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76|回复: 28

藏傳五部大論教科書翻譯計畫(朗望扎熙格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藏傳五部大論教科書翻譯計畫

計畫摘要

計畫名稱:藏傳五部大論教科書翻譯計畫
計畫發起人:朗望扎熙格西
計畫成立目的:
本計畫係將藏傳佛教重要入門佛典直接由藏文翻譯為中文之翻譯計畫。主要由於目前漢地缺乏完整藏傳佛教相關教材之中譯典籍,亦缺乏有系統與階段性之佛法教育制度,故期望成立翻譯小組,藉由群體之力量共同翻譯、相互論證,透過佛典翻譯達到弘揚佛法的目的,並且能逐步建立具傳承性的教法,制度化地培養傑出僧才與學佛大眾。

IV. 翻譯書籍內容:

本計畫預計翻譯之書籍為藏傳佛教西藏三大寺所使用之典籍,包括部分佛法入門基礎教材以及五部大論教科書。基礎教材包括攝類學、心類學以及因類學之書籍,五部大論則為《現觀莊嚴論》、《入中論》、《釋量論》、《俱舍論》、《律論》相關書籍,共計 19 冊。這五部大論為學習佛法教義之重要基礎內容,再輔以辯經制度之實施,可有系統、具邏輯性的學習佛法哲理及教義上的相關經論。惟在《律論》方面,因藏傳戒律與漢系之傳承不同,且漢傳戒律方面之傳承已十分完整,因此《律論》方面之書籍則暫不列入本計畫之翻譯經典項目中。

轉載自:http://www.panditatranslation.org/?p=14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ㄧ、計畫緣起

(一)成立因緣

本計畫係將藏傳佛教重要入門佛典,直接由藏文翻譯為中文之翻譯計畫,計畫發起人則為朗望扎熙格西。格西生長於虔誠之佛教家庭,從小自台灣赴印研讀藏傳佛教經典,至今已十七年。從進入北印度辯經學院開始,一直到考取格西,以及前往下密院深造,格西對於其佛法之殊勝深感受益匪淺。探究其原因,除因藏傳佛法具有傳承及眾多具量師長外,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其傳承方式係以循序漸近之教材內容,有系統性地教育僧才,得以使藏傳佛法之保留十分完整、殊勝。因此格西期望將藏地佛法教義透過目前西藏主要佛寺所使用之書籍內容,紮實地引入台灣以及華人世界。

世下對實體物質的研究範圍極廣,但對內心的研究卻十分貧乏,若能透過對佛法經典之了解、辯證,進而對內心以及人世有所參悟,即為藏傳佛法對現今社會最有價值之處。但由於目前漢地缺乏完整藏傳佛教相關教材之中譯典籍,因此想在華人世界教授整套辯經系統的困難度極高。有鑑於此,格西期望成立翻譯小組,藉由群體之力量共同翻譯、相互論證,透過佛典翻譯達到弘揚佛法的目的並且能逐步建立具傳承性的教法,制度化地培養傑出僧才與學佛大眾。

(二)翻譯小組成立目的

本計畫預計翻譯之書籍為藏傳佛教西藏三大寺所使用之典籍,包括部分佛法入門基礎教材以及五部大論教科書。基礎教材包括攝類學、心類學以及因類學之書籍,五部大論則為《現觀莊嚴論》、《入中論》、《釋量論》、《俱舍論》、《律論》相關書籍,共計 19 冊。這五部大論為學習佛法教義之重要基礎,再輔以辯經制度之實施,可有系統、具邏輯性的學習佛法哲理以及教義上的相關經論。惟在《律論》方面,因藏傳戒律與漢系之傳承不同,且漢傳戒律方面之傳承已十分完整,因此《律論》方面之書籍則暫不列入本計畫之翻譯經典項目中。

