影

  随后就藏传佛教活佛的认证和认识,夏坝活佛又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其思路之清晰和严密,真让人叹为观止。印象比较深的是,夏坝活佛将活佛分了四类:一、既真又好的活佛;二、真且可以好的活佛;三、不真但好的活佛;四、真但不好的活佛。在界定活佛类型的时候,夏坝活佛还应用了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的概念。一般在见道之上,活佛再投生的时候,都是大悲心在驱使,能够任运自主饶益众生。所以,见道以上的活佛是既真又好的活佛。那么在见道之前的活佛,也就是在资粮位和加行位的活佛,这一生再来的时候,如果得到了好环境的熏陶和培养,那么一定能成为圣种,成为很好的活佛,这就是真且可以好的活佛。那么第三类不真但好的活佛是怎么回事呢?虽然不是转世而来,但这一生德行很好,很有修行,因众望所归而认定活佛。那么第四类真但不好的活佛,虽然是转世的修行人,但因为这一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在学养和德行上不能服众。
  谈到对活佛制度的评价,夏坝活佛认为修行人转世,这在佛教的教义里面是存在的,至于活佛转世制度,则是到了十二世纪末第一世大宝法王时才开创的。对于转世制度的优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活佛认为,这对于寺院的稳定与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有了转世的概念,人们往往就能够看淡眼前的得失,安心修行,另外对于宿生有缘的师长也能至诚侍奉。对于活佛转世制度是否在汉地适合,夏坝活佛认为至少可以认真对待依师的概念。这对于信众和徒众深入系统修学佛法,当有莫大的裨益。
  这个话题将要结束时,团队也要结束午餐返回宾馆了。人坐在车上,心里还在回味着从夏坝活佛这里听到的点点滴滴。
2010年11月14日晚草记于科伦坡海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0-11-1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对活佛制度的评价,夏坝活佛认为修行人转世,这在佛教的教义里面是存在的,至于活佛转世制度,则是到了十二世纪末第一世大宝法王时才开创的。对于转世制度的优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但活佛认为,这对于寺院的稳定与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有了转世的概念,人们往往就能够看淡眼前的得失,安心修行,另外对于宿生有缘的师长也能至诚侍奉。对于活佛转世制度是否在汉地适合,夏坝活佛认为至少可以认真对待依师的概念。这对于信众和徒众深入系统修学佛法,当有莫大的裨益。”
:loveliness:
发表于 2010-11-1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那样亲近过仁波切。第一次看到有人写这样的介绍,就好象师父在身边一样,感觉很好。
顶礼至尊恩师。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天蓝 于 2010-11-16 17:5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恩师

提醒楼主一下,这样贴,新浪的图别人是看不到的,我把有师傅身影的那两张当作附件贴上去了,别的图楼主自行处理一下吧,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处理完了……唉,我是菜鸟
发表于 2010-11-1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夏坝仁波切
发表于 2010-11-16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
发表于 2010-11-16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夏坝仁波切:)
发表于 2010-11-1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夏坝仁波切
发表于 2010-11-1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夏坝仁波切
发表于 2010-11-16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夏坝仁波切
发表于 2010-11-1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夏坝仁波切
发表于 2010-11-1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夏坝活佛
发表于 2010-11-1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夏坝仁波切

顶礼至尊夏坝仁波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3 15:50 , Processed in 0.0365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