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42|回复: 4

这些故事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论中说:
如阿笈摩說,牧人喜歡,及彼手杖所穿田蛙,五百水鵝,五百魚龜,五百餓鬼,五百田夫,及五百牛,所有因緣。
请问这些故事在哪里可以找到。
劳烦前辈们帮忙提供相关资料。
谢谢
发表于 2010-7-2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先按《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宣說前面四個因緣:
午一、《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所出公案:一、牧人歡喜及其手杖所穿田蛙之因緣  二、五百水鵝、五百魚龜之因緣  三、五百餓鬼之因緣  四、五百農夫與五百牛之因緣
未一、牧人歡喜及其手杖所穿田蛙之因緣
往昔有一位名叫歡喜的牧人,距離佛不遠,聽見佛陀說法的音聲,他就倚杖站立,聽佛說法。這時有一隻青蛙也在河邊,牧人的手杖正好拄在青蛙背上,皮肉穿洞。雖然遭受此痛,但青蛙很有善心,它想:我如果出聲,牧人的心必定會散亂,障礙他的聽法。所以,它一直忍受,而且對世尊發起了清淨的信心,死後生在四天王天的天宮之中。
牧人聽法之後,將手杖拋於一邊,來到世尊面前,頂禮佛祈求世尊開許他出家,能受近圓戒成為比丘,修習清淨梵行,奉事世尊。世尊讓他把牛群交付主人,處理好了再來。
牧人禮佛後便離開了。他一路大聲說:“我有大怖畏。”這樣走得很快,一同牧牛的同伴有一百人,見他心懷畏懼,關切地問他:“仁者,你有何怖畏?”他回答:“生怖,老怖,病怖,死怖。”牧牛人聽後,也隨他一起走。其他牧牛人、牧羊人,以及路上所遇的割草人、砍柴人,都一起隨他走。凡是對面來人問他:“你究竟有何怖畏?”他總是回答:“我怖畏生老病死。”這些人聽了,就都追隨他到所住的聚落中去。聚落中的人們,遠遠看見一大群人,不知是何來頭,所以心裏恐怖,有些逃走,有些把財物藏匿起來,有些穿上鎧甲準備應戰。其中有些性情兇猛的人,直接沖出聚落,問他們有何企圖,牧人歡喜說:“我有大怖畏。”再問有什麼怖畏,他又回答:“我現在擔心畏懼生老病死。”這時全聚落的人才把心平靜下來。
牧人歡喜把牛群交給主人之後,和五百人同來佛前,再次祈請世尊,開許他們出家受戒淨修梵行,奉事世尊。
佛陀告訴說:“歡喜,你和五百同伴,我開許你們在佛的善說法律之中出家,而且受持近圓戒成為比丘,可以修持梵行。”他們出家之後,勤修善法,最後心都獲得解脫。
再說,一般轉生天界時,天人會生起三個念頭,就是:我是在何處死去,現在轉生何處,這是以何種業緣所致。此時青蛙生天之後,見到自己是解脫蛙身生到四天王天,又是以對佛發清淨心而得到生天的。在了知來龍去脈之後,他心想:“如果我享受天人安樂而不去見佛,那就沒有報恩孝敬之心,所以我應當先去拜見世尊。”
青蛙天人以天人的裝飾莊嚴好身體和頭部,就在當天的中夜,來到佛前,一時弶伽河的岸邊,光明照耀,天人以天花散於如來身上,頂禮佛後,坐在對面聽佛說法。當時世尊觀知天子的根性、隨眠、意樂差別,就以說法使他對於四聖諦開悟,當即證得預流果,天子從心底生起大歡喜,然後禮佛返天。
當晚比丘們見到一片光亮,心中懷疑,便在早晨稟白世尊說:“昨天夜晚,是梵天、帝釋諸天、四大天王來見世尊嗎?”