西藏三大寺五百多年所流傳下來的五部大論學制與良好辯經制度,皆是先賢高瞻遠矚、實證經驗的精髓,在此制度下培養出的高僧大德,無數無窮。然而五部大論的微言奧意,實非現代人能夠了悟,例如光是《現觀莊嚴論》印度論師的註釋就有二十一本之多,藏文註釋則至少有一百五十餘本,可見現代社會對其內容之轉述與詮釋,實須更多了解與辨證。

佛經直接由藏文翻成中文的著作相當少,主要在於譯者本身對經典的熟悉度、對中藏文語言知遣詞用字能力及對佛法精義的了解皆須有一定之程度;再者,在翻譯藏文經文的過程中,亦須整合能適切表達佛典奧義之翻譯原則以及研討如何精確表達經文闡述義涵等工作,實非單靠一、二位譯者即能獨自完成,因此本計畫需要成立工作團隊,分別從翻譯、審訂、潤飾以及編輯等層面,共同協力完成此一意義深遠之艱鉅任務。

本佛典翻譯計畫雖面臨許多現實問題,但仍期望師法玄奘大師當時將梵文經典漢譯之貢獻,將藏地佛法的活水源頭引入台灣,而且能夠長遠地利益漢地,對後世產生無窮影響。

轉載自:http://www.panditatranslation.org/?p=56
发表于 2010-8-1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隨喜讚嘆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朗望札熙格西簡傳

1986出家。
1989年8月18日進入辯經學院。2004年12月畢業,
完成了藏傳佛教中格魯學僧必修的五部大論:
現觀莊嚴論、入中論、釋量論、俱舍論、戒論。
另外兼修寧瑪派、噶舉派與薩迦教派的教義。
自1993年擔任法王的翻譯。
1997年獲 現觀莊嚴論 文學士學位
2000年獲 中觀 碩士學位
2004年獲 利美阿黎 學位,相當於格西學位
2007年赴南印考格西,進入下密院學習,也進行了短期的閉關。
於2008年8月結束了整個顯密教法的學習,隨之在十月又進行一次閉關。
2008年底成立妙宗寺班智達翻譯小組,希望能把完整的藏傳佛教辯經系統傳播到漢人的社會。
2009年初,為了要求精準的翻譯,然而世上最好的梵文佛典外譯語文中藏文居首,於是赴印研修梵文。
发表于 2010-8-1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陣子,日宗仁波切來台時,在一個很好的機緣,格西請仁波切寫一封信。後來仁波切說沒有空,於是就錄了一段mp3,以下是格西翻譯的這段錄音文字。

甘丹法座 日宗仁波切推薦文

辯經學院出身的朗望扎熙格西跟我提到他的譯經計畫,我想說一下我的看法:翻譯經典是非常重要而且殊勝的事,在他的翻譯計畫當中,大多數是洛色林福稱論師的教科書。福稱論師的著作、教法簡約易懂,倘若翻譯出來,是極為殊勝的。
以前在印度,譯經很嚴謹,必須進行審訂文字及義理的程序──指出哪裡有錯誤;若意思有差錯,則不允出版。翻譯經典相當好,但品質不良,錯誤的經典是會有危險的。

過去,從印度文翻譯成中文,中國的譯師玄奘以及另一位譯師,都曾在印度那爛陀大寺學習經教。那爛陀大寺有良好的師長,大多數人是用梵文學習的。他們兩位非常透徹地理解經文,翻譯頗多的經典,是相當了不起的中國僧人。

格西計劃翻譯的五部大論教科書極為重要。格西嫻熟中、藏文,對論典的學習皆有好成績。如果格西可以將五部大論教科書翻譯成中文,是非常好的,此頗為要緊。中國的先賢譯師是大智者,精通文、義,你們譯經者要學習他們所譯出的經典,翻譯出好品質的典籍。