佛說:“他們沒有來,只是牧人歡喜聽我說法時,有只青蛙被他的手杖穿破皮肉,因為害怕出聲驚擾牧人聽法,對我發了清淨心,一直忍住疼痛,命終生到四天王宮,是他昨晚來了,我對他說法,他聽完後便回天宮了。”
當時比丘們心存疑惑,請問世尊說:“牧人歡喜和五百人,前世是造何種業變為牧人,而且在佛教中出家斷惑,證得阿羅漢果。青蛙天子又是前世造何種業,轉為蛙身,後來又證得四諦。這些都請世尊為我們解說。”
佛說:“他們都是自己造業,自己受報。那是過去賢劫人壽二萬歲時,有迦攝波如來出世,住在波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牧人歡喜當時在古佛的教法中出家,三藏通達,成為一名大法師,他善知軌範,又能持念諷誦,座下常有五百弟子隨他學習,聽取他的教誡。大眾之中,凡是起諍論時,這位比丘能夠善巧地使人和解,平息諍論。當時有兩位比丘心懷我慢,不肯去他那裏起居問訊。後來有一次,這兩位比丘和大眾鬥諍,才來拜見大法師,頂禮之後陳白說:‘尊者,有一樁諍論,請您平息。’大法師想:‘我若讓諍論平息,他就不會再來。暫且退給僧伽,也不違法。’想了之後,他說:‘我現在不知長者們諍論的事,你們去僧伽那裏,可以獲得解決。’
大法師因為僧眾之事,出門到聚落去了。這兩位比丘到僧伽那裏,僧眾便把這件諍論平息下來。三藏比丘處理完僧事,回來問弟子:‘那兩位比丘有沒有再來求我?’
弟子們說:‘僧伽已經平息諍論。’並且把事情的經過具體敍述了一遍。
三藏比丘聽後生起嗔心,發粗惡語說:‘僧伽這樣處理事情,簡直如牧牛法。’那些比丘過去都是放牛人,現在才出家不久。五百弟子聽了之後也隨聲附和說:‘確實如您所說,僧伽斷事和放牛人的方法一樣。’
當時的三藏比丘不是別人,正是今天的牧人歡喜,當時他的五百個弟子,就是今天五百牧人。因為過去在迦攝波如來的弟子聲聞眾中,口出粗語,使得他們在五百世當中常作牧牛人。由於在佛教中熏修蘊界處、緣起、處非處的善根,牧人歡喜和五百牧人在我的佛法中出家斷惑,證得阿羅漢果。
當時青蛙天子也在迦攝波如來的教法中出家,他平時常習禪定。有一次,他遊行人間,來到一個聚落,住在寺院中。初夜時,他照常端坐攝心,準備入定,這時持誦比丘都在念誦,聲音能障禪定,聽到念誦的聲音,他的心不能安定,就想:‘今天改在中夜再入定吧!’到中夜要入定時,持經比丘又在念誦,他又想:‘後夜再入定吧!’後夜他正端坐欲入禪定時,比丘們卻變成高聲的諷誦。由於他沒有離欲,心有嗔毒,這一次生起了嗔恚,口裏說:‘這些迦攝波教中的比丘,從早到晚,成天出蛙叫聲。’
當時習定的比丘,不是別人,正是現在的青蛙天子,他對迦攝波如來的聲聞弟子,這樣說惡語,以這個惡業,五百世中墮為蛙身,因為對我發了清淨心,所以解脫蛙身轉生在四天王天。由於在迦攝波如來的教法當中修諸梵行,今天現見真理。我常常說,黑業黑報,白業白報,雜業雜報,所以你們應當捨棄黑業、雜業,應當修習白業。”
學習這則公案,主要是觀察因與果的關係。三藏比丘的業是以惡口說僧伽處理事情,笨如牧牛之法,果是五百世作牧牛人。青蛙天子的業是惡罵比丘出蛙叫聲,果是五百世墮為蛙身。都是以輕微黑業感得廣大苦果。所以惡語一句需要以五百世受苦來償還,業是極為增長廣大的。
未二、五百水鵝、五百魚龜之因緣
往昔世尊將渡弶伽河時,河裏有五百隻鵝、五百條魚和五百烏龜,恭敬右繞世尊。當時世尊為它們宣說了三句妙法,世尊說:“賢首,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你們應當發清淨心,厭離旁生之身。”鵝、龜、魚聽後都想:“我們希求聽聞如來的三句微妙法味,不應再作其他食物想。”於是斷食不吃。旁生不進食,饑火很快上來,它們因此命終,生在四天王天。一般剛生到天上,會生三種念頭,就是:我在何處死亡,現在生於何處,是由何業轉生。這些旁生見到自己是脫離旁生道而生在四天王宮,原因是在世尊處聽到了三句法要。
他們便來佛前,以天花散於佛身,世尊觀察根性、隨眠、意樂,為說四諦妙法,他們聞法之後,都證了預流果,然後禮佛告辭返回天宮。
當時,比丘們都有疑惑,就請問世尊:“這些鵝、魚、烏龜,以前造了何業,墮為旁生,又以何業轉生天上,見到真諦。”
世尊告訴他們:“它們是過去自己造業,現在自己
受報。你們諦聽,往昔賢劫人壽兩萬歲的時代,有佛出世,佛號是迦攝波如來,住在波羅痆斯施鹿林中仙人墮處,當時這些鵝、魚、烏龜在佛的教法中出家,由於毀犯了一些雜小學處,墮在旁生道中。因為對我生起了清淨心,轉生天上。他們原先在古佛的教法中修行梵行,因此今日聽佛說法,見真諦理。”
发表于 2010-7-2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未三、五百餓鬼之因緣
世尊度過弶伽河之後,來了五百個餓鬼,全身饑瘦黝黑,如同燒焦的柱子,頭髮蓬亂,腹部大如太山,咽喉細似針尖,全身沒有一處不在燃燒著,他們合掌恭敬對世尊說:“大德,我們前世造了何種惡業,今生淪落到這種地步,連漿水之名都不聞,更不必說獲得飲食。”
佛陀大慈大悲,便施水讓他們喝。世尊遙望大河,告訴大目犍連:“你去讓餓鬼們飽飲一頓。”
目犍連按佛吩咐,就來幫助餓鬼們,但是餓鬼的咽喉細如針尖,開喉飲入漿水的問題無法解決,佛陀便以神力打開餓鬼咽喉,大目犍連再給他們喝。餓鬼們一直被饑渴之想逼惱著,欲望極大,結果腹部都被脹裂了,他們都在佛前發清淨心,命終之後生於天上,乃至證得果位。
比丘們又有疑惑,問世尊:“這些餓鬼往昔造了何種業轉生此處,又造何業能升天現見真諦。”
佛說:“都是自己作業,今天自己受報。你們諦聽,那是往昔迦攝波如來的時代,佛和聲聞眾到處告乞,供養三寶。後來迦攝波如來的教化事業日益廣大,乞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某時有五百位居士聚集在一家之中,因為有事,才這樣集會。當時許多乞告比丘到這一家來乞討,五百人心懷嗔恚,發粗惡語說:“這些迦攝波的沙門弟子,常常乞求,行如餓鬼。”
佛對比丘們說:“你們認為如何,往昔五百居士,就是現在的五百餓鬼,他們過去把迦攝波如來的聲聞眾稱為餓鬼,以此業力,五百世中都是受餓鬼報,現在還在受餓鬼身。但是因為對我發清淨心,所以轉生天上。由於他們在迦攝波如來的教法中修習梵行,因此今生得見真諦而證果。以這個意義,我常說黑白雜業及其果報。”
這則公案中的業果,因上,只是對如來聲聞眾惡罵為“餓鬼”,果報卻是五百世中感受餓鬼之苦,餓鬼壽命以五千年計算,五百世是二百五十萬年,短暫一分鐘的惡口。竟導致漫長二百五十萬年飽受饑餓的劇苦,這種內在因果的增長,的確以無憂樹枝的增長也無法描述。
未四、五百農夫與五百牛之因緣
有一次佛陀路見五百農夫耕種,由於長年在泥水當中勞作,農夫們一個個皮膚粗糙,手腳開裂,他們穿的是粗麻衣,耕地的牛犢脖子的皮膚破裂,膿血直往下滴墜,累得氣喘吁吁。
農夫們遠遠看見世尊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好,光明赫奕,過勝千日,世尊行走的威儀極為特殊,猶如妙寶山一般,佛身為眾多的妙相所嚴飾。這些農夫見到佛,心中生起清淨的信心,勝過十二年的禪悅,他們都是過去種過善根的人,所以才能見到佛。
佛走到他們近前,為了調伏這些農夫,就到比丘眾當中就座,農夫們見佛已坐下,都來佛前頂禮佛足,然後退坐一面。佛陀觀察根性、隨眠、意樂,為說四聖諦法,他們聽法之後證得預流果,而且從座中起身,合掌祈求世尊,開許他們出家受近圓戒、淨修梵行、奉事世尊。世尊作了開許,以後他們都斷惑證了阿羅漢果。
再說那些耕牛剪斷挽繩之後,也都來到佛前,繞佛之後站立一邊,佛為耕牛說三句法,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耕牛聞法之後,命終生天,再下來見佛,佛開示四諦,他們都現見真諦而返回了天宮。
當時比丘們請問世尊:“五百農夫過去造了何業,導致今生成為農夫,又在世尊的教法之中能夠出家斷惑,證阿羅漢果。那些耕牛過去造何行業,轉生為牛,後來又能遇佛、生天、見到真諦?”