其次,要學月稱的《明句論》、《中論》,重視這些,而且要與此相順而譯,這很重要。近來,法王指示一位日本尼師翻譯中觀的著作,但她所譯出來的文字,我覺得非常難懂,因為她本人沒仔細地學過這些經典。格西有受過良好的經論教育,也有好好用心地學過經教,而且能領悟自己所學習的教理,如果可以研習以前從印度翻成中文的著作,這樣的話,品質會比較好。

以闡述佛經而言,最好的三種語文是:梵文、藏文與中文。中國的語文非常精緻,以前中國古老的語文則相當精簡,因此,必須計劃用此語文來翻譯。若不用從前的古文,而用現代白話文的話,我想是會非常困難的。

古代中國有智慧的譯者所翻譯出來的經典,後來有些還被轉譯成藏文。印度文中雖有巴利文,但巴利文的經典並不完整;梵文則小乘、大乘經典全部都有。就現在而言,完整的《大藏經》在印度文中已不復存在,只保存在藏文與中文中。

以往法王在拉達克跟我們提過:有一陣子,很多拉達克人提議要變更文字,因為使用以前的文字難以理解。如此請示法王後,法王說,這絕對不能變更。喜瑪拉雅山區的文字是藏文,雖然他們所說的語言有點不同,但所使用的文字都是藏文,是以前譯師翻譯留下來的文字。若變更的話,之前的譯著就無用了,這是法王的想法。因此,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語言可以更改,但文字絕對不能改。如果因為文字難懂而變更的話,那麼,後人對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就無人重視。

中國以前翻譯的許多經典,現代人也不會去使用了。中文的文字非常好,已譯出了很多經典,你們應該繼續使用這種語文譯經;順此而譯的話,品質會很好。現代的白話文很難翻譯得很好,應該沒有必要翻成白話文。而用英文譯經的話,因其語言本質的限制,一定要譯成白話文。在昆努地方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全村原本僅有一本《金剛經》,後來很多人抄寫了很多,但都有錯誤。以後,流傳不正確的版本居多,正確的卻只有一本。因此大家都用不正確的版本,反而覺得正確的那本有誤,所以棄之。結果,正確的變成不正確;而譯成白話文,也有這種危機。這個故事是昆努的仁波切說的,若不謹慎的話,我也覺得會有這種危險。

現在中國已經發生這種狀況了,一般人不懂古老的文字,因此,對於要使用文言文或白話文之間有些爭論。若用白話文,以後會有這種危機──可能正確的變成不正確,不正確的變成正確。因不正確的太多,正確的太少,最後變成不正確的取代正確。使用白話文譯經,我不知道會帶來幫助或是傷害。

過去,還有位師父跟法王報告說要翻譯佛經,他想譯印度大師的著作,其中包括《般若十萬頌》等。雖然這是件很好的事情,但危險性非常高,尤其用英文翻譯有很大的危險。總之,中文比較好,因為古代已經翻譯了很多經典;但你們如果要變更文字使用另一種文字的話,則危險性也高,所以必須重視古老的文字。以前翻譯過的經典不用再譯了,如《中論》等,這些不需重譯。你們在台灣懂中文的人,以文字能力而言沒有問題;若是在歐洲的話,要翻譯,則必須重新開始,其實連懂英文的人,都不能恰當地譯經。所以你們有好的文字,要好好保留。儘量遵循昔日譯師從印度翻譯過來的這些文字,在不用改變文字的狀況下,符合此而翻譯,譯出的品質會非常好。無庸置疑,我不支持使用新的白話文翻譯經典。
发表于 2010-8-1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與翻譯有關的相關內容

2010首次藏傳佛教翻譯研討會順利圓滿

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已於2010年4月22日邀請各方從事藏傳佛教翻譯工作的譯師們,舉行【藏傳佛教翻譯研討會】。會中所達成最大共識為進行一項《藏傳佛學辭典》編纂修訂計畫。與會譯師們將由其從事之翻譯題材,各自提供藏漢對照的佛學名相資料五百筆以上,共同彙整編輯。

譯師          相關譯作
堪布丹傑        堪布康夏教言
張福成         度母廿一讚、入行論袞巴註
蘇南望傑        大幻化網總義-寶庫鑰
廖本聖         宗派、七十義、地道等
慧幢師         仁珍財旺諾布著作
祖古仁珍千寶      大圓滿
堪布慈囊        大手印、所知藏
祖古圖登諾布      中觀
堪布曲尼敦多      普賢上師言教
勝義          句義藏
林生茂         度母除障法、九頂髻、五支道儀軌等
盧瑞棻         教法次第引導文
妙融師         寶性論
格西朗望扎熙      因明

(依會中填表順序列出)

  我們將繼續廣邀各方譯師共同參與此計畫,並待辭典編修完成後,交由海內外高僧大德共同作最後審訂。在此同時,藏研會預訂於9月1日舉辦第二次翻譯研討會。

  佛教徒在修學佛法時,常會遇到名相方面的混淆、誤解等障礙;名相翻譯的統一將有助於減少大家在經論教言學習上的困擾。此項辭典編修計畫須長時間持續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資源,懇請十方大德共襄盛舉,協助圓滿此項利益眾生之計畫。

http://www.buddhajnana.org/news.php?aID=383&show=a
发表于 2010-8-1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首次藏傳佛教翻譯研討會













发表于 2010-8-1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首次藏傳佛教翻譯研討會







发表于 2010-8-1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译师们的慈悲
祈祷诸位大德的善愿,顺缘具足,违缘摧伏,速速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7/31 台中譯經茶話會
點燈供燈



大家排隊護持格西譯經大業,格西贈予藥師佛結緣



台中基金會法寶



发表于 2010-8-11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班智达翻译小组会讯
2010 春(第2期)
- 2 –
格西的话
此次因缘甚佳,犹如法王暗中安排,在澳洲时,法王曾经应允说:「如果你是胃病及寒症的话,我保证吃藏药一定会好的.」因为法王本身也曾经有这些毛病,后来全好了.身为弟子,遵从师命,赴印求藏医,我不堪冰天雪地之寒冷,故迁往气候宜人的SARAH 学院,寄居朋友屋檐下,吃的净是粗茶淡饭.
养病期间,恰好有位老师及数学博士的协助,我们展开了《心类学》的审阅工作.他们两个正在学藏文,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利用过年年假来进行这项神圣的使命.
这位老师依文朗诵,若有文字不顺或不达意之处,则进行讨论.
不论多麽难以表达的内容,经过我们三人的集思广益后,终於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这种成就一件挑战的欣喜,真是难以言喻.
虽然身体不适,但此机缘难得一求,因此不顾一切,每天审稿将近八小时,有次身体差点出状况.虽然每晚带著疲惫的身子入眠,但心却想著,无始以来漂泊轮回,世间
无有一事未尝体验、未尝做过,然而为教法的付出,仅此一次,故心甚安慰.每次结束后,我总会好好的回向,令我付出之辛劳,功不唐捐,且随喜自己此项善行.
师长曾说:「三大寺的教科书,若不是圣者所造,绝不可能流传百年且利益之众成
千上万.」据说西藏经典的翻译,无非是译师与班智达努力的结晶,译师精於藏梵文学,而班智达则通於经典的幽深奥义.偶尔也觉得我们的组合有点像译师与班智达,又似一
个小小译场.
遥想玄奘大师当年译经的巨大规模,心中生起无限的景仰与倾慕之情,又听说前人的译经过程多麽地艰辛,
有些地方管理经文甚严,过关时必须严格搜身,故剖开自身之肉而将经典置於其内,以请回汉地而译之.虽然我们现在无须仿效,但若可以在译经上奉献一丝丝的力量,乃是有意义的人生.

虎年行大运,希望痛苦的根源烦恼永远止息,快乐的菩提心与您常存,培养佛法善
根,度过美丽的今年.