佛說:“都是自己造業,自己受果。你們諦聽,那是往昔賢劫人壽兩萬歲時,有迦攝波如來出世,住在波羅痆斯施鹿林中仙人墮處,這些農夫當時在佛的教法中都是作出家人,但是既不讀誦也不作意,空受信施的飲食。整日作一些戲論,身心懈怠懶惰而不精勤策勵。比丘們,五百比丘不是別人,正是今天所見的五百農夫。因為他們過去空受信施而不讀誦作意,懈怠懶惰,以此惡業,在五百世中都作農夫加倍償還施主。又因為在迦攝波如來的教法中出家,覺悟梵行,所以現在在我的教法中出家,斷惑證得阿羅漢果。那些耕牛,當時也在彼佛的教法中出家,由於毀壞了一些雜小學處,而墮入牛中,今天它們對我發起了清淨心,故能轉生天上,又由往昔梵行,今天得見真諦。所以我常說,黑業黑報,白業白報,雜業雜報,你們應當捨棄黑業、雜業,應修白業。”
這段公案之中,五百農夫所造的業是出家不讀誦作意,整日閒聊、懈怠懶惰而虛受信施,譬如日食一斤,三十年所食是一萬斤,但這不是空享受的,須要五百世中以日夜耕種來還債,假設一年收兩千斤稻子,是以千萬倍而償還。再看耕牛的前世,只是毀壞微小學處,可是後來墮為牛身,受盡辛苦。所以不能認為隨便造一點惡無關緊要,這是一種愚癡的想法,違背因果而行,最終只會自己一敗塗地的。
午二、《賢愚經》所出公案分三:一、寶天因緣  二、象護因緣  三、金天因緣
未一、寶天因緣
一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位長者生了一個男孩。出生之時,天降七寶之雨,七寶堆滿了院屋。長者叫來相士給孩子看相,相士看後對長者說:“孩子的相很奇特。”
長者聽後心中歡喜,對相士說:“請為我兒取個名字。”
相士問:“孩子誕生時有什麼瑞相?”
長者說:“孩子生時,天降七寶雨,下得都是寶貝。”
相士說:“孩子既有此福,就取名為寶天吧。”
寶天漸漸長大,對世間技藝多方面都很精通,聽說佛的聖德世上無雙,心中渴望見佛很想出家,就辭別父母到佛這裏,禮佛後對佛說:“唯願世尊開許我出家。”
佛便開許說:“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衣在身。”再給他說法,便證阿羅漢果。
阿難問佛:“世尊,不知寶天比丘過去修了何種福德,當生之時天降七寶之雨,而且衣食自然,不缺吃穿?”
佛告阿難:“過去有位毗婆屍佛出現在世間,度化了不可計數的眾生,某時僧眾到村落去遊行,當地的居士們共同迎請僧眾,廣作供養,有一個窮人,雖然心裏歡喜供僧,但是家中沒有財寶等供物,那怎麼辦呢?他就取來一把白色石頭,很像珍珠的形狀,散在空中供養眾僧,併發了大誓願。
當時供養白石的窮人,就是今天的寶天比丘,由於過去他以信心和恭敬拿著形如珍珠的白石供養僧眾,所以九十一劫以來感受無量福報,財寶很多,衣食也是自然而來,從未有過缺乏的時候,而且當時他有信心和恭敬心,因此今天值遇我出世,證得阿羅漢果。”
窮人幾分鐘當中以白石對僧眾供養,這是很微小的善業,可是以這把分文不值的石頭竟換來九十一劫之中的無量福報,長時受用不缺,衣食自在,而且最後出家證得聖果。依靠佛語,我們了知微少善業也具有極為廣大的果報,為什麼不努力行善呢?