- 3 –
辩经小单元
辩经是藏系教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教法能完整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开辟此单元,向大家介绍何谓辩经、何谓因明;希望能渐次让大家了解,为何格西要将因明引入汉地.
以下所提到的藏传五部大论教科书翻译计划,即格西班智达翻译小组所进行的翻译计划之名称,辩经制度与藏传五部大论教科书翻译计划之关系,藏传五部大论教科书翻译计划预计翻译之五部大论相关教科书,为藏传佛法入门的基础教材,而藏传佛法其中一大特色,即是运用逻辑推论方式(因明论式)来探讨佛教的教理,一般称之为「辩经」.辩经跟一般辩论有颇大的差异,更与平常口头上讨论不出结果的随意谈话不同.
它是一种具逻辑、公式的论辩方式,有一套完整的辩证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切入主题,得出结果.
辩经学习之重要性辩经并不是为了要争取输赢,也不是训练口才.

对个人而言,辩经必须引经据典,找寻有力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藉由这种训练,能培养阅读能力、记忆力、高度专注力、敏捷细腻的思惟、逻辑推理能力,而对其他学习也能触类旁通,是开
发智慧的速捷方法,也是深入经藏的利器
.法王对辩经做了一段描述:「通过辩论,对任何问题的认识犹如利刃削泥,可以清晰明瞭地进行判断.」可见辩经对於学习的重要性.

对教法而言,透由辩经,可化解辩答两造不同的歧见,但并非是指双方妥协,因为辩论的双方必须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来作为反驳,藉著来回反覆的深度讨论,辩者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盲点,因此不会执著於某个狭隘观点,进而能够开发新的观察角度,增广自己与对方的思考视野.随著越来越深入的辨析探讨,究竟真理就能清楚呈现,而不致於变成发展到最后每人各持自宗、自以为是的宗教问题.

- 4 –
导入辩经制度之目的
华人社会大多单靠讲授方式学习,容易产生对其事理一知半解之缺点,故实有向藏传佛法因明教育学习之必要.若能透过辩经方式的传承,使一般大众都能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以及对佛法的基本认识,那社会上的乱象自然会减少很多,善良风气的重新建立必可指日而待.

会务进度报告:
今年专案进行的方式做了一些调整,将改成以单一本书为单位,完成后再继续下一本书,以加快整个专案产出的速度.
为了核对方便,也将所有藏文书先打字存档,再与中文翻译对照,以增加后续程序进行时中藏对照的便利性.

近期内会将已完成的稿子陆续放在网路上让网友试读,以寻求大家的意见,因为整套系统彼此间相互关连,如果冒然出版,可能会发生先出版之内容必须一直配合修正的问题,故将等到五大论的名相,以及前后内容能彼此贯通且不矛盾时再行出版.

一、目前翻译进度:
翻译书目名称新译如下:
类别 书名 作者 册数
摄类学
*
文殊事业德海大师 一
心类学 洛桑嘉措上师 一基础教材前行
课程
因类学*
戒海大格西 一
现观庄严论释–显明般若义之灯
*
福称论师 一
现观庄严论释–般若辨析
*
福称论师 二
现观庄
严论
开慧增喜心摩尼 堪苏莲花胜幢大师 二教科书与参考书籍入中论 中观总义 福称论师 一-5–类别 书名 作者 册数
中观辨析 福称论师 一
奥意金匙 堪苏莲花胜幢大师 二
明解脱道疏
*
贾曹杰大师 二
释量论善显密义疏 福称论师 二释量论
除意闇日光释 堪苏莲花胜幢大师 一
钦俱舍论疏 钦文殊大师 一
俱舍论
阿毘达磨俱舍论之明解脱道疏
*
僧成大师 一*:系为洛色林学院教科书
《摄类学》
藏文打字已经完成,藏中文合并工作近期将开始.
已进入试读阶段,预计三月底可以回收试读意见表,将再参考意见表内容做下一步
的调整.
目前还有一些名词正与顾问及教授进行意见交流.
《心类学》
藏文打字已经完成,现在进行藏中文对照合并排版.
再次与一位博士以及老师三人一起校稿,已进入润稿程序.
《因类学》
一位审定人员已完成校稿,另外两位继续校稿中.
已与一位老师以及博士一起校稿过.
藏文打字已经完成,藏中文合并工作,等再次校对后即可开始.
《现观庄严论总义》
请一位法师进行中藏文审稿.
已译毕的部分,请三人分别进行不同段落的中文建议与审定.
《中观辨析》
已译毕,现正由义工将译文手稿打成 word 档.
藏文打字也正在进行中.
《中观总义》
约只剩六十页就全部译闭,需请义工将译文手稿打成 word 档.
- 6 –
藏文打字及打字后与原文的校对需徵求义工协助进行.
二、译经研究方面:
请一位法师及两位佛学院毕业的师兄姐,协助比较不同译者间的翻译模式,将作为
翻译上的参考.
将不同版本的现观中译书中引用经论之部分中译词汇整,并请三位义工查询经典上
之旧译进行比较.
三、专有名词汇编整理:
《释量论明解脱道疏》与《明慧生喜心摩尼》的藏文专有名词已请人找出,需再寻
求义工协助整理.
诚徵义工:
此翻译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方能完成,只要您愿意贡献时间及专长,欢迎一同加入翻译
小组的行列.
欲报名者,请说明想参加的项目及个人专长.
1. 打字:藏文快打手数名.
2. 藏中文对稿:将藏打完成的部分与中文翻译合并排列,方便后续程序进行时的中藏文
对照.
3. 藏文对稿者:懂藏文,核对藏文打字与原稿的正确性.
4. 读者:数名.
5. 润稿:数名,需对修辞学有所涉猎的人才.
6. 佛典翻译研究:数名,志力於翻译佛典或对佛法翻译有研究者.
7. 网站架设义工:有架站经验者.
- 7 –
8. 其他义工.
有意愿的法友,请直接写信至: pandita@kimo.com 报名,并说明报名项目.
徵求长期护持会员:
有意愿长期护持者,可直接填写资料或E-mail 到pandita@kimo.com 跟胡师姐连络,随喜
赞助亦可.
:loveliness: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8-11 12:17 编辑 ]
发表于 2010-8-1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翻译研讨会是何时、在哪举行的?如果有具体资料请发我mail:qushiyu@vip.qq.com
我看能否做一篇新闻。
发表于 2010-8-11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洛色林札仓的因明教科书要译出? 相当随喜!
什么时候大陆也能有那么大规模的系统译场出现啊。。。
什么是国学?藏学也是国学啊,岂但孔孟而已。。。
发表于 2010-8-11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随喜这样的计划

事实上,在不太久以前,俺也曾跟恩师夏坝活佛谈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计划,就是把五大论的教材完全翻译成汉文,可以先从某个札仓的教材开始,成系列的翻译,在这个基础上,考虑着手建立汉地类似三大寺的修学制度,用一样的教材,培养出能被YINDU三大寺承认的汉地自己的格西。

结果被恩师毫不客气的给否了:lol

恩师说了这么几点理由:
1、三大寺教育制度是格鲁发展到后来比较鼎盛的时期出现的,汉地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2、汉地国民教育制度自有特色,仿效藏地照搬,肯定不会成功。
3、汉地目前还是应以主要大经大论的讲述为主,要先建立起法幢,在藏地,也是格鲁法幢也确立了,对法义基本取得共识,具体到怎么修学的层面,再做三大寺倾向于技术性的探讨。
还有几条,我记不住了。

总之,教材就算翻译出来了,也不等于格鲁的僧才教育制度建立起来的,后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过,开始有组织的翻译三大寺的教材了,这总是一件值得随喜的事情,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汉地尽快建立起成熟的僧才教育模式,为更多僧才涌现奠定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3 15:36 , Processed in 0.03848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