未二、象護因緣
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摩伽陀國中有一位長者,生了一個男孩,相貌具足,非常討人喜愛。當他出生之日,庫倉之中自然出生了一頭金象,父母很歡喜,請來相師為孩子取名。相師們見到孩子的福德,就問他的父母:“孩子出生時有何瑞相?”父母說:“有一頭金象伴隨孩子出生。”因為這個瑞相,便給孩子取名為象護。
象護漸漸長大,稀奇的是,象也漸漸長大,等孩子能走路時,象也會走路,出入都是形影不離,如果象護心裏想不使用大象,大象就安靜地安住在裏面,而且大象拉的大小便全是金子。
象護常常與五百長者子一起遊戲,孩子們相互談論家裏的稀奇之事。有的說:“我家的房屋、床榻、桌椅,全是七寶做的。”有的說:“我家房屋、園林也是眾寶合成的。”還有些說:“我家的庫倉充滿了妙寶。”諸如此類有很多的說法。
這時象護就說:“我誕生之時,家中自然出生了一頭金象,等我長大能走路時,象也如此,它和我從無違逆,我常常騎著它四處遊觀,快慢很隨我意,而且它的大小便都是金子。”
當時的王子阿闍世也在這群小孩當中,聽到象護所說,他心生邪念:假如我作國王,這頭金象一定要屬於我。等他作了國王,果然叫象護帶著金象一起入宮。
當時象護的父親對孩子說:“阿闍世王兇暴無道,是個暴君,他貪心很大而且慳吝,你想想,他對父親都那樣虐待,何況其他人呢?今天叫你,想必是要你的金象,恐怕會被奪走的。”
象護說:“不必操心,我的金象無人能奪走。”
父子倆騎著金象,一起去見阿闍世王。到了王宮門口,門人進去通報,阿闍世王命令讓他乘象進宮,象護父子乘著象到達宮內,下了象,行過跪拜之禮之後,又向國王問訊請安。國王很高興,叫他們就座,然後飲食也端上來,這樣粗略地說了幾句,不久,象護父子就告辭而去。阿闍世王說:“象護,你走吧,象就留在這裏。”象護也沒有難過,他很高興地留下金象,徒步走出王宮。
沒過多久,金象忽然隱身地中,又從地下踴出門外,象護仍然騎著象回家去了。但是沒過多久,他又想:阿闍世王是個無道暴君,他的刑罰根本不講道理,因為這頭象,我可能會被他殘害,現在佛在世間饒益眾生,我不如出家去修梵行。他就向父母請求,征得父母同意之後,騎象來到祇洹精舍,見到世尊頂禮,表白心願。佛開許他說:“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衣在身,成為沙門。”佛為他開示四諦法,他當即證得阿羅漢果。
每次,他和比丘們在林間樹下思惟修道的時候,金象也是隨著他形影不離,這樣就成為一大新聞。舍衛國的人聽說象護有一頭金象,都好奇地前來觀看,結果弄得吵鬧不堪,妨礙比丘們行道。
比丘們便把此事反映給佛陀。佛告訴象護:“這頭金象使得人心潰惱,你趕緊把它驅走吧。”
象護說:“我早想讓它走,但它就是不肯走。”
佛告訴他:“你可以說:‘我生死已盡,不需要你了’,連說三次,它就會自然消失。”
象護如是而說,金象便隱入地中。
當時比丘們覺得此事稀奇,就問世尊:“象護比丘過去修過何種福德,在何種福田中種植善根,獲得這樣巨大的果報?”
佛告訴說:“眾生如果在三寶福田中種植微少善根,就能獲得無量無邊的果報。那是在過去迦葉佛的時代,當時人壽兩萬歲,佛教化完畢趨入涅槃,佛的靈骨分佈各地,大多建起塔廟來作供養。當時有一座塔,塔中供奉有菩薩從兜率天乘象入母胎的塑像,象身已有些剝落、破損。有一人右繞佛塔時,看見象身破損,他心想:菩薩所乘之象現在損壞了,這不好,我應當修補。他就取泥把象身修補好,又用雌黃塗好色彩。做完之後,心中發願:以此功德願我將來常常尊貴,財富受用不缺。命終之後,他轉生天上,天壽窮盡,又下生人間,常常都是受生在尊貴富樂的家庭,相貌也很端正,超出常人,更稀奇的是,恒時都有金象隨時侍衛著他。
當時修補象身的人就是今天的象護,由於修補象身,從此天上人間受用自然,而且由於以恭敬心供奉三寶,今天能值遇我,受我教化,心垢消盡,很快證得阿羅漢果。”
象護前世只是在幾小時中對泥塑的菩薩坐騎象身作了一些修補與發願,以此換來的果報極為廣大——多生多世出身尊貴,生活富裕安樂,相貌莊嚴,並有金象恒時侍衛。所以內業的增長遠超外種的增長。了知此理之後,誰不願在心田之中播下善業種子呢?
未三、金天因緣
金天夫婦前世是特困戶,對僧眾供養過一瓶淨水、一枚金錢和一面明鏡,合計不到十元錢,果報卻是九十一劫以來生生世世相貌端正,身體金色,妙好無比,而且以當時有信心和恭敬的緣故,最後獲得聖者果位,了脫生死。
通過以上公案,如果能對業增長廣大之理產生定解,誰不樂意行善呢?發現有這樣一條規律,最愚的人也會發願:盡未來際行持善法!因為善的回報太大了。這些思想和行動上的轉變,都源自對業果的勝解。
发表于 2015-9-2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德無量
发表于 2015-9-2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9-10 18:56 , Processed in 0.03201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